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837发布日期:2019-08-16 21:3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采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驾驶的舒适十分重要,冬天启动汽车以后能否快速吹出暖风对驾驶员的舒适感影响很大。目前,传统发动机对进入暖风系统的冷却液流量未进行控制,发动机启动后,大量低温冷却液进入暖风系统,经过暖风芯体换热后温度进一步降级,此时吹入车内的空气温度较低,无法满足用户采暖需求,且延长发动机暖机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改善了低温条件下采暖需求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以及设于外部壳体内的感温元件、调节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外部壳体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感温元件和所述调节元件设于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第一端,且位于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所述感温元件能够因应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推动所述调节元件向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第二端运动,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调节元件和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用于提供回复力,推动所述调节元件向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第一端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元件包括挡板和连接柱,所述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挡板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柱两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入口之间,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感温元件在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调节元件向所述第二端移动而导通流向所述第二出口的流体通路,所述弹性元件在温度降低时提供回复力,推动所述调节元件向所述第一端移动而截断流向所述第二出口的流体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在所述外部壳体的顶端,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位于所述外部壳体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元件包括石蜡层、金属壳和连杆,所述石蜡层位于所述金属壳内部,且位于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端之间,石蜡在温度上升后体积膨胀,推动所述连杆向所述第二端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与所述金属壳密封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金属壳滑动,所述第一挡板固定于所述连杆的远离所述金属壳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将所述感温元件固定在所述外部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帽和固定梁,所述感温元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帽,所述固定梁连接在所述固定帽和所述外部壳体之间,所述固定梁将所述固定帽固定于所述外部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固定梁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外部壳体周向的若干固定梁,所述入口形成于相邻的固定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连接柱加工时一体成型,形成“工”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连接于发动机与暖风系统之间,用于控制发动机和暖风系统之间的冷却液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入暖风芯体的冷却液流量,改善低温条件下的采暖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设于发动机与暖风系统之间,用于控制发动机与暖风系统之间的冷却液分布。该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8、以及设于外部壳体8内的感温元件2、调节元件10和弹性元件5。外部壳体8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外部壳体8上设有入口1和出口9,感温元件2和调节元件10设于外部壳体8的第一端,且位于入口1和出口9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感温元件2能够因应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推动调节元件10向外部壳体8的第二端运动,弹性元件5设于调节元件10和外部壳体8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提供回复力,推动调节元件10向外部壳体8的第一端运动。

其中,弹性元件5例如为调节弹簧,调节元件10例如包括挡板3和连接柱4。挡板3包括位于连接柱4两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所述挡板3和连接柱4在加工时一体成型,形成为“工”字结构。感温元件2与第一挡板相连,弹性元件5设于第二挡板和外部壳体8的第二端之间。在工作时,感温元件2能够因应温度的变化,推动挡板3和连接柱4向下移动而压缩弹性元件5。

感温元件2包括金属壳以及位于金属壳内的石蜡层和连杆,石蜡层位于连杆与外部壳体8的第一端之间,石蜡在温度上升后体积膨胀,能够推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与金属壳密封连接,且能够相对金属壳上下滑动,挡板3固定于连杆的底端,能够在连杆的带动下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入口1在外部壳体8的顶端,出口9位于外部壳体8的管壁上。出口9包括第一出口6和第二出口7,当弹性元件5处于自然状态下(即流量控制装置没有工作时),第一出口6位于第一挡板和入口1之间,第二出口7位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出口6为三段弧形开口,这三段弧形开口位于外部壳体8的同一高度处,且沿外部壳体8的周向均布。第二出口7为三段弧形开口,这三段弧形开口也位于外部壳体8的同一高度处,且沿外部壳体8的周向均布。在温度升高时,感温元件2推动挡板3和连接柱4向下移动而导通流向第二出口7的流体通路,在温度降低时,弹性元件5能够提供回复力,推动挡板3和连接柱4向上移动而截断流向第二出口7的流体通路。

如图2所示,入口1包括固定架11,固定架11将感温元件2固定在外部壳体8内部。固定架11包括固定帽111和固定梁112,感温元件2固定在固定帽111上,固定梁112连接在固定帽111和外部壳体8之间,固定梁112将固定帽111固定在外部壳体8。固定帽111为圆筒状结构,固定梁112包括间隔分布于外部壳体8周向的若干固定梁,入口1形成于相邻的固定梁112之间。本实施例中,固定梁112为三根,每两个固定梁112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刚启动时,冷却液经过入口1进入,此时挡板3位于第一出口6和第二出口7之间,第一出口6处于开启状态,无冷却液流过第二出口7,少量冷却液通过第一出口6进入暖风芯体,保证基本的采暖需求,大部分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循环。随着发动机水温不断升高,感温元件2不断被加热,推动挡板3和连接柱4向下运动,压缩弹性元件5。挡板3不断下移,达到预设温度后,挡板3不能密封第二出口7,冷却液经第二出口7进入暖风芯体,加热空气,满足乘客采暖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入暖风芯体的冷却液流量,改善低温条件下的采暖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