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612发布日期:2019-09-17 19:4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中包括多个电源模块时,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时序和下电时序,通常是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后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

如果要实现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则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逻辑芯片进行电压检测实现。但是使用专用电源检测芯片或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控制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时序和下电时序,不但增加了成本和开发工作量,而且实现方案复杂。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的控制装置,以控制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电源电路,用以控制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包括:分压支路、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第二受控开关组件、上拉模块,其中,

分压支路,连接在输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包括串联连接的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组件和第二电阻组件,稳压二极管与输入电源反向连接;

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与分压支路中第一电阻组件和第二电阻组件的中间节点相连接,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的源极与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的漏极与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连接;

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与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的漏极相连接,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源极与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漏极与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

上拉模块的一端与输入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上拉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通过将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漏极与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从而能够在第二受控开关组件截止时,不影响电源模块的正常上电,在第二受控开关组件导通时,使得电源模块快速下电。在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与多个电源模块中后上电的电源模块相连接时,能够实现后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也即实现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专用电源检测芯片或者CPLD控制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时序和下电时序相比,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一受控开关组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二受控开关组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上拉模块为上拉电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上拉电阻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一电阻组件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二电阻组件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其中,

第一延时电路,与第一电源模块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源模块的上电延迟时长和下电延迟时长;

第二延时电路,与第二电源模块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电源模块的上电延迟时长和下电延迟时长,第二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大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

下电控制装置与第二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与多个电源模块中后上电的电源模块相连接,能够实现后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也即实现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专用电源检测芯片或者CPLD控制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时序和下电时序相比,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源电路中,第一延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组件和第三电容组件,第三电阻组件和第三电容组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一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源电路中,第二延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组件和第四电容组件,第二四电阻组件和第四电容组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二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和电源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电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分压支路10、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上拉模块40,其中,分压支路10,连接在输入电源VIN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包括串联连接的稳压二极管11、第一电阻组件12和第二电阻组件13,稳压二极管11与输入电源VIN反向连接。

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的栅极与分压支路10中第一电阻组件12和第二电阻组件13的中间节点相连接,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的源极与输入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的漏极与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栅极连接。

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栅极与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的漏极相连接,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源极与输入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漏极与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

上拉模块40的一端与输入电源VIN的正极相连接,上拉模块40的另一端与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栅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通过将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的漏极与电源模块的使能端相连接,从而能够在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截止时,不影响电源模块的正常上电,在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导通时,使得电源模块快速下电。

在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与多个电源模块中后上电的电源模块相连接时,能够实现后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也即实现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实现方案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

具体实施时,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第一受控开关组件20为MOS管时,可以是N型MOS管,也可以是P型MOS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二受控开关组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第二受控开关组件30为MOS管时,可以是N型MOS管,也可以是P型MOS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施时,上拉模块为上拉电阻,且上拉电阻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

具体实施时,第一电阻组件12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第二电阻组件13包括多个串并联连接的电阻组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21、第二电源模块22、第一延时电路23、第二延时电路24、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25。

第一延时电路23,与第一电源模块21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源模块21的上电延迟时长和下电延迟时长。

第二延时电路24,与第二电源模块22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电源模块22的上电延迟时长和下电延迟时长,且第二延时电路24的延时时长大于第一延时电路23的延时时长。

下电控制装置25与第二电源模块22的使能端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一延时电路23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组件和第三电容组件,第三电阻组件和第三电容组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一电源模块21的使能端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二延时电路24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组件和第四电容组件,第二四电阻组件和第四电容组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二电源模块22的使能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假设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为T1,第二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为T2,由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小于第二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长,因此,T1<T2。

在上电时,输入电源VIN上电后,第一电源模块21在延时T1后上电,第二电源模块22在延时T2且下电控制装置25中第二受控开关组件截止(或者第一受控开关组件导通)时上电。由于T1<T2,因此,第一电源模块21先于第二电源模块22上电,也即第一电源模块21先上电,第二电源模块22后上电。

在下电时,输入电源VIN的电压逐渐降低,在输入电源VIN的电压减去稳压二极管的电压,经过第一电阻组件和第二电阻组件分压后,第一电阻组件和第二电阻组件中间节点的电压达到第一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开启电压时,第一受控开关组件截止。

此时,上拉模块将第二受控开关组件的栅极电压拉升到与输入电源VIN的电压相同,则第二受控开关组件导通。第二受控开关组件导通后,第二电源模块22的使能端接地,使能端电压低于使能端的阈值电压,第二电源模块22无输出,完成下电,而此时第一电源模块21由于输入电源VIN的电压未低于其使能端的阈值电压,第一电源模块21仍在输出,未下电。

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原理可知,通过合理设置下电控制装置中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电压,即能够实现先上电的第一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而后上电的第二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电控制装置与多个电源模块中后上电的电源模块相连接,能够实现后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先下电,也即实现先上电的电源模块,在下电时后下电,实现方案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中,仅包括两个电源模块,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电源电路中也可以包括多个电源模块,每个电源模块均连接下电控制装置,通过在下电控制装置中设置不同稳压值的稳压二极管,控制不同电源模块的下电顺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