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9356发布日期:2023-02-21 18:1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电检测作业下的智能检测手表。


背景技术:

2.在电网实际生产运维过程中,尤其是野外高空带电作业环境下,如何完善安全生产流程,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一直是电网关注的重点。过去受限于技术手段等客观条件,安全生产管理一直缺乏有力的配套设备辅助,现有的应用与电网运维的智能手表易受到通信距离长、通信设备功能单一、基站少、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传输速度慢,设备功能单一导致安全判断可靠性低等问题,进而造成在复杂的环境下无法进行综合的科学判断以及数据快速回传至管理终端,作业人员在复杂的环境中易出现危险情况无法及时安排救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智能手表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检测功能完善、传输效率快的智能检测手表。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5.提出一种智能检测手表,包括表带部分以及带有检测功能的表主体。表主体由显示屏、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近电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气压检测模块及体温检测模块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app端等实时通讯。控制模块控制各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显示屏进行信号传输,并将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得到供电。
6.优选的,采用安卓主板,包括4g且不限于4g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通信天线设置于表带侧,信号强度及稳定性更高,可应对多种复杂环境。
7.优选的,表主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不同种类电场参数/气候参数/地形参数/人体参数的传感器模组,多个传感器的信号端均与控制模块的信号端连接,且多个传感器模组均集成在同两个柔性电路板上,且各个传感器模组之间设置有信号隔离模块。
8.优选的,传感器模组由近电检测传感器模组、气压/高度变化传感器模组和心率、温度传感器中一种或任意几组进行组合。
9.优选的,表主体上外置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将电源端和信号端分别连接智能手表的电源模块和信号模块的电源端、电源接口设置在表主体背面的凹槽内,表主体上还外置有数据传输接口,数据传输接口设置在表主体背面的凹槽内,并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端。
10.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无线通信模块拥有多种通信方式、如2-5g、wifi及蓝牙等,并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个通信方式进行组合。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与充电接口、数据传输接口集成在同一块柔性电路板上。
11.优选的,无线通信模块还包括sim卡,表主体的侧面还开设有用于安装sim卡的
nano-sim插口。
12.优选的,表主体上在侧面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麦克风及在另一侧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喇叭。
13.优选的,表主体上设置有报警组件,报警组件与控制模块连接,表主体上还设置有软件报警控制端口,软件报警控制端口用于当用户选择报警控制时,开启或关闭报警控制。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部分以及带有检测功能的表主体。表主体由显示屏、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近电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气压检测模块及体温检测模块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app端等实时通讯。控制模块控制各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显示屏进行信号传输,并将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得到供电。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表带上设置通信信号天线以及功能完善,能有效提高无线通信模块收接信号的强度且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能更科学的进行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判断,提高电网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系数以及出现问题时管理终端能快速安排救援,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16.2、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将多种传感器集成在同两块柔性电路板上,并使用信号隔离组件隔离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在保证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相互隔离的同时,减少智能手表的体积。
17.3、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具备近电报警、实时通话、监测气压/高度变化、温度/心率血压、步数/消耗、睡眠质量等功能,能应用与作业与生活场景。
18.4、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能够通过选择报警控制能在近电报警后可灵活中止报警,不影响工作。
19.本实用新型除具有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外,还具有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本实用新型将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附图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应有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的正面外观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的背面外观图;
23.图3 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内控制电路板的正面图;
24.图4 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内控制电路板的背面图;
25.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内传感器电路板的结构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内按键电路板的结构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的电路拓扑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内各模块的电气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30.实施例一:
31.本实施中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带部分以及带有检测功能的表主体。表主体由显示屏、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近电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气压检测模块及体温检测模块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app端等实时通讯。控制模块控制各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显示屏进行信号传输,并将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得到供电。
32.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部分以及带有检测功能的表主体。表主体由显示屏、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近电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气压检测模块及体温检测模块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app端等实时通讯。控制模块控制各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显示屏进行信号传输,并将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得到供电。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表带上设置通信信号天线以及功能完善,能有效提高无线通信模块收接信号的强度且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能更科学的进行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判断,提高电网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系数以及出现问题时管理终端能快速安排救援,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33.实施例二:
34.实施例二是实施例一的优选实施例,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智能手表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了拓展:
3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作业与生活模式均适用、功能更全面、采集信息精度高、近电报警后可灵活中止报警、且可通过wifi联网,实现大数据收集,协助企业优化安全流程的手表式安全生产物联网智能终端,包括表主体以及与表主体连接的表带,在表主体的正面安装有触摸显示屏,在表主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开关机/返回键,在表主体的第二侧面开设有用于安装sim卡的nano-sim插口,sim卡插设进nano-sim插口中与表主体内的控制模块建立通信,在表主体背面还凸设有心率传感器模组、在表主体背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和充电接口,此外,手表的通信天信均设置于表带a及表带b内部,具备信号强度高及稳定的特性。
36.如图3所示,插卡型sim卡座、喇叭焊盘、麦克风焊盘、主控芯片、电池连接器btb连接器、按键btb连接器、心率传感器btb连接器(兼容数据充电接口、近电传感器接口)、tp连接器、屏btb连接器4g通信天线以及蓝牙、wifi、gps三合一天线馈点,喇叭通过喇叭焊盘焊接在控制电路板,三合一天线和4g天线通过天线馈点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屏btb连接器用于连接显示屏和电路板,插卡型sim卡座用于固定sim卡,心率传感器btb连接器用于外接充电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
37.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板的背面设置有4g主天线弹片、三合一天线弹片、马达焊盘,其中4g主天线和三合一天线弹片通过金属片与对应天线连接、马达通过焊接方式与主板连接。
38.如图5所示,安装腔内还安装有传感器电路板,传感器电路板用于安装近电检测传感器模组、心率传感器模组、数据充电接口模组。
39.如图6所示,传感器电路板还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模组、气压传感器模组。
40.如图7所示,安装腔内还安装有控制键电路板,控制键电路板上设置有上开机键/返回键。
41.如图8所示,显示屏的信号端通过屏btb连接器内的信号通道和控制电路板的信号通道与控制芯片的信号端连接,显示屏的电源端通过btb连接器内的电源通道和控制电路板的电源通道与电源模块连接,插设在nano-sim插口的sim卡的信号端、4g天线、wifi天线、喇叭模块以及马达模块的信号端均通过控制电路板内的信号通道与控制芯片的信号端连接,插设在nano-sim插口的sim卡的信号端、4g天线、wifi天线、喇叭模块以及马达模块均接入控制电路板进行供电。
42.如图9所示,表主体的背面开设有一设置了控制电路板、传感器电路板以及按键电路板的安装腔,控制电路板与其他两个电路板分别电气连接,具体为:控制电路板的信号通道分别与传感器电路板的信号通道以及按键电路板的信号通道连通。
4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采用mt6761芯片,wifi模块采用mt5931芯片。控制板尺寸为15*30*3.6mm,显示屏选用1.78英寸全视窗屏,按键接口选用24pin btb连接器,四核cpu主频为2 ghz,内存为2mbit+16mbit,智能手表支持wifi辅助定位功能、g-sensor功能、心电检测功能、气压检测功能、近电场检测功能,定位模式采用gps+wifi双重定位。
44.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与充电接口、数据传输接口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电路板均采用柔性电路板。
45.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的工作流程为:
46.气压/高度变化传感器模组,近电检测传感器模组,心率传感器模组等集合传感器实时采集全面准确的身体指标、环境指标等传感信号,将这些信号交给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对其处理并传递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云端服务器再下发给对应的app端;此外,控制模块还将通过wifi发送给现场指挥人员的设备终端,由于wifi传输具备穿透力强、带宽大,传输距离远优良特性,可帮助现场指挥人员更准确及时的判断现场情况,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多种传感信号发送至显示屏显示,以助于用户实时了解身体指标和环境指标。
4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还能通过sim卡、麦克风、喇叭以及gms天线与外部终端进行语音通信。
4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控制喇叭近电报警时,用户可通过软件选择开关键/确认键关闭近电报警。
49.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部分以及带有检测功能的表主体。表主体由显示屏、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构成,通过近电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气压检测模块及体温检测模块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app端等实时通讯。控制模块控制各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显示屏进行信号传输,并将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得到供电。表带上内埋通信天线,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在表带上设置通信信号天线以及功能完善,能有效提高无线通信模块收接信号的强度且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能更科学的进行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判断,提高电网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系数以及出现问题时管理终端能快速安排救援,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50.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将多种传感器集成在同两块柔性电路板上,并使用信号隔离组件隔离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在保证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不相互干扰的同时,减少智能手表的体积。
51.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具备近电报警、实时通话、监测气压/高度
变化、温度/心率血压、步数/消耗、睡眠质量等功能,能应用与作业与生活场景。
52.在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还设置软件报警控制键,通过选择软件报警控制能在近电报警后可灵活中止报警,不影响工作。
5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和改变。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作出的,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