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70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的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智能充电器,但这些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充电器自身或是被充电的电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造成电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电池寿命缩短,严重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给用户或生产商等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健康隐患;并且用户或生产商等不能对与电池进行有效识别或追踪,对电池接错充电器或电池不在该充电器的预设充电电流之内等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充电器没有设置保护电路或保护电路不完善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也大大降低该智能充电器的市场竞争力;用户或生产商等不能对充电器及电池进行无线控制或售后服务,不便于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监控与技术更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解决了通过在充电器上设定MCU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单元及电子标签来连接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通信,或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或直接通过以太网网络连接上互联网服务器来进行远程通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充电器模块和无线控制模块;所述充电器模块设有智能充电单元和连接所述智能充电单元的存储单元和通讯连接单元,所述通讯连接单元还连接所述存储单元与无线控制模块;

所述智能充电单元设有连接所述通讯连接单元和存储单元的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用于解码所述通讯连接单元传输的通讯指令,还设有连接所述MCU控制电路的电池充电电路,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电路解码的通讯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完成充电动作;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述MCU控制电路的通讯指令及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所述通讯连接单元用于联通所述无线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预充电电池上及充电器壳体上分别设有拥有唯一身份识别ID号的第一电子标签和第二电子标签;所述第一电子标签被预先写入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所述第二电子标签被预先写入充电器的产品信息;

所述无线控制模块设有通过以太网网络相互连接的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服务器,还设有PC终端,所述PC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互联网服务器;所述通讯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以太网网络或互联网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为NFC智能终端,并设有应用程序软件,用于读取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及第二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和充电器的产品信息通过以太网网络发送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搭载于所述应用程序软件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上所述通讯连接单元与以太网网络,用于存储并传输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和发出或传输用于设置预充电电池的充电方式的通讯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程序软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标签与第二电子标签相对应的身份识别代码并传输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用于区分不同充电器与预充电电池的组合,并统一进行安全管理、数据管理与防伪追踪。

具体地,所述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电状态包含充电器实时工作状态、预充电电池实时温度、电池实时内阻和电池累计充放电次数。

具体地,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包含充电器产品序列号、充电器产品型号及充电器电流、电压、功率输入与输出参数;所述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包含电池名称、电池型号、电池类型、电池节数、放电电流、额定电压、标称容量、充放电容量、充放电次数、电池内阻、电池耐温性;所述通讯指令包含对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和充电时间、充电模式流程的设置。

优选地,所述无线方式包含蓝牙、ZigBee或WIFI。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程序软件通过所述以太网网络还传输用户注册信息到互联网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存储并分析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和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及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供移动终端用户或连接互联网服务器的PC终端监控、查看、分析或下载。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第二电子标签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或NFC近距离通讯技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充电器上设定MCU控制模块,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电子标签联通移动终端或者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或者互联网对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近距离无线控制或者互联网远程的有效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或预测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以便有效维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该充电器上设定了存储单元,随时存储移动终端或互联网发送过来的数据,也存储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的实时运行数据,并上传到互联网服务器上,做数据存储、分析,供用户及生产商随时随地查看,实现用户与生产商之间无形的沟通,更高效化与智能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增强该充电器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电子标签与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软件建立充电器与预充电电池的唯一身份识别关系,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与防伪性,有利于对充电器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标准的数据通讯协议可以适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充电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仅为较佳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充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充电器模块10和无线控制模块20;所述充电器模块10设有智能充电单元11和连接所述智能充电单元11的存储单元12和通讯连接单元13,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还连接所述存储单元12与无线控制模块20;

所述智能充电单元11设有连接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和存储单元12的MCU控制电路110,所述MCU控制电路110用于解码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传输的通讯指令,还设有连接所述MCU控制电路110的电池充电电路111,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电路110解码的通讯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完成充电动作;所述存储单元12存储所述MCU控制电路110的通讯指令及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30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用于联通所述无线控制模块20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预充电电池30及充电器壳体40上分别设有拥有唯一身份识别ID号的第一电子标签31和第二电子标签41;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被预先写入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所述第二电子标签41被预先写入充电器的产品信息;

所述无线控制模块20设有通过以太网网络Ethernet相互连接的移动终端21和互联网服务器22,还设有PC终端23,所述PC终端23通过互联网Internet连接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连接所述移动终端21、以太网网络Ethernet或互联网服务器22。

所述移动终端21为NFC智能终端,并设有应用程序软件APP,用于读取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及第二电子标签41并将读取到的预充电电池30的电池信息和充电器的产品信息通过以太网网络Ethernet发送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

所述移动终端21搭载于所述应用程序软件APP通过蓝牙、ZigBee或WIFI等无线方式或数据连接的有线方式连接上所述通讯连接单元13与以太网网络Ethernet,用于存储并传输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预充电电池30的电池信息、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30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和发出用于设置预充电电池30的充电方式的通讯指令,或传输所述PC终端23发送过来的通讯指令。

所述应用程序软件APP建立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与第二电子标签41相对应的身份识别代码并传输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用于区分不同充电器与预充电电池的组合,并统一进行安全管理、数据管理与防伪追踪。当移动终端21读取到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与第二电子标签41的组合信息时,通过以太网网络Ethernet发送到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由互联网服务器22对比判断所述预充电电池30与充电器是否匹配,并将匹配的第一电子标签31与第二电子标签41相对应的身份识别代码存入后台数据库中,当后台数据库自动检测到充电器连接上与之不匹配的预充电电池30时,向用户发出警报及更换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及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电状态包含充电器实时工作状态、预充电电池实时温度、电池实时内阻和电池累计充放电次数;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包含充电器产品序列号、充电器产品型号及充电器电流、电压、功率输入与输出参数;所述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包含电池名称、电池型号、电池类型、电池节数、放电电流、额定电压、标称容量、充放电容量、充放电次数、电池内阻、电池耐温性;所述通讯指令包含对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和充电时间、充电模式流程的设置。

所述应用程序软件APP通过所述以太网网络Ethernet还传输用户注册信息到互联网服务器22,便于生产商接入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查找用户注册信息并进行售后服务工作,生产商分析处理用户的相关意见或建议,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与更新。

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存储并分析所述充电器的产品信息和预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及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供移动终端21用户或连接互联网服务器的PC终端23监控、查看、分析或下载。

当用户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接入预充电电池30为其充电时,用户先通过应用程序软件APP注册后,开始读取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和第二电子标签41,并上传到互联网服务器22,互联网服务器22通过分析对比所述预充电电池30的电池信息与充电器的产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依据该第一电子标签31和第二电子标签41将之存储为身份识别代码在后台数据库中,用户再接入预充电电池30为其充电,可以提前做到预防,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若不匹配,则所述互联网服务器22发出警报及更换提醒到所述移动终端21,用户采取相应措施。当预充电电池30开始充电后,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21与通讯连接单元13的连接,直接在应用程序软件APP发出设置充电方式的控制指令并实时获取该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30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再通过以太网网络Ethernet连接上互联网服务器22,互联网服务器22再接入PC终端23,通过PC终端23也能够发出设置充电方式的控制指令,所述PC终端23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服务器22对获取到的预充电电池30的电池信息与充电器的产品信息、充电器和预充电电池的实时充放电状态信息及用户注册信息等进行监控、查看、分析或下载,生成相关报表、提供售后服务等。但是,若该应用程序软件APP读取不到任何第一电子标签31或第二电子标签41的信息,则所述充电器或预充电电池为仿冒品。

当充电器与预充电电池均未改变时,则用户直接登录该应用程序软件APP,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及第二电子标签41的信息则不需要再读取,可直接通过该APP设置充电方式和与互联网服务器22进行联通交互等,用户也可以不连接移动终端21而将该充电器连接上路由器或网关等来接入以太网网络,再连接互联网服务器22,可实现有效监控与交互等。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既不连接移动终端21也不连接以太网网络Ethernet,则该充电器按照存储单元12的上一次充电记录为预充电电池30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标签31和第二电子标签32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或NFC近距离通讯技术,当采用所述的RFID或NFC近距离通讯技术时,要求所述移动终端21为内设有NFC模块的NFC智能移动终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