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9665740阅读:4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属于沉积盆地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古地貌恢复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其恢复的结果是古地貌图。古地貌图代 表盆地发育某一时期的某个地层界面凹凸状态。通过古地貌恢复可以还原古环境、确定砂 体展布,对于油气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
[0003] 古地貌恢复的主要方法有三大类:第一类为通过地层厚度恢复古地貌,包括印模 法、残余厚度法、层位拉平法与盆地模拟法;第二类为通过沉积相变化来了解古地质格局, 即沉积学方法;第三类为通过地震资料切片等手段刻画古地貌,即地震地貌法。
[0004] -、通过地层厚度恢复古地貌
[0005] (1)印模法
[0006]印模法的技术原理是假设各地层单元的原始厚度不变,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 始上覆地层沉积时的地层界面为等时面。利用上覆地层与古地貌之间存在的"镜像"关系, 通过上覆地层的厚度恢复古地貌的形态。
[0007] (2)残余厚度法
[0008]残余厚度法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层沉积时作为一等时面,选取沉积 地层中某一特殊层段为基准面,将其拉平,该面以上残余厚度的大小表示古地貌的形态。
[0009] (3)层位拉平法
[0010] 层位拉平法是在层序地层学和物探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假设各层序原始厚度不 变,在三维地震体中,以最大洪泛面为参照,选取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将底面时间减去 顶面时间,即将顶面拉平,将拉平的面视为古沉积时的湖平面,得到底面的形态即地层沉积 前的相对古地貌。发明CN103424773A公布了一种基于层位拉平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应用 这种方法使得利用计算机实现古地貌恢复更加简便。
[0011] 这三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均基于现今地层厚度来恢复古地貌,其优点是可以量化恢 复古地形,但是现今残余地层厚度是经过压实改造后的厚度,与地层原始沉积时的厚度还 有一定差异。
[0012] (4)盆地模拟法
[0013]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盆地模拟软件如BasinMod,通过单井埋藏史模拟,分层系建立 压实方程。利用三维盆地模拟通过压实恢复来恢复古地貌。这种方法通过分层系建立压实 方程,考虑到了不同层系地层压实差异的影响。但是对于同一地层不同沉积相带之间的横 向的压实差异及压实变化的平面分布特征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恢复精度不够。
[0014] 二、沉积学方法
[0015] 沉积学方法主要通过编制古地质图了解古构造格局及各地区的剥蚀程度,从而了 解研究区古地形特点,然后通过沉积相及古环境分析,研究沉积地层的发育特点和沉积时 空配置特征,定性展示古地貌的时空格局。沉积学恢复方法主要利用古地质图、地层等厚 图、砂岩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等基本图件,同时结合成因相分析、古流向分析、古构造发育 特点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而得出古地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法可以 看作是沉积学分析方法的引申。沉积学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恢复,而且结果不 够直观。
[0016] 三、地震地貌法
[0017] 地震地貌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类地震切片和三维可视化工具对地震数据体进 行多视角成像,并结合钻井、测井、露头及区域沉积相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些地震影像 做出合乎沉积规律的地貌解释。其优点是形象、逼真、直观、成本低、易实现,缺点是受地震 资料品质限制明显,其结果只能定性的指示沉积形态,不能量化古地形。此外地震地貌并不 代表真正的原始古地貌,而是现今残留的古地貌。
[0018] 目前,沉积岩压实实验已经证明,砂岩与泥岩在沉积-成岩-压实的过程中孔隙度 变化有较大差异,原始沉积时等厚的砂岩与泥岩在埋深达到2000-3000米时会产生较大的 厚度差异。陆相湖盆沉积相变快,不同沉积相带砂地比差异很大,造成同一地层不同沉积相 带之间压实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利用上述现有技术进行古地貌恢复的精度较低,不能准确 地反映原始地层沉积时期的古地形变化规律,其结果难以满足指导油气勘探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19]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相变快,不同沉积相带压实差异明显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应用本发明可以量化压实差异,提高古地貌恢 复精度。
[0020]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待恢复地区的地质与地震资料的收集,其中:地质数据包括目标区已钻井的地 质分层数据、孔隙度数据、岩肩录井数据、砂地比统计数据、地质界面构造图与需要进行古 地貌恢复目的层段的沉积相平面图;地震资料包括待恢复目的层段顶底与其内部地质界面 的地震层位解释数据。
[0022] 2、选取待恢复地区古地貌恢复目的层的恢复基准面,利用步骤1收集到的地质与 地震资料,确定古地貌恢复的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现今残余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0023] 选择古地貌恢复的目的层之上距其最近的对剥蚀地貌有填平补齐性质的地层作 为恢复基准面,利用步骤1收集到的地震层位解释数据与钻井地质分层数据,确定目的层与 恢复基准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0024] 3、利用步骤1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确定古地貌恢复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地层 的压实校正系数K的平面分布特征。
[0025] 3.1利用步骤1收集到孔隙度数据、岩肩录井数据,确定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 深度变化的特征。
[0026] 3.2利用步骤1收集的岩肩录井数据、砂地比统计数据与沉积相平面图,确定目的 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地层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地比范围。
[0027] 3.3利用步骤1收集到的沉积相平面图与构造图,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目的层与恢复 基准面之间的埋藏深度。
[0028] 3.4利用步骤3.1得到的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规律、步骤3.2得到的 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地比范围、步骤3.3得到的不同沉积相带的埋藏深度,确定不同沉积相带 的压实校正系数K。
[0029] 3.5利用步骤3.4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的压实校正系数确定待恢复地层压实校正系 数K的平面分布特征。
[0030] 4、利用步骤3得到的压实校正系数K的平面分布特征,对步骤2残余地层厚度进行 古厚度恢复校正,确定地层古厚度分布特征。
[0031 ] 5、利用步骤4得到的确定地层古厚度分布特征,使用印模法恢复目的层古地貌。
[0032]本发明可以量化压实差异,通过对现今的残余地层厚度校正恢复地层原始沉积时 的古厚度,进而恢复古地貌,提尚了古地貌恢复精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流程框图。
[0034]图2为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底面与最大洪泛面之间地层沉积相平面图。
[0035]图3为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底面与最大洪泛面之间残余地层厚度图。
[0036]图4为查干凹陷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图版。
[0037]图5为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古地貌恢复目的层压实校正系数K平面图。
[0038]图6为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底面与最大洪泛面之间地层古厚度图。
[0039]图7为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沉积前古地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的巴音戈壁组二段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恢复实例,对 本发明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 ]由图1可知,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0042] 1、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地质与地震资料的收集。
[0043] 1.1地质资料包括查干凹陷内钻穿巴音戈壁组二段地层的CC1井、H2井、M10井、XII 井、X4井、X5井、X9井、Y1井、Y15井、Y3井、Y54井共11 口井的地质分层数据、孔隙度数据、岩肩 录井数据、巴音戈壁组二段砂地比统计数据、巴音戈壁组二段内部地质界面构造图与巴音 戈壁组二段沉积相平面图。
[0044] 1.2地震资料包括巴音戈壁组二段顶底及其内部最大湖泛面地震层位解释数据。
[0045] 2、确定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古地貌恢复的目的层与基准面之间现今的残余 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0046] 2.1查干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其底界面是古地貌恢复的 目的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