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957发布日期:2019-07-06 12:0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智能监控技术及自动报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冷柜、冷库、冷藏车等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便利店、水果店、超市、自动售饮料机和无人便利店等场所,还用于蔬果农产品、医疗疫苗及工业原产料等行业的冷藏运输及保鲜储存。制冷设备在上述各个领域有着举足轻的位置,但是其应用并未做到智能使用,其管理、监控、报修基本是原始人工方式,而人工管理则避免不了会疏忽,所以现有的制冷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

当前,厂家通过数据采集器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在制冷设备的故障隐形阶段即查出设备的故障,以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降低损失,但是现有的数据采集器安装不便,功能少,难以快速、全面地对制冷制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包括采集器本体,所述采集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单片机和用以为单片机供电的电源,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端均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导线通过的过线孔;所述采集器本体还包括位于壳体外的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通过穿设于过线孔的导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

壳体可以安装在制冷设备上也可以安装在制冷制备附近,传感器组安装在制冷设备内相应的零部件上,并通过导线与壳体内的单片机电性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其中,传感器组中的各个传感器用于采集其对应的制冷设备上的各个部件的运行数据,并通过导线将运行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制冷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并将故障信息和对应的故障数据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穿设于各过线孔的导线与单片机连接。

其中第一电压传感器为电信号传感器,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电器系统,用以采集制冷设备的控制器给设备上电气系统各部件的控制信号,当采集器本体上的第一电压传感器没有电性信号输入,则证明设备未开机,或这冷设备控制器故障无信号输出;当第一电压传感器检测到有信号输入,则证明制冷设备控制器有信号输出给制冷设备的电气系统,设备正在运行,数据采集器本体即开始采集制冷设备的其他零部件的运行数据。

第二电压传感器与制冷设备的供电电源电性连接,当设备供电电源相序错乱,或者电压超过、低于提前在单片机中设定的电压,且其超过或者低于设定电压的时间超过预设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电流传感器为电流互感器线圈,其串联在制冷设备的电气部件上,用以测量该电器部件的电流值,而在环境温度和制冷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上的各个电气部件运行时,都有其对应的电流值,当测得的该电器部件的这一运行电流值超过或者低于提前设定在单片机中的电流值时,且其超过或者低于预定电流值的时间超过预设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内部的冷冻腔内,用以实时感应制冷设备内部的温度,并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优选为五分钟,就将温度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用以方便用户或者厂商实时监控制冷设备内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设备外部,用以实时感应设备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由于当环境温度和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运行时,制冷设备中的制冷系统运转,开始制冷,其内部温度从A温度降到B温度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设此时间为C,并提前将C时间预设在单片机中,因此如果制冷设备超过设定的时间C其温度没有从A温度降到B温度,单片机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设备内部的冷冻腔内,用以实时感应制冷设备内部的空间湿度,并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优选为五分钟,就将湿度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用以方便用户或者厂商实时监控制冷设备内的温度;当湿度范围超过或低于预设湿度时,且超过或者低于预设湿度的时间超过预定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排气管处,用以实时感应压缩机排气端的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回气管处,用以实时感应压缩机回气管端的压力值;因为当环境温度和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运行时,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排气管端和压缩机回气管端都有其对应的压力值;如果其间压缩机排气管端压力值、压缩机回气管端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发生了偏差,且偏差时间超过预定的预警时间,单片机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扬声孔,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扬声孔固定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

扬声器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当单片机判断制冷设备故障时,单片机发送指令给扬声器,扬声器工作,发出警报声;其中,设置在壳体上的扬声孔利于扬声器的声音传播出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导线与单片机连接。

显示屏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当单片机判断制冷设备故障时,单片机将故障信息和对应的故障时的运行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便于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前侧壁还设置有按键器,所述按键器通过导线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按键器与单片机连接,用以对单片机输入指令,对制冷设备的温度值、湿度值、电流值、压力值和预警时间等进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定位装置用以定位当前制冷设备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单片机,以便在制冷设备故障时将当前制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电源内置有锂电池。

电源内置有可充电的锂电池,用以保证采集器本体在突发的停电状况仍能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全面的检测制冷设备的各项参数,以确保能精准、及时的检测出设备的故障,以确保将设备故障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导线连接外置传感器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单片机,12-电源,13-过线孔,141-第一电压传感器,142-第二电压传感器,143-电流传感器,144-第一温度传感器,145-第二温度传感器,146-湿度传感器,147-第一压力传感器,148-第二压力传感器,15-导线,16-扬声孔,17-扬声器,18-显示屏,19-按键器,110-无线收发装置,111-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数据采集器,包括采集器本体,所述采集器本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设置有单片机11和用以为单片机11供电的电源12,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端均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导线15通过的过线孔13;所述采集器本体还包括位于壳体1外的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通过穿设于过线孔13的导线15与单片机11连接,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无线收发装置110,所述无线收发装置110通过导线15与单片机11连接。

壳体1可以安装在制冷设备上也可以安装在制冷制备附近,传感器组安装在制冷设备内相应的零部件上,并通过导线15与壳体1内的单片机11电性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其中,传感器组中的各个传感器用于采集其对应的制冷设备上的各个部件的运行数据,并通过导线15将运行数据发送给单片机11,单片机11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制冷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并将故障信息和对应的故障数据通过无线收发装置110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141、第二电压传感器142、电流传感器143、第一温度传感器144、第二温度传感器145、湿度传感器146、第一压力传感器14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48。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141、第二电压传感器142、电流传感器143、第一温度传感器144、第二温度传感器145、湿度传感器146、第一压力传感器14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48分别通过穿设于各过线孔13的导线15与单片机11连接。

其中第一电压传感器141为电信号传感器,安装于制冷设备的电器系统,用以采集制冷设备的控制器给设备上电气系统各部件的控制信号,当采集器本体上的第一电压传感器141没有电性信号输入,则证明设备未开机,或这冷设备控制器故障无信号输出;当第一电压传感器141检测到有信号输入,则证明制冷设备控制器有信号输出给制冷设备的电气系统,设备正在运行,数据采集器本体即开始采集制冷设备的其他零部件的运行数据。

第二电压传感器142与制冷设备的供电电源12电性连接,当设备供电电源12相序错乱,或者电压超过、低于提前在单片机11中设定的电压,且其超过或者低于设定电压的时间超过预设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11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电流传感器143为电流互感器线圈,其串联在制冷设备的电气部件上,用以测量该电器部件的电流值,而在环境温度和制冷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上的各个电气部件运行时,都有其对应的电流值,当测得的该电器部件的这一运行电流值超过或者低于提前设定在单片机11中的电流值时,且其超过或者低于预定电流值的时间超过预设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11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第一温度传感器144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内部的冷冻腔内,用以实时感应制冷设备内部的温度,并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优选为五分钟,就将温度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用以方便用户或者厂商实时监控制冷设备内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145安装在制冷设备外部,用以实时感应设备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由于当环境温度和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运行时,制冷设备中的制冷系统运转,开始制冷,其内部温度从A温度降到B温度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设此时间为C,并提前将C时间预设在单片机11中,因此如果制冷设备超过设定的时间C其温度没有从A温度降到B温度,单片机11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湿度传感器146安装在制冷设备内部的冷冻腔内,用以实时感应制冷设备内部的空间湿度,并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优选为五分钟,就将湿度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用以方便用户或者厂商实时监控制冷设备内的温度;当湿度范围超过或低于预设湿度时,且超过或者低于预设湿度的时间超过预定的预警时间时,单片机11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第一压力传感器147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排气管处,用以实时感应压缩机排气端的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148安装在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回气管处,用以实时感应压缩机回气管端的压力值;因为当环境温度和设备内温度在某一范围值内、相同型号或同一台制冷设备运行时,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排气管端和压缩机回气管端都有其对应的压力值;如果其间压缩机排气管端压力值、压缩机回气管端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发生了偏差,且偏差时间超过预定的预警时间,单片机11即会判断制冷设备故障,并将故障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用户或者维修厂商的移动终端。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扬声孔16,所述壳体1内对应所述扬声孔16固定设置有扬声器17,所述扬声器17通过导线15与单片机11连接。

扬声器17与单片机11电性连接,当单片机11判断制冷设备故障时,单片机11发送指令给扬声器17,扬声器17工作,发出警报声;其中,设置在壳体1上的扬声孔16利于扬声器17的声音传播出壳体1。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1的前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8,所述显示屏18通过导线15与单片机11连接。

显示屏18与单片机11电性连接,当单片机11判断制冷设备故障时,单片机11将故障信息和对应的故障时的运行数据显示在显示屏18上,便于观察。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1的前侧壁还设置有按键器19,所述按键器19通过导线15与所述单片机11连接。

按键器19与单片机11连接,用以对单片机11输入指令,对制冷设备的温度值、湿度值、电流值、压力值和预警时间等进行设置。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定位装置111,所述定位装置111通过导线15与所述单片机11连接。

定位装置111用以定位当前制冷设备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单片机11,以便在制冷设备故障时将当前制冷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或者厂商的移动终端。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电源12内置有锂电池。

电源12内置有可充电的锂电池,用以保证采集器本体在突发的停电状况仍能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单片机11以及各传感器等均由市场购买,其中,单片机11的型号为:MSP430F149、无线发射装置的型号为:JF24D,第一、第二电压传感器141、142的型号为LV25-P,电流传感器143的型号为:HOVS-01S,第一、第二温度传感144、145的型号为:TS118-3,湿度传感器146的型号为:HSU-07A1-N,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147、148的型号为CYG14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