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遥控器套件以及无人飞行器套件。
背景技术:
固定翼无人飞行器是无人飞行器领域的重要一员,其飞行距离相对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要远很多,飞行时间也要更长。传统的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通常采用全向天线,由于全向天线的辐射增益低,通信距离受限(一般低于10 公里),当无人飞行器飞行距离达到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时,全向天线就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了,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无人飞行器遥控器控制无人飞行器的体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信距离长的遥控器天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遥控器套件以及无人飞行器套件,以解决现有的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天线通信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
天线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天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和所述天线组件一同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包括转盘,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转盘;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连接轴;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
所述连接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重合,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转盘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天线组件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
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所述转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
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皆为直齿轮;或者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皆为斜齿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轴,所述转盘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为无刷直流减速电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电机座以及轴臂;
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天线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转动;
所述轴臂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座,所述转盘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转动时,所述转盘通过所述轴臂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也带动所述天线组件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感测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模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天线模组;
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座;
所述角度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座。
可选地,所述天线模组为垂直极化平板天线模组。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为无刷直流减速电机。
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包括滑环,所述滑环包括定子部,转子部以及导线;
所述定子部套设于所述转子部外,所述定子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
所述转子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
所述导线贯穿所述转子部和所述连接轴。
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天线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包括底座和外壳;
所述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底座可相对于所述外壳转动;
所述外壳收容所述转盘,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转盘收容于所述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底座设有螺纹接口,用于连接三脚架。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相互扣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底壁和第三侧壁,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三侧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有缺口,并且所述第三侧壁的相对两侧延伸出安装框架;
所述第三壳体部包括顶壁,嵌入壁和连接壁,所述顶壁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所述嵌入壁嵌入所述缺口,所述连接壁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嵌入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三条安装边条,所述三条安装边条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顶壁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三条安装边条。
可选地,所述连接壁为包括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收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遥控器套件,包括遥控器和以上所述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所述遥控器和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飞行器套件,包括无人飞行器和以上所述的遥控器套件,所述遥控器可通过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与所述无人飞行器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可调节所述天线组件的角度,使得所述天线组件的最大辐射方向指向无人飞行器,以使所述无人飞行器能从所述天线组件获得较佳的遥控信号,从而实现远距离控制无人飞行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转盘,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底座以及滑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底座以及滑环的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第一驱动组件,底座以及滑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的滑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包括主体部10和天线组件20。所述天线组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0,用于接收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所述主体部10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组件20接收的所述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调节所述天线组件20,使得所述天线组件20的最大辐射方向指向所述无人飞行器,以使所述无人飞行器能从所述天线组件20获得较佳的遥控信号。
请参阅图3,所述天线组件20包括天线模组202,第一支座204和第二支座206。所述天线模组202为垂直极化平板天线模组,用于与所述无人飞行器通信,包括接收所述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发送遥控器发出的遥控信号等。所述第一支座204和所述第二支座206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天线模组202,所述第一支座204和所述第二支座206分别铰接所述主体部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模组202采用平板天线,实现定向发射和接收信号,相比于全方向天线,信号更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模组20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天线模组,如水平极化平板天线模组,只要能和无人飞行器上的天线更好配合使用即可,这里不作严格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主体部10包括转盘11,第一驱动组件12,第二驱动组件13,底座14,主板15,电池组件16,图传模组17,滑环18以及外壳。
所述外壳大致为长方体,可由塑胶材料制得,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部 190,第二壳体部192和第三壳体部194。
所述第一壳体部190包括第一侧壁1902和第二侧壁1904,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904相互平行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90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 1902设有导线通孔1906。
所述第二壳体部192包括底壁1922和第三侧壁1924。所述底壁1922连接所述第三侧壁1924,所述第一侧壁1902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904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壁1922,所述底壁1922设有底座通孔1926。所述第三侧壁1924 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904,所述第三侧壁1924朝向所述第一侧壁1902,且所述第三侧壁1924和所述第一侧壁1902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侧壁1924设有缺口1928,并且所述第三侧壁1924的相对两侧延伸出安装框架1927,所述安装框架1927包括三条安装边条,所述三条安装边条相互连接且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1902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904。
所述第三壳体部194包括顶壁1942,嵌入壁1944和连接壁1946。所述顶壁1942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1927的三条安装边条。所述嵌入壁1944嵌入所述缺口1928。所述连接壁1946连接于所述顶壁1942和所述嵌入壁1944之间,所述连接壁1946包括圆柱形空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所述连接壁194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安装孔1948。
所述第一壳体部190,所述第二壳体部192和所述第三壳体部194相互扣合组成所述壳体,可方便将所述转盘11,第一驱动组件12,第二驱动组件13,底座14,主板15,电池组件16,图传模组17以及滑环18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转盘11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盘11支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所述主板15和所述电池组件16。所述转盘11 可由重量轻且强度合适的材料制得,例如,铝合金,镁合金或者塑胶材料等。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所述转盘1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所述电路板15,所述电池组件 16,所述图传模组17以及所述外壳绕所述底座14转动,以使所述天线组件 20绕第一旋转轴线O1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电机120,转动轴121,第一齿轮122,连接轴123,轴承124以及第二齿轮125。
所述第一电机120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11,所述第一电机120可为无刷直流减速电机,为大减速比电机,从而提供大扭矩。
所述转动轴121穿过所述转盘11,所述转动轴121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0的转轴。所述转动轴12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120的转轴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齿轮122套设于所述转动轴121,所述第一齿轮122为直齿轮。
所述连接轴1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4,另一端连接所述滑环18。所述转动轴121与所述连接轴123平行设置。所述连接轴123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重合。
所述轴承124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23,所述转盘11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23,并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承124之间,所述转盘11和所述轴承124可一同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相对于所述连接轴123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125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23,所述第二齿轮125与所述第一齿轮12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25为直齿轮。
所述第一电机120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120为所述转动轴121和所述第一齿轮122提供旋转动力,在所述底座14,所述连接轴123和所述第二齿轮125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机120带动所述转盘11,所述轴承124,所述转动轴121以及所述第一齿轮122一同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和所述第二齿轮125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122和所述第二齿轮125皆可为斜齿轮,所述第一齿轮122和所述第二齿轮125啮合,在所述第一电机12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齿轮122绕所述第二齿轮125转动;或者所述转动轴121和所述连接轴123之间可以通过皮带传动,或者其它合适的传动方式等。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与所述天线组件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 20绕第二旋转轴线O2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 O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包括第二电机130,电机座131,角度传感器133 以及轴臂134。
所述第二电机130的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重合。所述第二电机130可为无刷直流减速电机,为大减速比电机,从而提供大扭矩。
所述电机座13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有利于减轻重量。所述第二电机130 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电机座131,所述第二电机130的转轴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和所述第三壳体部194的安装孔1948,连接所述第一支座204。
所述角度传感器133通过一安装杆133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座206,用于感测所述第二电机130的转轴的旋转角度。
所述轴臂134大致为杆状,其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11,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座131。所述转盘11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相对于所述连接轴123转动时,所述转盘11通过所述轴臂134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 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转动,从而也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转动。
所述第二电机13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机130的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支座 20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转动。
所述底座14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轴123的一端,并收容于所述底座通孔 1926,所述底座14可相对于所述外壳转动。所述底座14设有螺纹接口140 (见图4),用于连接三脚架,例如,相机三脚架,从而可将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安装于三脚架。所述螺纹接口140可为1/4英寸的相机三脚架通用螺纹接口。
请复参阅图3,所述主板15与所述天线组件2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 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电连接。所述主板15上安装有主控制器和存储器等电子元器件,所述主板15用于从所述天线组件20接收所述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解析所述无人飞行器位置信息后获得所述无人飞行器的位置,包括经度,纬度以及高度,并结合遥控器发出的飞行方向指令,计算得到所述无人飞行器的准确位置,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无人飞行器的准确位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工作,以调节所述天线组件20的最大辐射方向指向所述无人飞行器。所述主板15安装于所述电池组件16。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板15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任何位置。
所述电池组件16包括电池仓160和电池162,所述电池仓160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11,所述主板15安装于所述电池仓160。所述电池160 安装于所述电池仓160内,用于为所述主板15,所述第一电机120,所述第二电机130以及所述天线模组202供电。
所述图传模组17和射频模块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用螺钉安装在所述轴臂134,所述图传模组17用于接收所述无人飞行器发送的图像。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所述滑环18包括定子部180,转子部182以及导线184,所述定子部180套设于所述转子部182外,所述转子部18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23,所述定子部180固定连接所述轴承124,以使得所述定子部180固定安装于所述转盘11。所述导线184贯穿所述转子部182,所述导线184包括射频线和信号线。所述定子部180可以随所述转盘11和所述轴承 124相对于所述转子部182无限次旋转,所述导线184的射频线和信号线贯穿所述连接轴123后,穿过所述底座14向外引出连接射频线接口、耳机孔和 USB口,从而实现与遥控器有线通信。
使用时,将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安装于三脚架,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水平设置。所述无人飞行器通过其定位模块(例如北斗定位模块)获取所述无人飞行器的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通过其气压计获取所述无人飞行器的高度,从而确定所述无人飞行器与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的相对位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来调节所述天线组件20的水平角度,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来调节所述天线组件20的俯仰角度,使得所述天线模组202的最大辐射方向实时跟踪所述无人飞行器。遥控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通过所述天线模组202向所述无人飞行器发送遥控指令,从而实现远距离控制无人飞行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的调节范围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为无限转,也就是没有旋转角度限制,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 O2的旋转角度为-25至90度。
在本实施例中,借助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可以大范围调节所述天线组件20的角度,以使所述天线组件20的最大辐射方向指向所述无人飞行器,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中,所述天线组件202 可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呈夹角,例如45度,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可以省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与所述天线组件20连接,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竖直设置,所述天线组件2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驱动所述天线组件20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转动,以指向无人飞行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和所述天线组件20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所述天线组件20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O1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O2相互垂直,可使得所述天线组件20的最大辐射方向能跟踪所述无人飞行器,以使所述无人飞行器能从所述天线组件20获得较佳的遥控信号,从而实现远距离控制无人飞行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套件,包括遥控器和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所述遥控器通过所述导线184与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100连接,例如,蓝牙, WiFi等。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套件,包括无人飞行器和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遥控器套件,所述遥控器可通过所述无人飞行器跟踪天线 100与所述无人飞行器通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