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9371发布日期:2019-02-01 18:5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引领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以往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智能终端实现交互,而物联网,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以及物品和人之间。

其中,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果,并且深刻影响之后的智慧楼宇、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城市等研究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以用户的住宅为载体,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感知技术,将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各种智能设备进行集成,并创建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

而智能家居中,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启动、调节和关闭是一个核心的问题,直接影响家庭的用电功耗和家庭成员对环境舒适程度的体验质量,而且,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类型日益曾多,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表现出多样性异构化的特点,例如,如何控制各智能家居设备的启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根据用户到达智能家居的时间,确定智能家居的制动时间,具体的,用户预先通过客户端单独为每个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定时启动各个智能家居设备。

然而,上述方式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都是单独地接受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以启动定时,即,每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启动,都需要人的触发才能实现,属于被动的控制方式,因此,不能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指标变化实时计算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佳制动时间和最佳关闭时间。

而且,这种实现方式,并不适用于包含多个家庭成员的家庭,因为,每一个用户都能独立且平等地控制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各个用户之间并没有建立从属关系,若一个家庭中的多个家庭成员向同一智能家居设备发出了控制指令,控制系统会响应每一个用户的控制指令,对于控制系统来说,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会覆盖之前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智能家居设备最终的制动时间只与最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相关,与先前其他用户发送的控制指令无关,因此,当一个最早发送控制指令的用户回到家中时,很有可能智能家居设备并没有将相关参数(如,室温,水温等等)设置到该用户所需求的数值,因此,该方式并没有统一考虑到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员的距离和触发时间等信息,来计算相应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佳制动时间。

有鉴于此,需重新设计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综合考虑同一家庭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偏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对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物执行实体化操作,获得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基于所述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采用树形结构将所述各个实体进行关联,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

基于所述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对至少一个客体进行规制推理,获得目标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其中,所述规制推理至少包含挖掘所述至少一个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

第二方面,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相应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触发条件时,针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基于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所述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预测所述家庭成员到达所述预设地的到达时间;

基于所述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基于各个理想工作状态,分别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所述各个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并按照所述制动时间,控制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可选的,所述行驶速度为实时行驶速度或历史行驶速度。

可选的,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包括:

确定存在多个家庭成员时,基于各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筛选出到达时间最早的家庭成员;

判断筛选出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时长;

确定是时,基于所述耗费时长与所述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否则,直接确定所述到达时间为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可选的,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包括:

确定存在唯一家庭成员时,直接判断所述唯一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工作时长;

确定是时,基于所述耗费时长与所述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否则,直接确定所述到达时间为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第三方面,一种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装置,包括:

实体化单元,用于对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物执行实体化操作,获得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采用树形结构将所述各个实体进行关联,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对至少一个客体进行规制推理,获得目标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其中,所述规制推理至少包含挖掘所述至少一个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

第四方面,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触发单元,用于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相应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触发条件时,针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基于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所述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预测所述家庭成员到达所述预设地的到达时间;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基于各个理想工作状态,分别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所述各个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

决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并按照所述制动时间,控制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第五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控制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控制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通过家庭成员行为自动触发智能家居设备制动时间的计算,并根据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规则推理,综合考虑同一家庭下各家庭成员的不同偏好,得到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优制动时间,以及按照得到的制动时间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相对现有技术来说,无需再单独下达控制指令,通过用户行为即可实现自动触发,触发条件更合理,而且,不再是响应最后一位发出控制指令的家庭成员的需求,而是根据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时间先后,实现先到达先享受其偏好服务的智能决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建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事物实体化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体关联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部分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建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设备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综合考虑同一家庭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偏好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相应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触发条件时,获取每一个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分别基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对应的行驶速度,预测每一个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到达时间,然后,基于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每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该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基于各理想工作状态,分别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各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最后,基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并按照上述制动时间,控制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是基于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实现的,因此,在进行智能家居设备控制之前,预先建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具体参阅图1所示,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建立流程如下:

步骤100: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务执行实体化操作,得到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具体的,预先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物执行实体化操作,得到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谓实体化操作是指将事物抽象为实体,一个事务对应一个实体,而且,得到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例如,具体参阅图2所示,假设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包含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和人三种事务,则可将传感器抽象为sensor实体,可将智能家居设备抽象为smartdevice实体,可将人抽象为person实体等等。

步骤110:基于所得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采用树形结构将各个实体进行关联,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

具体的,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例如,假设存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测量数据”和“温度”四个实体,“温度传感器”属于“传感器”,可预先定义“温度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是“从属关系”(“is-a”),“温度”是“测量数据”的一种,可定义“温度”与“测量数据”之间是“从属关系”(“is-a”),而“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可定义“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之间为“测量关系”(“ismeasuredby”)。

进一步地,基于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可以采用树形结构,将各个实体进行连接,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例如,参阅图3所示,继续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可基于上述已定义的属性关系,为“温度传感器”实体、“传感器”实体、“温度”实体和“测量数据”实体建立关联关系。

至此,获得初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然而,由于在预先定义各个实体之间的属性关系时,是基于两个实体之间显而易见的特征确定的,而对于两个及以上的实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并没有添加至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中,因此,对于获得的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进一步,还需深入挖掘,对各个客体进行规制推理设计,具体参阅步骤120。

步骤120:基于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对至少一个实体进行规制推理,其中,规制推理至少包括挖掘上述至少一个实体与其他客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

具体的,获得初始智能本体模型后,即可知各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表征的语义信息,而为进一步挖掘各个实体之间隐含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获得的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中各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对至少一个实体进行规制推理,以获得上述至少一个实体与其他客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

例如,通常家庭成员之间具有“isfamilywith”属性关系,即,为“是一家人”的属性关系,一个家庭的不同家庭成员可以通过“isfamilywith”进行关联,从而可知哪些家庭成员属于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

又例如,还可以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地理位置、智能家居设备的所属家庭用户等语义信息,推理出哪些用户之间是属于同一个家庭的,具体规则推理过程如下:

rule1:(a与b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可推理出:(b与a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

rule2:(a与b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b与c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可推理出:(a与c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

rule3:(a的地址为c)&(b的地址为c)&(a为person实体)&(b为person实体),可推理出:(a与b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

rule4:(a与b之间为“isfamilywith”属性关系)&(a的地址为c),可推理出:(b的地址为c)。

至此,基于上述三个步骤,建立目标智能家居本体模型,例如,参阅图4所示,因篇幅有限,图4为部分智能家居本体模型,模型由树形结构构建,根节点为“thing”,该根节点下关联了多个子节点,每一个子节点下又关联了多个子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子节点即为各个实体。

基于已确定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500: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相应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触发条件时,针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基于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预测该家庭成员到达该预设地的到达时间。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通过机器学习,对家庭成员行为进行训练,以确定家庭成员的哪些行为可以触发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相应功能,由于具体学习过程较为复杂,也可以由现有技术实现,因此,本实施例对学习过程不加详细阐述,仅使用机器学习所得结果。

进一步地,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触发条件时,触发上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到达预设地的到达时间的计算,以一个家庭成员为例,获取该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基于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计算到达上述预设地的到达时间,其中,一个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可以为实时行驶速度,也可以为该家庭成员习惯的历史行驶速度。

例如,假设预先训练回家事件触发智能空调启动,并假设家庭a的三名家庭成员a1、a2和a3分别在不同时刻发生回家事件,其中,a1于“17点00分”触发,a2于“17点30分”触发,a3于“18点00分”触发,若假设基于a1当前地理位置与家的距离,确定a1回家所需耗费的时长为“47分钟”,同理,假设a2回家所需耗费时长为“65分钟”,假设a3回家所需耗费时长为“30分钟”,则可知a1的到达时间为“17点47分”、a2的到达时间为“18点35分”,a3的到达时间为“18点00分”。

又例如,假设预先训练回家事件触发智能空调启动,并假设家庭b的唯一家庭成员b1于“18点00分”触发,若根据b1当前地理位置与家的距离,可知b1回家路上所需耗费时长为“30分钟”,则b1的到达时间预计为“18点30分”。

步骤510:基于上述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基于各个理想工作状态,分别确定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上述各个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

具体的,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行为满足触发条件的各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该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由当前工作状态,转换至相应理想工作状态所需耗费的工作时长。

例如,以上述家庭a为例,假设a1偏好的室内温度为“25℃”,a2偏好的室内温度为“27℃”,a3偏好的室内温度为“28℃”,假设已知智能空调当前工作状态,若智能空调要使室内达到a1偏好的“25℃”,则需花费“17分钟”;使室内达到a2偏好的“27℃”,则需花费“10分钟”;使室内达到a3偏好的“28℃”,则需花费“1分钟”。

步骤520:基于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

具体的,基于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

具体可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目,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

存在多个家庭成员,则基于各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筛选出到达时间最早的家庭成员,并判断筛选出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时长,确定是时,基于所述耗费时长与所述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否则,直接确定该到达时间为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较佳的,对于筛选出的家庭成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tstart:

其中,tarrive为预测筛选出的家庭成员到达家中的到达时间,ttrigger为该家庭成员触发时间;tcost为该家庭成员路程所需的耗费时长;twork表示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该家庭成员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

例如,以上述家庭a为例,参阅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a1到达时间相对a2和a3来说最早,故筛选出a1作为目标家庭用户,并判断a1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智能空调的工作时长,由表可知,a1的耗费时长“47分钟”,大于智能空调的工作时长“17分钟”,故最终决策智能空调的制动时间为“17点30分”。

第二种

存在唯一家庭成员,则直接判断该唯一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工作时长,确定是时,基于耗费时长与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否则,直接确定该到达时间为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较佳的,对于唯一家庭成员,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家庭成员行为触发某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的计算方式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以上述家庭b为例,参阅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由于b1为唯一家庭成员,故直接将b1确定为目标家庭用户,并判断b1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智能空调的工作时长,由表可知,b1的耗费时长“30分钟”,大于智能空调的工作时长“1分钟”,故最终决策智能空调的制动时间为“18点29分”。

步骤530:按照已确定的制动时间,实现该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

具体的,确定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后,可按照该制动时间,控制该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其中,控制行为包括启动、调节、和关闭等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建立装置,至少包括实体化单元61,第一处理单元62和第二处理单元63,其中,

实体化单元61,用于对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所有事物执行实体化操作,获得相应的若干实体,其中,所得的各个实体之间存在预先定义的若干种属性关系;

第一处理单元62,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实体之间的若干种属性关系,采用树形结构将所述各个实体进行关联,获得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

第二处理单元63,用于基于所述初始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对至少一个客体进行规制推理,获得目标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其中,所述规制推理至少包含挖掘所述至少一个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存在的隐含关联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智能家居设备控制装置,至少包括触发单元71,处理单元72,决策单元73,其中,

触发单元71,用于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满足相应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触发条件时,针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执行以下操作:获取家庭成员当前地理位置,并基于预设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所述家庭成员的行驶速度,预测所述家庭成员到达所述预设地的到达时间;

处理单元72,用于基于所述智能家居本体模型,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偏好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并基于各个理想工作状态,分别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达到所述各个理想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长;

决策单元73,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并按照所述制动时间,控制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可选的,所述行驶速度为实时行驶速度或历史行驶速度。

可选的,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时,所述决策单元73用于:

确定存在多个家庭成员时,基于各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筛选出到达时间最早的家庭成员;

判断筛选出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时长;

确定是时,基于所述耗费时长与所述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否则,直接确定所述到达时间为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可选的,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家庭成员各自对应的到达时间和工作时长,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制动时间时,所述决策单元73还用于:

确定存在唯一家庭成员时,直接判断所述唯一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耗费时长是否大于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工作时长;

确定是时,基于所述耗费时长与所述工作时长的差值,确定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否则,直接确定所述到达时间为所述待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制动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预先建立的智能家居本体模型,通过家庭成员行为自动触发智能家居设备制动时间的计算,并根据智能家居本体模型的规则推理,综合考虑同一家庭下各家庭成员的不同偏好,得到智能家居设备的最优制动时间,以及按照得到的制动时间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相对现有技术来说,无需再单独下达控制指令,通过用户行为即可实现自动触发,触发条件更合理,而且,不再是响应最后一位发出控制指令的家庭成员的需求,而是根据各家庭成员到达预设地的时间先后,实现先到达先享受其偏好服务的智能决策。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