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保真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09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保真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烹饪装置,如豆浆机,特别是带WIFI功能的烹饪装置,由于WIFI模块在上电后自主实时不断的发送数据,此时,WIFI供电电源会持续工作,但WIFI供电电源当前的工作模式存在以下缺陷:1、整机待机功耗增加,WIFI供电电源模块使用寿命缩短;2、WIFI供电电源模块异常时无法检测,并且WIFI供电电源模块异常容易导致主控损坏;3、WIFI模块的工作状态不受控制,智能化较低。基于上述问题,亟需当前技术人员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系统需求控制烹饪装置的WIFI供电电源工作与否,并实现了对WIFI供电电源的异常检测和闭合控制以及对WIFI模块的保护,提升了WIFI模块的智能化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保真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串联于系统电源和WIFI模块之间。

控制开关,用于根据WIFI供电电源是否异常进行关断或导通,控制WIFI供电电源是否为WIFI模块供电,其中,WIFI供电电源由系统电源供电。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分压电阻;控制开关为第一功率管。

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系统电源输出端均与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系统电源输出端还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入端相连。

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功率管的漏极与WIFI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主控芯片;第一主控芯片包括:第一输入/输出I/O口和第二I/O口;控制开关为第二功率管。

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与系统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一I/O口相连,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第二I/O口相连。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主控芯片;第二主控芯片包括:第三I/O口;控制开关为第三功率管。

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与系统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第三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三I/O口和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第三功率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三I/O口和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其中,第三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以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I/O口相连。

可选地,

第三功率管,还用于根据第三I/O口的输出电压或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导通或关断。

第三功率管,还用于当基极输入低电平时导通,通过系统电源为WIFI供电电源供电;当基极输入高电平时关断,令WIFI供电电源处于断电状态。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用于通过第二I/O口接收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并对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异常进行判断。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根据判断结果通过第一I/O口向控制开关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判断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当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不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判定WIFI供电电源异常,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在判定WIFI供电电源异常时,当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发出WIFI供电电源异常提醒。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当判定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判定WIFI供电电源正常,并判断是否已经配置WIFI网络。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在判定没有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检测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当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进入WIFI网络配置状态。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在判定已经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于选择本机功能的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执行本机功能。

第一主控芯片,还用于在判定已经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于选择网络功能的按键操作时,按预设周期循环采集并判断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包括: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串联于系统电源和WIFI模块之间;该控制开关用于根据WIFI供电电源是否异常进行关断或导通,控制WIFI供电电源是否为WIFI模块供电,其中WIFI供电电源由系统电源供电。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根据系统需求控制烹饪装置的WIFI供电电源工作与否,并实现了对WIFI供电电源的异常检测和闭合控制以及对WIFI模块的保护,提升了WIFI模块的智能化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的第三实施例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的第四实施例连接图;

图6为图4和图5实施例中的控制芯片功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保真WIFI供电电源的控制装置1,如图1所示,该控制装置1包括:控制开关01;该控制开关01串联于系统电源4和WIFI模块2之间。

控制开关01,用于根据WIFI供电电源3是否异常进行关断或导通,控制WIFI供电电源3是否为WIFI模块2供电,其中,WIFI供电电源3由系统电源4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WIFI供电电源3的异常检测和闭合控制,提升WIFI模块2的智能化控制,在WIFI模块2的供电通路之间串联了控制开关01。WIFI模块3的供电通路中包括用于为WIFI供电电源3供电的系统电源4,以及用于为WIFI模块2供电的WIFI供电电源3。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电源4是整个烹饪装置的总电源,其可以通过WIFI供电电源3为WIFI模块2供电,也可以为烹饪装置中的其他用电设备供电,并且当WIFI供电电源3故障,不能为WIFI模块2供电时,不影响系统电源4为其他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开关01可以串联于系统电源4与WIFI供电电源3之间,还可以串联于WIFI供电电源3和WIFI模块2之间。下面分别对上述两种方案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方案一、控制开关01串联于WIFI供电电源3和WIFI模块2之间,如图2所示。在该连接方案中,控制开关01的控制端(栅极或基极)通过接收系统电源4的电压或分压直接对系统电源4的电压进行检测,当系统电源4的电压过高时,会向控制开关01的控制端输入高电平,令控制开关01关断,从而控制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该方案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述。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01还包括:分压电阻02;控制开关01为第一功率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功率管01可以为功率管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以及三极管等,对于第一功率管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下面以MOSFET管为例说明第一功率管01的具体连接方式。

可选地,第一功率管01的栅极和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均与分压电阻02的一端相连;分压电阻02的另一端接地;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还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功率管01的源极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功率管01的漏极与WIFI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压电阻02,即图2中的电阻R2连接于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和第一功率管01的栅极的公共连接点与地之间,便于系统电源4通过分压电阻02产生一定的电压控制MOSFET管01的导通或关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该分压电阻02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另外,在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与该公共连接点之间还可以串联另一个分压电阻R1,用于进一步控制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到MOSFET管01的栅极的反馈电压。

方案二、控制开关01串联于系统电源4与WIFI供电电源3之间,如图3所示。在该连接方案中,控制开关01的控制端(栅极或基极)通过接收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作为反馈电压,并通过该反馈电压直接对控制开关01的控制端进行控制,当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过高时,会向控制开关01的控制端输入高电平,令控制开关01关断,从而控制系统电源4停止为WIFI供电电源3供电,并进一步控制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下面以控制开关01为第二功率管为例说明该方案的具体连接方式。

可选地,控制开关01为第二功率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功率管可以为功率管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以及三极管等,对于第二功率管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下面以三极管为例说明第二功率管的具体连接方式。

第二功率管01的集电极与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功率管01的发射极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还与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之间还可以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如图3中的R1所示,用于对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的输入电压及电流进行控制,该分压电阻R1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对于具体数值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上述的两种控制开关01的连接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控制芯片,以对WIFI供电电源3的反馈电压或系统电源4的供电电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对控制开关01进行控制,实现根据系统需求对WIFI供电电源工作与否进行控制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的该控制芯片可以包括一个输入/输出I/O口,也可以包括多个I/O口,如两个,具体的I/O口的个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案自行定义,对于数值不做具体限制。下面分别以控制芯片具有两个I/O口和一个I/O口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情况一、控制芯片具有两个I/O口。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两个I/O口的控制芯片定义为第一主控芯片。

可选地,控制装置1还包括:第一主控芯片03;第一主控芯片03包括:第一I/O口031和第二I/O口032,如图4所示。

第二功率管01的集电极与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功率管01的发射极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与第一I/O口031相连,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与第二I/O口03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控制开关的第二功率管01连接于系统电源4与WIFI供电电源3之间,其基极与第一主控芯片03的第一I/O口031相连,第一主控芯片03通过第二I/O口032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相连,接收WIFI供电电源3的反馈电压,并对该反馈电压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的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是否异常,并在分析结果为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异常时,通过第一I/O口031向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令第二功率管01关断,从而令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当第一控制芯片03的分析结果为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正常时,通过第一I/O口031向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令第二功率管01导通,从而令WIFI供电电源3为WIFI模块2供电。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控芯片03还与系统电源4相连,通过系统电源4为其供电。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0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中,第一I/O口031与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之间还可以串联一个偏置电阻,即上述的第一电阻06,如图4中的R1所示,该偏置电阻可以根据第二功率管01的特性进行选择,对于其具体数值不做限制。

情况二、控制芯片具有一个I/O口。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与上述的情况一的方案进行区分,可以将具有一个I/O口的控制芯片定义为第二主控芯片,将控制开关01定义为第三功率管,如图5所示。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主控芯片04;第二主控芯片包括:第三I/O口041;控制开关为第三功率管01。

第三功率管01的集电极与系统电源4的输出端相连;第三功率管01的发射极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与WIFI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与第三I/O口041和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控制开关的第三功率管01连接于系统电源4与WIFI供电电源3之间,其基极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连接于一个公共连接点,并且该公共连接点与第二主控芯片04仅有的第三I/O口041相连。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控芯片04还与系统电源4相连,通过系统电源4为其供电。

可选地,第三功率管,还用于根据第三I/O口的输出电压或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导通或关断。第三功率管,还用于当基极输入低电平时导通,通过系统电源为WIFI供电电源供电;当基极输入高电平时关断,令WIFI供电电源处于断电状态。

在上述的连接方案实施例中,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可以直接接收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的反馈电压,并且当该反馈电压为高电平时,为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令第三功率管01关断,并令WIFI供电电源3处于断电状态。当该反馈电压为低电平时,为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令第三功率管01导通,并通过系统电源4为WIFI供电电源3供电。

在上述的连接方案实施例中,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还可以接收第二主控芯片04由第三I/O口041发出的控制电压,并且第二主控芯片04还可以通过第三I/O口041接收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的反馈电压,并对该反馈电压是否异常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为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异常时,可以通过第三I/O口041向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令第三功率管01关断,从而令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当第二控制芯片04的分析结果为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正常时,可以通过第三I/O口041向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令第三功率管01导通,从而令WIFI供电电源3为WIFI模块2供电。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06和第二电阻07。

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06与第三I/O口041和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相连。其中,第三功率管0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06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06的第二端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以及第二电阻07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07的第一端还与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阻07的第二端与第三I/O口041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电阻06与上述的情况一中的第一电阻作用相同,也是第二功率管01的基极的偏置电阻,该偏置电阻可以根据第三功率管01的特性进行选择,对于其具体数值不做限制。

第二电阻07为第三I/O口041的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具体为何种电阻可以根据第二控制芯片04的不同的作用进行选择,并且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不做限制。

以上方案便是在控制开关01的连接方案中加入控制芯片以后的实施例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均是以方案二为基础进行说明的,即上述方案均是以控制开关01串联于系统电源4与WIFI供电电源3之间时加入控制芯片为例进行的说明。当以方案一为基础时,即控制开关01串联于WIFI供电电源3和WIFI模块2之间时加入控制芯片的方案与此方案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情况一和情况二的介绍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1中加入控制芯片(如上述的第一控制芯片03和第二控制芯片04)以后,控制芯片可以对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进行分析,并可以通过分析结果对控制开关01的导通和关断进行控制。具体地,控制芯片是通过以下方案完成分析与控制功能的,方案流程可以参考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内容以第一控制芯片03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二控制芯片04可以完成相同的功能。

可选地,

第一主控芯片03,用于通过第二I/O口接收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并对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异常进行判断。

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根据判断结果通过第一I/O口向控制开关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装置上电以后,烹饪装置的系统电源4输出电压VIN,第一主控芯片03控制第一I/O口031输出低电平,驱动控制开关01导通,为WIFI供电电源3提供电源,WIFI供电电源3输出电压VOUT供电WIFI模块2工作,第一主控芯片03的第二I/O口032采样读取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VOUT,判断VOUT是否在设定的电压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通过第一I/O口向控制开关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具体方案如下:

可选地,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判断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是否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当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不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判定WIFI供电电源3异常,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

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在判定WIFI供电电源3异常时,当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发出WIFI供电电源异常提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判定WIFI供电电源3异常,会控制第一I/O口031输出高电平,从而驱动控制开关01关闭,令WIFI供电电源3处于断电状态,烹饪装置进入WIFI模块02的保护状态,此时,系统可以不发出提醒,烹饪装置的其他功能正常进行。但是如果这时第一主控芯片03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说明用户想要应用烹饪装置的WIFI功能,这时,第一主控芯片03可以向用户发出WIFI供电电源异常提醒。具体提醒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该提醒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语音提示、闪光提示、音乐或铃声提示以及文字或数字提示框的形式。

可选地,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当判定WIFI供电电源3的输出电压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时,判定WIFI供电电源3正常,并判断是否已经配置WIFI网络。

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在判定没有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检测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

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当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用于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时,进入WIFI网络配置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判定WIFI供电电源3正常,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经配置WIFI网络,以确定用户当前是否在使用WIFI功能。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判定当前没有配置WIFI网络,则可以进一步通过检测当前是否存在配置WIFI网络的按键操作,来进一步确定用户当前是否想要使用WIFI功能。当未检测到该按键操作时,可以判定当前用户并未想要使用WIFI功能呢过,因此,第一主控芯片03可以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以关闭控制开关01,使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以便降低烹饪装置的系统功耗。

可选地,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在判定已经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于选择本机功能的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执行本机功能。

第一主控芯片03,还用于在判定已经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于选择网络功能的按键操作时,按预设周期循环采集并判断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判定WIFI供电电源3正常,并且判定当前烹饪装置已经配置了WIFI网络,则判定用户想用使用WIFI功能,可以驱动控制开关01开通,令WIFI供电电源3为WIFI模块2供电,以实现WIFI功能。但此时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检测到用于选择本机功能的按键操作,则确定当前用户开始使用烹饪装置的本机功能,因此,为了降低系统功耗,此时可以停止烹饪装置的WIFI功能,第一主控芯片03可以控制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驱动控制开关01关断,令WIFI供电电源3停止为WIFI模块2供电,从而执行本机功能。如果第一主控芯片03在判定已经配置WIFI网络的情况下,检测到了用于选择网络功能的按键操作,则确定当前用户想要使用烹饪装置的网络功能,因此,第一主控芯片03需要驱动控制开关01开通,令WIFI供电电源3为WIFI模块2供电。在此期间,为了实现对WIFI供电电源3的异常检测和闭合控制以及对WIFI模块2的保护,第一主控芯片03会按预设周期循环采集并判断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在预设的电压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包括: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串联于系统电源和WIFI模块之间;该控制开关用于根据WIFI供电电源是否异常进行关断或导通,控制WIFI供电电源是否为WIFI模块供电,其中WIFI供电电源由系统电源供电。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根据系统需求控制烹饪装置的WIFI供电电源工作与否,并实现了对WIFI供电电源的异常检测和闭合控制以及对WIFI模块的保护,提升了WIFI模块的智能化控制。

总之,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系统通过实时检测WIFI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判断该输出电压是否异常,并在该输出电压异常时,驱动控制开关关断,令WIFI供电电源停止为WIFI模块供电,实现了WIFI模块的闭合控制保护功能。

2、系统通过检测是否使用网络功能,并在不使用网络功能时,驱动控制开关关断,令WIFI供电电源停止为WIFI模块供电,实现了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在用户使用或想要使用网络功能时,驱动控制开关闭合,令WIFI供电电源为WIFI模块供电,满足用户正常的WIFI网络功能的使用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