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462发布日期:2019-05-17 20: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楼宇智能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趋于智能化,同时人们对舒适、便利与健康的家居生活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为了改善人们在室内的空气质量,在室内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但由于在晚上人们睡觉时需关闭门窗,一般的空气净化装置均为室内空气循环,从而降低了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由于人们使用的窗户大多是单纯的推拉或平移式手动窗户,不具备任何智能化功能,人们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需手动去打开窗户,但在晚上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若起床开窗以进行空气流通,虽然保证了室内的空气质量,但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窗户开启与关闭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红外测距仪、人体感应器、室内环境检测模块、室外环境检测模块、窗户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各个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对所述信息进行分析以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窗户驱动装置;

所述红外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感应在室内是否有人并将感应结果发送到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红外测距仪,内嵌有所述人体感应器,并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室内环境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对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进行检测,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室外环境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对室外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窗户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主控制器所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窗户的移动角度和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窗户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控制器、电机和驱动滚轮;

所述驱动控制器固定在窗户的窗框上,并与所述电机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

所述驱动滚轮,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窗户的窗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窗门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测距仪固定在所述窗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对各个模块提供恒定的输入电压,以供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以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室内的环境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环境检测模块,包括:pm2.5检测器、光照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噪音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pm2.5检测器,用于检测室外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细颗粒物质量;

所述光照检测模块,用于对检测室外的光照强度;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温度信息;

所述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湿度信息;

所述噪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噪音分贝数。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语音采集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于采集用户所发出的声音信息,并将声音信息转换为声音指令以控制窗户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湿度检测模块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光照检测模块包括光敏电阻,用于根据光照强度改变电阻使得所述光照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流变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测距仪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并通过室内环境检测模块对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进行检测,以及采用室外环境检测模块对室外的空气指令进行检测,并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各个模块所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控制指令,以使窗户驱动装置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窗户的移动角度和速度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自动开启和关闭窗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开启和关闭窗户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窗户进行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情况,该窗控制系统10具体包括:主控制器100、红外检测模块110、红外测距仪120、人体感应器130、室内环境检测模块140、室外环境检测模块150、窗户驱动装置160;

其中,主控制器100,用于接收各个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以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窗户驱动装置160;

红外检测模块110,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感应在室内是否有人并将感应结果发送至主控制器100;

红外测距仪120,内嵌有人体感应器130,并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100;

室内环境检测模块140,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对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进行检测,并发送至主控制器100;

室外环境检测模块150,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对室外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发送至主控制器100;

窗户驱动装置160,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根据主控制器100所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窗户的移动角度和速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红外测距仪120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窗户开启的角度和速度。具体来说,当室内环境检测模块140检测到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到一定阈值时,主控制器100将发送控制指令至窗户驱动装置160,以自动打开窗户进行空气流通,进而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但在夜晚,尤其是用户处于睡眠状态,若卧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到一定阈值,需进行通风换气时,为了保证室内的人的健康,一般需考虑窗户开启的角度和速度。具体是,考虑窗户开启的角度,是为了避免从窗户吹进来的风正对着用户;而考虑窗户开启的速度,是为了保证不影响一有动静就醒的人的睡眠质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红外测距仪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并通过室内环境检测模块对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进行检测,以及采用室外环境检测模块对室外的空气指令进行检测,并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各个模块所发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控制指令,以使窗户驱动装置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窗户的移动角度和速度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自动开启和关闭窗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开启和关闭窗户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楼宇的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窗控制系统作进一步地具体化。该窗控制系统具体包括:电源模块170、无线通信模块180、语音采集模块190;

其中,电源模块170,用于对各个模块提供恒定的输入电压,以供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无线通信模块180,用于与移动终端20进行通信,以向移动终端发送室内的环境信息。无线通信模块180为蓝牙模块、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模块、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语音采集模块190,与主控制器100相连,用于采集用户所发出的声音信息,并将声音信息转换为声音指令以控制窗户的移动。

具体地,电源模块170,与窗控制系统10中的各个模块连接,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供电,以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无线通信模块180,可以为GSM模块,也可以为WiFi模块,甚至可以为蓝牙模块。具体来说,当用户外出时,为了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也可以通过窗控制系统10自动开启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但此时由于用户不在家,可以通过GSM模块或WIFI模块,将室内空气质量、室外空气质量以及窗户的闭合状态发送至用户所携带的移动终端20,以便于用户实时了解家里的情况。当然,当用户在家时,可直接通过蓝牙模块将室内空气质量、室外空气质量以及窗户的闭合状态发送至移动终端20。其中,移动终端2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等,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通信模块180与移动终端20之间的通信方式为WIFI、GSM或蓝牙方式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因此,在图2中采用虚线进行无线通信模块180与移动终端20之间的连接。

当然,在室内环境检测模块140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并且室外空气质量良好,以使主控制器100发送控制指令至窗户驱动装置160并打开窗户。但用户此时并不想打开窗户,可直接发出“关闭窗户”等声音,主控制器100根据所接收到的声音转换为对应的声音指令,并将声音指令发送至窗户驱动装置160,以控制窗户关闭,实现了对窗户开闭状态的智能控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窗户的结构示意图。窗户驱动装置160,包括:驱动控制器161、电机162和驱动滚轮163。如图3所示,通过窗户驱动装置160驱动窗户164的窗门1641进行移动。

其中,驱动控制器161固定在窗户的窗框1642上,并与电机162连接,用于控制电机162的启停;

驱动滚轮163,一端与电机162连接,另一端与窗户的窗门1641连接,用于控制窗门1641的移动。

其中,红外测距仪120固定在窗框1642上。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只是示例性地表示驱动控制器161、电机162、驱动滚轮163和窗户164、窗门1641和窗框1642,以及红外测距仪120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并不对位置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地调整。

其中,室外环境检测模块150,包括:pm2.5检测器、光照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噪音检测模块;

其中,pm2.5检测器,用于检测室外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细颗粒物质量;

光照检测模块,用于对检测室外的光照强度;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温度信息;

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湿度信息;

噪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获取室外的噪音分贝数。

其中,温度检测模块和湿度检测模块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温度和湿度,并输出数字信号,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同时检测温湿度,节约成本,且无需额外增加其它元器件,具有卓越的长期稳定性,超低能耗,抗干扰能力强。

光照检测模块包括光敏电阻,用于根据光照强度改变电阻使得所述光照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流变化。

其中,将红外测距仪120安装在窗框1642上,是为了保证窗户的窗门1641在移动时,红外测距仪120不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红外测距仪120对室内的人与窗户164之间距离的检测更加准确。

具体来说,在室内环境检测模块140检测到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到一定阈值时,将通过室外环境检测模块150对室外的空气污染度、温湿度、光照强度、噪音进行检测,若空气污染度、温湿度、光照强度和噪音各个参数都达到了可开窗进行通风换气的标准,然后通过红外测距仪120对室内的人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主控制器100根据距离信息发送控制指令至窗户驱动装置160,以开启窗户进行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其中,窗户的移动方式为平移式移动,即左右移动进行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窗户的闭合状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及通过语音采集模块采集用户所发出的声音信息,并将声音信息转换为声音指令以控制窗户的移动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用户实时了解室内的环境信息,以及语音控制窗户开闭的技术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