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人用智能心率检测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40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人用智能心率检测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老人用智能心率检测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或者显示时间的仪器。手表的使用历史悠久,其一般包括手表机体记忆表带,利用表带将手表佩戴在手腕上。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的穿戴产品,各种智能化穿戴产品可用于实现各种检测及监测功能,并结合互联网,实现智能化。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智能手表的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目前,申请号为CN20152036921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手表机体,手表机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体,容腔内设有控制主板、检测用户心率参数的心率感应器以及显示时间以及用户心率参数的显示屏;壳体的上端形成有触摸屏,显示屏位于控制主板的上方,且朝向所述触摸屏布置,心率感应器位于控制主板的下方,且朝向壳体的底部布置。手表机体中具有控制主板,可以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时间等信息,当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时,通过心率感应器则可以感应用户的心率参数,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功能多样化;显示屏的显示面朝向触摸屏布置,便于用户观看显示结果;心率感应器朝向壳体的底部布置,可以准确的感应用户的心率参数。

这种智能手表能够检测人体的心率情况,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正是需要的,但是智能手表的表盘大小有限,往往测得的心率数据情况由于表面的的位置有限所显示的字体较小,对于视力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查看表盘上的内容是较为困难的,通常老年人会用放大镜来查看字体较小的内容,但是出门在外并不能时刻携带放大镜,同时携带不方便,导致老年人在测完心率后不能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人用智能心率检测手表,具有携带方便,方便老人查看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老人用智能心率检测手表,包括表盘以及连接在表盘上的表带,所述表盘上连接有与表盘大小匹配的表框,所述表框上铰接有放大镜,所述表框上设有用于抵压放大镜的铰接点以升降调节放大镜与表盘距离的伸缩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大镜铰接在与表盘连接的表框上,使得智能手表就具备有放大镜,另外根据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放大镜在贴紧手表表盘时,几乎没有放大表盘的内容,故可通过伸缩杆实现放大镜到表盘面距离的调节,同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对伸缩杆的高度调节来满足其对查看表盘内容的需要,结构简单,无需再携带放大镜就能随时清楚地查看表盘显示的内容。

优选的,所述放大镜与表盘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放大镜在与表框铰接的对侧与表框通过设置在表框上的第一卡扣进行卡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放大镜的尺寸与表盘的尺寸一致,使得放大镜能最大程度上呈现手表表盘上的内容,而又不会突出显得突兀,由于放大镜是与表框铰接在一起,通过表框上的第一卡扣可对放大镜进行卡紧,放大镜在不需要的时候不会随意发生翻转。

优选的,所述表框与放大镜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所述铰链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放大镜方向的万向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大镜铰接在万向节上,使得放大镜的方向可任意调节。

优选的,所述表框对应于固定片的地方开有凹槽,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表框凹槽的内底面,所述伸缩杆远离与表框的凹槽内底面连接的一端与背离固定片连接有万向节的一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放置在凹槽中,并且能容纳在表框中,使得其在不需使用时可与表框成为一体,不影响正常手表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万向节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表框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表框可拆卸可以在伸缩杆伸长时,固定板从表框中取出,当不需要伸长时,固定板可以合上与表框成为一体,一方面避免佩戴过程中发生较大力将放大镜甩出,同时增强放大镜与表盘的整体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片与表框通过设置在表框上的第二卡扣进行卡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通过第二卡扣固定在表框,在不需要使用时可视其为一体,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打开第二卡扣取出固定片就能在高度方向上使用放大镜。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互相配合伸缩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为过渡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的设置使得在需要使用时,利用内外套筒的套接,可实现伸缩杆的伸缩过程,当不需要使用放大镜时,将其压缩到最短处即可,占用面积小,并且内外套筒的过渡配合增强了放大镜在拉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拉伸的最大长度等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的最大长度等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是由于待测物体距离放大镜在一倍焦距的范围内,物体能在放大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同时保证了伸缩杆在伸缩过程中的长度均处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的范围内,使得得到的像均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优选的,所述的表盘与表带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表带或表盘有损坏的情况时,可以对两者进行拆卸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老年人在查看表盘显示的内容的时候,取出放大镜,对其进行角度方向以及高度的调节,使得能全面看到表盘显示的内容,无需随身携带放大镜,方便于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及时查看自身的身体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表带与第一表带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表带与第一表带配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盘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放大图。

图中,1、表盘;101、固定脚;102、贯穿孔;2、第一表带;21、伸长部;211、软性齿条;3、第二表带;31、空腔;4、调节装置;41、刚性壳体;411、矩形口;412、调节槽;42、手动齿轮;43、固定轴;44、滑槽;45、传动杆;451、通孔;452、固定杆;46、凸块;461、凸缘;47、扭簧;471、第一扭簧臂;472、第二扭簧臂;48、卡板;481、卡槽;5、表框;51、固定片;52、凹槽;53、第二卡扣;6、放大镜;7、第一卡扣;8、铰链;9、万向节;10、伸缩杆;103、内套筒;104、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可测心率智能手表,参见图1,包括表盘1以及连接表盘1的两根表带,两根表带分别为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手表的表盘1表壳四个方向均分设四个固定脚101,四个固定脚101两两对称,第一表带2与第二表带3与表盘1的连接处设有贯穿两表带宽度方向上的贯穿孔102,贯穿孔102中滑动连接有生耳(图中未示意),生耳能够卡接在固定脚101上实现表带与表盘1的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表带2远离表盘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加长手表表带的伸长部21,伸长部21为一软性齿条211,第二表带3远离表盘1的一端沿第二表带3的长度方向开有空腔31,可供伸长部21插入,并且伸长部21可在空腔31内部来回滑动。

参见图1、图2和图3,第二表带3上在远离与表盘1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用来调节伸长部21的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包括有固定连接在第二表带3上的刚性壳体41,刚性壳体41是套接在第二表带3远离表盘1的一端,同时第二表带3上对应于刚性壳体41的远离人体的一侧开有贯通第二表带3侧壁的调节槽412,刚性壳体41在远离人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可与伸长部21齿条啮合的手动齿轮42,刚性壳体41与手动齿轮42的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大于手动齿轮42大小的矩形口411,矩形口411可供手动齿轮42相对于刚性壳体41的上表面沿着其垂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穿过手动齿轮42的轴心设有一固定轴43,由于固定轴43位于手动齿轮42的轴心,所以手动齿轮42在旋转的过程中,固定轴43旋转的位置不变,同时,手动齿轮42位于固定轴43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轴43能够贯穿刚性壳体4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刚性壳体41在被固定轴43贯穿的位置设有刚性壳体41高度方向上以使固定轴43能够上下移动的滑槽44,固定轴43可穿过滑槽44,在滑槽44中发生位移。

参见图2、图3和图4,固定轴43上位于手动齿轮4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平行的两根传动杆45,传动杆45位于中间偏向于手动齿轮42一侧的位置处开有贯穿传动杆45的通孔451,通孔451转动连接有与刚性壳体41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杆452,固定杆452不与刚性壳体41侧面连接的一端设有防止传动杆45滑落的第一凸起(图中未示意)。同时,在传动杆45的正下方设有一抵住传动杆45的凸块46,并且凸块46抵住传动杆45的侧面为方便传动杆45转动的凸缘461,凸块46的一端与刚性壳体4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向刚性壳体41内中心延伸,凸块46设有两块,分别位于刚性壳体41左右两侧壁。此外,在两侧凸块46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扭簧47,扭簧47的开口方向朝向手动齿轮42,扭簧47包括第一扭簧臂471和第二扭簧臂472,第一扭簧臂471固定在凸块46靠近手动齿轮42一侧的竖直面上,第二扭簧臂472与传动杆45固定连接。

参见图2、图3和图4,传动杆45远离与固定轴43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卡板48,两根传动杆45分别固定在卡板48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卡板48的厚度恰好能卡住软性齿条211无法移动。第二表带3上对应于卡板48的位置开有与卡板48长度相等的卡槽481。

参见图1和图5,表盘1外接有一与其四周紧密贴合固定的表框5,表框5的内径与表盘1的外径大小一致。在表框5的一端通过设置在表框5上的铰链8铰接有一放大镜6,放大镜6的尺寸与表盘1的尺寸一致、形状相同,同时表框5上在铰链8的对侧设有能将放大镜6与表框5进行卡接固定的第一卡扣7。

参见图5和图6,铰链8固定连接有一个可任意旋转万向节9,万向节9不与铰链8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表框5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片51,固定片51与表框5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朝向表框5凸出的凸起(图中未示意),凸起可通过与设在表框5上的第二卡扣53配合将固定片51锁紧在表框5中,表框5对应于固定片51的位置开有自固定片51位置向下凹陷的凹槽52,凹槽52的开口方向朝向固定片51,在凹槽52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一伸缩杆10,伸缩杆10包括外套筒104及插入外套筒104中与其滑动连接的内套筒103,外套筒104与内套筒103为过渡配合。此外,伸缩杆10不与凹槽52底面连接的一端与固定片51背对铰链8的一面固定连接。当伸缩杆10拉伸到最大长度时,该长度等于放大镜6的一倍焦距。

综上所述,使用者将手表戴在手上时,由于表带的长度需要适宜佩戴者手腕的粗细,因此佩戴者可以对刚性壳体41上的手动齿轮42进行按压,使得手动齿轮42与插入到第二表带3空腔31的伸长部21的软性齿条211啮合,而与手动齿轮42杠杆连接的卡板48会因为手动齿轮42的下移而被传动杆45带动着向上离开软性齿条211,同时,杠杆结构中的扭簧47也会随着传动杆45靠近手动齿轮42的一端的下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与此同时,控制手动齿轮42的旋转,手动齿轮42能够带动软性齿条211的前进和后退,从而起到调节手表表带长度的作用,在滚动的过程中,穿过手动齿轮42轴心的固定轴43会被刚性壳体41的卡槽481进行限位,不会被手推动的时候改变其自身的位置。当松开手动齿轮42时,传动杆45对扭簧47的压力消失,扭簧47会恢复原状从而带动着传动杆45向上抬起,手动齿轮42离开与软性齿条211的啮合面,而传动杆45另一端的卡板48会被传动杆45带动着重新卡进第二表带3的卡槽481中,同时将软性齿条211卡紧,从而完成对表带的调节。通过手动齿轮42与软性齿条211的配合调节手表表带的长度简单快速,且调整范围精准,调节得到的长度与人体手腕的匹配度更高,同时操作简便,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

此外,在老人查看心率的过程中,由于表盘的空间限制所显示的字体较小,则可打开第一卡扣7,取出放大镜6进行使用,放大镜6就可绕着铰链8进行旋转,根据放大镜6的成像原理,物体放在放大镜6焦距以内,这时通过放大镜6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6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与放大镜6连接的伸缩杆10调节放大镜6到表盘1上表面的距离,从而能够改变从放大镜6中看到的表盘1中的内容的大小,同时可通过万向节9旋转放大镜6的位置,以至于能从放大镜6中看到更多表盘1上的内容,另外伸缩杆10能伸出的最大长度等于对应放大镜6的一倍焦距。当不需要使用放大镜6时,可将伸缩杆10压缩到最短处,然后把与伸缩杆10连接的固定片51通过第二卡扣53卡接在表框5上,再将放大镜6翻转贴紧表盘1通过第一卡扣7固定在表盘1上,由于此时放大镜6紧贴表盘1表面,表盘1与放大镜6的距离不在放大镜6的焦距范围内,使得表盘1几乎没有被放大,此时放大镜6可作为普通玻璃使用。这种手表方便于老年人在查看自己心率状态的时候通过放大镜6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身体情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