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一种加工脉冲宏观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利用对一段时间内的放电脉冲进行实时检测,根据检测判断的放电状态对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脉冲输出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和持续的加工效果。本发明适用于电火花加工中的线切割加工、成形加工和小孔加工。
背景技术:
在电加工领域,对于电火花成形加工乃至线切割、小孔加工来说,数字化脉冲电源模块是举足轻重的核心单元。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控电加工机床的数字化脉冲电源,都配置放电参数专家数据库,以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这些放电参数,都是在多次试验中积累的重要成果,一般情况下固定不变,即使根据实时情况需要调整,也是有条件、小范围、短时间的临时微调。因为放电参数太偏离预设参数,会严重影响加工指标要求(例如粗糙度、电极损耗、放电间隙等)。但在实际放电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件材料、排屑困难等等,会逐步恶化放电稳定性,如不及时处理,最终造成积碳、拉弧等极端情况,严重影响加工效率,甚至无法放电加工。对放电加工来说,出现异常情况是多概率事件。实际应用表明,在异常情况下去调整放电参数,使其有利于改善放电状况,在一段时间后,待放电异常状况已经消除,再恢复调整前参数。如此往复,确实对提高放电稳定性和减少异常发生概率是卓有成效的。目前,在大多数同行在应用中采取人工干预,根据经验调整参数的方法,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调整参数范围大,或者频次高、调整时间长,虽然解决了放电异常问题,但会影响加工指标。反之,如调整不够,虽不影响加工指标,但调整效果又体现不出来。
于是,如何克服上述不足便成为本发明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脉冲宏观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脉冲宏观控制方法,其中: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首先,对一段时间内的放电状态进行检测;其次,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加工参数进行调整;如此往复循环,从而保证放电加工持续、稳定和有效的进行;
具体检测、统计分析及控制策略如下:
第一步,检测并获得数据
(1)检测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事先设定一个第一数据缓冲区,该第一数据缓冲区包含j个单元,其中,j为大于或等于8且小于或等于64的正整数;
在每个采样周期中,利用分压电路采集放电间隙两端的瞬间电压值,接着通过a/d转换电路将该瞬间电压值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将该瞬间电压值的数字量暂存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的一个单元中;
不同采样周期获得的瞬间电压值的数字量按采样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暂存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的j个单元中;
对应每个采样周期,计算出j个单元中当前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从而获得当前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
同理,在下一个采样周期,将最新获得的j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该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以此循环往复,获得每个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
然后,利用以下公式1计算得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
vp={va(k)-va(k-1)}-{va(k-1)-va(k-2)}公式1
以上公式1中:
vp表示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
k表示当前采样周期,k-1表示上一个采样周期,k-2表示再上一个采样周期;
va(k)表示对应当前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va(k-1)表示对应上一个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va(k-2)表示对应再上一个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2)检测放电率、空载率及短路率
利用两个电压比较器,将所述瞬间电压值的模拟量同时与两个不同电压阈值的基准电压分别进行比较,获得两个逻辑信号,再通过逻辑运算电路对两个逻辑信号进行运算,从而获得能区分瞬间放电间隙状态所对应的三个信号,即放电信号、空载信号和短路信号;
接着,利用三个具有同一基准频率的锁存器,将所述三个信号分别锁存,获得能反应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真实加工状态的三个状态信号,然后将这三个状态信号分别作为具有同一基准频率的计数器的门控信号;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三个计数器的门控信号中有且只有一个是计数有效信号,当某个计数器的门控信号为有效信号时,该计数器的计数值加一,其余两个计数器的计数值保持不变;
定义l个采样周期为一个检测周期,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500且小于或等于5000的正整数;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这三个计数器的计数值分别反映了放电间隙呈现放电、空载和短路这三种状态的次数值,然后分别将三种状态的次数值与三种状态的次数值之和的比值定义为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接着,将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对应的值输出至微处理器;
在一个检测周期完成后,将三个计数器分别清零,进入下一个检测周期并按上一个检测周期再次进行检测计数,以此循环往复;
(3)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计算
事先,设定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各第二数据缓冲区均包含n个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8且小于或等于64的正整数;
将每个检测周期获得的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对应暂存到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的一个单元中;
不同检测周期获得的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按检测周期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别暂存到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的n个单元中;
对应每个检测周期,计算出n个单元中当前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从而获得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
同理,在下一个检测周期,将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该检测周期对应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以此循环往复;
(4)检测放电异常率(ap)
首先,进行放电间隙电压检测,即,在加工脉冲的放电停歇期间内,定时向放电间隙两端施加一个探测脉冲,该探测脉冲为矩形波电压信号,脉冲宽度落在同一所述放电停歇期间内;探测脉冲发出后,并且在同一所述放电停歇期间内,定时检测放电间隙两端的瞬时电压,得到一个对应该瞬时电压的探测值;
其次,进行放电间隙状态判断,即,将所述探测值与预先设定的衡量放电间隙状态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此放电间隙目前所处的消电离状态,当探测值落在预先设定为较好的区间内时,则认为此时放电间隙的消电离状态较好,相反,则认为此时放电间隙的消电离状态不好;
再者,事先设有异常状态计数器,在每个采样周期内,当消电离状态不好时,该异常状态计数器加一,当消电离状态较好时,该异常状态计数器保持原值不变;每过m个采样周期,m为脉冲周期的整数倍,微处理器读取异常状态计数器的计数值,并将该计数值与m之比作为放电异常率(ap);
第二步,统计分析,产生三个评价参数
第一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稳定性的稳定性变量,如果系统运行相对稳定,则所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趋近于0;反之,所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系统越不稳定;
预先设定两个不同的稳定性变量阈值,将放电加工稳定性分成三个区间,这三个区间分别表示放电加工稳定性为优、良和差三种状态,然后,将每个检测周期的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的值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稳定性变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对应检测周期的放电加工稳定性的状态;
第二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效率的加工效率变量(ep),然后,利用以下公式2计算得到对应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
ep=fp平-(dp平+kp平)公式2
以上公式2中:
ep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
f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放电率;
d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短路率;
k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空载率;
第三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大小的放电异常率(ap),预先设定两个不同的随机异常干扰变量阈值,将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的大小分成三个区间,这三个区间分别表示发生异常概率为高、中和低,然后,将每个检测周期的放电异常率(ap)的值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随机异常干扰变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对应检测周期的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的情况;
第三步,控制
在每个检测周期中,针对第二步中的三个评价参数,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为同时进行异常控制、稳定性控制和加工效率控制,其中,异常控制的优先级最高,稳定性控制的优先级次之,加工效率控制的优先级最低;
(1)异常控制
所述异常控制的执行依据为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并按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①提高伺服给定电压(vg);
②加大定时抬刀(sa);
③开启震动抬刀(sb);
④增加脉冲停歇(toff);
⑤开启包络参数(bv);
⑥开启清扫脉冲(cr);
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高时,执行上一个检测周期对应控制操作的次高级操作;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中时,则保持上一个检测周期的执行操作;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低时,则终止执行所有操作,以此类推;
(2)稳定性控制
所述稳定性控制的执行依据为稳定性变量,并按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①提高伺服给定电压(vg);
②加大定时抬刀(sa);
③开启震动抬刀(sb);
④增加脉冲停歇(toff);
⑤开启包络参数(bv);
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差时,执行上一个检测周期对应控制操作的次高级操作;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良时,则保持上一个检测周期的执行操作;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优时,则终止执行所有操作,以此类推;
(3)加工效率控制
所述加工效率控制的执行依据为加工效率变量(ep),并通过增大或减小伺服给定电压(vg)来实现;
将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进行比较,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大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在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的基础上做同向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增大调整时,当前则继续增大;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减小调整时,当前则继续减小;
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等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不作调整;
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小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在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的基础上做反向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增大调整时,当前则做减小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减小调整时,当前则做增大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利用两个电压比较器,将所述瞬间电压值的模拟量同时与两个不同电压阈值的基准电压分别进行比较,获得两个逻辑信号”中,这两个逻辑信号即为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
2、上述方案中,“通过逻辑运算电路对两个逻辑信号进行运算,从而获得能区分瞬间放电间隙状态所对应的三个信号,即放电信号、空载信号和短路信号”,即通过两点分割成三区间,每个区间表示一个状态的信号。
3、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锁存器的设置,可以起到避免干扰,提高信号稳定性的作用,进而保证加工的可靠性。
4、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周期由系统设定,设定条件不大于“最大计数值*基准频率”,满足计数器不能溢出。
5、上述方案中,“m为脉冲周期的整数倍”,以保证异常状态计数器不溢出。
6、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工效率控制的优先级是指同时需要进行两个及以上不同控制时,且执行策略涉及同一控制变量,则执行优先级别高的控制策略。
7、上述方案中,伺服给定电压(vg)、定时抬刀(sa)、震动抬刀(sb)、脉冲停歇(toff)、包络参数(bv)、清扫脉冲(cr),均为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参数,为现有技术。
8、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步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计算中,在下一个检测周期,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为:
新的放电率(fp)、新的空载率(kp)及新的短路率(dp)将分别存入n个单元中最早存入数据的单元,替换原数据。
当n等于8时,在第9次检测周期中,第9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1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而第2次至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所对应的暂存单元保持不变;
第10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2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而第3次至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所对应的暂存单元保持不变,以此类推。
9、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步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计算中,在下一个检测周期,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为:
新的放电率(fp)、新的空载率(kp)及新的短路率(dp)在n个单元中,按先进先出原则依次替换数据缓冲区中上一个检测周期存入的每个单元内的数据。
当n等于8时,在第9次检测周期中,第9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8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将替换第7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第7次采集到的数据将替换第6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依次类推,直至第1次采集到的数据被顶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发明一种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脉冲宏观控制方法,为了进一步优化加工效率、表面粗糙度及电极损耗三者的技术指标,保证高效、稳定和持续加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果,采用的设计构思和策略是: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先对一段时间内的放电状态进行检测,再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加工参数进行调整;如此往复循环,从而保证放电加工持续、稳定和有效的进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策略,采用的技术措施是:第一步,检测并获得数据,包括检测放电间隙平均电压,检测放电率、空载率及短路率,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计算,以及检测放电异常率(ap);第二步,统计分析,产生三个评价参数;第一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稳定性的稳定性变量,第二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效率的加工效率变量(ep),第三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大小的放电异常率(ap);第三步,控制,针对第二步中的三个评价参数,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为同时进行异常控制、稳定性控制和加工效率控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分发挥计算机及微处理器优势,利用软件算法,智能化宏观控制脉冲电源的方法,能够实现在不影响加工指标的情况下,解决放电异常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电火花加工中,参数调整与加工指标和加工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压电阻采样得到的成形加工放电间隙三种放点状态波形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放电间隙的三种放电状态逻辑运算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放电间隙的三种放电状态逻辑输出真值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脉冲宏观控制方法,其中: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首先,对一段时间内的放电状态进行检测;其次,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加工参数进行调整;如此往复循环,从而保证放电加工持续、稳定和有效的进行;
具体检测、统计分析及控制策略如下:
第一步,检测并获得数据
(1)检测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事先设定一个第一数据缓冲区,该第一数据缓冲区包含j个单元,其中,j为大于或等于8且小于或等于64的正整数;
在每个采样周期中,利用分压电路采集放电间隙两端的瞬间电压值,接着通过a/d转换电路将该瞬间电压值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将该瞬间电压值的数字量暂存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的一个单元中;
不同采样周期获得的瞬间电压值的数字量按采样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暂存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的j个单元中;
对应每个采样周期,计算出j个单元中当前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从而获得当前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
同理,在下一个采样周期,将最新获得的j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该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以此循环往复,获得每个采样周期对应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va);
然后,利用以下公式1计算得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
vp={va(k)-va(k-1)}-{va(k-1)-va(k-2)}公式1
以上公式1中:
vp表示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
k表示当前采样周期,k-1表示上一个采样周期,k-2表示再上一个采样周期;
va(k)表示对应当前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va(k-1)表示对应上一个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va(k-2)表示对应再上一个采样周期的放电间隙平均电压;
(2)检测放电率、空载率及短路率
如图1~3所示,利用两个电压比较器b1、b2,将所述瞬间电压值的模拟量u同时与两个不同电压阈值的基准电压uf、ud分别进行比较(空载状态u>uf,放电状态ud<u<uf,短路状态u<ud),获得两个逻辑信号c1、c2,再通过逻辑运算电路对两个逻辑信号c1、c2进行运算,从而获得能区分瞬间放电间隙状态所对应的三个信号,即放电信号fc、空载信号kc和短路信号dc;
逻辑运算表达式如下:
kc=!c1&!c2
fc=c1&!c2
dc=c1&c2
接着,利用三个具有同一基准频率的锁存器,将所述三个信号分别锁存,获得能反应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真实加工状态的三个状态信号,然后将这三个状态信号分别作为具有同一基准频率的计数器的门控信号;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三个计数器的门控信号中有且只有一个是计数有效信号,当某个计数器的门控信号为有效信号时,该计数器的计数值加一,其余两个计数器的计数值保持不变;
定义l个采样周期为一个检测周期,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500且小于或等于5000的正整数;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这三个计数器的计数值分别反映了放电间隙呈现放电、空载和短路这三种状态的次数值,然后分别将三种状态的次数值与三种状态的次数值之和的比值定义为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接着,将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对应的值输出至微处理器;
在一个检测周期完成后,将三个计数器分别清零,进入下一个检测周期并按上一个检测周期再次进行检测计数,以此循环往复;
(3)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计算
事先,设定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各第二数据缓冲区均包含n个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8且小于或等于64的正整数;
将每个检测周期获得的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对应暂存到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的一个单元中;
不同检测周期获得的放电率(fp)、空载率(kp)及短路率(dp)按检测周期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别暂存到三个第二数据缓冲区的n个单元中;
对应每个检测周期,计算出n个单元中当前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从而获得当前检测周期对应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
同理,在下一个检测周期,将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该检测周期对应的平均放电率(fp平)、平均空载率(kp平)、平均短路率(dp平),以此循环往复;
其中,在下一个检测周期,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为:
新的放电率(fp)、新的空载率(kp)及新的短路率(dp)将分别存入n个单元中最早存入数据的单元,替换原数据。
当n等于8时,在第9次检测周期中,第9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1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而第2次至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所对应的暂存单元保持不变;
第10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2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而第3次至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所对应的暂存单元保持不变,以此类推。
或者,在下一个检测周期,最新获得的n个单元中暂存的数据为:
新的放电率(fp)、新的空载率(kp)及新的短路率(dp)在n个单元中,按先进先出原则依次替换数据缓冲区中上一个检测周期存入的每个单元内的数据。
当n等于8时,在第9次检测周期中,第9次采集到的新数据将替换第8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第8次采集到的数据将替换第7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第7次采集到的数据将替换第6次存入的单元内的数据,依次类推,直至第1次采集到的数据被顶出。
(4)检测放电异常率(ap)
首先,进行放电间隙电压检测,即,在加工脉冲的放电停歇期间内,定时向放电间隙两端施加一个探测脉冲,该探测脉冲为矩形波电压信号,脉冲宽度落在同一所述放电停歇期间内;探测脉冲发出后,并且在同一所述放电停歇期间内,定时检测放电间隙两端的瞬时电压,得到一个对应该瞬时电压的探测值;
其次,进行放电间隙状态判断,即,将所述探测值与预先设定的衡量放电间隙状态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此放电间隙目前所处的消电离状态,当探测值落在预先设定为较好的区间内时,则认为此时放电间隙的消电离状态较好,相反,则认为此时放电间隙的消电离状态不好;
再者,事先设有异常状态计数器,在每个采样周期内,当消电离状态不好时,该异常状态计数器加一,当消电离状态较好时,该异常状态计数器保持原值不变;每过m个采样周期,m为脉冲周期的整数倍,以保证异常状态计数器不溢出,微处理器读取异常状态计数器的计数值,并将该计数值与m之比作为放电异常率(ap);
第二步,统计分析,产生三个评价参数
第一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稳定性的稳定性变量,如果系统运行相对稳定,则所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趋近于0;反之,所述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系统越不稳定;
预先设定两个不同的稳定性变量阈值,将放电加工稳定性分成三个区间,这三个区间分别表示放电加工稳定性为优、良和差三种状态,然后,将每个检测周期的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率(vp)的值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稳定性变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对应检测周期的放电加工稳定性的状态;
第二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效率的加工效率变量(ep),然后,利用以下公式2计算得到对应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
ep=fp平-(dp平+kp平)公式2
以上公式2中:
ep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
f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放电率;
d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短路率;
kp平表示对应检测周期的平均空载率;
第三个评价参数为反映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大小的放电异常率(ap),预先设定两个不同的随机异常干扰变量阈值,将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的大小分成三个区间,这三个区间分别表示发生异常概率为高、中和低,然后,将每个检测周期的放电异常率(ap)的值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随机异常干扰变量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对应检测周期的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的情况;
第三步,控制
在每个检测周期中,针对第二步中的三个评价参数,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为同时进行异常控制、稳定性控制和加工效率控制,其中,异常控制的优先级最高,稳定性控制的优先级次之,加工效率控制的优先级最低;
所谓优先级,是指同时需要进行两个及以上不同控制时,且执行策略涉及同一控制变量,则执行优先级别高的控制策略。
(1)异常控制
所述异常控制的执行依据为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并按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①提高伺服给定电压(vg);
②加大定时抬刀(sa);
③开启震动抬刀(sb);
④增加脉冲停歇(toff);
⑤开启包络参数(bv);
⑥开启清扫脉冲(cr);
(以上均为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参数,为现有技术)
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高时,执行上一个检测周期对应控制操作的次高级操作;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中时,则保持上一个检测周期的执行操作;在当前放电加工发生异常概率为低时,则终止执行所有操作,以此类推;
(2)稳定性控制
所述稳定性控制的执行依据为稳定性变量,并按从高到低的优先顺序,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①提高伺服给定电压(vg);
②加大定时抬刀(sa);
③开启震动抬刀(sb);
④增加脉冲停歇(toff);
⑤开启包络参数(bv);
(以上均为电火花数字化脉冲电源的加工参数,为现有技术)
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差时,执行上一个检测周期对应控制操作的次高级操作;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良时,则保持上一个检测周期的执行操作;在当前稳定性变量为优时,则终止执行所有操作,以此类推;
(3)加工效率控制
所述加工效率控制的执行依据为加工效率变量(ep),并通过增大或减小伺服给定电压(vg)来实现;
将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进行比较,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大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在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的基础上做同向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增大调整时,当前则继续增大;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减小调整时,当前则继续减小;
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等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不作调整;
若当前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小于上一个检测周期的加工效率变量(ep)的值时,则在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的基础上做反向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增大调整时,当前则做减小调整;当上一个检测周期的伺服给定电压(vg)为减小调整时,当前则做增大调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