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95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测试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发电机组控制器一般采用的是铅酸蓄电池供电,发电机组在起动瞬间,用于供电的铅酸蓄电池电压会出现瞬态跌落,此时可能导致发电机组控制器死机,影响使用。目前没有合适的测试系统,以对该现象进行模拟测试,无法对发电机组控制器进行测试。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和跌落控制模块,所述跌落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控制模块、单片机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输入控制模块、所述单片机和所述输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通过所述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根据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脉冲控制指令,所述输出控制模块根据该脉冲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模拟电源瞬态跌落现象。

基于上述,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包括按键S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和TVS管D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按键S1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电源VCC2,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TVS管接地;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三极管Q1、继电器K1、继电器K2、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接线端子P1,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电源VCC1,所述二极管D2并联在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所述继电器K1一端连接电源VB,所述继电器K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K2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通过所述接线端子P1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

基于上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TVS管D4、二极管D5、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7、电容C2、电容C3、电阻R4、电容C5、电容C4、二极管D6、电感L1、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7、电容C8、电容C6、电容C7、稳压模块U1和稳压模块U2,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电源VB,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还连接TVS管D4的阴极,所述TVS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7连接稳压模块U1的7脚,所述稳压模块U1的7脚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7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5脚,所述稳压模块U1的3脚和6脚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4脚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2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1脚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8脚,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8脚,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作为电源VCC1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还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入端,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入端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8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出端作为电源VCC2输出端,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

基于上述,所述稳压模块U1的型号为MAX5035DASA,所述稳压模块U2的型号为LM2950L。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通过跌落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输出控制模块频繁切断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与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间的接通,模拟电压瞬态跌落现象,测试发电机组控制器的性能,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跌落控制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发电机组起动电源跌落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和跌落控制模块,所述跌落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控制模块、单片机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输入控制模块、所述单片机和所述输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通过所述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根据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脉冲控制指令,所述输出控制模块根据该脉冲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模拟电源瞬态跌落现象。

通过所述输入控制模块输入控制信息,所述单片机输出脉冲控制指令,通过所述输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断开与接通,模拟电压瞬态跌落现象,测试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的性能。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包括按键S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和TVS管D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按键S1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电源VCC2,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TVS管接地;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3、三极管Q1、继电器K1、继电器K2、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接线端子P1,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电源VCC1,所述二极管D2并联在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所述继电器K1一端连接电源VB,所述继电器K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K2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通过所述接线端子P1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按下所述按键S1,低电平有效,所述单片机输出脉冲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三极管Q1的通断,所述继电器K1控制所述继电器K2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器模块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间的通断。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TVS管D4、二极管D5、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7、电容C2、电容C3、电阻R4、电容C5、电容C4、二极管D6、电感L1、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7、电容C8、电容C6、电容C7、稳压模块U1和稳压模块U2,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电源VB,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还连接TVS管D4的阴极,所述TVS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7连接稳压模块U1的7脚,所述稳压模块U1的7脚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7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5脚,所述稳压模块U1的3脚和6脚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4脚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2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1的1脚通过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8脚,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1的8脚,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作为电源VCC1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还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还连接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入端,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入端还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8接地,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出端作为电源VCC2输出端,所述稳压模块U2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其中,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7用于抑制浪涌电流。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U1的型号为MAX5035DASA,所述稳压模块U2的型号为LM2950L。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