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水量观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
随着我国水文自动监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关于自动雨雪量的采集方法和理论不断完善,一些新设备逐渐投入使用。“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方法及装置”(实用新型申请号:201820411774.7,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810253828.6)是在充分利用先进工艺和高精度传感器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结合多年的水文工作经验而研发的一种雨雪量自动采集装置。
而要完整实现雨雪量的自动采集、存储和传输,除了“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方法及装置”,还需要一种能对其进行控制的终端控制机RTU(Remote Terminate Unite),使其能按照设定流程对传感器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计算出降水量、自然融雪量,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然后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中心站。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且成本较低的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和充放电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翻斗装置、称重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并且,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与个人信息终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有线通信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连接;所述翻斗装置安装在接雨装置下端,所述称重器设置在接雨装置下端或者接雨装置和翻斗装置下端,所述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护筒内腔下部。
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STM32F407ZGT6,其自带有SRAM存储器,并且,还设置一颗16M Bytes的Flash存储器。所述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器,并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机界面接口,用户可以通过LCD显示器和按键设置系统运行参数,显示系统运行信息。
所述温度传感器探知保护筒内腔温度低于0度时,所述中央处理器指令加热器启动;所述温度传感器探知保护筒内腔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值时,所述中央处理器指令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要求;能够开展降雨量、降雪量同步观测,不会出现延时;避免现有称重式雨雪量计、加热融雪翻斗雨雪量计的缺点和不足,可以有效提高观测精度。
2、本实用新型对环境因素要求低,通过对翻斗室温度控制,能够适用于-30至60度气温,增强了实用性、可靠性;能够开展自然融雪过程的计量,填补了现有雨雪量计的监测空白。
3、本实用新型接雨装置位于雨量筒的上方且二者不接触,能够保证雨量筒的称重精确性,并且,接雨装置的下端倾斜深入雨量筒中,能够保证雨雪全部进入雨量筒,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保护筒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面或底板上,防止雨量筒和漏斗装置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5、本实用新型称重器既可以设置在翻斗装置的下端,还可以设置在雨量筒(接雨装置和翻斗装置)的下端,方式灵活,容易实施。
6、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降雨、雨雪混合降水、降雪以及自然融雪过程监测,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新型翻斗称重式雨雪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和充放电模块连接,其中: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翻斗装置、称重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并且,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与个人信息终端连接,中央处理器通过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连接;翻斗装置安装在接雨装置下端,称重器设置在接雨装置下端或者接雨装置和翻斗装置下端,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保护筒内腔下部。
中央处理器采用STM32F407ZGT6,其自带有SRAM存储器,并且,还设置一颗16M Bytes的Flash存储器。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器,并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机界面接口,用户可以通过LCD显示器和按键设置系统运行参数,显示系统运行信息。
温度传感器探知保护筒内腔温度低于0度时,中央处理器指令加热器启动;温度传感器探知保护筒内腔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值时,中央处理器指令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通过显示器面板设置加热温度值、翻斗分辨率、温度传感器采集时段、站名、站号、所在地、经度、纬度等参数。通过称重器显示雨雪量的重量差,同时根据翻斗信号,来确定累计雨量,用于时段雨量统计和日雨量统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