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芯和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276发布日期:2019-08-06 23:3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机芯和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芯和钟表。



背景技术:

在钟表的机芯中,通过内置于条盒轮的发条的复原力使条盒轮旋转,由此对各种轮系传递旋转力。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相对于条盒轮依次连接有二号轮和三号轮的结构。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三号轮的三号小齿轮与二号轮的二号齿轮和分轮啮合。另一方面,三号轮的三号齿轮与四号轮的四号小齿轮啮合。

根据该结构,三号轮借助二号轮的旋转力而旋转,由此,四号轮每60秒旋转1圈,并且,分轮每60分钟旋转1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0271号公报

可是,对于以往的机芯来说,在确保了发条的持续时间(从卷紧的状态至恢复为自然长度为止的时间)后,在实现机芯的薄型化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即,在以往的机芯中,三号轮与二号轮和分轮双方直接连接,因此,在三号轮的布局上存在限制。因此,在从轴向观察的俯视图中,例如在三号轮和条盒轮重叠地配置的情况下,需要相应地使条盒轮的厚度减薄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在确保了发条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薄型的机芯和钟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机芯具备:二号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的正面侧,且被传递条盒轮的旋转力;三号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底板的正面侧,且被传递所述二号轮的旋转力;背面侧轮系,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底板的背面侧;以及中心传动轮,其将所述背面侧轮系和所述二号轮之间连接起来,将所述二号轮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背面侧轮系。

根据本方式,背面侧轮系通过中心传动轮与二号轮连接,因此,与以往那样使三号轮与二号轮和背面侧轮系(例如,分轮)双方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三号轮的布局自由度。由此,能够使三号轮远离条盒轮,例如能够将三号轮和条盒轮配置成在俯视时不重合。因此,能够在实现了机芯的薄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条盒轮的厚度。通过确保条盒轮的厚度,能够将大型的发条收纳于条盒轮的内部,因此能够确保发条的持续时间。

在上述方式的机芯中,可以是,所述中心传动轮被配置于所述底板的正面侧,所述中心传动轮和所述背面侧轮系通过在所述底板上形成的连通开口而连接。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底板的正面侧的组装工序将中心传动轮组装于底板,二号轮与中心传动轮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上述方式的机芯中,可以是,所述中心传动轮与构成所述背面侧轮系的分轮啮合。

根据本方式,二号轮的旋转力通过中心传动轮被传递至分轮,因此,例如与将中心传动轮与时轮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中心传动轮相对于背面侧轮系的传动比。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旋转力从二号轮向背面侧轮系的传递。

在上述方式的机芯中,可以是,在从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所述三号轮被配置在不与所述条盒轮重合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抑制了三号轮与条盒轮的干涉的基础上确保条盒轮的厚度。由此,能够在确保了发条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实现机芯的薄型化。

在上述方式的机芯中,可以是,所述机芯具备:四号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底板的正面侧,且被传递所述三号轮的旋转力;调速擒纵机,其具有能够与擒纵叉卡合脱离的擒纵轮,对所述条盒轮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擒纵中间轮,其将所述擒纵轮和所述四号轮之间连接起来。

根据本方式,能够减小四号轮(四号齿轮)自身的外径,因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四号轮和周边部件(例如,大钢轮等)在俯视时重合。由此,能够实现机芯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四号轮的外径,因此,无需为了确保四号轮相对于擒纵轮的增速比而极端地减小四号轮的模数(节圆直径/齿数)。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四号轮的旋转力传递至擒纵轮。

而且,通过使四号轮的外径变小,还能够提高三号轮的布局性。

在上述方式的机芯中,可以是,所述三号轮的齿数和所述中心传动轮的齿数比所述二号轮的齿数少。

根据本方式,三号轮和中心传动轮的转速相对于二号轮的转速而增速,因此,容易设定二号轮的齿数。由此,与以往那样在来自二号轮的增速、和朝向分轮的减速双方中利用三号轮的情况不同,能够提高旋转力的传递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钟表可以具备上述方式的机芯。

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薄型且持续时间长的钟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在确保了发条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实现薄型的机芯和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机芯的俯视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机芯的俯视图。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与图2的v-v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与图2的vi-vi线相当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

2:机芯;

21:底板;

21a:连通开口;

32:调速擒纵机;

33:背面侧轮系;

41:条盒轮;

42:二号轮;

43:三号轮;

44:四号轮;

45:中心传动轮;

61:擒纵轮;

71:分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钟表]

图1是钟表1的外观图。并且,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存在如下的情况:省略了钟表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并且将各钟表用部件简化后进行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是将机芯2、表盘3、指针4~6等装入钟表壳体7内而构成的。

钟表壳体7具备壳体主体11、壳体盖(未图示)以及罩玻璃12。在壳体主体11的侧面上的3点位置(图1的右侧)处设有柄头15。柄头15是用于从壳体主体11的外侧操作机芯2的部件。柄头15被固定于柄轴19,该柄轴19被贯穿插入壳体主体11内。

[机芯]

机芯2是将多个齿轮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构成机芯2的基板的底板21上而构成的。在底板21上组装有上述的柄轴19。柄轴19用于日期或时刻的修正。柄轴19能够绕其轴线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底板21,将钟表壳体7的罩玻璃12侧(表盘3侧)作为机芯2的“背面侧”,将壳体盖侧(表盘3侧的相反侧)作为机芯2的“正面侧”。另外,以下说明的各齿轮都是以机芯2的正反面方向为轴向来设置的。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机芯2的俯视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机芯2的仰视图。

机芯2主要具有:正面侧轮系31及调速擒纵机32,它们如图2所示那样相对于底板21配置在正面侧;和背面侧轮系33,它们如图3所示那样相对于底板21配置在背面侧。

<正面侧轮系>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正面侧轮系31主要具备条盒轮41、二号轮42、三号轮43、四号轮44以及中心传动轮45(参照图6)。正面侧轮系31构成如下这样的增速轮系:越是位于后级的齿轮,转速越是增加。

条盒轮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条盒夹板51之间。条盒轮41在内部具有作为钟表1的动力源的发条(未图示)。例如通过使柄轴19旋转,由此,发条通过大钢轮46被卷紧。条盒轮41借助发条退卷时的旋转力(复原力)而旋转。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也能够通过与用户的移动相对应地使摆锤40旋转而将发条卷紧。但是,机芯2也可以是不具有摆锤40的结构。

二号轮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轮系支承件52之间。在从正反面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二号轮42的轴线被配置于不与条盒轮41重合的位置。二号轮42的二号小齿轮42a与条盒轮41的条盒齿轮41a啮合。由此,二号轮42借助从条盒轮41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

三号轮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轮系支承件52之间。在俯视图中,三号轮43的轴线被配置在不与条盒轮41和二号轮42重合的位置。三号轮43的三号小齿轮43a与二号轮42的二号齿轮42b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三号小齿轮43a的齿数比二号齿轮42b的齿数少。

在俯视图中,三号轮43的三号齿轮43b被配置在不与条盒轮41重合的位置。具体来说,在正反面方向上,三号齿轮43b被配置于条盒轮41(条盒41b)的厚度范围内。但是,三号齿轮43b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条盒41b在正反面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四号轮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轮系支承件52之间。四号轮44被配置成与机芯2的中心同轴。四号轮44的四号小齿轮44a与三号齿轮43b啮合。四号轮44的四号心轴4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中心管47内,所述中心管47被固定于底板21。中心管47在正反面方向上贯通底板21,并在底板21的背面侧突出。在四号轮44中,四号心轴44b的背面侧端部比中心管47向背面侧突出。

<调速擒纵机>

如图2所示,调速擒纵机32通过擒纵中间轮48与正面侧轮系31的后级连接。调速擒纵机32对条盒轮41的旋转进行控制。调速擒纵机32具有擒纵轮61、擒纵叉62以及摆轮游丝机构63。

图5是与图2的v-v线相当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擒纵轮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与擒纵支承件54之间。擒纵轮61的擒纵小齿轮61a与擒纵中间轮48的中间齿轮48a啮合。擒纵中间轮4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轮系支承件52与擒纵支承件54之间。擒纵中间轮48的中间小齿轮48b与四号轮44的四号齿轮44c啮合。并且,也可以是擒纵小齿轮61a直接与四号齿轮44c啮合的结构。

如图2所示,擒纵叉62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1与擒纵叉夹板55之间。擒纵叉62具备一对叉瓦65a、65b。叉瓦65a、65b随着擒纵叉62的往复转动而与擒纵轮61的擒纵齿轮61b交替地卡合。当一对叉瓦65a、65b中的一个叉瓦与擒纵齿轮61b卡合时,擒纵轮61暂时停止旋转。当一对叉瓦65a、65b从擒纵齿轮61b脱离时,擒纵轮61旋转。通过连续地反复执行这些动作,由此,擒纵轮61间断地旋转。

摆轮游丝机构63对擒纵轮61进行调速(使擒纵轮61以固定的速度擒纵。)。具体来说,摆轮游丝机构63以正反面方向为轴向,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1与摆夹板56之间。具体来说,摆轮游丝机构63借助从游丝67(参照图5)传递的动力而以固定的振动频率往复转动。摆轮游丝机构63与往复转动同步地反复执行与擒纵叉62的擒纵叉盒62a(参照图5)的卡合及脱离。由此,通过使擒纵叉62往复转动,叉瓦65a、65b反复执行与擒纵轮61的卡合及脱离。

<背面侧轮系>

图6是与图2的vi-vi线相当的剖视图。

如图3、图6所示,背面侧轮系33主要具有分轮71、跨轮72(图3参照)以及时轮73。

如图6所示,分轮71在底板21的背面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插于上述的中心管47。分轮71通过中心传动轮45与正面侧轮系31连接。

如图3所示,跨轮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跨轮72的跨轮齿轮72a与分轮71的分轮小齿轮71a啮合。

如图5所示,时轮73被外插于分轮71。时轮73构成为能够在底板21与时轮按压件58之间相对于分轮71旋转。跨轮72的跨轮小齿轮72b(参照图3)与时轮73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四号轮44以60秒旋转1圈的方式设定了齿数。在四号轮44中,在四号心轴44b的背面侧端部安装有秒针6。

分轮71以60分钟旋转1圈的方式设定了齿数。在分轮71中,在比时轮按压件58向背面侧突出的部分安装有分针5。

时轮73以12小时旋转1圈的方式设定了齿数。在时轮73中,在比时轮按压件58向背面侧突出的部分安装有时针4。

在此,如图6所示,上述的中心传动轮45将二号轮42与分轮71之间连接。中心传动轮4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底板21上的位于条盒轮41的背面侧的部分。在图6所示的俯视图中,中心传动轮45的整体在俯视时与条盒轮41重合。但是,中心传动轮45也可以配置于在俯视时一部分与条盒轮41重合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不与条盒轮41重合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传动轮45位于比三号齿轮43b靠背面侧的位置。中心传动轮45的传动齿轮45a与二号齿轮42b啮合。即,二号轮42的旋转力通过二号齿轮42b被传递至中心传动轮45和三号轮43。

在底板21上,在与中心传动轮45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使底板21的正面侧和背面侧连通的连通开口21a。在连通开口21a处,分轮71的分齿轮71b和中心传动轮45的传动小齿轮45b面对。分齿轮71b和传动小齿轮45b通过连通开口21a互相啮合。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1个中心传动轮45连接二号轮42和分轮7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多个中心传动轮连接二号轮42和分轮71。

<钟表的动作>

接下来,对上述的钟表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中,当条盒轮41通过发条的复原力而旋转时,二号轮42、三号轮43和四号轮44一边被调速擒纵机32控制一边旋转。

二号轮42的旋转力除了三号轮43外还被传递至中心传动轮45。由此,中心传动轮45旋转,从而分轮71旋转。分轮71的旋转力通过跨轮72被传递至时轮73,由此使时轮73旋转。

由此,钟表1进行计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将二号轮42和背面侧轮系33(分轮71)连接的中心传动轮45。

根据该结构,背面侧轮系33通过中心传动轮45与二号轮42连接,因此,与以往那样使三号轮与二号轮和分轮双方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三号轮43的布局自由度。由此,能够使三号轮43远离条盒轮41,例如能够将三号轮43和条盒轮41配置成在俯视时不重合。因此,能够在实现了机芯2的薄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条盒轮41的厚度。通过确保条盒轮41的厚度,能够将大型的发条收纳于条盒轮41的内部,因此能够确保发条的持续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中心传动轮45被配置于底板21的正面侧,并且中心传动轮45和分轮71通过底板21的连通开口21a而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底板21的正面侧的组装工序将中心传动轮45组装于底板21,二号轮42与中心传动轮45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中心传动轮45与背面侧轮系33的分轮71连接。

根据该结构,二号轮42的旋转力通过中心传动轮45被传递至分轮71,因此,例如与将中心传动轮45与时轮73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中心传动轮45相对于背面侧轮系33的传动比。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旋转力从正面侧轮系31向背面侧轮系33的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俯视图中,三号轮43被配置于不与条盒轮41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抑制了三号轮43(三号齿轮43b)与条盒轮41的干涉的基础上确保条盒轮41的厚度。由此,能够在确保了发条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实现机芯2的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四号轮44和擒纵轮61通过擒纵中间轮48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四号轮44(四号齿轮44c)自身的外径,因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四号齿轮44c和周边部件(例如,大钢轮46等)在俯视时重合。由此,能够实现机芯2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四号齿轮44c的外径,因此,无需为了确保四号齿轮44c相对于擒纵轮61(擒纵小齿轮61a)的增速比而极端地减小四号齿轮44c的模数(节圆直径/齿数)。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四号轮44的旋转力传递至擒纵轮61。

而且,通过使四号齿轮44c的外径变小,还能够提高三号轮43的布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三号轮43(三号齿轮43b)的齿数和中心传动轮45(传动齿轮45a)的齿数比二号轮42(二号齿轮42b)的齿数少。

根据该结构,三号轮43和中心传动轮45的转速相对于二号轮42的转速而增速,因此,容易设定二号齿轮42b的齿数。由此,与以往那样在来自二号轮(二号齿轮)的增速、和朝向分轮的减速双方中利用三号轮(三号小齿轮)的情况不同,能够提高旋转力的传递效率。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具备上述的机芯2,因此能够提供薄型且持续时间长的钟表1。

(其他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它变更。本发明不受上述的说明限定,而是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二号轮42和分轮71通过中心传动轮45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中心传动轮45可以与构成背面侧轮系33的任意齿轮(例如,时轮73等)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中心传动轮45相对于底板21被配置于正面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中心传动轮45也可以相对于底板21配置在背面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中心传动轮45使二号轮42的转速增速后传递至背面侧轮系3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中心传动轮45使二号轮42的转速减速。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