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057发布日期:2019-04-09 22: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



背景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是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当前在商业领域风靡的以太网与控制网络的结合。这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多种当今流行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控制系统的结构从最初的CCS(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到第二代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流行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然而,现有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在工作时,通过传统方式供电,耗费电能;不能及时获取电流信息及温度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在工作时,通过传统方式供电,耗费电能。

(2)现有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不能及时获取电流信息及温度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机壳顶端通过支杆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机壳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单片机;单片机左端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电流传感器;单片机左端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改变传统的供电方式,节省电能;通过设置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能及时获取电流信息及温度数据,一旦数据异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电流不稳造成电子元件损坏;或温度数据过高烧坏元件,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单片机右端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智能手机;

通过设置无线发射器和智能手机,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快捷和更方便的监测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的运行情况,确保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所述机壳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制冷器;

通过机壳内设置有制冷器,可以使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及时的散热,替代了传统的风扇散热方式,消除了噪声。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对折结构;

通过采用能对折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使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方便收纳与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原理图。

图中:1、机壳;2、支杆;3、太阳能电池板;4、显示屏;5、单片机;6、电流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中央处理器;9、无线发射器;10、智能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类型CPU兼容工业控制器包括:机壳1、支杆2、太阳能电池板3、显示屏4、单片机5、电流传感器(WBI021KB1)6、温度传感器(DS18B20)7、中央处理器8、无线发射器(M-600Y)9、智能手机10。

机壳1顶端通过支杆2连接太阳能电池板3,机壳1正面嵌装显示屏4,机壳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单片机5,机壳1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制冷器11,单片机(80C320)5左端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电流传感器(WBI021KB1)6,单片机5左端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温度传感器(DS18B20)7,单片机5中央通过螺丝固定有中央处理器(SG3015-R)8,单片机5右端上方通过螺丝固定有无线发射器(M-600Y)9,无线发射器(M-600Y)9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智能手机10,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电路线分别连接显示屏4、单片机5,太阳能电池板3采用对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太阳能电池板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给显示屏4、单片机5进行供电,使工业控制器进行运转工作,单片机5上的电流传感器(WBI021KB1)6会实时检测单片机5的电流信息,温度传感器(DS18B20)7会实时检测单片机5的温度数据,中央处理器8将电流传感器(WBI021KB1)6、温度传感器(DS18B20)7检测的数据通过无线发射器(M-600Y)9发送到智能手机10,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手机10即可对工业控制器的安全进行管理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