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77646发布日期:2024-09-13 11:3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门锁检测,具体为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梯的普及,因电梯层门导致的人员坠入井道致死事故越来越多,据相关统计,因层门系统原因造成的电梯事故约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80%,因此,电梯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在电梯安全检验中,电梯门系统作为事故、故障频率最高的部分,其始终都是电梯检验的重点项目,电梯门锁装置是为了保证电梯门的可靠闭合与锁紧,防止层门和轿门被随意打开,而设置的锁紧装置和验证门闭合的电气安全装置,通常统称门锁,其啮合深度影响电梯的安全状态。门锁装置是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层门门锁啮合深度是否达标,是判断门系统运行状态良好与否的重要条件,按照标准规定,在层门锁电气安全回路闭合,电梯能运行的临界点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大于7mm,即机械锁紧元件(如锁钩、插销)至少要啮合或钩牢7mm,电梯轿厢方可正常运行。

2、经申请人检索现有的检测门锁啮合深度的装置,目前为保证电梯轿厢运行的安全性,需要对电梯门锁啮合深度进行检测,具体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到电气安全装置触点刚接触时的临界点;二是在此临界点时测量钩锁与钩挡间重合的长度,即门锁啮合深度。目前,检测门锁啮合深度临界点的方法有:火花法、声音法、试运行法等;其中,火花法是通过观察锁紧元件在慢慢闭合过程中,刚接触电气安全装置触点时所产生的电弧火花来判断锁紧元件的啮合临界点,保持锁紧元件在这个临界状态,再用钢直尺来测量啮合深度,此法适用于触点闭合时易产生电弧火花的门锁。声音法是缓慢闭合锁紧元件使电器触点刚接触时,通过监听控制柜内接触器吸合的声音来判断门锁啮合的临界点,从而测量啮合深度,此法适用于低层站电梯或控制柜较近层站的门锁检测。试运行法是在缓慢闭合门锁的过程中,持续按压检修下行按钮,当轿厢刚开始运行时即为门锁啮合临界点,测量此时的啮合深度。此法适用于任何电梯、任何层站的门锁啮合检测,但往往具有滞后性,较难得到准确的临界点。而目前传统的啮合深度测量方法有:目测法、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法和塞尺测量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较多测量人员协助完成,且整体检测时消耗大量时间;并且检测结果受测量环境、光线、人员的影响较大,增加测量误差。在中国专利号cn212292444u公开的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仪,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壳和上盖,外壳内设有固定柱,弹簧套设于固定柱外,贯穿上盖的按键连杆顶部设有卡爪按键,按键连杆底部与过渡连杆连接,过渡连杆底部设有用于容置弹簧的容置腔,过渡连杆连接转动杆,转动杆转动连接旋转编码器,转动杆端部贯穿外壳并连接卡尺下爪,卡尺下爪侧部连接限位挡片,限位挡片位于卡尺上爪下方,卡尺上爪连接在外壳侧部,上盖上设有与旋转编码器连接的显示器,其降低了测量难度,提高门锁啮合深度检测效率的同时,避免由于检测工作的观测误差造成测量精度的不足的情况。

3、然而申请人发现,在检测门锁啮合深度时,上述方法利用卡尺下抓和卡尺上抓做弧形运动,根据角度差测量门锁啮合深度,在检测过程中,卡尺下爪进行弧形运动将破坏卡尺上爪的下表面紧靠在门锁装置的固定副钩顶端的状态,使得卡尺上爪远离门锁装置的固定副钩,从而扩大测量差距,从而降低测量效果,降低电梯门锁的安全性。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来进行问题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且壳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壳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

3、还包括:

4、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含四个伸缩杆,且四个伸缩杆的一端与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夹持板,且夹持板远离壳体的一端活动贯穿导向槽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夹持板与固定板相适配;

5、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含固定座,且固定座与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夹持机构相适配;

6、自检机构,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一侧内表面,所述自检机构与控制机构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个复位弹簧,且四个复位弹簧远离夹持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与四个伸缩杆相适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便于使得夹持板回复至原状态,方便对电梯门锁啮合深度进行重复检测,提升检测精度。

9、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底面固定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底面固定设置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与控制机构相适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便于拉动钢丝网,钢丝绳便于拉动钢丝绳,通过钢丝网便于夹持板移动时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凹槽杆,且凹槽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中心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齿轮盘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绕线辊,且绕线辊与钢丝绳相适配,所述绕线辊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设置有立柱,且立柱的底面与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座和立柱便于提升支撑稳固性,当凹槽杆转动时,便于带动齿轮盘转动,齿轮盘转动便于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便于带动绕线辊转动,绕线辊转动便于绕设钢丝绳,从而便于拉动夹持板移动。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凹槽杆的一侧外表面耦合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延伸杆,且延伸杆远离定位套的一端活动贯穿滑槽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套便于延伸杆定向移动,延伸杆移动便于带动定位套移动,利用定位套内部与凹槽杆轨道槽耦合的卡合件,定位套移动便于带动凹槽杆转动。

15、优选的,所述延伸杆处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耐磨板,且耐磨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两侧外表面均滑动设置有导向条,且两个导向条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壳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力便于推动耐磨板利用延伸板和导向条定向移动,耐磨板移动便于带动延伸杆定向移动。

17、优选的,所述自检机构包含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与壳体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辅助齿轮,且辅助齿轮与齿轮盘相适配,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中心处转动设置有稳固杆,且稳固杆远离辅助齿轮的一端与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盘转动便于带动辅助齿轮转动,通过稳固杆和固定杆便于稳固安装辅助齿轮,使得辅助齿轮稳定工作。

1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槽洞,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外表面啮合设置有自检轮,且自检轮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齿轮转动便于带动自检轮转动,当自检轮上的第二刻度线显露在壳体外部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小于7mm,门锁啮合深度不达标,反之,当自检轮上的第二刻度线未显露在壳体外部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大于7mm,门锁啮合深度达标,便于二次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1、优选的,所述自检轮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贯穿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稳固座,且两个稳固座的一侧外表面均与壳体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稳固座便于稳固安装滑杆,通过滑杆便于自检轮转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梯门锁啮合深度检测装置,方便精确检测门锁啮合深度,并且可以同步自检,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

24、1、设置有夹持机构和控制机构,在使用时,将固定板和夹持板插入门锁的活动主钩和固定副钩之间,并使得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活动主钩的下表面紧贴,再利用外力推动耐磨板,耐磨板移动便于带动延伸杆移动,延伸杆移动便于带动定位套移动,定位套移动便于带动凹槽杆转动,凹槽杆转动便于带动绕线辊转动,绕线辊转动便于绕设钢丝绳,将便于拉动夹持板移动,从而便于配合固定板夹持门锁的活动主钩和固定副钩,当耐磨板无法推动时,延伸板越过第一刻度线,此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小于7mm,门锁啮合深度不达标,反之,当延伸板未到达第一刻度线,此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大于7mm,检测达标,检测精确,便捷,工作效率高。

25、2、设置有自检机构,当齿轮盘转动便于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转动便于带动自检轮转动,当自检轮上的第二刻度线显露在壳体外部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小于7mm,门锁啮合深度不达标,反之,当自检轮上的第二刻度线未显露在壳体外部时,电梯层门或轿门关闭的门锁啮合深度要大于7mm,门锁啮合深度达标,便于同步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