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状态监测,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配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配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故障,因此需要对配电设备状态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配电设备的性能变化,合理安排维修计划,避免配电设备过度磨损或损坏。
2、相关技术中一般是按照固定检修周期将配电设备停电以进行定期检修,但是定期停电检修可能会对配电设备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异常问题的配电设备而言,另外,定期停电检修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实时了解各个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存在异常情况的配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及时发现配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情况,并及时干预隐患情况,从而降低配电设备因停机或实际发生异常后造成的损失,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及程序产品。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包括:
4、获取待监测配电设备对应的各个监测点的脉冲信号;
5、识别每个脉冲信号对应的脉冲特征和脉冲特征对应的脉冲特征值,并基于预设特征值判断是否存在隐患脉冲特征,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对应的隐患脉冲特征值高于所述预设特征值;
6、若是,则将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对应的监测点确定为关注监测点,并基于所述关注监测点在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所述隐患脉冲特征以及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值确定影响区域;
7、获取关注监测点对应脉冲信号的脉冲上升速率,并基于所述脉冲上升速率确定延迟时长;
8、基于所述影响区域和所述延迟时长从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对应的温振模拟模型中确定影响温振数据,基于所述影响温振数据对所述关注监测点进行隐患验证,所述温振模拟模型由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对应的温振数据构成;
9、当隐患验证通过时确定所述关注监测点为隐患监测点,并基于所述隐患监测点对应的监测位置和所述隐患脉冲特征生成检修反馈提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监测点对应的脉冲信号对应的脉冲特征,便于及时且准确地定位出隐患脉冲特征,即,便于及时且准确地定位出待监测配电设备存在的隐患放电情况,由于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很短,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关注监测点在待监测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和隐患放电情况,便于准确定位出可能产生物理现象的影响区域,通过从温振模拟模型中定位影响温振数据,并基于影响温振数据对待监测配电设备中存在的隐患放电情况进行验证,便于进一步提升确定隐患放电情况时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及时生成检修反馈提示的方式,便于相关检修人员可及时干预隐患放电情况,从而便于降低待监测配电设备因停机或真正发生异常后造成的损失。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关注监测点在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所述隐患脉冲特征以及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值确定影响区域,包括:
12、基于所述关注监测点在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确定所述关注监测点对应的关注组件;
13、获取所述关注组件对应的关注电气连接路径和关注信号处理配置,并基于所述关注电气连接路径和关注信号处理配置确定信号衰减率;
14、基于所述关注组件、所述信号衰减率、所述隐患脉冲特征以及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值确定影响区域。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关注监测点在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便于精准确定出对应的关注组件,通过分析关注组件对应的关注电气连接路径和关注信号处理配置,便于直观且准确地分析脉冲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通过综合考虑脉冲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和隐患脉冲特征,便于提升确定影响区域时的准确性。
1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关注组件、所述信号衰减率、所述隐患脉冲特征以及所述隐患脉冲特征值确定影响区域,包括:
17、基于所述信号衰减率和所述隐患脉冲特征,确定隐患脉冲信号在所述关注组件中各个信号点位的脉冲强度;
18、基于预设强度限值和各个信号点位的脉冲强度确定关注信号点位,所述关注信号点位对应的脉冲强度高于所述预设强度限值;
19、基于各个关注信号点位确定影响区域。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定预设强度限值,便于准确地识别出脉冲强度较高的关注信号点位,即,通过设定的预设强度限值便于将脉冲强度较弱的信号点位剔除,从而便于提升影响区域的有效性。
2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温振模拟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22、实时获取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的温振数据,所述温振数据包括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温度和振动频率;
23、基于所述振动温度和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对应的预设模拟模型,形成温度变化图层;
24、基于所述振动频率和所述待监测配电设备对应的预设模拟模型,形成频率变化图层;
25、将所述温度变化图层和所述频率变化图层进行图层叠加,得到所述温振模拟模型。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时监测振动温度和振动频率两个关键参数,便于更全面地反映待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基于振动温度和预设模拟模型形成温度变化图层,便于更直观地展示待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样地,基于振动频率和预设模拟模型形成频率变化图层,便于更清晰地反映待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振动频率的变化趋势,通过观察温振模拟模型便于及时发现待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态变化,从而便于对隐患放电情况进行验证。
2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确定出隐患监测点之后,还包括:
28、对所述隐患监测点对应的隐患脉冲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时间趋势特征;
29、基于所述时间趋势特征和所述隐患脉冲信号,确定所述隐患监测点对应的预测局放脉冲信号;
30、从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确定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相似局放脉冲信号,和所述相似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历史报警事件;
31、将所述历史报警事件和所述检修反馈提示一并进行反馈。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隐患监测点对应的隐患脉冲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便于提取出隐患脉冲信号对应的时间趋势特征,通过这些时间趋势特征便于反映隐患脉冲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便于实现对隐患脉冲信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精准预测,另外,通过从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确定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相似局放脉冲信号,以及相似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历史报警事件,便于为相关检修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检修参考,从而便于提升相关检修人员对隐患放电情况的干预速率。
3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从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确定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相似局放脉冲信号,包括:
34、基于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和预设信号匹配值,从所述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确定初始局放脉冲信号;
35、将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与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相比,确定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与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之间的差异脉冲和每个差异脉冲对应的差异时长;
36、基于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差异脉冲总数量和差异总时长,确定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的信号相似值;
37、基于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的信号相似值,从所有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中确定所述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相似局放脉冲信号。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设信号匹配值从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筛选出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便于确保筛选出的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与预测局放脉冲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通过初步筛选便于提升从历史局放脉冲信号录入库中确定相似局放脉冲信号时的速率,另外,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每个初始局放脉冲信号对应的差异脉冲总数量和差异总时长,便于提升从初始局放脉冲信号中定位出相似局放脉冲信号时的准确性。
3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0、一种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
41、至少一个处理器;
42、存储器;
43、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4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6、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4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9、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监测点对应的脉冲信号对应的脉冲特征,便于及时且准确地定位出隐患脉冲特征,即,便于及时且准确地定位出待监测配电设备存在的隐患放电情况,由于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很短,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关注监测点在待监测配电设备中的监测位置和隐患放电情况,便于准确定位出可能产生物理现象的影响区域,通过从温振模拟模型中定位影响温振数据,并基于影响温振数据对待监测配电设备中存在的隐患放电情况进行验证,便于进一步提升确定隐患放电情况时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及时生成检修反馈提示的方式,便于相关检修人员可及时干预隐患放电情况,从而便于降低待监测配电设备因停机或真正发生异常后造成的损失。
50、通过设定预设强度限值,便于准确地识别出脉冲强度较高的关注信号点位,即,通过设定的预设强度限值便于将脉冲强度较弱的信号点位剔除,从而便于提升影响区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