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0492发布日期:2021-10-09 13: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时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及手表。


背景技术:

2.目前,手表已不再是单一的时间指示工具,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饰品为消者所拥有的。普通的手表为传统的指针显示,时针指示小时,分针指示分钟,秒针指示秒钟,根据指针下盘面的刻度来进行读时。随着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心理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手表的常规指示方式,即手表表盘上包括指示小时、分钟的指针,分针和时针同轴转动,根据盘面上的刻度读时;指针显示过于传统,没有观赏性。现有的时针和分针均采用指针式或者数字显示的方式来显示指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针式手表结构简单,无突出效果。基于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基于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连接的小时显示组件、分钟显示组件;
5.所述小时显示组件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啮合传动的时轮伞齿,和时轮伞齿啮合传动的小时伞,所述小时伞齿带动小时转轴转动,小时转轴为同时旋转的两半部分,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设有偶数小时数和奇数小时,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小时数交错设置;所述小时转轴中间位置设有刻度指示机构,所述刻度指示机构设于小时转轴的两半部分之间;
6.所述分钟显示组件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啮合传动的分轮伞齿,和分轮伞齿啮合传动的分钟伞齿,所述分钟伞齿带动分钟转轴转动,分钟转轴为同时旋转的两半部分,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设有交错设置的分钟数,所述分钟转轴中间设有刻度指示机构,所述刻度指示机构设于分钟转轴的两半部分之间。小时显示和分钟显示的转轴分为2半部分,刻度指示机构设于中间,小时显示转轴和分钟显示转轴各自形成对称结构,而小时显示转轴和分钟显示转轴之间也形成对称结构,显示形式新颖,美观性更好。
7.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上还连接有大跨轮,大跨轮和小跨轮啮合连接,小跨轮和组合跨轮啮合连接,组合跨轮拨动周历弹片带动周历星轮转动,周历星轮带动周历轮转动。周历轮用于显示周历时间。
8.进一步地,所述小跨轮有2个,所述组合跨轮分为左组合跨轮和右组合跨轮,所述左组合跨轮和右组合跨轮分别拨动周历弹片带动周历星轮转动,周历星轮带动周历轮转动。同样的周历轮也有2个,对称结构,对称设置,左边对应地球时区,是地球周历,右边对应火星时区,是火星周历,两边零部件相同,由于对应的时区不同,齿轮的齿数不同。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按制和表冠,所述按制和周历轮配合调节周历,所述按制和表冠连接在动力输出系统上。按制是按一次周历轮跳一格显示,周历轮的大写字母对应星期英文简写,由于是机械腕表所以周历要按制调节。
10.进一步地,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连接的火星时区显示组件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火星时区时间是24小时37分钟,对应中国天兔卫星探索火星,地球时区时间是24小时,地球时区时间为24小时。火星时区显示组件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对称连接在动力输出系统上,显示不同的时间。
11.进一步地,动力输出系统上连接有大跨轮,大跨轮和两个小跨轮啮合连接,其中一个小跨轮和右组合跨轮啮合,所述右组合跨轮和火星时区显示组件啮合;另一个小跨轮和左组合跨轮啮合,所述左组合跨轮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啮合。由于火星时区组件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显示的时间不同步,各自独立运动。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离合压簧、顶齿簧片、止逆簧片、和固定压簧;所述离合压簧一端连接在大跨轮下方的轴承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上;所述顶齿簧片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上;所述止逆簧片的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上;所述固定压簧一端固定在小跨轮上,另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小时转轴和分钟转轴连接在轴承底座上,所述轴承底座和刻度指示机构固定连接在动力输出系统上。轴承底座给小时转轴和分转轴钟提供支撑,刻度指示机构则直接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火星时区显示组件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所述火星时区显示组件包括和右组合跨轮啮合的齿轮轴,齿轮轴带动火星时区球以齿轮轴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火星时区球中间垂直于齿轮轴的方向的外周面上设有时间标志;所述地球时区显示组件包括和左组合跨轮啮合的齿轮轴,齿轮轴带动地球时区球以齿轮轴为中心轴转动,所述地球时区球中间垂直于齿轮轴的方向的外周面上设有时间标志。
1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手表,包括上述的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时间和分钟的显示通过转轴显示,刻度指示机构的指示机构固定,转轴转动,指示机构上的指示条对准显示转轴上的时间,显示当前的小时和分钟。
17.(2)各时区对应设有周历轮,显示星期几。
18.(3)设有火星时区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火星时区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均为球状,模拟火星和地球的结构,为球状结构,球体的外部中间设有时间显示条,显示地球时间和火星时间。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爆炸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正视图;
21.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23.图5为图2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火星时区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的剖面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左组合跨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系统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动力输出系统,2

小时显示组件,21

时轮伞齿,22

小时伞齿,23

小时转轴,24

刻度指示机构,25

轴承底座,3

分钟显示组件,31

分轮伞齿,32

分钟伞齿,33

分钟转轴,4

大跨轮,5

小跨轮,6

左组合跨轮,7

右组合跨轮,8

周历弹片,9

周历星轮,10

周历轮,11

火星时区显示组件,12

地球时区显示组件,13

按制,14

离合压簧,15

顶齿簧片,16

止逆簧片,17

固定压簧,18

轴承,19

螺钉,20

表冠。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1
3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1连接的小时显示组件2、分钟显示组件3。
32.如图3所示,小时显示组件2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1啮合传动的时轮伞齿21,和时轮伞齿21啮合传动的小时伞齿22,小时伞齿22带动小时转轴23转动,小时转轴23为同时旋转的两半部分,小时转轴的两半部分一体化设置,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设有偶数小时数和奇数小时,比如左半部分显示偶数小时,右半部分显示奇数小时,或者左半部分显示奇数小时,右半部分显示偶数小时;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小时数交错设置;小时转轴23中间位置设有刻度指示机构24,刻度指示机构24设于小时转轴23的两半部分之间。小时转轴23中间的刻度指示机构24为半环形结构,半环形的两端通过螺钉锁固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半环形的正中间的设有一道横线或者凸点,或者凹点或者其他花纹作为指示标识,该指示标识对准小时转轴上的数字则为当前的小时。
33.分钟显示组件3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1啮合传动的分轮伞齿31,和分轮伞齿31啮合传动的分钟伞齿32,分钟伞齿32带动分钟转轴33转动,分钟转轴33为同时旋转的两半部分,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设有交错设置的分钟数,分钟转轴33中间设有刻度指示机构24,刻度指示机构24设于分钟转轴33的两半部分之间。分钟转轴33的结构和小时转轴23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分钟转轴上的刻度为分钟数,同时还刻有分钟刻度。
34.具体地,小时转轴23的两端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安装在轴承底座25上,两个轴承底座通过螺钉19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同理,分钟转轴的两端也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安装在轴承底座25上,轴承底座25通过螺钉19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
35.本实施例中,小时转轴和分针转轴显示时间的原理如下:根据动力输出系统1输出动力分别到时轮伞齿21和分轮伞齿31上,时轮伞齿21转动,传输动力给小时伞齿22,小时伞齿22带动小时转轴23转动显示小时;同理,分轮伞齿31传输动力给分钟伞齿32,分钟伞齿32带动分钟转轴显33转动显示分钟。
36.本实用新型中时轮伞齿21和小时伞齿22,分轮伞齿31和分钟伞齿之间通过斜齿齿轮连接,但不限于斜齿齿轮。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2个周历轮,用于显示周历。
3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周历显示机构,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简写或者不写。
40.如图4所示,动力输出系统1上还连接有大跨轮4,大跨轮4和动力输出系统之间设有轴承18,大跨轮4和两个小跨轮5啮合连接,两个小跨轮5对称设置。两个小跨轮5分别和左组合跨轮6以及右组合跨轮7啮合连接,左组合跨轮6和右组合跨轮7分别拨动对应的周历弹片8带动对应的周历星轮9转动,各周历星轮9带动各周历轮10转动,各周历星轮9和各周历轮10之间设有轴承18。其中,周历弹片8的一端通过螺钉19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左组合跨轮6和右组合跨轮7和动力输出系统之间均设有轴承18。
41.具体地,还包括有按制13和表冠20,按制13和周历轮10配合调节周历,按制13和表冠20连接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按制按一次,周历轮跳一格。
42.具体地,还包括有离合压簧14、顶齿簧片15、止逆簧片16、和固定压簧17;离合压簧14一端连接在大跨轮4下方的轴承18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5上;顶齿簧片15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5上;止逆簧片16的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另一端连接在小跨轮上;所述固定压簧17一端固定在小跨轮5上,另一端固定在动力输出系统上。
43.本实施例中国对称设置有两个周历轮10,两个周历轮在不同的齿轮带动下各自动作,互不影响。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如下:
44.动力根据时轮伞齿21传动到大跨轮4,再传动到小跨轮5,再传动到左组合跨轮6,左组合跨轮6转动,左组合跨轮6一天一圈拨动周历弹片8带动周历星轮9转动,从而使周历轮10显示周历;
45.动力根据时轮伞齿传动到21传动到大跨轮4,再传动到小跨轮5,再传动到右组合跨轮7,右组合跨轮7转动,右组合跨轮7一天一圈拨动26周历弹片8带动周历星轮9转动,从而使周历轮10显示周历。
46.实施例3
47.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增加地球时区和火星时区显示功能。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简写或者不写。
4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和动力输出系统1连接的火星时区显示组件11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12。
49.动力输出系统1上连接有大跨轮4,大跨轮4和两个小跨轮5啮合连接,其中一个小跨轮5和右组合跨轮7啮合,右组合跨轮7和火星时区显示组件11啮合;另一个小跨轮5和左组合跨轮6啮合,左组合跨轮6和地球时区显示组件12啮合。
50.具体地,火星时区显示组件11包括和右组合跨轮7啮合的齿轮轴,齿轮轴带动火星时区球以齿轮轴为中心轴转动,齿轮轴上还连接设有轴承固定座,轴承固定座通过螺钉19固定连接在动力输出系统1上,火星时区球中间垂直于齿轮轴的方向的外周面上设有时间标志;地球时区显示组件12包括和左组合跨轮6啮合的齿轮轴,齿轮轴带动地球时区球以齿轮轴为中心轴转动,地球时区球中间垂直于齿轮轴的方向的外周面上设有时间标志。
51.火星时区和地球时区的显示采用球体来显示火星时间和地球时间,生动形象,而且观赏性更强。火星时间为24小时37分钟,地球时间为24小时,火星时间对应中国天兔卫星探索火星,具有实际计时功能。
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53.动力根据23时轮伞齿21传动到大跨轮4,再传动到小跨轮5,再传动到左组合跨轮6,最后传动到地球显示时区组件12;
54.动力根据时轮伞齿21传动到大跨轮4,再传动到小跨轮5,再传动到右组合跨轮6,最后传动到火星时区显示组件11。
55.本实用新型中,螺钉19的型号和规格为多种,比如可采用三角头,一字头,梅花头等型号螺钉。螺钉的选用根据手表的型号和大小以及使用位置来确定。
56.同理,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承18的型号也根据手表的型号、使用位置来确定,不限于同一规格的轴承。
57.实时例4
58.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上述的转轴式显示时间的机构。该手表以独有的结构设计改进了传统手表分针和时针同轴转动读时的方式,采用小时转轴和分钟转轴指示时间,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还可以显示地球时区和火星时区,地球时区和火星时区的显示采用球体方式显示,可为消费者们提供一款设计新颖、功能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尚手表。
59.本实施例4中的手表机芯自带日历盘显示,图1中的圆圈里有个1的图示为日历盘。
60.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