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质控和染色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0599发布日期:2024-12-11 12:5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免疫组化质控和染色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实验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免疫组化质控和染色自动化处理的仪器设备。


背景技术:

1、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的一种技术。

2、免疫组化反应时间长操作烦琐,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尝试采用全自动处理仪器代替人工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并研发出了一系列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器设备。

3、现有免疫组化检测中,往往会准备若干张已知性质的样本玻片作为对照,与待检样本玻片一同放入免疫组化仪中进行实验,但由于不是在同一玻片上进行处理,所以并不是全过程的完全对照。随着本领域技术的革新,为提高免疫组化质控效果,需要对样本周围空白处滴加指定质量控制样本试剂作为完全对照。试剂需要形成符合要求的斑点,且不能过于扩散而污染待检样本。该前置处理过程,对于操作准确性有一定要求,目前完全由人工操作完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缺少相应的自动化设备。

4、目前本领域无法实现自动化操作的难点在于:一方面为实现高通量处理的目的,一次性实验中玻片数量较多,同时也需要较多数量的玻片架用于盛放玻片。现有免疫组化仪采用的玻片及玻片架平铺放置的方案,在需要满足高通量实验时,玻片放置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导致设备占用面积大,且同时导致加样机械臂需要进行加样操作的运行范围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自动控制难度。

5、另一方面现有的免疫组化质控仪和免疫组化染色仪器,分别单独的设备,缺乏两者有机整合的仪器设备,导致设备采购成本高、占据空间大,并且额外的增加了样品转运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免疫组化质控和染色一体机,能够保证高通量的前提下实现免疫组化实验从质控到染色处理的一系列自动化操作,并且尽可能的减小设备体积占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免疫组化质控和染色一体机,包括设置在机箱内的若干反应模组、加样模组和试剂存放模组,

4、所述反应模组均包括玻片托盘、托盘装载轨道、加热底座、压紧机构、载玻片和液盖膜盖片;

5、所述玻片托盘包括长条形的主托盘和长条形的玻片架,所述玻片架和主托盘滑动连接,使玻片架可向垂直主托盘的通长方向的一侧滑出,玻片架用于放置载玻片,液盖膜盖片可拆卸的转动连接主托盘;

6、所述的压紧机构可升降的安装在加热底座上方,所述的托盘装载轨道安装在压紧机构的下方,所述主托盘底部和托盘装载轨道可拆卸滑动连接,使主托盘可滑入连接托盘装载轨道和压紧机构之间;

7、所述压紧机构用于下压液盖膜盖片使其与载玻片贴合;

8、机箱内设置两排呈阶梯形式多层叠放的反应模组,每个反应模组中的玻片架滑出方向均朝向外侧,并且从上而下每层反应模组均向外侧偏移;

9、所述每个反应模组配置一套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用于驱动玻片架滑出或收回主托盘;

10、所述的加样模组包括质控加样臂、染色加样臂,用于对反应模组上的载玻片进行加样操作。

11、作为优选,所述主托盘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12、第二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内且两端设有转轴与第一框架可转动连接;玻片架设有用于排列放置载玻片的定位槽,玻片架底部与第二框架滑动连接,第二框架在远离玻片架滑出方向的另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液盖膜盖片一一对应;

13、第一框架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托盘装载轨道,第一框架包括位于转轴两侧且沿着托盘装载轨道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梁和第二限位梁,所述的第一限位梁位于玻片架滑出方向一侧,用于限制第二框架向这一侧转动角度最大时玻片架为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限位梁位于远离玻片架滑出方向一侧,用于限制第二框架向这一侧转动时玻片架的最大倾斜角度;

14、所述的液盖膜盖片设置有一个带转动轴结构的柄端,所述卡扣用于转动连接液盖膜盖片的柄端,使液盖膜盖片一一对应的覆盖在载玻片上并且液盖膜盖片可相对于第二框架向上翻转;

15、所述的玻片架在对应每片液盖膜盖片的两侧设有引导凸起,所述引导凸起用于在玻片架滑出时抬顶液盖膜盖片。

16、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导凸起在玻片架滑出方向一侧高度低于另一侧使其上边缘形成斜面结构,所述的液盖膜盖片的末端两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搭接在引导凸起的上边缘。

17、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下表面的弹簧压头,所述的弹簧压头位于第二框架的转轴远离玻片架滑出的一侧,压紧机构下压使弹簧压头向下拨动第二框架转动到远离玻片架滑出的一侧的最大限位角度。

18、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机构的两端设有一套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用于驱动压紧机构升降。

19、作为优选,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一个推出框架和一对电磁推杆,所述推出框架设置在每个反应模组的加热底座的下方并与加热底座滑动连接,电磁推杆位于加热底座下方且与推出框架连接,推出框架的末端与玻片架之间设有可分离连接结构,电磁推杆用于通过推出框架推出和收回玻片架。

20、作为优选,所述可分离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推出框架末端两侧向上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的第一卡钩末端为向玻片架滑出方向一侧弯曲并向下开口的倒钩形结构,并且位于主托盘插入方向内端的第一卡钩相比另一端的第一卡钩更加远离主托盘;所述的玻片架滑出方向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末端为向主托盘插入方向内端弯曲卡扣的卡钩形结构,并且位于主托盘插入方向内端的第二卡钩相比另一端的第二卡钩更加远离主托盘。

21、作为优选,所述加样模组包括龙门架、质控加样臂和染色加样臂,

22、所述龙门架,架设在反应模组的上方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23、所述质控加样臂、染色加样臂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两侧,所述质控加样臂和染色加样臂具有升降方向和龙门架延伸方向的两个平移自动度,质控加样臂末端设置质控加样针,染色加样臂末端设置染色加样针。

24、作为优选,所述玻片架上沿通长方向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玻片的容置槽位,所述玻片架在容置槽位的下方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加热底座包括与第一通孔对应的若干加热元件。

25、作为优选,所述的机箱内侧设有两排台阶支架,每一台阶上设置一个所述反应模组。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1)将免疫组化实验从质控到染色处理的一系列自动化操作集成在一台设备当中,提升了实验室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实验室占地空间。

27、(2)现有技术中的反应模组是采用完全平铺的方式布置,并且在相邻的模组之间还需要预留一定的用于抽出液盖膜盖片的空间,导致平面空间占用高,限制了进一步提高通量。而本技术通过叠放布置的反应模组,充分利用了设备的竖直方向空间,提升了实验通量的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极大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还可以兼顾在质控加样过程中,需要玻片架滑出的预留空间的需求。

28、(3)玻片托盘中的载玻片放置在可以滑出的玻片架上,在需要进行质控加样的操作过程中不会受到液盖膜盖片的干扰,并且此时的载玻片处于水平状态,而在玻片架收入主托盘时液盖膜盖片重复覆盖在载玻片上方,并且配合压紧机构,并使得液盖膜盖片和载玻片同时倾斜一定的角度,方便利用虹吸原理使液膜的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