一种电能表自调节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9463发布日期:2024-04-18 11:2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表自调节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能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电能表自调节插头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网铺设面积逐年提高,对于电能的检测需求也不断提高,在各个用电场所内均会安装有电能表,而由于对于电力能源的检测需要保证高精度以及连续性,因此需要对电能表进行定期的更换检修,从而如何在保证电能表传输电力稳定的基础上提高更换效率,便成了电能表配件研发的又一趋势。

2、例如公开号“cn113314904a”,公开了“一种带操动机构间隙配合式接插装置”,包括基座、接插件本体和母排组件,接插件本体包括适合插接于电能表的连接孔中形成过盈配合的多个插接头,和与多个插接头分别相连的多个触头结构;母排组件包括绝缘间隔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导电排,多个导电排的一端分别成型有与多个触头结构形成插接配合的锁紧结构,多个导电排的另一端分别为平行伸出基座一端用于连接断路器的接触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这类插头组件都是通过多个传动部件进行力的传递从而控制展开与收缩,会存在传力方向的改变,结构复杂,传动零件多,易卡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插头组件内的传力组件连接复杂,传力过程繁琐,还易卡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能表自调节插头组件,能够通过翘板组自身的结构实现展开、收缩,无需在内部放置过多传动部件,且传力过程简单直接,响应速度快速,并且由于大量缩减了传力部件,同时也降低了卡滞的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能表自调节插头组件,包括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活动连接有导电移动件,所述导电移动件上连接有电能表,所述导电移动件上连接有固定枢轴,所述固定枢轴上活动连接有翘板组,当所述翘板组一端收缩时,所述翘板组另一端展开,所述翘板组一端插合连接固定底座,另一端插合连接电能表。本技术中的插头组件主要用于活动连接的导电移动件和固定底座,其中活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滑动连接、插接、转动连接,并将翘板组与固定枢轴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在不限位情况下,翘板组与固定枢轴组合使得在翘板组的一端在收缩后,另一端能够展开,只通过翘板组自身与固定底座或电能表的连接关系以及固定枢轴的支点作用实现展开、收缩,整个结构简单,没有过多的传力部件,提高了生产安装效率,同时使得翘板组的响应速度加快,降低了翘板组在工作过程中的损坏、卡滞风险,同时翘板组能够依靠自身的结构以及自身的形变产生较大的挤压力,从而提高连接紧密性,进而电流的传输效率更好,能够适用于大电流传输的要求,例如三相电;其中,由于翘板组只有在两端全部收缩之后才能产生弹性形变,产生挤压力,因此在更换电能表时由于只有当翘板组与导电框脱离后,翘板组才会失去约束,不产生挤压力,电能表才能够与翘板组脱离,保证了更换电能表的安全性,只有断电后才能拆下电能表;其中由于翘板组的传力结构简单,因此无需对翘板组进行过多的开槽加工,提高了翘板组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在拆装电能表过程中翘板组的可承受力,从而可以使得电能表在转动之类的动作时,能够直接作用力到翘板组上而不用担心翘板组折弯之类的风险,其中翘板组分别连接固定底座和导电移动件中的传输电流的部件,其中翘板组一般为铜材质,用于传输固定底座和电能表之间的电流。

4、所述翘板组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枢轴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留有收缩间隙,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与固定枢轴卡合连接的卡槽。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固定枢轴的卡合连接,从而避免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导电移动件脱离,卡槽能够很好地保证在翘板组处于非约束状态时的稳定不脱落,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收缩间隙可以为翘板组提供收缩的空间,从而能够在固定底座、翘板组、电能表三者连接在一起时,保证翘板组的连接稳定性,其中翘板组由于为导电金属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翘板组能够与各部件紧密贴合。

5、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导电移动件,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线垂直于导电移动件的转动平面。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导电移动件,而转动平面又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连线垂直,因此在转动导电移动件的时候,可以直接掰动电能表,将电能表产生的压力直接作用于翘板组上,而由于收缩间隙所处水平面与受力方向平行,因此,收缩间隙不会形变,整个翘板组能够很好地支撑住电能表的压力而不产生较大形变,从而避免了在导电移动件上设置过多的连接部件,也避免了需要同手直接转动导电移动件,从而降低了触电风险,且直接转动电能表能够更加简化工作步骤以及工作流程。

6、所述导电移动件上设置有与翘板组连接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翘板组包括有与限位板抵接的限位平面。翘板组贯穿穿孔,一部分在穿孔上方,一部分在穿孔下方,其中翘板组上设置有与限位板抵接的限位平面,从而对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进行限位固定,以及能够对收缩与展开动作进行导向,避免左右两侧的翘板组出现展开角度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同时避免翘板组在穿孔内晃动,保证连接稳定性。

7、所述固定枢轴与限位平面垂直。固定枢轴的轴线与限位平面垂直,翘板组的展开与收缩均是以固定枢轴为支点进行,因此当固定枢轴垂直于限位平面时,翘板组的动作过程能够始终保持与限位板的贴合,从而保证翘板组在任何状态下的稳定性。

8、所述导电移动件上设置有与翘板组连接的穿孔,沿翘板组的收缩或展开方向上,所述翘板组与穿孔之间留有活动间隙。活动间隙能够给翘板组的展开提供了一定的活动区间,从而使得在一端收缩时,另一端有充足的展开空间来扩大这一端的翘板组横截面积,从而保证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保证电流的输送稳定性。

9、所述翘板组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枢轴靠近固定底座一侧的下翘板区,所述翘板组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枢轴靠近电能表一侧的上翘板区,所述上翘板区与穿孔之间的活动间隙小于下翘板区与穿孔之间的活动间隙。在下翘板区与穿孔之间距离较大,能够使得该区域上的形变更加容易,从而使得下翘板区能够更加方便与固定底座连接,同时由于下翘板区与固定底座连接时需要对下翘板区中的收缩间隙进行收缩,从而使得上翘板区进行扩张,进而保证电能表、翘板组、固定底座的连接稳定,因此固定底座上的与下翘板区的连接孔会较小,从而保证下翘板区能够收缩,因此为了保证得到较好的贴合效果以及形变能力,将下翘板区与穿孔的活动间隙设置较大,能够使得该区域在收缩后与固定底座的连接稳定。

10、所述下翘板区包括有靠近固定枢轴一端的收窄部,所述下翘板区包括有靠近固定底座一端的加宽部,所述加宽部的宽度大于收窄部的宽度,所述加宽部与收窄部之间设置有贴合斜面。下翘板区依次设置的收窄部、贴合斜面、加宽部,使得下翘板区整体上呈现一个正梯形状,而下翘板区易变形,在与固定底座贴合后,收缩间隙呈现倒“v”形状,也就是下翘板区越靠下的位置收缩越大,而下翘板区越靠下宽度越宽,因此正梯形状的下翘板区与倒“v”形状的收缩间隙达到平衡,从而使得下翘板区能够与固定底座上的连接孔各处贴合紧密,形成面接触,保证连接以及电流输送的稳定性。

11、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与翘板组插合连接的导电框,所述翘板组和/或导电框上设置有导引面。导电框与翘板组进行连接用于传输电流,在翘板组或导电框上设置导引面,或是两者上都设置导引面能够提高连接的流畅性,从而避免翘板组端部卡滞在导电框的边沿上,其中导引面包括但不限于圆角、倒角、斜面、弧面。

12、所述翘板组内设置有中空腔。能够控制翘板组在获得强度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韧性,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获得挤压力以及贴合面,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同时由于存在中空腔,整个翘板组的壁厚尺寸尽量一致,提高电流传输质量。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通过翘板组自身的结构实现展开、收缩,无需在内部放置过多传动部件,且传力过程简单直接,响应速度快速,并且由于大量缩减了传力部件,同时也降低了卡滞的风险;

15、(2)依靠翘板组自身的弹性形变,保证了翘板组的对电能表、导电框能够产生较大的挤压力,从而保证连接紧密、贴合面积大,同时翘板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16、(3)在更换电能表时由于只有当翘板组与导电框脱离后,翘板组才会失去约束,不产生挤压力,电能表才能够与翘板组脱离,保证了更换电能表的安全性,只有断电后才能拆下电能表;

17、(4)收缩间隙平面垂直于旋转平面,使得翘板组能够更好地承受翻转过程中电能表带来的压力;

18、(5)设置下翘板区与穿孔之间的间隙较大,同时设置收窄部和加宽部,使得翘板组在与导电框的连接导致收件间隙变小后,能够进行更好的面接触,从而提高电流传输面积,保证传输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