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β参数的多峰值最大电功率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光伏组串发生局部遮挡时,如图1所示,其p-v曲线上会出现多个局部最大功率点(localmaximumpowerpoint,lmpp)和一个全局最大功率点(globalmaximumpowerpoint,gmpp),如图2所示。此时,传统的mppt算法如,扰动观察法(perturb&observe,p&o)、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conductance,inc)、beta法等,可能将无法输出在其最大功率,从而造成发电效率下降。
为了能够解决这问题,很多gmppt算法被提出。根据其算法类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t,ai)算法,如模糊逻辑(fuzzylogiccontrol,flc),粒子群优(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模拟退火(simulatedannealing,sa)等。其优点在于追踪精度高,适应性强。但其缺点主要在于计算复杂、实现困难,且需要人工设定大量参数以确保其能稳定工作。
(2)阶段性搜索方法(segmentalsearch)。此类算法一般基于一些数学理论,如斐波纳契线性搜索(fibonaccilinesearch)、利普希茨连续(lipschitzcontinuity)等。此类算法与ai算法相比较为简单、易于实现,且适应性较强。但是,其准确性较低,有可能找不到gmpp。
(3)两步法(two-stagemethod)。此类算法一般分为两步:首先,算法先找到所有lmpp,并从中确定gmpp;然后,传统的mppt算法,如p&o、inc等,用来精确追踪gmpp并将其维持以输出最大功率。相对于前两种方法,此类算法更为灵活。其算法实现难易度、追踪精确度以及算法适应度主要取决于其算法第一步,即如何确定gmpp的大致位置。目前,此类算法大多数基于0.8voc的算法模型,其代表作为h.patel所提出的算法。
虽然h.patel算法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是,其缺点主要在于1)可能存在误判的现象;2)追踪速度慢,效率低。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β参数的多峰值最大电功率跟踪控制方法。此算法不仅追踪精确度高,而且简单明了易于实现,同时还能确保追踪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β参数的多峰值最大电功率跟踪控制方法,追踪精确度高,简单明了易于实现,同时还能确保追踪速度快,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基于β参数的多峰值最大电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包括:
s1、首先定义光伏组串的等效主导电压vdomi,为
vdomi=vstring-(n-1)×vs+(m-n)×vd(1);
其中vstring为整个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m为光伏组串的光伏组件数量,n为
其中,voc为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α为常量;
公式(1)中,vd为光伏组件的旁路二极管压降,vs为线性直流电压源,其近似为
其中vmpp,stc、impp,stc为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环境下位于mpp点的电压、电流值;voc,stc为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环境下开路电压;
s2、根据公式(1)-(3),将整个光伏组串的i-v曲线进行划分,划分出带有峰值的曲线部分;
s3、定义变量βdomi,为
其中c=q/(nsakt),是光伏特性参数;根据公式(4),可将步骤s2中划分的每部分进一步进行划分,使所有的峰值,包括lmpp和gmpp,均在βmax和βmin范围内。
s4、再采用传统的beta法,分别步骤s3划分的区间进行追踪,求出整个光伏组串的gmpp。
优选的,所述常量α,其值设为0.8~0.95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β参数的多峰值最大电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不仅追踪精确度高,而且简单明了易于实现,同时还能确保追踪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发生局部遮挡的光伏组串的示意图;
图2为光伏组串的i-v曲线和p-v曲线。
图3为发生局部遮挡的光伏阵列在第一种情况下的电气特性;
图4为图3所述第一种情况下的i-v曲线;
图5为发生局部遮挡的光伏阵列在第二种情况下的电气特性;
图6为图5所述第二种情况下的i-v曲线;
图7为发生局部遮挡的光伏阵列在第三种情况下的电气特性;
图8为图7所述第三种情况下的i-v曲线;
图9为光伏组串的i-v曲线及其等效划分区间的示意图;
图10为光伏系统原理图;
图11为仿真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光伏组串发生如图1所示的局部遮挡时,根据其工作状态,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当moduleb和modulec因被旁路二极管短路而停止工作时,其电气特性表现为两个独立的电压源vd,如图3所示。此时,由于光伏组串电流istring主要由modulea来提供,因此光伏组串的i-v特性主要由modulea主导,如图4所示。
2.同理,当仅有modulec因被旁路二极管短路而停止工作时,其电气特性同样表现为一个独立的电压源vd,如图5所示。此时,由于modulea表现为一个线性电压源vs,整个光伏组串的特性主要由moduleb主导,如图6所示。
3.同理,当所有module都正常工作时,modulea和moduleb同时表现为一个线性电压源vs,如图7所示,整个光伏组串的特性主要由modulec主导,如图8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当光伏组串发生局部遮挡时,其i-v特性在不同阶段,分别由不同module所主导。此时,我们只需要追踪此主导module,便可以追踪到其对应的峰值mpp。在此,我们定义一个新的变量,即光伏组串的等效主导电压(vdomi),其可写为
vdomi=vstring-(n-1)×vs+(m-n)×vd(1);
其中vstring为整个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m为光伏组串的module数量,n则由
其中,voc为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α为变量,其值一般设在0.8到0.95之间。本文采用0.95。
公式(1)中,vd为旁路二极管压降,本文设定为0.8v。vs为线性直流电压源,其近似可由
其中vmpp,stc、impp,stc为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环境下(standardtestcondition,stc)位于mpp点的电压电流值,voc,stc为光光伏组件在stc下的开路电压。
根据公式(1)-(3),我们可以将整个光伏组串的i-v曲线,如图9第一行的曲线线所示,进行划分,其结果如图9第二行的曲线所示。此时,为了能够更快更准地追踪mpp,我们接着引用一个变量βdomi,即
其中c=q/(nsakt)是光伏特性参数。根据公式(4),可将图9第二行的曲线进一步进行划分,即为图9第三行的曲线部分。从图9第三行的曲线部分可以看出,所有的峰值,包括lmpp和gmpp,均在βmax和βmin范围内。此时,只需要采用传统的beta法,分别对这三个区间进行追踪,即可求出整个光伏组串的gmpp。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其中包括了光伏阵列、dcdc变换器和mppt跟踪模块。其中太阳能阵列模拟器(pvemulator)用来模拟光伏阵列的输出,dspace用来完成本算法的实现。
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