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8345发布日期:2018-11-07 09: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站中,现有的电气设备的防误逻辑公式主要依靠人工编写,和不成熟的自动生成防误逻辑公式生成系统。现有自动生成防误逻辑公式生成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由人工判断当前电气接线是否是典型电气连接单元,如果是典型电气连接单元的就从标准模板库中选择对应的模板,将设备替换到模板中,从而生成设备的防误逻辑公式,若判断电气连接为非典型接线单元,则采用转人工编写防误逻辑。该方法的依赖与预定义的典型接线电气连接单元,仅适用于常规接线适用面窄,接线需要人工判断和选择,增加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导致了系统效率较低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设备台账自动生成防误逻辑公式,进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包括:提取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包括:提取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通过建立模型成员与防误逻辑公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直接在该映射关系中查找得到模型成员所对应的防误逻辑公式,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误逻辑公式的生成效率,也能相对于人工编写防误逻辑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编写的准确性。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防误逻辑公式;将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符合预设条件;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不符合预设条件。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则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生成与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将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通过在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时,创建与该目标设备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并生成相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并将其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能够对防误逻辑公式模板进行更新,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第一生成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提取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第一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符合预设条件规定;第二比对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不符合预设条件规定。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创建单元,用于若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则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第三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与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的步骤。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然后从系统中提取与设备台账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再后根据目标模型成员集合生成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当前电气连接是否为典型电气连接单元,进而采取相应的操作,本方案能够批量的获取多个设备名称,然后提取与多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模型成员集合,此时,在模型成员集中,可以存在多个设备名称与一个模型成员相对应,再确定与模型成员对应的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该防误逻辑公式和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从而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携带了设备名称,以此,一个防误逻辑公式便可适用于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从而在对设备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编写时,不必对每个具体的设备进行编写,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在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时的效率,同时,在整个逻辑公式生成的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的比例,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c为一种设备名称的示意图;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逻辑系统进行简要介绍。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防误逻辑系统包括:输入输出模块、设备名称分析模块、公式生成模块和设备名模板库,其中,输入输出模块用于输入设备台账和输出防误逻辑公式;设备名模板库,用于存储设备名称与模型成员之间的映射关系;设备名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设备名称,从设备名模板库中匹配到与设备名称对应的模型成员;公式生成模块,用于将模型成员导入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模板中,从而输出与该模型成员相对应的防误逻辑公式。其中,设备台账包括各种类型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量、设备分布、设备变动情况等,上述模块仅为防误逻辑系统的部分模块,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模块,此处仅为示意性说明。请参阅图1b,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b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1、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可选的,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可以在目标用户处获取,由目标用户向系统提供设备台账。可选的,请参阅图1c,图1c为一种设备名称的示意图。在图1c中,开关编号与电压等级有关,刀闸、地刀、地线、网门的编号与开关编号有关,依据编写五防逻辑的要求将间隔内设备分组:开关、1母刀、2母刀、开关地刀等,则可确定变量模型,如表1所示,具体如下:表1一种可能的变量模型变量名变量值hv2mv1hmx11其中,hv的命名规则为高电压等级设备以2开头,mv的命名规则为中电压等级设备以1开头,hmx1的命名规则为高电压1号母线号为1,仅列举了部分变量,当然还包括其它变量,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可选的,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间隔模型,具体如下:表2一种可能的间隔模型表2中的命名为以220kv线路间隔中的进行说明,其中,开关的命名规范为:{this.hv}为220kv出线开关的名称,以变量hv开头,[!9,!0]为非9非0的数字,[!0]为非零数字;1母刀的命名规范为:{this.开关}[1],本间隔1母刀的名称,在本间隔开关名后附加数字1;2母刀的命名规范为:{this.开关}[2],本间隔2母刀的名称,在本间隔开关名后附加数字2,如1c所示,开关为201,1母刀为2011。可选的,间隔模型包括中压侧间隔模型、高压侧间隔模型等,中压侧的出线间隔和高压侧相同,因此在编写中压侧的变量模型时,可将hv替换为mv,即可完成中压出线间隔的变量模型的建立。通过对变电站设备台账的自动识别,满足上述模型定义的间隔就是220kv高压出线间隔,当然,若设备台账满足其他间隔模型定义时,则可确定出为对应的间隔模型,在识别出设备台账为具体的间隔模型后,则可对该设备台账进行设备名称解析。可选的,母联间隔、pt间隔、电容器间隔为常规的接线,因此仅需建立一个变电站的变量模型,便可将该变量模型应用到其他不同的变电站中,具体命名时,仅需根据具体的变电站进行修改命名规则。102、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可选的,确定目标模型成员可包括步骤a1-a2,具体如下:a1、提取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a2、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可选的,以图1c为例,目标模型成员包括:开关、母线、母线侧地刀、出线侧地刀等,设备名称解析模型可包括设备名称解析算法,设备名称解析算法包括:开关名称解析公式、母刀名称解析公式等,开关名称解析公式为“20?”,其中,“?”表示任意数字,开关名称解析公式可以理解为:“以20开头的3位数”母刀名称解析公式为:“开关?”,其中,“?”表示任意数字,母刀名称解析公式可以理解为在开关名称解析公式后面加上“?”,其中,“?”表示任意数字,例如,目标设备名称为201,则可将目标设备解析为开关,目标设备名称为2011,则可将目标设备解析为1母刀,其中,所述设备名称解析模型与间隔模型相适应,即,所述设备名称解析模型中的解析算法依据间隔模型得到。103、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生成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的方法可包括步骤b1-b2,具体如下:b1、提取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b2、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以图1c为例,防误逻辑公式模板由系统自行设置,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包括至少一个防误逻辑公式,防误逻辑公式包括:开关防误逻辑公式、母刀防误逻辑公式、母线侧地刀防误逻辑公式、出线侧地刀防误逻辑公式等,其中,以开关防误逻辑公式为例,开关防误逻辑公式可以为:拉开:母刀=0,线刀=0+母刀=1,线刀=1;合上:母刀=0,线刀=0+母刀=1,线刀=1。可选的,一种可能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请参阅图1d。图1d中,成员用于表示模型成员,设备名公式用于表示设备名解析算法,最终可以得到模型成员与防误逻辑公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电站而进行适应性的增加、删除或修改等操作,从而可以将防误逻辑公式模板适用于不同的电站,进而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可选的,在对设备台账中的设备进行目标模型成员进行匹配时,还可以包括步骤c1~c3,具体如下:c1、若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则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其中,在创建与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时,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为目标设备创建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创建,系统自动创建时,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为与目标模型成员不同的模型成员,此处不做具体限定。c2、生成与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生成与参考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的一种方式可以为,通过人工撰写的方式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然后将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导入系统中。c3、将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所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通过将参考目标模型成员以及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从而实现对防误逻辑公式模板的更新,进而可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104、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根据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时,可包括以下方法:将设备名称添加到与该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中,得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可得到与所有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可以用于对用户提供的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校验。在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时,可将与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对应的模型成员所对应的所有设备的防误逻辑公式生成为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然后根据第一防误逻辑公式与对应的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以此,相对于对每一个设备单独进行防误逻辑公式进行生成,能够减少生成的次数,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效率,其中,与设备名称相对应的设备为该设备名称所表征的设备。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之后,还可以对第二防误逻辑公式进行审查,对第二防误逻辑公式进行审查可包括步骤d1-d3,其中,步骤d2和步骤d3为并列执行,无执行先后顺序之分,具体如下:d1、获取第二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第二防误逻辑公式包括人工编写的防误逻辑公式,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系统生成的防误逻辑公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d2、将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符合预设条件;可选的,预设条件为对人工编写的防误逻辑公式进行审查的条件,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标准。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目标防误逻辑公式可以通过语义比对的方式进行比对。d3、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不符合预设条件。通过将人工编写的防误逻辑公式导入系统中,通过系统对人工编写的防误逻辑公式进行审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审查的准确性,以及提升自动化程度。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01、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202、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203、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204、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本示例中,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然后从系统中提取与设备台账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再后根据目标模型成员集合生成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当前电气连接是否为典型电气连接单元,进而采取相应的操作,本方案能够批量的获取多个设备名称,然后提取与多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模型成员集合,此时,在模型成员集中,可以存在多个设备名称与一个模型成员相对应,再确定与模型成员对应的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该防误逻辑公式和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从而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携带了设备名称,以此,一个防误逻辑公式便可适用于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从而在对设备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编写时,不必对每个具体的设备进行编写,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在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时的效率,同时,在整个逻辑公式生成的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的比例,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301、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302、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303、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304、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305、若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则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306、生成与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307、将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本示例中,在获取设备台账前,根据高压侧出线模型确定设备名称,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通过设备名解析模块解析设备名称得到设备名称对应的模型成员集合,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模型成员与防误逻辑公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当前电气连接是否为典型电气连接单元,进而采取相应的操作,本方案能够通过对电气设备进行命名后,根据设备名称得到防误逻辑公式,在整个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参与的比例,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同时对防误逻辑公式模板进行了更新,进而能提升系统的实用性。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01、根据五防逻辑确定设备名称解析模型;其中,五防逻辑为:防止误分、误合开关;防止待负荷拉、合隔离刀闸;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隔离刀闸);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隔离刀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可选的,根据五防逻辑确定设备名称解析模型可以为:首先,根据电压等级之间确定开关的编号,其中,电压等级包括:高电压、中电压等,例如,电压等级为高电压时,开关编号为以2开头的三位数,中电压时,开关编号为以1开头的三位数,其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表2的模型进行得到解析模型,此处不再赘述。402、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所述设备台账包括至少一个设备名称;403、采用所述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404、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405、获取第二防误逻辑公式;406、将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符合预设条件;407、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不符合预设条件。本示例中,在获取设备台账前,间隔模型确定设备名称,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通过设备名解析模块解析设备名称得到设备名称对应的模型成员集合,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模型成员与防误逻辑公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在得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之后,还可以对第二防误逻辑公式进行判别,判断其是否符合条件,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当前电气连接是否为典型电气连接单元,进而采取相应的操作,本方案能够通过对电气设备进行命名后,根据设备名称得到防误逻辑公式,在整个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参与的比例,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审查的准确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请参阅图5a,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01、确定单元502、第一生成单元503和第二生成单元504,具体如下:第一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电气设备的目标设备名称;确定单元502,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第一生成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模型成员生成第一防误逻辑公式;第二生成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本示例中,在获取设备台账前,可以根据间隔模型确定电气设备的设备名称,然后获取电气设备的设备台账,再后从系统中提取与设备台账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再后根据目标模型成员集合生成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所述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和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当前电气连接是否为典型电气连接单元,进而采取相应的操作,本方案能够批量的获取多个设备名称,然后提取与多个设备名称相对应的模型成员集合,此时,在模型成员集中,可以存在多个设备名称与一个模型成员相对应,再确定与模型成员对应的防误逻辑公式,最后根据该防误逻辑公式和设备名称生成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从而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携带了设备名称,以此,一个防误逻辑公式便可适用于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从而在对设备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编写时,不必对每个具体的设备进行编写,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在进行防误逻辑公式生成时的效率,同时,在整个逻辑公式生成的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的比例,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的概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可选的,确定单元501具体用于:提取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采用预设的设备名称解析模型解析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名称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集合。可选的,第一生成单元503具体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模型成员集合;根据预设的防误逻辑公式模板,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模型成员相对应的第一防误逻辑公式。可选的,请参阅图5b,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如图5b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还包括:创建单元505、第三生成单元506和添加单元507,具体如下:创建单元505,用于若不能确定出与目标设备名称相对应的目标模型成员,则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名称对应的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第三生成单元506,用于生成与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相对应的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单元507,用于将所述参考目标成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添加到防误逻辑公式模板中。可选的,请参阅图5c,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如图5c所示,防误逻辑公式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508、第一比对单元509和第二比对单元510,具体如下:第二获取单元508,用于获取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第一比对单元509,用于将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符合预设条件;第二比对单元510,用于若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与所述目标防误逻辑公式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二防误逻辑公式不符合预设条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设备编号自动生成电气设备防误逻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的方法及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申请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