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6215发布日期:2019-04-03 03: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交换机一般设置在交换机机柜内,交换机机柜主要是为了节省空间并对交换机进行支撑而设置的,现有的机柜大多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层横板,交换机就设置在横板上,但是大量的交换机设置在一起,会产生很多热量,目前对于交换机的发热大多是通过在室内设置中央空调来解决,保证室内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降温。但是该方法耗能较大,且无法对交换机柜内的湿气进行清理,无法降低湿度,这同样会对交换机造成一定的影响。

申请公布号为cn108494886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柜,包括:柜体;柜门,设置在所述柜体上;至少一个环境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柜体内部的环境;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发送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获取的环境数据;及供电装置,用于对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及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供电。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机柜以及机柜管理系统,设有环境监测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环境监测装置监测机柜内部的环境,并将相关的环境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装置输送至远端。因此加强了对机柜内部的通信设备的管理,当环境数据出现异常时,能够在通信设备损坏之前进行维护,有效的预防通信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保障通信网络可靠、稳定的运行。但是其不能在监测温湿度后进行精确调控。

申请公布号为cn105205887a的发明为有关一种具环境量测功能的机柜,该电子机具应用的机柜的柜体内部容置空间,可供组装预设电子机具的作业机具、量测主机,且量测主机电性连接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的信号线,定位于容置空间的顶部或各侧边的内壁面,再以二条或二条以上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连接接口,各连接接口为露出在容置空间、以可供电性连接传感器,进而可进行侦测机柜内部或周边的温度、湿度、烟雾或门禁等,达到供柜体内装置电子机具的作业机具可对位连接接口、感侧器位置的目的,方便传感器侦测电子机具周边状态,而不必进行复杂布线、安装的作业。该申请同样不能在监测温湿度后精确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对交换机机柜内进行温湿度监测并进行调控,保证交换机所工作的环境中温湿度都适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包括机柜、设置在机柜内部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设置在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若干层横隔板,所述第一竖板内侧升降设置温湿度监测机构,所述第一竖板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设置送风机构,所述第二竖板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设置排气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上设置除湿机构,所述机柜内设置与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送风机构、排气机构和除湿机构信号连接的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内侧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红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上端和下端设置的安装块,两个安装块之间旋转设置升降丝杠,两个安装块之间还设置与所述升降丝杠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升降丝杠和导向杆上设置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上设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升降丝杠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设置在第一竖板上部的升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一空腔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内侧对应横隔板设置若干排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与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在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所述除湿机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二空腔的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内侧对应所述横隔板设置若干排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下端与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内设置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道包括与中央空调出气口连通的第一管道以及穿过机柜上端顶盖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除湿机构包括所述顶盖上方设置的一个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对称设置一对横臂,所述横臂的端部对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筒,其中一个连接筒内设置除湿单元,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筒、第二管道活动连通,所述连接筒的两端设置环形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所述顶盖上设置的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上竖向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旋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所述横臂。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单元包括所述连接筒内上部和下部设置的滤网,所述滤网之间在所述连接筒内设置变色硅胶颗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

本发明提供的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包括机柜、设置在机柜内部两侧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设置在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的若干层横隔板,所述第一竖板内侧升降设置温湿度监测机构,所述第一竖板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设置送风机构,所述第二竖板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机构设置排气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上设置除湿机构,所述机柜内设置与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送风机构、排气机构和除湿机构信号连接的控制机构。交换机机柜内横隔板较多,传统的送风方式对于横隔板上的交换机降温效果较差,而本申请通过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针对每个横隔板上的交换机进行散热,保证降温的效果。第一竖板上针对交换机送风,第二竖板上将吸收热量后的空气排出,温湿度监测机构升降设置在第一竖板上,可以针对性的监测交换机温度,监测更加精准,同时湿度因为高低会有不同,而升降设置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不同高度的湿度,这样信息采集量更多。除湿机构设置在送风机构上,可以对送入的冷空气进行除湿,最好是在降温完毕后,最后一波冷空气准备进入机柜内时,再启动除湿机构进行除湿。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小巧,但是控制方便。

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内侧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红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升降机构可以带动传感器实现上下移动,从而多点采集温度和湿度数据,更加精准。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上端和下端设置的安装块,两个安装块之间旋转设置升降丝杠,两个安装块之间还设置与所述升降丝杠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升降丝杠和导向杆上设置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上设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升降丝杠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设置在第一竖板上部的升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安装块用来设置升降丝杠和导向杆,升降滑块上有针对升降丝杠的内螺纹孔,这样在升降电机带动升降丝杠转动时,升降滑块可以根据其正反转实现升降移动,从而带动传感器进行移动。升降电机与控制机构连接,接收控制机构指令,带动传感器上下移动,同时传感器也与控制机构信号连接,可以时时接收温度和湿度信息,进行判断其是否达到阈值。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一空腔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内侧对应横隔板设置若干排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与送风管道连通,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在所述送风管道上设置所述除湿机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送风管道将冷空气送入第一空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气孔喷出,出气孔针对每一层的交换机设置一排,这样冷空气与交换机接触充分,降温效果很好,同时冷空气吸热之后可以被排气机构排出。电磁阀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通过判断监测到的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打开电磁阀,使得冷空气进入到第一竖板内部。

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二空腔的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内侧对应所述横隔板设置若干排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下端与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内设置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排气机构目的是将吸热后的空气排出,因此在排气管道内设置排气风机,通过抽风的原理使得热空气排出的效果更好。

所述送风管道包括与中央空调出气口连通的第一管道以及穿过机柜上端顶盖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除湿机构包括所述顶盖上方设置的一个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对称设置一对横臂,所述横臂的端部对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筒,其中一个连接筒内设置除湿单元,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筒、第二管道活动连通,所述连接筒的两端设置环形的密封圈。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间断,连接筒可以旋转至间断处将两个管道连通,连接筒有两个,一个起到连通的作用,另一个不仅起到连通还起到除湿的作用,通过旋转机构驱动连接筒进行旋转更换。当仅仅是降温时,将不带有除湿单元的连接筒旋转至两个管道之间,当降温以及除湿时,将带有除湿单元的连接筒旋转至两个管道之间,同时为了避免密封存在问题,连接筒的两端设置密封圈,密封圈采用橡胶制件,其弹性较大,卡在连接筒和两个管道之间,对缝隙进行封堵。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所述顶盖上设置的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上竖向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旋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所述横臂。旋转底座可以采用水平设置在顶盖上的轴承实现,旋转轴的下部可以设置一圈齿轮,旋转电机竖向设置在顶盖上,其输出轴上也设置齿轮,这样便可以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电机可以采用步进电机,角度控制更加精准。

所述除湿单元包括所述连接筒内上部和下部设置的滤网,所述滤网之间在所述连接筒内设置变色硅胶颗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除湿单元所在的连接筒可以活动设置在横臂上,滤网之间的变色硅胶颗粒能够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在吸收之后会变色,通过透明的观察窗可以看出来,当吸水充足之后,将连接筒从横臂上取下进行更换。

本发明可以对交换机机柜内进行温湿度监测并进行调控,保证交换机所工作的环境中温湿度都适宜,同时降温机构针对每台交换机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更好,且整体机构不复杂,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温湿度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柜温湿度监控系统,包括机柜4、设置在机柜4内部两侧的第一竖板10和第二竖板1、设置在第一竖板10和第二竖板1之间的若干层横隔板13,所述第一竖板10内侧升降设置温湿度监测机构,所述第一竖板10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13设置送风机构,所述第二竖板1上对应每层的横隔板13设置排气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上设置除湿机构,所述机柜4内设置与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送风机构、排气机构和除湿机构信号连接的控制机构8。

交换机机柜内横隔板较多,传统的送风方式对于横隔板上的交换机降温效果较差,而本申请通过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针对每个横隔板上的交换机进行散热,保证降温的效果。第一竖板上针对交换机送风,第二竖板上将吸收热量后的空气排出,温湿度监测机构升降设置在第一竖板上,可以针对性的监测交换机温度,监测更加精准,同时湿度因为高低会有不同,而升降设置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不同高度的湿度,这样信息采集量更多。除湿机构设置在送风机构上,可以对送入的冷空气进行除湿,最好是在降温完毕后,最后一波冷空气准备进入机柜内时,再启动除湿机构进行除湿。

所述控制机构8包括单片机。

所述温湿度监测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10内侧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红外温度传感器18和湿度传感器19。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竖板10上端和下端设置的安装块15,两个安装块15之间旋转设置升降丝杠16,两个安装块15之间还设置与所述升降丝杠16平行的导向杆20,所述升降丝杠16和导向杆20上设置升降滑块17,所述升降滑块17上设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18和湿度传感器19,所述升降丝杠16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块15并与设置在第一竖板10上部的升降电机14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14与所述控制机构8信号连接。

安装块用来设置升降丝杠和导向杆,升降滑块上有针对升降丝杠的内螺纹孔,这样在升降电机带动升降丝杠转动时,升降滑块可以根据其正反转实现升降移动,从而带动传感器进行移动。升降电机与控制机构连接,接收控制机构指令,带动传感器上下移动,同时传感器也与控制机构信号连接,可以时时接收温度和湿度信息,进行判断其是否达到阈值。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一空腔11的第一竖板10,所述第一竖板10内侧对应横隔板13设置若干排的出气孔12,所述出气孔12与第一空腔11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上端与送风管道7连通,所述送风管道7上设置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与所述第一空腔11之间在所述送风管7道上设置所述除湿机构,所述电磁阀9与所述控制机构8信号连接。送风管道将冷空气送入第一空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气孔喷出,出气孔针对每一层的交换机设置一排,这样冷空气与交换机接触充分,降温效果很好,同时冷空气吸热之后可以被排气机构排出。电磁阀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通过判断监测到的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打开电磁阀,使得冷空气进入到第一竖板内部。

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内部设置第二空腔2的第二竖板1,所述第二竖板1内侧对应所述横隔板13设置若干排的排气孔3,所述排气孔3与所述第二空腔2连通,所述第二空腔2下端与排气管道5连通,所述排气管道5内设置排气风机6,所述排气风机6与所述控制机构8信号连接。排气机构目的是将吸热后的空气排出,因此在排气管道内设置排气风机,通过抽风的原理使得热空气排出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送风管道7包括与中央空调出气口连通的第一管道28以及穿过机柜4上端顶盖21的第二管道32,所述第二管道32与第一空腔11连通,所述除湿机构包括所述顶盖21上方设置的一个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对称设置一对横臂30,所述横臂30的端部对应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32之间设置连接筒22,其中一个连接筒22内设置除湿单元,所述第一管道28、连接筒22、第二管道32活动连通,所述连接筒22的两端设置环形的密封圈31。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间断,连接筒可以旋转至间断处将两个管道连通,连接筒有两个,一个起到连通的作用,另一个不仅起到连通还起到除湿的作用,通过旋转机构驱动连接筒进行旋转更换。当仅仅是降温时,将不带有除湿单元的连接筒旋转至两个管道之间,当降温以及除湿时,将带有除湿单元的连接筒旋转至两个管道之间,同时为了避免密封存在问题,连接筒的两端设置密封圈,密封圈采用橡胶制件,其弹性较大,卡在连接筒和两个管道之间,对缝隙进行封堵。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所述顶盖21上设置的旋转底座26,所述旋转底座26上竖向设置旋转轴29,所述旋转轴29与设置在所述顶盖21上的旋转电机27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29上设置所述横臂30。旋转底座可以采用水平设置在顶盖上的轴承实现,旋转轴的下部可以设置一圈齿轮,旋转电机竖向设置在顶盖上,其输出轴上也设置齿轮,这样便可以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电机可以采用步进电机,角度控制更加精准。

所述除湿单元包括所述连接筒22内上部和下部设置的滤网25,所述滤网25之间在所述连接筒22内设置变色硅胶颗粒24,所述连接筒22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23。除湿单元所在的连接筒可以活动设置在横臂上,滤网之间的变色硅胶颗粒能够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在吸收之后会变色,通过透明的观察窗可以看出来,当吸水充足之后,将连接筒从横臂上取下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