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630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化学元素,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常见金属。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

日光灯管、曝光机台中的紫外灯管等各种灯管内充有大量的汞,当发生灯管爆裂时,水银在第一时间内即有部分会挥发,导致所处环境发生污染。同时需有人员到现场清理洒落的水银,人员需配戴防毒面具否则有中毒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该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可在发生水银泄露时自动进行水银收集并进行报警。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所述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接收部件、控制系统、连接管及收集瓶,其中,所述控制系统的内部设置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固定于所述控制系统的内侧上方;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位于所述感应模块的下侧;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在所述感应模块感应到有水银泄露时所述控制模块给出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水银泄露处理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报警模块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水银泄露处理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阀门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接触部件、两个安装接口、两个外接线及框体,没有水银泄露时,所述接触部件为断开状态,所述接触部件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内部,两个所述安装接口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相对两侧的外部,两个所述外接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接口的内部,每个所述外接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触部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两个所述外接线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部件包括第一漏斗和第一导管,所述第一漏斗的底端口与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固定穿插于所述控制系统的顶部开口,所述收集模块包括第二漏斗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二漏斗的漏斗口位于所述感应模块的下侧,所述第二导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漏斗底端相连,所述第二导管的底端口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瓶相连,所述阀门控制所述第二导管的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银泄露处理装置还包括复位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两个,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侧和中空腔,所述固定块的所述固定侧通过螺母将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控制系统的内侧上端,所述中空腔部分的侧壁上相对的设有两个开口,分别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接口以及连接线路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件包括两个相对的梳状金属件,所述梳状金属件的齿部相互交叉间隔设置并互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或60°。

本实用新型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通过在控制系统的内部设置感应模块,利用水银的特性使电路导通,开启阀门与报警模块,并开始收集水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可以自动进行水银收集,节省人力,避免环境污染以及免除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感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模块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感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模块连接图。本实用新型的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可安装于工业中的曝光机台的灯座附近,当然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含汞的灯管的设备上。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提供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包括:安装部件1、接收部件、控制系统4、连接管5及收集瓶6。具体地,接收部件可以包括第一漏斗2和第一导管3。安装部件1可以为挂钩,在灯座下方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与挂钩匹配的部件,也可用螺母将挂钩固定于灯座下方,从而将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安装好,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部件1例如为2个,均与第一漏斗2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漏斗2的底端口与第一导管3的一端相连,控制系统4为长方体结构,其顶部开口,第一导管3的另一端固定穿插于控制系统4的顶部的开口。

控制系统4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感应模块41、固定块42、控制模块43、收集模块、阀门45。具体地,收集模块可以包括第二漏斗44和第二导管46。

感应模块41通过固定块42固定于控制系统4的内侧,固定块42的结构并不限制,只要能将感应模块41固定住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固定块42可以为两个,固定块42包括固定侧421和中空腔423,固定块42的固定侧421可通过螺母423将固定块固定于控制系统4的外壳47上端的内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用设置固定块42,直接将感应模块41固定于控制系统4的内侧。请同时参考图2-图3,将感应模块41设置成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模块41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也可为其他角度,例如30°或60°,感应模块41包括接触部件411、两个安装接口412、两个外接线413及框体414。在没有水银泄露时,所述接触部件为断开状态。接触部件411设置于框体414的内部,两个安装接口412分别位于框体414相对的两侧外部,两个外接线413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接口412的内部,每个外接线413的一端分别与接触部件411的一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件411包括两个相对的梳状金属件,梳状金属件的齿部相互交叉间隔设置并互不接触,在水银滴落时,在滴落位置可使相邻的金属条连接,由于水银的导电性,通电时可使电路导通。接触部件411的各个梳状金属件的齿部的相互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件41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接触部件411包含两个断开的金属部件,并能在水银滴落的情况下连通。进一步地,外壳47、感应模块41的安装接口412及框体414均选择绝缘材料。每个固定块42的中空腔423部分的侧壁上相对的设有两个开口,每个安装接口412穿插其中一个开口并固定设置于固定块42的中空腔423内,另一个开口用于线路的连接。

控制模块43与感应模块41的连接,在感应模块41感应到有水银泄露时控制模块43给出信号。具体地,控制模块43可以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模块),控制模块43给系统供电,控制模块43与感应模块41的两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3与两个外接线413的另一端相连。在水银泄露时,有水银从第一漏斗2及第一导管3中流下,落入感应模块41上,感应模块41被导通,整个电路导通。控制模块43给出信号,打开阀门45及报警模块47。进一步地,控制系统4还可以包括复位键,复位键可由控制模块43控制,在收集完水银后,按压复位键,关闭阀门45及报警模块47。

控制系统4的第二漏斗44的漏斗口位于感应模块41的下侧,水银泄露时,水银依次从第一漏斗2、第一导管3、感应模块41、第二漏斗44、及第二导管46流过。第二导管46的上端口与第二漏斗底端相连,横贯第二导管46的侧壁设置有阀门45,可控制第二导管46的导通。第二导管46的底端口与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收集瓶6相连,收集瓶6与连接管5的连接处密封良好。收集瓶6放有适量的水,避免收集到的水银挥发。连接管5可以为一种软管,选择其不与水银发生反应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件1、第一漏斗2、第一导管3、感应模块41、第二漏斗44、及第二导管46也均选择为与水银不发生反应的材料。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的环境发生水银泄露时,水银从第一漏斗2及第一导管3中流下,落入感应模块41上,感应模块41被导通,整个电路导通,控制模块43给出信号,打开阀门45及报警模块47,同时收集到的水银继续往下流,经过第二漏斗44、及第二导管46及连接管5后,收集于收集瓶6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通过在控制系统4的内部设置感应模块41,利用水银的特性使电路导通,开启阀门45与报警模块47,并开始收集水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银泄露处理装置可以自动进行水银收集,节省人力,避免环境污染以及免除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