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驱动器测试,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机驱动器是一种用电子技术控制交流电动机转速的设备。它通过改变交流电动机的电压和频率,来调节电机的转速。电机驱动器一般由整流器、中间电路和逆变器三部分组成。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电机的输出转矩和速度,从而实现对机器的精确控制和节能。电机驱动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食品制造、纺织设备、风力发电和印刷等众多领域。然而,在测试电机驱动器的稳定性时,在现有的测试方法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复杂的测试系统,导致测试成本高、测试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2、现有的电机驱动器的测试方法为使用驱动器驱动电机,通过给电机增加负载使驱动器电流增加,以此判断驱动器的过流能力,并通过人工测量的方式判断驱动器各功能是否正常,该方法在测试时耗电量较大,且人工测量的方法容易出现误判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包括:
3、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驱动轴;
4、待测试驱动器,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所述待测试驱动器包括第一整流器组和第一逆变器组,所述第一整流器组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器组和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频率;
5、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轴连接;
6、测试用驱动器,所述测试用驱动器包括第二逆变器组,所述第二逆变器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器组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在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使得所述第二电机用作发电机时,所述第二逆变器组对所述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整流。
7、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以使得第二电机用作发电机时,第二逆变器组对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整流。第二逆变器组将第二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将第二电机产生的直流电提供给待测试驱动器,第二电机产生的电流可依次流经第二逆变器组、第一逆变器组和第一电机,从而对第一电机进行供电,极大的降低了测试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节省了能源。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述待测试驱动器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向所述第一逆变器组发送第一开关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逆变器组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以第一预设频率转动;
9、所述测试用驱动器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向所述第二逆变器组发送第二开关信号,以在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二逆变器组控制降低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
10、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第二逆变器组控制降低第二电机的频率时,第二电机用作发电机,第二电机处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产生的直流电可依次流经第二逆变器组、第一逆变器组和第一电机,从而对第一电机进行供电,极大的降低了测试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节省了能源。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
12、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当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位于额定电流区间之内时,则确定待测试驱动器满足稳定性要求。当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区间的上限值或低于额定电流区间的下限值时,则确定待测试驱动器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以便于检测待测试驱动器的电流稳定性。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控制器均电连接;
14、所述监测装置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
15、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逆变器组发送所述第一开关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逆变器组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以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转动;
16、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第二逆变器组发送所述第二开关信号,以在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时,使得所述第二逆变器组控制降低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
17、当检测到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达到额定电流时,监测预设时间内的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是否位于额定电流区间之内。
18、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设置监测装置,能够自动化检测和控制测试过程,以完全代替传统电机驱动器测试方法,在降低系统能耗的同时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极大缩短电机驱动器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且将测试结果通过监测装置去判断,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试驱动器还包括报警模块,当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高于额定电流区间的上限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所述监测装置还配置为,在监测预设时间内的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是否位于额定电流区间之内之后,再次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第二逆变器组发送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逆变器组控制继续降低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
20、确定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的时间。
21、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监测装置能够自动化检测和判断报警模块发出报警的反应速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完全代替传统电机驱动器测试方法,在降低系统能耗的同时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极大缩短电机驱动器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且将测试结果通过监测装置去判断,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待测试驱动器还包括通讯端口,所述监测装置通过所述通讯端口与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电性连接并收发数据,所述监测装置监测收发数据的丢包率。
23、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监测装置能够自动化检测驱动器的通讯功能是否正常,可降低检测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向所述通讯端口施加第一电压值,所述待测试驱动器将收到的所述第一电压值以通讯方式传递至所述监测装置以形成第二电压值,所述监测装置监测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是否相同。
25、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监测装置以自动化检测驱动器的端口功能是否正常,可降低检测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待测试驱动器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显示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将待显示内容发送到所述显示模块;
27、监测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与所述监测装置发送的待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28、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监测装置以自动化检测驱动器的通讯功能是否正常,可降低检测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2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如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所述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30、s100、所述第一电机接通电源,控制所述第一逆变器组的通断以使所述第一电机以第一预设频率转动;
31、s200、控制所述第二逆变器组的通断以降低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
32、s300、当检测到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达到额定电流时,监测预设时间内的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是否位于额定电流区间之内。
33、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降低第二电机的频率使得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端的输出电流逐渐升高,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以使得第二电机用作发电机,第二逆变器组对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整流。第二逆变器组将第二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将第二电机产生的直流电提供给待测试驱动器,第二电机产生的电流可依次流经第二逆变器组、第一逆变器组和第一电机,从而对第一电机进行供电,极大的降低了测试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节省了能源,通过监测预设时间内的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是否位于额定电流区间之内以判断待测试驱动器的电流稳定性。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试驱动器包括报警模块,当所述待测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高于额定电流区间的上限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35、s400、控制所述第二逆变器组的通断以降低所述第二电机的频率,确定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的时间。
36、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效果:通过监测装置能够自动化检测和判断报警模块发出报警的反应速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完全代替传统方法,在降低系统能耗的同时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可以极大缩短电机驱动器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且将测试结果通过监测装置去判断,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传统的人工测试时出现误判的问题。
3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以使得第二电机用作发电机时,第二逆变器组对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整流。第二逆变器组将第二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提供给待测试驱动器,第二电机产生的电流可依次流经第二逆变器组、第一逆变器组和第一电机,从而对第一电机进行供电,极大的降低了测试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节省了能源。
38、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