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可用于穿戴的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舒眠仪或睡眠仪一般利用电子运动与磁场的相关性,电子的运动发生变化时电子的共振磁场发生变化,进而从电子到原子,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气管的信息传送通道都发生调整,以使机体达到平衡。
目前使用的舒眠仪或睡眠仪普遍利用特定形式的微电流脉冲经颅刺激三叉神经,通过在前额皮肤上施加特殊微电流脉冲,实现睡眠调节的非侵入式调节,神经受到电刺激刺进了人体脑部内啡肽的释放,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和有效预防和缓解因紧张或各方面压力引起的焦虑甚至失眠。但是,舒眠仪或睡眠仪在工作时一般输出固定频率和脉宽的方波,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脉冲信号的电参数,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及可穿戴设备,使得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调节,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调节信号;
电极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在用户穿戴所述可穿戴设备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控制模块包括两条电极控制支路,每条电极控制支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固定电位,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三端;
一条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另一条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两条所述电极控制支路的第三端电连接作为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地,述电极控制模块还包括反馈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以及输出至所述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调节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反馈信号输入端,所述反馈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调节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控制模块还包括两条反馈支路,每条反馈支路包括单向导通器件和第三开关单元,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反馈支路的第一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反馈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导通状态;
一条所述反馈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另一条所述反馈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两条所述反馈支路的第二端电连接作为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还包括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采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并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
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按钮和开关按钮触点,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开关按钮触点是否接触调节所述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电源开关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电源开关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开关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源开关信号控制是否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
档位选择模块,所述档位选择模块包括选择按钮和选择按钮触点,所述档位选择模块包括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所述档位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按钮与所述选择按钮触点是否接触调节所述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档位选择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档位选择信号输入端,所述档位选择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档位选择信号调节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
多个提示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多个档位信号指示端,所述档位信号指示端与所述提示模块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档位选择信号通过对应的所述档位信号指示端调节所述提示模块的提示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模块包括显示提示模块和/或声音提示模块。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及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极控制模块,处理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压调模块输出电压调节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极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且可穿戴设备能够在用于穿戴可穿戴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用户的头部进行电刺激,利用处理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使得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调节,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控制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调节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贯穿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或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极控制模块,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电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与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用于通过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调节信号,电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可穿戴设备上,可穿戴设备用于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
舒眠仪或睡眠仪一般利用电子运动与磁场的相关性,电子的运动发生变化时电子的共振磁场发生变化,进而从电子到原子,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气管的信息传送通道都发生调整,以使机体达到平衡。目前使用的舒眠仪或睡眠仪普遍利用特定形式的微电流脉冲经颅刺激三叉神经,通过在前额皮肤上施加特殊微电流脉冲,实现睡眠调节的非侵入式调节,神经受到电刺激刺进了人体脑部内啡肽的释放,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和有效预防和缓解因紧张或各方面压力引起的焦虑甚至失眠。但是,舒眠仪或睡眠仪在工作时一般输出固定频率和脉宽的方波,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脉冲信号的电参数,用户体验较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极控制模块,处理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压调模块输出电压调节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极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且可穿戴设备能够在用于穿戴可穿戴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用户的头部进行电刺激,利用处理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使得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调节,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1、电压调节模块2和电极控制模块3,处理模块1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电压调节模块2包括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B1,电极控制模块3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D1、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D2和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D3,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D1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D2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电连接,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D3与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B1电连接。
处理模块1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2用于通过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B1输出电压调节信号,电极控制模块3用于根据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D1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通过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D3接收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D2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通过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D3接收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设置于可穿戴设备上,可穿戴设备用于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
具体地,输出至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以包括脉冲信号的频率以及脉冲信号的电平幅值,电极控制模块3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根据接收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的幅值,电极控制模块3同样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根据接收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的幅值,以实现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调节,优化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控制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调节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电极控制模块3包括两条电极控制支路4,每条电极控制支路4包括第一开关单元41和第二开关单元42,第一开关单元41的控制端a作为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一端F1,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一端b与第二开关单元42的控制端a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41的第二端c接入固定电位,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一端b作为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二端F2,第二开关单元42的控制端a作为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三端F3。一条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一端F1作为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D1,第二端F2与第一电极J1电连接,另一条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一端F1作为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D2,第二端F2与第二电极J2电连接,两条电极控制支路4的第三端F3电连接作为电压调节信号输入端D3。
示例性地,第二开关单元42可以包括多级晶体管,晶体管例如和是三极管,且设置第i级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i+1级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一级晶体管的基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42的控制端a,所有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作为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一端b,最后一级晶体管的发射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42的第二端c,这里示例性地设置第二开关单元42包括两级晶体管。
结合图1至图4,处理模块1的6脚作为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7脚作为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可以是PWM信号,两条电极控制支路4输出至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的信号同样为PWM信号。晶体管Q8的发射极接入固定电位,例如可以接入地信号GND,晶体管Q13的发射极也接入固定电位,例如可以接入地信号GND。处理模块1通过调节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调节晶体管Q8集电极电位高低变化的频率,进而通过晶体管Q7和Q6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PWM信号的频率。同样的,处理模块1通过调节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的频率,调节晶体管Q13集电极电位高低变化的频率,进而通过晶体管Q12和Q11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PWM信号的频率。据此,处理模块1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实现了对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的频率的调节,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实现了对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的频率的调节。
结合图1至图4,电压调节模块2接入电池电源信号VCC,电池电源信号VCC例如可以是3V,电压调节模块2可以包括电容元件C1和C2以及电感元件L1组成的震荡电路,对电池电源信号VCC的电平值进行升压后,通过二极管D10输出至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B1,电压调节信号输出端B1输出的电压调节信号分别通过不同的阻抗元件输出至相应的第二开关单元42的控制端a和第二端c,以调节第二开关单元42中各个晶体管的偏置状态,进而实现对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以及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强度的调节。
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极控制模块3还可以包括反馈信号输出端D4,电极控制模块3用于根据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以及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调节反馈信号输出端D4输出的反馈信号。处理模块1还包括反馈信号输入端A3,反馈信号输入端A3与反馈信号输出端D4电连接,处理模块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调节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结合图1至图3,电极控制模块3还包括两条反馈支路5,每条反馈支路5包括单向导通器件51和第三开关单元52,单向导通器件51可以是二极管,单向导通器件51的第一端,即二极管的正极作为反馈支路5的第一端E1,单向导通器件51的第二端,即二极管的负极与对应的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二端c电连接,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一端b作为反馈支路5的第二端E2,第三开关单元52用于根据电压调节信号调节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一端b与第二端c的导通状态。一条反馈支路5的第一端E1与第一电极J1电连接,另一条反馈支路5的第一端E1与第二电极J2电连接,两条反馈支路5的第二端E2电连接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端D4。
示例性地,第三开关单元52可以包括多级晶体管,晶体管例如可以是三极管,且设置第i级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i+1级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一级晶体管的基极作为第三开关单元52的控制端a,所有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作为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一端b,最后一级晶体管的发射极作为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二端c,这里示例性地设置第三开关单元52包括两级晶体管。
结合图1至图3,单向导通器件51例如可以是二极管,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一电极J1电连接,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通过二极管D2反馈至对应第一电极J1的反馈支路51中的晶体管Q14的发射极,反馈支路51中的第三开关单元52根据电压调节信号调节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一端b和第二端c的导通状态,即晶体管Q15的基极通过抗元件R23和R27接入电压调节信号,晶体管Q14和Q15通过集电极输出包含有输出至第一电极J1的脉冲信号信息的反馈信号,并通过阻抗元件R21输出至反馈信号输出端D4,进而输出至处理模块1的8脚。同样的,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通过二极管D30反馈至对应第二电极J2的反馈支路52中的晶体管Q10的发射极,反馈支路52中的第三开关单元52根据电压调节信号调节第三开关单元52的第一端b和第二端c的导通状态,即晶体管Q9的基极通过抗元件R14和R10接入电压调节信号,晶体管Q10和Q9通过集电极输出包含有输出至第二电极J2的脉冲信号信息的反馈信号,并通过阻抗元件R21输出至反馈信号输出端D4,进而输出至处理模块1的8脚。
处理模块1可以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控制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交替输出脉冲信号,则处理模块1根据8脚交替接收到对应第一电极J1的反馈信号和对应第二电极J2的反馈信号,处理模块1则可以在对应第一电极J1的反馈信号异常或对应第二电极J2的反馈信号异常时,通过6脚和7脚控制第一电极J1或第二电极J2停止输出脉冲信号,有效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4,电压调节模块2还包括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B2,处理模块1还包括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A4,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A4与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B2电连接。处理模块1用于通过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A4采集电压调节信号,并根据采集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具体地,处理模块1的1脚充当电源采集信号输入端A4,电压调节模块2中阻抗元件R1和R2的串联节点作为电压调节模块2的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B2,电压调节模块2通过二极管D10的负极输出电压调节信号,电源采集信号输出端B2输出的电信号即为电压调节信号通过阻抗元件R1和R2的分压信号,处理模块1能够在检测到电压调节信号存在异常时控制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A1停止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电极J1,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A2停止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第二电极J2,即通过6脚和7脚控制第一电极J1或第二电极J2停止输出脉冲信号,有效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4,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开关模块6,电源开关模块6包括开关按钮SW1和开关按钮触点,图3中示出了1234四个开关按钮触点,电源开关模块6包括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G1,电源开关模块6用于根据开关按钮SW1与开关按钮触点是否接触调节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G1输出的电源开关信号。处理模块1包括电源开关信号输入端A5,电源开关信号输入端A5与电源开关信号输出端G1电连接,处理模块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源开关信号控制是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具体地,处理模块1的15脚作为电源开关信号输入端A5,用户按下开关按钮SW1,开关按钮SW1与开关按钮触点接触,用于未按下开关按钮SW1,开关按钮SW1与开关按钮触点不接触,开关按钮SW1是否与开关按钮触点接触,处理模块1的15脚接收到的电源开关信号的电平高低不同,处理模块1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源开关信号电平的高低控制是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即控制可穿戴设备是否通过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输出脉冲信号。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档位选择模块7,档位选择模块7包括选择按钮SW2和选择按钮触点,图3中示出了1234四个开关按钮触点,档位选择模块7包括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H1,档位选择模块7用于根据选择按钮SW2与选择按钮触点是否接触调节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H1输出的档位选择信号。处理模块1包括档位选择信号输入端A6,档位选择信号输入端A6与电档位选择信号输出端H1电连接,处理模块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调节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具体地,处理模块1的16脚作为档位选择信号输入端A6,选择按钮SW2和选择按钮触点,处理模块1的16脚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的电平高低不同,处理模块1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电平的高低调节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可穿戴设备包括呈U型结构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和选择按钮SW2,通过按压选择按钮SW2控制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档位并在功率增加模式、功率限制模式和功率下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壳体的正中间设置有两个电极触片,即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极J1和第二电极J2,可穿戴设备通过两个电极触片输出脉冲信号。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加载有量子能量的贴片,贴片贴在使用者额部,可穿戴部件穿戴在该使用者头部之后,两个电极触片与贴片上的两个电极触点一一抵接,实现对用户头部的电刺激。
示例性地,配合电源开关模块6和档位选择模块7,可以设置可穿戴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贴片贴在额部,并将可穿戴设备戴在头上,使两个电极触片与贴片上的两个电极触点一一抵接,此时可穿戴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按压开关按钮SW1,随后在第一时间内按压选择按钮SW2选择工作档位。
可以设置若按压一次选择按钮SW2,且自第一次按压选择按钮SW2起的第二时间内没有再次按压选择按钮SW2,可穿戴设备输出第一脉冲信号,在第一设定时间后达到第一设定电流并保持稳定至设定时间点,随后下降至可穿戴设备处于休眠状态。若连续按压两次选择按钮SW2,且自第一次按压选择按钮SW2起的第二时间内没有再次按压选择按钮SW2,可穿戴设备输出第二脉冲信号,在第二设定时间后达到第二设定电流并保持稳定至设定时间点,随后下降至可穿戴设备处于休眠状态。若连续按压三次选择按钮SW2,且自第一次按压选择按钮SW2起的第二时间内没有再次按压选择按钮SW2,可穿戴设备输出第三脉冲信号,在第三设定时间后达到第三设定电流并保持稳定至设定时间点,随后下降至可穿戴设备处于休眠状态。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可穿戴设备的初始功率模式为功率增加模式,单击选择按钮SW2,使可穿戴设备进入功率限制模式,功率限制模式是指该模式下功率保持不变,再次单击选择按钮SW2,使可穿戴设备进入功率下降模式,再次单击选择按钮SW2,使可穿戴设备进入功率限制模式,或者再次双击选择按钮SW2,使可穿戴设备进入功率增加模式。示例性地,二挡和三挡在最开始的14min内(一档在最开始的12min内),电刺激的强度会逐渐增加,当电刺激强度较大时,可以通过按下选择按钮SW2一次,使得电刺激的强度停止增加,并使电刺激强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直至停止,实现功率限制。如果执行保持功率后依然柑橘电刺激强度太大,可以再次按下选择按钮SW2,此时功率(电流)会逐渐减弱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直至停止。如果执行保持功率后需要加强功率,可快速双击选择按钮SW2,此时功率(电流)会逐渐增强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直至停止。在执行功率减弱或增强时,只要按下选择按钮SW2依次,即可实现功率(电流)限制,即停止功率变强或变弱。当可穿戴设备的负载电流突然下降时,可穿戴设备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当可穿戴设备的工作电压突然上升时,可穿戴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再次按压开关按钮SW1,使可穿戴设备处于休眠状态。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可穿戴设备在每一个档位的工作时间均为18-20min,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均为8-12s,第一设定时间为10-15min,第二设定时间和第三设定时间均为12-16min,第一设定电流为13-15mA,第二设定电流和第三设定电流均为15-16mA。第一脉冲信号可以是450-550us脉宽、100-120HZ的方波,第二脉冲信号可以是580-620us脉宽、50-70HZ的方波,第三脉冲信号可以是450-550us脉宽、90-100HZ的方波。设定时间点是指在每一个档位的工作时间的最后两分钟节点,即可穿戴设备在一档工作到第18min结束的时候,即可穿戴设备在一档达到第一设定电流时保持稳定至最后2min。
可选地,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多个提示模块8,处理模块1还包括多个档位信号指示端A7,档位信号指示端A7与提示模块8一一对应电连接,处理模块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通过对应的档位信号指示端A7调节提示模块8的提示状态。示例性地,提示模块8包括显示提示模块和/或声音提示模块。
结合图1至图4,提示模块8可以包括蜂鸣器81,设置蜂鸣器81与处理模块1的17脚电连接,处理模块1则可以根据16脚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调节17脚输出的蜂鸣器81控制信号。示例性地,可以设置按压一次选择按钮SW2时,蜂鸣器81“嘀”一声,说明成功选择一档;连续按压两次选择按钮SW2时,蜂鸣器81“嘀”两声,说明成功选择二档;连续按压三次选择按钮SW2时,蜂鸣器81“嘀”三声,说明成功选择三档,起到对用户的提示作用。
结合图1至图4,提示模块8可以包括LED指示灯,处理模块1可以根据16脚接收到的档位选择信号分别通过2脚、3脚和4脚控制三个LED指示灯是否点亮,根据15脚接收到的电源开关信号通过5脚控制LED指示灯是否点亮,用户则可以根据对应LED指示灯的点亮状态判断用户对选择按钮SW2以及开关按钮SW1的操作状态,LED指示灯可以是不同颜色的LED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极控制模块,处理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压调模块输出电压调节信号至电极控制模块,电极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一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第二电极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且可穿戴设备能够在用于穿戴可穿戴设备时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用户的头部进行电刺激,利用处理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使得对用户头部进行电刺激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电参数可调节,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地,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睡眠仪、舒眠仪或量学理疗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