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1376发布日期:2022-01-01 00:5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这种新手表可被称作智能手表,某些已经上市销售,某些还处于样品测试阶段。这类产品主要是为消费者在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使用而设计的,比如正在骑自行车或手上提满了东西的时候。
3.现有的智能手表,基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进步,智能手表的功能趋于较为完善的范围,但现有设备多数采用有线充电的方式,受到充电接口和外接线路电压的限制,且内部散热效果较差,现有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机壳表面上的空隙接口较多,灰尘更易进入机体内部,造成后期的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有线充电的方式会受到接口和电压的限制,内部没有良好的散热机构,会造成内部元件的损坏,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外壳,所述表体外壳的外表面活动设置有控制转杆,所述表体外壳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无线散热机构和密封防尘机构;
6.所述无线散热机构包括机芯盘,所述机芯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电板,所述储电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尺寸相等的安装凹槽,多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接触插针,所述储电板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外接导电环,所述外接导电环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和安装凹槽数目相等的加长杆,多个所述加长杆的底部均开设有运电孔,且多个所述运电孔的内表壁均与接触插针的外表壁相连接;
7.所述密封防尘机构包括金属架,所述金属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接灯环
8.优选的,所述表体外壳的外表壁焊接有两个表带支撑架,两个所述表带支撑架每个的内壁两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活动金属杆。
9.优选的,所述外接导电环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磁性套环,所述机芯盘的顶部卡设有多个刻度模拟槽。
10.优选的,所述机芯盘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子表盘,所述表体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表壁开设有内插槽,所述玻璃板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密封环a。
11.优选的,所述表体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环b。
12.优选的,所述机芯盘的外表壁固定安装在表体外壳的内表壁,所述金属架的底部
固定安装在机芯盘的顶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本设备通过利用金属间的导电性,作用于机芯盘上的外接导电环,则其上存在电流后,传导到其上的加长杆中,使加长杆底部开设的运电孔中,利用运电孔和接触插针的紧密贴合状态,电流经过储电板的处理后,将平稳的电流充入机芯盘中的蓄电池中,在充电的过程中电流通过会产后相应的热量,本设备通过多阶段的能量传递,将产生的热量逐步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散发,防止内部产生热量堆积的现象,在一步因每种结构间的间距较小则防止充电的过程中能量的损耗较大,在充电的过程中磁性套环反弹部分外界产生的干扰信号,保证充电的过程趋于较为稳定的环境。
15.2、本实用新型中,本设备通过利用开口处外形将其上的内插槽卡设在表体外壳内部的结构上,通过密封环a的作用减少玻璃板和表体外壳内部间的空隙,同理则底板的通过密封环b的作用减少表体外壳底部和缝隙,减少表体外壳外部的开口数量,使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灰尘进入的概率减小,进而有效地解决后期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为图1中底部的结构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为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为图2中b部分结构放大立体图。
20.图例说明:1、表体外壳;2、表带支撑架;3、活动金属杆;4、控制转杆;5、无线散热机构;51、机芯盘;52、储电板;53、安装凹槽;54、接触插针;55、外接导电环;56、加长杆;57、运电孔;58、磁性套环;59、刻度模拟槽;6、密封防尘机构;61、金属架;62、内接灯环;63、电子表盘;64、玻璃板;65、内插槽;66、密封环a;67、底板;68、密封环b。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外壳1,所述表体外壳1的外表面活动设置有控制转杆4,表体外壳1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无线散热机构5和密封防尘机构6。
2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无线散热机构5和密封防尘机构6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5.如图1

4所示,无线散热机构5包括机芯盘51,机芯盘5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电板52,储电板5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尺寸相等的安装凹槽53,多个安装凹槽53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接触插针54,储电板52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外接导电环55,外接导电环55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和安装凹槽53数目相等的加长杆56,多个加长杆56的底部均开设有运电孔57,且
多个运电孔57的内表壁均与接触插针54的外表壁相连接,表体外壳1的外表壁焊接有两个表带支撑架2,两个表带支撑架2每个的内壁两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活动金属杆3,外接导电环55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磁性套环58,机芯盘51的顶部卡设有多个刻度模拟槽59。
26.其整个的无线散热机构5达到的效果为,首先将手表本体移动到指定的无线充电器上,当设备进行充电时,充电器的传导部分和底板67进行接触,利用金属间的导电性,作用于机芯盘51上的外接导电环55,则其上存在电流后,传导到其上的加长杆56中,使加长杆56底部开设的运电孔57中,利用运电孔57和接触插针54的紧密贴合状态,电流经过储电板52的处理后,将平稳的电流充入机芯盘51中的蓄电池中,在充电的过程中电流通过会产后相应的热量,本设备通过多阶段的能量传递,将产生的热量逐步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散发,防止内部产生热量堆积的现象,在一步因每种结构间的间距较小则防止充电的过程中能量的损耗较大,在充电的过程中磁性套环58反弹部分外界产生的干扰信号,保证充电的过程趋于较为稳定的环境。
27.如图1

3所示,密封防尘机构6包括金属架61,金属架6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接灯环62,机芯盘5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子表盘63,表体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玻璃板64,玻璃板64的外表壁开设有内插槽65,玻璃板64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密封环a66,表体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67,底板6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环b68,机芯盘51的外表壁固定安装在表体外壳1的内表壁,金属架6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机芯盘51的顶部。
28.其整个的密封防尘机构6达到的效果为,当安装设备时,加工玻璃板64扣压到表体外壳1的顶部,利用开口处外形将其上的内插槽65卡设在表体外壳1内部的结构上,通过密封环a66的作用减少玻璃板64和表体外壳1内部间的空隙,同理则底板67的通过密封环b68的作用减少表体外壳1底部和缝隙,减少表体外壳1外部的开口数量,使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灰尘进入的概率减小,进而有效地解决后期难以清理的问题。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