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纹识别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50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纹识别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纹识别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各种智能化电器逐渐替代传统电器,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对于某些智能电器,通常需要限制能够使用它的用户,例如燃气灶,通常需要限定儿童无法开启。这些智能电器需要在识别出用户是合法用户的时候,才能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

但是,目前智能家居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身份识别方式为密码识别,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来验证自身是合法用户。但是这种识别方式可靠性较低,并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破译或被其他人获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静脉纹识别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身份识别方式可靠性较低,并且安全性较低,很容易被破译或被其他人获取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静脉纹识别终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包括:

静脉纹采集器,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

与所述静脉纹采集器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采集模块接收所述静脉纹数据,并通过控制器输入设备接收与所述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将所述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于存储模块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所述对比结果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依据所述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显示所述对比结果的显示屏。

其中,所述控制器输入设备包括:

按键、触摸屏、二维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和麦克风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相连的信号转换模块,将所述静脉纹数据进行滤波和格式转换。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外置可折叠天线。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所述的静脉识别终端、云服务器和至少一个设备,其中:

所述静脉识别终端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并接收与所述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将所述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于存储模块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所述对比结果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对比结果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并依据所述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

所述目标设备接收所述云服务器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脉纹识别终端通过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接收控制器输入设备接收与所述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然后将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和目标设备标识发送给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根据对比结果来控制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是否进行工作。该过程中,通过静脉纹识别来完成身份识别过程,由于静脉纹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大大提升了身份识别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脉纹识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种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静脉纹识别终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静脉纹采集器101,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

静脉识别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器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从静脉分布图提取特征值,或者,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作为特征值,然后将特征值用于身份鉴定,确认身份的方法。

与静脉纹采集器相连的控制器102,控制器102中的信号采集模块1021接收静脉纹数据,通过控制器102中的输入设备1022接收与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然后主控模块1023将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存储模块1024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以及目标设备标识通过通信模块103发送给云服务器,以使云服务器依据对比结果控制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当然,作为目标设备的设备为至少一个智能电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对比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来判断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来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是否要启动对应的设备。该过程中,通过静脉纹识别来完成身份识别过程,由于静脉纹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大大提升了身份识别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脉纹识别终端还包括显示屏104,在控制器内的液晶驱动模块1025的驱动下进行工作,以显示对比结果,从而能够让用户直观看到对比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输入设备为按键。

在使用按键时,可以通过按键上的数字键输入目标设备的标识,例如,003。显示屏可以显示每一个智能电器的图片,以及该智能电器对应的编号。以方便用户输入。也可以利用按键上的字母键输入目标设备的名称,冰箱,或者目标设备的首字母BX。

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只能有这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为触摸屏、二维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和麦克风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使用触摸屏时,可以直接在触摸屏的输入区域输入目标设备的编号或者名称或者首字母,当然在设备的图像都在触摸屏上有显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触控选择目标设备。

如果是二维码扫描器或条形码扫描器,可以将目标设备的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放置在该扫描器前,通过扫描输入目标设备的标识。

而如果是麦克风,则可以通过选择语音输入的前提下,或者在提示可以进行语音输入后,对着麦克风说出目标设备的编号或者名称。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只能用上述方式实现。凡是能够实现输入目标设备标识的方式都是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还包括信号转换模块1026。将所述静脉纹数据进行滤波和格式转换后,滤除了杂波和干扰,然后再将其发送给主控模块进行对比,提高了对比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器102内还包括电源模块1027为所有的部件进行供电。

在本申请中,为了使静脉纹识别终端和云服务器更好的通信,通信模块中还包括外置天线,该外置天线为可折叠天线,这样既可以提升通信质量,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增加整个终端的体积。

本申请同时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静脉识别终端201、云服务器202和设备组203,其中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其中包括目标设备2031。

静脉识别终端201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并接收与所述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将所述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于存储模块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所述对比结果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云服务器202。

云服务器202接收对比结果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并依据所述对比结果,控制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

目标设备2031接收所述云服务器的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静脉识别终端的结构和原理可以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在次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煤气灶等。

下面以目标设备为电视机为例,对该智能家居系统的工作过程做出介绍。

在有小孩的家庭,为了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避免孩子在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偷看电视,父母将自己的静脉纹数据采集并存储到静脉纹识别终端中,作为特征数据。如果想启动电视,需要利用静脉纹识别终端实时采集静脉纹数据,并输入电视对应的设备标识作为目标设备标识,将当前采集到的静脉纹数据与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表明是合法的用户,也就是说,是孩子的父母,然后将对比结果和目标设备标识发送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接收到对比结果,判断该结果是对比一致,就会给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也就是电视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开启。如果是孩子想开启电视,很明显采集到的静脉纹数据与特征数据不一致,与服务器接收到这个结果,则会不发送控制指令,或者发送待机不工作指令等。

进一步的,如果在短时间内,例如5分钟,静脉纹识别终端多次采集到的静脉纹数据的对比结果都是不一致,例如,3次不一致,则可以控制静脉纹采集器关闭预设时间,从而避免频繁的错误输入。

综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具有静脉纹识别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采集待识别人员的静脉纹数据,接收控制器输入设备接收与所述静脉纹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然后将静脉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和目标设备标识发送给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根据对比结果来控制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是否进行工作。该过程中,通过静脉纹识别来完成身份识别过程,由于静脉纹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大大提升了身份识别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