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在线点检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1972发布日期:2019-07-24 09:0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在线点检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巡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点检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泥生产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监控是安全的核心,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监控越来约方便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有一些设备的参数由于布线、设备自身属性、检测要求等,需要进行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点检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快速、方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备点检控制系统,用于在现场巡检设备时,快速高效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备在线点检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上的检测传感器、微处理器、信号传输单元,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其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对检测的设备参数信息进行处理,其与信号传输单元连接;所述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设备运行参数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中。

所述无线传输方式采用蓝牙传输方式,所述信号传输单元为蓝牙通信单元,所述智能终端内设置蓝牙芯片,所述微处理器通过蓝牙通信单元、蓝牙芯片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方式为NFC通信方式,所述信号传输单元为NFC通信单元,所述智能终端内设置NFC芯片,所述微处理器通过NFC通信单元、NFC芯片与智能终端连接。

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或振动传感器。

设备自身的运行控制器的通讯接口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通过通讯接口获取运行控制器中存储的设备的运行参数数据。

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所述智能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云端服务器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智能终端与设置在设备上的检测传感器通信,可以在现场快速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智能终端内置的通信芯片,如手机中自带的蓝牙芯片、NFC芯片,可以在接近设备时,快速的通过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手机端进行查看;将手机作为通信的中转,利用手机的移动网络将点检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监控,方便实现云端监控、云端存储;微处理器的通讯接口与设别的运行控制器的通讯接口通过通讯线连接,可以获得运行控制器内存储的设备的参数信息,进一步增加点检过程中通过手机获取的设备运行数据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设备点检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上的检测传感器、微处理器、信号传输单元,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其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用于对检测的设备参数信息进行处理,其与信号传输单元连接;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设备运行参数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中。

通过设置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检测设备的一些参数信息,然后通过微处理器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近场无线方式传递至点检维护员工。方便员工根据智能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目测设备运行状态,给出设备的预估判断,实现检测作用。

传输方式为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信号传输单元以无线方式传输,无线方式采集近场无线通信,包括蓝牙通信和NFC通信两种实现方式。

无线传输方式采用蓝牙传输方式,此时信号传输单元为蓝牙通信单元,智能终端内设置蓝牙芯片,微处理器通过蓝牙通信单元、蓝牙芯片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在检修人员靠近设备时,通过蓝牙与设备的蓝牙模块通信连接,从而接收来自设备上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信息。

无线传输方式为NFC通信方式,信号传输单元为NFC通信单元,智能终端内设置NFC芯片,微处理器通过NFC通信单元、NFC芯片与智能终端连接。此时通过手机上自带的NFC芯片靠近设备上的NFC芯片,从而实现近场数据传输,将设备上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递至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至智能终端后,点检维修工可以查看相应数据。

检测传感器可以根据设备实际监控的参数来设置,检测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或振动传感器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其它传感器。

设备自身的运行控制器的通讯接口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通过通讯接口获取运行控制器中存储的设备的运行参数数据。为了的获取数据,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般在设备的控制器中会有记录,通过通讯接口将微处理器与设备的运行控制器连接,微处理器通过通讯口读取运行控制器的内部数据,从而获取运行过程参数信息。

智能终端由于采用手机等智能设备,具有通信功能,只要设定好通信地址、方式就行,采用智能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将数据传递至云端服务器中进行存储、记录和监控。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