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恒温低压开关柜。
背景技术:
开关柜的安装使用条件为:周围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不低于-5℃,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得超过+35℃,由此看来,开关柜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目前市面上的开关柜大多没有安装温度控制装置,或少数安装有降温装置,但无法适应寒冷地区的使用环境,而且,温度忽高忽低的变化会降低开关柜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和使用的成本,因此,设计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开关柜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低压开关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低压开关柜内部温度不恒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低压开关柜,包括控制面板、观察窗、柜门、进气阑珊、柜体、排气扇、警报装置、温度监测装置、隔板、加热管、接线室、仪表室、母线室和保温层,所述控制面板固定安装于柜门的外壁,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柜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外壁设有进气阑珊,所述排气扇固定安装于柜体的顶部,且排气扇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警报装置固定安装于柜体的顶部,且警报装置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固定安装于柜体的内腔顶部,且温度监测装置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柜体由隔板分成上中下三个腔室,所述接线室设于柜体的内腔底部,所述接线室的上方设有仪表室,所述仪表室的上方设有母线室,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于隔板的顶部,且加热管与控制面板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保温层固定安装于柜体的内壁表面。
优选的,所述警报装置与远程监测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两侧壁和后壁均设有进气阑珊。
优选的,所述柜体与进气阑珊连接处设有灰尘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恒温低压开关柜设有多种温控装置,实现了内部温度的相对恒定,当温度监测装置监测到柜体内部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会启动排气扇或加热管来进行降温或升温,柜体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有利于维持温度的恒定,警报装置与远程监测装置相连接,若开关柜内部温度仍异常时,会及时通知远处的工作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面板,2、观察窗,3、柜门,4、进气阑珊,5、柜体,6、排气扇,7、警报装置,8、温度监测装置,9、隔板,10、加热管,11、接线室,12、仪表室,13、母线室,14、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恒温低压开关柜,包括控制面板1、观察窗2、柜门3、进气阑珊4、柜体5、排气扇6、警报装置7、温度监测装置8、隔板9、加热管10、接线室11、仪表室12、母线室13和保温层14,控制面板1固定安装于柜门3的外壁,控制面板1的下方设有观察窗2,观察窗2与柜门3之间为固定连接,柜体5的外壁设有进气阑珊4,柜体5的两侧壁和后壁均设有进气阑珊4,柜体5与进气阑珊4连接处设有灰尘过滤网,排气扇6固定安装于柜体5的顶部,且排气扇6与控制面板1之间为电性连接,警报装置7固定安装于柜体5的顶部,且警报装置7与控制面板1之间为电性连接,警报装置7与远程监测装置电性连接,温度监测装置8固定安装于柜体5的内腔顶部,且温度监测装置8与控制面板1之间为电性连接,柜体5由隔板9分成上中下三个腔室,隔板9上设有通气孔,接线室11设于柜体5的内腔底部,接线室11的上方设有仪表室12,仪表室12的上方设有母线室13,加热管10固定安装于隔板9的顶部,且加热管10与控制面板1之间为电性连接,保温层14保温层固定安装于柜体5的内壁表面。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恒温低压开关柜时,当温度监测装置8监测到柜体5内部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会将信息传递给控制面板1,控制面板1控制排气扇6或加热管10工作,使柜体5内部温度控制在相对恒定的值,当排气扇6工作时,外界的冷空气从进气阑珊4进入到柜体5内部,再通过隔板9上的通气孔流经柜体5内部的接线室11、仪表室12和母线室13,最终通过排气扇6排出,达到降温的目的,当加热管10工作时,会对柜体5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柜体5内部的温度,保温层14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若温度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警报装置7会将信息传递到远程的检测装置,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