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5256发布日期:2018-08-21 16: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属于监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监控设备通常由摄像机、手动或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听器、报警探测器和多功能解码器等部件组成,它们各司其职,并通过有线、无线或光纤传输媒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各种设备建立相应的联系(传输视/音频信号及控制、报警信号)。

但是该现有技术结构过于简单,支架太短,不方便设备自动上下调节监控高度,在监控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节上下高度时,用户只能使用工具爬上去调节高度,操作麻烦,存在安全隐患,监控视野较窄,太过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过于简单,支架太短,不方便设备自动上下调节监控高度,在监控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节上下高度时,用户只能使用工具爬上去调节高度,操作麻烦,存在安全隐患,监控视野较窄,太过局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其结构包括固定底板、固定螺栓、支架、防雨罩壳、自动调节高度装置、挡板、红外感应器、呼吸灯、高清镜头、监控器,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与固定底板的正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支架的底端与固定底板的正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架的顶端与防雨罩壳的顶部相焊接,所述防雨罩壳的底部与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顶部相连接,所述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底部左右两端设有两个挡板,所述监控器的顶端嵌入安装于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底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监控器的正表面,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右端设有高清镜头,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高清镜头嵌入安装于监控器的正表面,所述监控器的正表面设有呼吸灯,所述监控器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

所述自动调节高度装置包括旋转齿轮装置、传动齿轮机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支撑架装置、绳索收集装置、机械升降机构、固定装置、升降控制机构,所述旋转齿轮装置的底端与传动轮机构的顶端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装置的顶端与传动齿轮机构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机构的右端与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底端与支撑架装置的顶端相焊接,所述传动轮机构的右端与支撑架装置的内部相嵌套,所述绳索收集装置嵌入安装于支撑架装置的内部,所述自动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支撑架装置的底部相焊接,所述自动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固定装置,并相互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齿轮装置包括第一锥形齿轮、圆柱齿轮、旋转齿轮、直齿轮、旋转杆、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顶端与圆柱齿轮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圆柱齿轮的右端与旋转齿轮的顶端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的底端与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直齿轮的顶端与旋转杆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旋转杆的顶端与传动齿轮相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机构包括主动轮、旋转轴、传动杆、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左端与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轮的正表面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传动杆扣合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右端与从动轮的正表面相连接,所述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杆的左右两端与从动轮的正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无线信号接收端、旋转头、蜗轮蜗杆、传导线、绝缘套管,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与无线信号接收端的底端相焊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左端设有旋转头,所述蜗轮蜗杆的底端与旋转头的顶端相嵌套,所述蜗轮蜗杆的顶端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绝缘套管与伺服电机的右端相连接,所述传导线的底端与绝缘套管相嵌套,所述传导线的顶端与无线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端通过传导线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装置包括减震弹簧、顶板、支撑架、底座,所述减震弹簧嵌入安装于顶板的内部,所述顶板的顶部与伺服电机的底部相焊接,所述顶板的底端与支撑架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相嵌套,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绳索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卡扣、套管、固定直管、绳索固定头,所述固定卡扣的底端与套管的顶端扣合连接,所述固定直管与套管的底端相嵌套,所述固定直管的底端与绳索固定头相连接,所述固定卡扣嵌入安装于底座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头、主轴心、滑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与连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连接头相扣合,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主轴心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滑轮嵌入安装于连接头的正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防护罩壳、紧固件、凸槽、卡槽,所述防护罩壳的内部设有卡槽,所述紧固件与凸槽扣合连接,所述凸槽的下方设有卡槽,所述紧固件嵌入安装于防护罩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第二锥形齿轮、内齿轮、外齿轮、齿轮头、密封圈、主力杆、钢丝绳、轴承,所述钢丝绳与主力杆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外表面与滑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顶端与第一锥形齿轮的底端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内齿轮相焊接,所述内齿轮的下方设有外齿轮,并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外齿轮的底端与齿轮头相连接,所述主力杆的顶端与密封圈相嵌套,所述主力杆的底端与轴承相连接,所述主力杆与齿轮头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结构上设有自动调节高度装置,该装置通过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信息通过传导线传导给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接收到信号后,开始运行,启动旋转头,使旋转头快速顺时针旋转,于是旋转蜗轮蜗杆受到旋转头的快速旋转,将动力传输给从动轮,带动着从动轮旋转,然后从动轮推动着主动轮圆周运动,主动轮与传动齿轮两者相互啮合,于是主动轮推动传动齿轮旋转,然后传动齿轮通过旋转杆将动力传导给直齿轮,使直齿轮旋转,直齿轮又和旋转齿轮相啮合,于是使旋转齿轮带动着圆柱齿轮旋转,第一锥形齿轮与圆柱齿轮为一体化结构,从而使第一锥形齿轮与圆柱齿轮同步旋转,然后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于是将动力传导给第二锥形齿轮,使第二锥形齿轮快速旋转,然后第二锥形齿轮再通过内齿轮、外齿轮与齿轮头相互配合带动主力杆顺时针旋转,凸槽与卡槽将监控器进行固定,防止监控器掉落,于是主力杆顺时针旋转将钢丝绳慢慢降下,钢丝绳以滑轮为支撑点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以连接头和主轴心为轴心点慢慢下降,从而带动监控器慢慢下降,下降到用户所需要的距离时,伺服电机就停止运行,机械升降机构也就停止下降,如需设备上升使,利用无线信号接收端控制伺服电机逆时针旋转就能将设备上升,因此该装置能够利用无线信号接收端高效的控制该装置的传动机构来使设备进行自动调节高度,无需忍人工借用工具爬上高空来对调节设备的高度,既智能又高效,提高了用户的便利,实用性高,使用范围广,避免了用户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调节高度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底板-1、固定螺栓-2、支架-3、防雨罩壳-4、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挡板-6、红外感应器-7、呼吸灯-8、高清镜头-9、监控器-10、旋转齿轮装置-51、传动齿轮机构-52、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3、支撑架装置-54、绳索收集装置-55、机械升降机构-56、固定装置-57、升降控制机构-58、第一锥形齿轮-511、圆柱齿轮-512、旋转齿轮-513、直齿轮-514、旋转杆-515、传动齿轮-516、主动轮-521、旋转轴-522、传动杆-523、从动轮-524、伺服电机-531、无线信号接收端-532、旋转头-533、蜗轮蜗杆-534、传导线-535、绝缘套管-536、减震弹簧-541、顶板-542、支撑架-543、底座-544、固定卡扣-551、套管-552、固定直管-553、绳索固定头-554、第一连接杆-561、第二连接杆-562、连接头-563、主轴心-564、滑轮-565、防护罩壳-571、紧固件-572、凸槽-573、卡槽-574、第二锥形齿轮-581、内齿轮-582、外齿轮-583、齿轮头-584、密封圈-585、主力杆-586、钢丝绳-587、轴承-58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智能监控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螺栓2、支架3、防雨罩壳4、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挡板6、红外感应器7、呼吸灯8、高清镜头9、监控器10,所述固定螺栓2的底端与固定底板1的正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支架3的底端与固定底板1的正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架3的顶端与防雨罩壳4的顶部相焊接,所述防雨罩壳4的底部与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的顶部相连接,所述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的底部左右两端设有两个挡板6,所述监控器10的顶端嵌入安装于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的底部,所述红外感应器7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监控器10的正表面,所述红外感应器7的右端设有高清镜头9,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高清镜头9嵌入安装于监控器10的正表面,所述监控器10的正表面设有呼吸灯8,所述监控器10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6;

所述自动调节高度装置5包括旋转齿轮装置51、传动齿轮机构52、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3、支撑架装置54、绳索收集装置55、机械升降机构56、固定装置57、升降控制机构58,所述旋转齿轮装置51的底端与传动轮机构58的顶端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装置51的顶端与传动齿轮机构5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机构52的右端与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3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3的底端与支撑架装置54的顶端相焊接,所述传动轮机构58的右端与支撑架装置54的内部相嵌套,所述绳索收集装置55嵌入安装于支撑架装置54的内部,所述自动升降机构56的顶部与支撑架装置54的底部相焊接,所述自动升降机构56的底部设有固定装置57,并相互扣合连接,所述旋转齿轮装置51包括第一锥形齿轮511、圆柱齿轮512、旋转齿轮513、直齿轮514、旋转杆515、传动齿轮51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11的顶端与圆柱齿轮512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圆柱齿轮512的右端与旋转齿轮513的顶端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513的底端与直齿轮514啮合连接,所述直齿轮514的顶端与旋转杆515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旋转杆515的顶端与传动齿轮516相扣合,所述传动齿轮机构52包括主动轮521、旋转轴522、传动杆523、从动轮524,所述主动轮521的左端与传动齿轮516相啮合,所述主动轮521的正表面设有旋转轴522,所述旋转轴522与传动杆523扣合连接,所述传动杆523的右端与从动轮524的正表面相连接,所述所述主动轮521通过传动杆523的左右两端与从动轮524的正表面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3包括伺服电机531、无线信号接收端532、旋转头533、蜗轮蜗杆534、传导线535、绝缘套管536,所述伺服电机531的顶端与无线信号接收端532的底端相焊接,所述伺服电机531的左端设有旋转头533,所述蜗轮蜗杆534的底端与旋转头533的顶端相嵌套,所述蜗轮蜗杆534的顶端与从动轮524啮合连接,所述绝缘套管536与伺服电机531的右端相连接,所述传导线535的底端与绝缘套管536相嵌套,所述传导线535的顶端与无线信号接收端532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端532通过传导线535与伺服电机531电连接,所述支撑架装置54包括减震弹簧541、顶板542、支撑架543、底座544,所述减震弹簧541嵌入安装于顶板542的内部,所述顶板542的顶部与伺服电机531的底部相焊接,所述顶板542的底端与支撑架543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43的底端与底座544相嵌套,所述顶板542的下方设有底座544,所述绳索收集装置55包括固定卡扣551、套管552、固定直管553、绳索固定头554,所述固定卡扣551的底端与套管552的顶端扣合连接,所述固定直管553与套管552的底端相嵌套,所述固定直管553的底端与绳索固定头554相连接,所述固定卡扣551嵌入安装于底座544的内部,所述机械升降机构56包括第一连接杆561、第二连接杆562、连接头563、主轴心564、滑轮565,所述第一连接杆561的底端与连接头563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62的顶端与连接头563相扣合,所述第一连接杆561通过主轴心564与第二连接杆562相连接,所述滑轮565嵌入安装于连接头563的正表面,所述固定装置57包括防护罩壳571、紧固件572、凸槽573、卡槽574,所述防护罩壳571的内部设有卡槽574,所述紧固件572与凸槽573扣合连接,所述凸槽573的下方设有卡槽574,所述紧固件572嵌入安装于防护罩壳571的内部,所述升降控制机构58包括第二锥形齿轮581、内齿轮582、外齿轮583、齿轮头584、密封圈585、主力杆586、钢丝绳587、轴承588,所述钢丝绳587与主力杆586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钢丝绳587的外表面与滑轮565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81的顶端与第一锥形齿轮511的底端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81与内齿轮582相焊接,所述内齿轮582的下方设有外齿轮583,并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外齿轮583的底端与齿轮头584相连接,所述主力杆586的顶端与密封圈585相嵌套,所述主力杆586的底端与轴承587相连接,所述主力杆586与齿轮头584相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红外感应器7是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效应探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电学效应,所述减震弹簧541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在进行使用时,该装置通过无线接收控制装置5接收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信息通过传导线535传导给伺服电机531,伺服电机531接收到信号后,开始运行,启动旋转头533,使旋转头533快速顺时针旋转,于是旋转蜗轮蜗杆534受到旋转头533的快速旋转,将动力传输给从动轮524,带动着从动轮524旋转,然后从动轮524推动着主动轮521圆周运动,主动轮521与传动齿轮51两者相互啮合,于是主动轮521推动传动齿轮516旋转,然后传动齿轮516通过旋转杆515将动力传导给直齿轮514,使直齿轮514旋转,直齿轮514又和旋转齿轮513相啮合,于是使旋转齿轮513带动着圆柱齿轮512旋转,第一锥形齿轮511与圆柱齿轮512为一体化结构,从而使第一锥形齿轮511与圆柱齿轮512同步旋转,然后第一锥形齿轮511与第二锥形齿轮581相互啮合,于是将动力传导给第二锥形齿轮581,使第二锥形齿轮581快速旋转,然后第二锥形齿轮581再通过内齿轮582、外齿轮583与齿轮头584相互配合带动主力杆586顺时针旋转,凸槽573与卡槽574将监控器10进行固定,防止监控器10掉落,于是主力杆586顺时针旋转将钢丝绳587慢慢降下,钢丝绳587以滑轮565为支撑点将第一连接杆561与第二连接杆562以连接头563和主轴心564为轴心点慢慢下降,从而带动监控器10慢慢下降,下降到用户所需要的距离时,伺服电机531就停止运行,机械升降机构56也就停止下降,如需设备上升使,利用无线信号接收端532控制伺服电机531逆时针旋转就能将设备上升。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过于简单,支架太短,不方便设备自动上下调节监控高度,在监控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节上下高度时,用户只能使用工具爬上去调节高度,操作麻烦,存在安全隐患,监控视野较窄,太过局限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该装置能够利用无线信号接收端532高效的控制该装置的传动机构来使设备进行自动调节高度,无需忍人工借用工具爬上高空来对调节设备的高度,既智能又高效,提高了用户的便利,实用性高,使用范围广,避免了用户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