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8446发布日期:2020-12-29 12:5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信号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特别地涉及两种不同制式信号之间的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一般是由控制信号来控制的。通常,不同制造商提供的控制电路会产生不同制式的控制信号。例如,一个制造商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是脉冲信号,其中一个脉冲用来启动电器设备的一种操作,另一个脉冲用来停止电器设备的该操作,在这两个脉冲之间保持电器设备的运行或者操作状态。然而,另一个制造商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是电平信号,其中电平信号的前沿跳变用来启动电器设备的一种操作,电平信号的后沿跳变用来停止电器设备的该操作,在这两个跳变之间保持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状态。发明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当某个电器设备使用了一个制造商的接口电路来控制该电器设备时,可能使用一种制式的控制信号(比如脉冲信号)来控制该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扩展该电器设备的功能,该电器设备所使用的该制造商的接口电路要与另一个电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接口电路连接,但是,该另一个电器设备制造商可能使用的是另一种制式的控制信号(比如电平信号)来控制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制造商的设备(比如,包括接口电路)之间需要一种转换电路。由于这些制造商的设备的硬件以及软件设计已经固定,因此不容易更改。而且出于商业或者成本上的考虑,双方的制造商也都不愿意更改其自有的硬件或者软件设计。对于现有的控制信号变换方法,一些传统的做法是修改设备的软件逻辑来实现,而修改软件逻辑一般会带来较多的验证和调试工作,如果修改不当还会造成一些软件漏洞,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信号转换电路,可以在这些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提供信号的转换,而不需要更改原有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具体地,本发明采用一些普通继电器和/或延时继电器搭建出将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以及将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本发明的信号转换电路通过继电器的组合实现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之间的转换,电路设计简洁、易于实现、可靠性高、电路响应速度快,而且不涉及软件控制,省去了软件的开发工作,也避免了软件漏洞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方便现场的实现和应用。在设计信号转换电路时,如果使用逻辑门电路,则需要另外开发印刷电路板,因为逻辑门电路属于电子元器件,一般需要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一般还需要另外设计软件逻辑来与逻辑门电路配合,这会带来较多的验证和调试工作。另外,逻辑门电路一般只适用于弱电环境下,因而对控制信号转换的现场实现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使用继电器来设计信号转换电路,省去了印刷电路板的开发和软件的开发工作,并且为现场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和环境适用性。具体地,继电器是独立封装的电气部件,可以直接安装,无需开发印刷电路板。并且,使用继电器来实现信号转换属于纯硬件电路设计,无需软件设计。另外,继电器的线圈(激励装置)与触点(开关)完全电气隔离使得线圈和触点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源形式,并且线圈和触点均有各种电压形式(例如直流或交流,弱电或强电)可选。因此,本发明通过使用恰当的继电器来设计信号转换电路,能够将适用于一种电源形式的输入信号转换为适用于另一种电源形式的输出信号,实现任一电源形式下的信号转换,从而为现场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和环境适用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转换电路,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第一制式信号转换为第二制式信号。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输入通路、控制电路、输出通路。其中所述输入通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制式信号,所述输出通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制式信号,所述输入通路、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输出通路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激励装置;所述输入通路、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输出通路中的每一个均可控地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以及电器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产生的第一制式信号输入到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将所述第一制式信号转换成第二制式信号,所述信号转换电路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制式信号传送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并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接收所述第二制式信号,所述第二制式信号被用于控制所述电器设备的操作,其中,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信号转换电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转换电路,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第二制式信号转换为第一制式信号。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输入电路、控制电路和输出通路。所述输入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制式信号,所述输出通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制式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输出通路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至少一个激励装置。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输入电路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并且所述输出通路可控地连接在所述电源的两端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以及电器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连接,以使得所述控制器产生的第二制式信号输入到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将所述第二制式信号转换成第一制式信号。所述信号转换电路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制式信号传送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并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接收所述第一制式信号,所述第一制式信号被用于操作所述电器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电器设备和控制面板。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都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产生第一制式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制式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将所述第一制式信号转换成第二制式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制式信号发送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接收所述第二制式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二制式信号进行操作。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以控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第二制式信号,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的所述第二制式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器设备的操作,并且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接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的所述第二制式信号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二制式信号转换为第一制式信号,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转换成的所述第一制式信号以监视所述电器设备的操作。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信号转换电。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信号转换电路、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电器设备和控制面板。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都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接口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产生第二制式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制式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将所述第二制式信号转换成第一制式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制式信号发送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所述电器设备从所述电器设备接口接收所述第一制式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制式信号进行操作。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连接至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以控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第一制式信号,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的所述第一制式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器设备的操作。并且,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接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产生的所述第一制式信号并将接收的所述第一制式信号转换为第二制式信号。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转换成的所述第一制式信号以监视所述电器设备的操作。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电路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转换电路是根据权利要求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信号转换电路。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两个实施例的框图结构;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图1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和图1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的框图结构;图3a-图3d分别示出图2a中的输入通路和图2b中的输入通路的两个实施例的电路图的细节;图4a-图4g分别示出图1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使用的继电器的具体结构;图5a-5c分别示出图1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使用的继电器的具体结构;图6a和图6b示出图2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和图2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的电路图的细节;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图6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和图6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中的各个继电器动作的时序波形图;图8示出在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系统,其中控制器104发出和接收的是电平信号;图9示出在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系统,其中控制器104发出和接收的是脉冲信号;以及图10示出图1a-图1b以及图8-图9中的控制器104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本发明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本发明中控制系统的两个实施例的框图结构,其中图1a中的控制系统100包括信号转换电路103,信号转换电路103用于将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而图1b中的控制系统110包括信号转换电路113,信号转换电路113用于将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如图1a所示,控制系统100包括控制器104(其具体结构参见图10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其具体电路结构参见图6a所示)、电器设备接口102和电器设备101。在控制系统100中,控制器104可以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控制。具体地说,控制器104通过连接线路106与信号转换电路103连接。控制器104产生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并通过连接线路106将电平信号经发送至信号转换电路103。信号转换电路103将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信号转换电路103通过连接线路107与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在将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之后,信号转换电路103通过连接线路107将转换成的脉冲信号输出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与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并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来自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转换成的脉冲信号,以根据接收到的脉冲信号进行操作,例如清洗程序的开启或者关闭等操作。另外,可选择地,控制系统100还包括控制面板105,控制面板105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并控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脉冲信号以控制电器设备101的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05上可以设有一些操作键(未示出),当按动控制面板105上的某个操作键时,控制面板105上的电路逻辑会控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脉冲信号。电器设备101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产生的脉冲信号,以根据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操作。如图1b所示,控制系统110包括控制器104(其具体结构参见图10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13(其具体电路结构参见图6b所示)、电器设备接口102和电器设备101。在该控制系统110中,控制器104可以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控制。具体地说,控制器104通过连接线路116与信号转换电路113连接。控制器104产生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并通过连接线路116将脉冲信号发送至信号转换电路113。信号转换电路113通过连接线路117与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在从控制器104接收到脉冲信号后,信号转换电路113将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并通过连接线路117将转换成的电平信号输出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与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并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来自信号转换电路113的转换成的电平信号,以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进行操作,例如清洗程序的开启或者关闭等操作。另外,可选地,控制系统110还包括控制面板105,控制面板105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并控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电平信号以控制电器设备101的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05上可以设有一些操作键(未示出),当按动控制面板105上的某个操作键时,控制面板105上的电路逻辑会控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电平信号。电器设备101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产生的电平信号,以根据产生的电平信号进行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图1a和1b所示的电器设备101是油烟净化器,电器设备101的操作例如是清洗程序的开启或者关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图1a和1b所示的控制器104可以远程地控制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而当电器设备101的远程控制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对控制面板105进行手动操作以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控制。应该注意的是,在图1a和图1b中,控制器104、电器设备101和电器设备接口102各自有自己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也就是说,控制器104的控制信号和电器设备101的控制信号是不兼容的。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控制器104重新编程或者改变它的硬件环境来使其产生和电器设备101相同的控制信号,但是这样可能会使得控制器104的其他部分也会随之改动,这样会使得控制器104变得不稳定。当然,我们也可以改变电器设备101的软件或者硬件,但这种改变同样会带来不稳定的问题。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信号转换电路103或信号转换电路113能够将控制器104产生的控制信号的模式转换成电器设备101使用的控制信号的模式,从而使得双方的控制信号的模式所在的工作环境下的软件和硬件都不需要改变。在设计信号转换电路时,当然,我们可以使用逻辑门电路,但是这种逻辑门电路设计的信号转换电路只能用在当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101的控制信号是弱电环境下的信号的场景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逻辑门电路属于电子元器件,一般需要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因而需要另外开发印刷电路板。另外可能还需要设计软件逻辑来与逻辑门电路配合,这会带来较多的验证和调试工作。而在本申请中,通过使用继电器及其电路(详见图4a-4g、5a-5c和图6a-6b)来设计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能够省去印刷电路板的开发工作以及软件的开发工作,并且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101能够使用任一电源形式下的控制信号,从而为实现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101的控制信号的转换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环境适用性。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由纯硬件电路组成,该硬件电路包括数个继电器及其电路(详见图6a和6b)。因此,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不涉及软件,省去了软件的开发工作。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中的继电器(详见图4a-4g和5a-5c)是独立封装的电气部件,可以独立安装,因此无需印刷电路板的开发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中的继电器安装到控制器104所在的控制柜和电器设备接口102所在的控制柜中的一者中,而无需改变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的原有的软件和硬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中的继电器可以安装到一种简单的控制盒(其可能仅包括用于安装继电器的壳体,而不涉及印刷电路板)中,然后该控制盒安装到控制器104所在的控制柜中或安装到电器设备接口102所在的控制柜中。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盒位于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所在的控制柜外部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线路与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上述安装包括螺钉安装、导轨安装,等等。还在图1a和图1b中,由于使用继电器及其电路(详见图4a-4g、5a-5c和图6a-6b)来设计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因此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101的控制信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源形式,例如直流或交流,弱电或强电,等等。具体地,继电器的线圈(激励装置)与触点(开关)都有各种电压可选,直流或交流,弱电或强电。并且,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是完全电气隔离的,因此线圈和触点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源形式。比如当输入信号需要采用弱电,就需要选用弱电线圈的继电器,而被控制的设备信号需要强电,就需要将输出端的继电器触点接入强电来得到强电信号输出。也就是说,信号转换电路103和113能够对任一电源形式下的信号进行转换,从而为实现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101的控制信号的转换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环境适用性。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图1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和图1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的框图结构。如图2a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包括输入通路201、控制电路202和输出通路203,输入通路201、控制电路202和输出通路203并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在一些工业用电中,将发电站的供电电压用作电源,例如该电源在中国为220v,在其他国家可能为110v。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的两端是火线和零线。输入通路201经由连接线路106接收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响应于电平信号的高电平,输入通路201被连通,响应于电平信号的低电平,输入通路201被断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通过本实施例的启发,可以响应于电平信号的低电平,输入通路201被连通,响应于电平信号的高电平,输入通路201被断开。响应于输入通路201的连通和断开,控制电路202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响应于控制电路202产生的一系列的控制信号,输出通路203产生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输入通路201、控制电路202和输出通路20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一个或多个激励装置,详见图6a所示。并且,控制电路202还包括至少一个激励延迟装置,详见图6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励装置和激励延迟装置是线圈。如图2b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13包括输入电路211、控制电路212和输出通路213。输入电路211和控制电路21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且输出通路213可控地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在一些工业用电中,将发电站的供电电压用作电源,例如该电源在中国为220v,在其他国家可能为110v。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的两端是火线和零线。输入电路211经由连接线路116接收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响应于脉冲信号的高电平,输入电路211被连通,响应于脉冲信号的低电平,输入电路211被断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通过本实施例的启发,可以响应于脉冲信号的低电平,输入电路211被连通,响应于脉冲信号的高电平,输入电路211被断开。响应于输入电路211的连通和断开,控制电路212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响应于控制电路212产生的一系列的控制信号,输出通路213产生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控制电路212和输出通路213均包括一个或多个激励装置,详见图6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励装置是线圈。图3a-图3d分别示出图2a中的输入通路201和图2b中的输入电路211的电路图的细节。具体地,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图2a中的输入通路201和图2b中的输入电路211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图3c和图3d分别示出了图2a中的输入通路201和图2b中的输入电路211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a所示(结合图6a),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输入通路201包括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和激励装置ka10(激励装置ka10包括在第一继电器ka1中,参见图4a所示)。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包括三极管301和由激励线圈302和常开开关303组成的继电器,常开开关303耦合至激励线圈302。在一个实施例中,三极管301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连接线路106接收电平信号,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激励线圈302连接在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如12v)之间。常开开关303与激励装置ka10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当npn型三极管接收电平信号的高电平而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闭合,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连通,进而输入通路201连通。当npn型三极管接收电平信号的低电平而不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不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断开,进而输入通路201断开。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三极管301可以是pnp型三极管。当pnp型三极管接收电平信号的低电平而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闭合,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连通,进而输入通路201连通。当pnp型三极管接收电平信号的高电平而不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不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断开,进而输入通路201断开。如图3b所示(结合图6b),信号转换电路113的输入电路211包括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与控制电路21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图3b所示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的结构和图3a中所示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的电路结构一样。与图3a中所示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相似地,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中的三极管301可以是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连接线116接收脉冲信号,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激励线圈302连接在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如12v)之间。常开开关303与控制电路21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当npn型三极管接收脉冲信号的高电平而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闭合,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连通,进而输入电路211连通。当npn型三极管接收脉冲信号的低电平而不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不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断开,进而输入电路211断开。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三极管301可以是pnp型三极管。当pnp型三极管接收脉冲信号的低电平而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闭合,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连通,进而输入电路211连通。当pnp型三极管接收脉冲信号的高电平而不导通时,继电器的激励线圈302不得电,从而继电器的常开开关303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断开,进而输入电路211断开。如图3c所示(结合图6a),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输入通路201包括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和激励装置ka10(激励装置ka10包括在第一继电器ka1中,参见图4a所示)。输入通路201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包括可控硅晶闸管311和由激励线圈312和常开开关313组成的继电器,常开开关313耦合至激励线圈312。可控硅晶闸管311的控制极通过连接线路106接收电平信号,可控硅晶闸管311的阴极连接至零线。激励线圈312连接在火线和可控硅晶闸管311的阳极之间。常开开关313与激励线圈ka10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当可控硅晶闸管311接收电平信号的高电平而导通时,激励线圈312得电,从而常开开关313闭合,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连通,进而输入通路201连通。当可控硅晶闸管311接收电平信号的低电平而不导通时,激励线圈312不得电,从而常开开关313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断开,进而输入通路201断开。如图3d所示,输入电路211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5的结构和图3c中所示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的结构一样,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可控硅晶闸管311的控制极通过连接线路116接收脉冲信号,常开开关313与控制电路21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当可控硅晶闸管311接收脉冲信号的高电平而导通时,激励线圈312得电,从而使得常开开关313闭合以连通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5,进而连通输入电路211。当可控硅晶闸管311接收脉冲信号的低电平而不导通时,激励线圈312不得电,从而使得常开开关313断开以断开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5,进而断开输入电路21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图3a-图3d示出的两种实施方式。图4a-图4g分别示出图1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各个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的具体结构。信号转换电路103包括第一继电器ka1、第二继电器ka2、第三继电器ka3、第四继电器ka4、第五继电器ka5、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如图4a所示,第一继电器ka1包括激励装置ka10和与激励装置ka10耦合连接的第一常开开关ka11、第二常开开关ka12和常闭开关ka13。如图4b所示,第二继电器ka2包括激励装置ka20和与激励装置ka20耦合连接的第一常开开关ka21和第二常开开关ka22。如图4c所示,第三继电器ka3包括激励装置ka30和与激励装置ka30耦合连接的常开开关ka31。如图4d所示,第四继电器ka4包括激励装置ka40和与激励装置ka40耦合连接的常开开关ka41。如图4e所示,第五继电器ka5包括激励装置ka50和与激励装置ka50耦合连接的常开开关ka51。如图4f所示,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包括激励延迟装置kt10和与激励延迟装置kt10耦合连接的常闭开关kt11。如图4g所示,第二延时继电器kt2包括激励延迟装置kt20和与激励延迟装置kt20耦合连接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和第二常闭开关kt22。图5a-5c分别示出图1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的各个继电器的具体结构。如图5a所示,第一继电器ka6包括激励装置ka60、第一常开开关ka61、第二常开开关ka62和常闭开关ka63。如图5b所示,第二继电器ka7包括激励装置ka70、第一常闭开关ka71、第二常闭开关ka72和常开开关ka73。如图5c所示,第三继电器ka8包括激励装置ka80、第一常开开关ka81、第二常开开关ka82、第三常开开关ka83和常闭开关ka84。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上述各个继电器ka1、ka2、ka3、ka4、ka5以及ka6、ka7、ka8的工作方式具体如下:当继电器的激励装置得电时,继电器的开关电路会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会闭合并且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会断开;当继电器的激励装置掉电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保持断开或者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保持闭合。上述延时继电器kt1和kt2的工作方式是:当延时继电器的激励延迟装置得电时,延时继电器的开关电路会按照设定的时间(例如,时间t)而延迟发生动作,即延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会在设定的时间后断开。当延时继电器的激励装置掉电时,延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保持闭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各个激励装置ka10、ka20、ka30、ka40、ka50、ka60、ka70、ka80以及激励延迟装置kt10和kt20是线圈。图6a示出图2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的电路图的细节。具体地说,图6a示出图2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输入通路201、控制电路202和输出通路203的细节。图7a示出图6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各个继电器动作的时序波形图。如图6a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输入通路201包括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其细节详见图3a)和第一继电器ka1的激励装置ka10。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与第一继电器ka1的激励装置ka10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例如可以是如图6a所示的火线和零线之间,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如图6a所示的火线和零线之间。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经由连接线路106从控制器104(如图1a所示)接收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响应于所接收的电平信号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输入通路201连通或者断开(如图3a或3c中已详细介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6a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可以替换成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5(如图3c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的控制电路202包括第一控制通路601、第二控制通路602和第三控制通路603。第一控制通路601、第二控制通路602和第三控制通路603并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第一控制通路601包括第二继电器ka2的激励装置ka20、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二常闭开关kt22、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一常开开关ka11和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一常开开关ka21。其中,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一常开开关ka11和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一常开开关ka21并联形成第一控制并联电路604,并且第一控制并联电路604、第二继电器ka2的激励装置ka20以及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二常闭开关kt2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第二控制通路602包括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二常开开关ka12、第三继电器ka3的激励装置ka30、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激励延迟装置kt10和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kt11。其中,第三继电器ka3的激励装置ka30和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kt11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608,第一串联电路608与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激励延迟装置kt10并联形成第二控制并联电路605,并且第二控制并联电路605与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二常开开关ka1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第三控制通路603包括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延迟装置kt20、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第一继电器ka1的常闭开关ka13以及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二常开开关ka22。其中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与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609,第二串联电路609与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延迟装置kt20并联连接成第三控制并联电路606,并且第三控制并联电路606、第一继电器ka1的常闭开关ka13以及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二常开开关ka22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输出通路203包括第三继电器ka3的常开开关ka31、第四继电器ka4的常开开关ka41、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和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其中,第三继电器ka3的常开开关ka31与第四继电器ka4的常开开关ka41并联形成输出并联电路607,输出并联电路607与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如火线和零线之间),并且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耦合至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经由连接线路107提供信号输出,即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如图1a所示)。图6a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包含继电器及其相应激励装置和开关)接收输入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以提供信号输出。图6a中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各个继电器动作的时序波形图如图7a所示,并且各个继电器的相应激励装置和开关的状态变化如下表1所示。表1初始t1t2t3t4t5t6t7t8输入信号00→111→000→111→00ka1000→111→000→111→00ka1100→111→000→111→00ka1200→111→000→111→00ka1311→000→111→000→11ka2000→1111→00→1111→0ka2100→1111→00→1111→0ka2200→1111→00→1111→0ka3000→11→0000→11→000ka3100→11→0000→11→000ka400000→11→0000→11→0ka410000→11→0000→11→0kt1000→111→000→111→00kt11111→00→1111→00→11kt200000→11→0000→11→0kt2111111→0→11111→0→1kt2211111→0→11111→0→1ka5000→11→00→11→00→11→00→11→0ka51(输出)00→11→00→11→00→11→00→11→0为了便于理解,对于上面的表1说明如下:对于激励装置而言,“0”表示激励装置掉电,“1”表示激励装置得电,“0→1”表示激励装置由掉电变为得电,“1→0”表示激励装置由得电变为掉电。对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而言,“0”表示信号为低电平,“1”表示信号为高电平,“0→1”表示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1→0”表示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对于开关而言,“0”表示开关断开,“1”表示开关闭合,“0→1”表示开关从断开变为闭合,“1→0”表示开关从闭合变为断开。其中t1和t2之间、t3和t4之间、t5和t6之间以及t7和t8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为t秒。图6a中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各个继电器相应的激励装置和开关的工作过程如下(结合图7a):在初始时刻:输入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断开,各个继电器的激励装置(ka10、ka20、ka30、ka40、ka50、kt1和kt2)均不得电,常开开关保持断开,常闭开关保持闭合。在t1时刻,输入信号(电平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连通,第一继电器ka1的激励装置ka10得电,第一常开开关ka11和第二常开开关ka12闭合,常闭开关ka13断开。第一常开开关ka11闭合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二常闭开关kt22闭合使得ka20得电,第二常开开关ka12闭合和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kt11闭合使得ka30得电,进而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一常开开关ka21和第二常开开关ka22以及第三继电器ka3的常开开关ka31闭合。常开开关ka31闭合使得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得电,从而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闭合,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二常开开关ka12闭合使得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激励延迟装置kt10得电,则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kt11延时t秒后(即,在t2时刻)断开。常闭开关ka13断开使得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延迟装置kt20持续掉电。在t2时刻,输入信号保持为高电平。如t1时刻的描述,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常闭开关kt11在t2时刻断开,则第三继电器ka3的激励装置ka30掉电,第三继电器ka3的常开开关ka31断开。常开开关ka31断开使得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掉电,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断开,信号输出端的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输出了t秒的高电平脉冲。其他激励装置(例如,ka10、ka20、ka40、kt10和kt20)的状态与t1时刻相同,即ka10、ka20和kt10持续得电,ka40和kt20持续掉电。在t3时刻,输入信号(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04断开,第一继电器ka1的激励装置ka10掉电,第一常开开关ka11和第一常开开关ka12断开,常闭开关ka13闭合。第一常开开关ka21闭合和第二常闭开关kt22闭合使得第二继电器ka2的激励装置ka20持续有电,则第二常开开关ka22保持闭合。常闭开关ka13闭合、第二常开开关ka22闭合和第一常闭开关kt21闭合使得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得电,则常开开关ka41闭合,进而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得电,第五继电器ka5的常开开关ka51闭合,信号输出端的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常闭开关ka13闭合和第二常开开关ka22闭合使得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延迟装置kt20得电,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在延时t秒后(即,在t4时刻)断开。第一常开开关ka12断开使得第三继电器ka3的激励装置ka30持续掉电,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激励延迟装置kt10掉电,则常闭开关kt11闭合。在t4时刻,输入信号保持为低电平。如t3时刻的描述,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在t4时刻断开,则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掉电,常开开关ka41断开,进而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掉电,常开开关ka51断开,信号输出端的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再次输出t秒的高电平脉冲。如t3时刻的描述,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二常闭开关kt22在t4时刻断开,使得第二继电器ka2的激励装置ka20掉电,则第二继电器ka2的第二常开开关ka22断开。第二常开开关ka22断开使得kt20掉电,进而使得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第一常闭开关kt21和第二常闭开关kt22又闭合。其他激励装置(例如,ka10、ka30和kt10)的状态与t3时刻相同,即维持掉电状态。如上所述,在t4时刻,所有的激励装置均复位至初始时刻的状态,即均掉电。t5-t8时刻重复t1-t4时刻的上述操作。也就是说,当输入信号(电平信号)再次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持续高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持续低电平时(即,一个周期的电平信号),各个继电器的相应激励装置和开关重复t1-t4时刻的上述操作,从而实现了将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应该注意的是,在图6a所示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特别有利的是第二继电器ka2的应用。具体地,第二继电器ka2的用途是防止在信号输入之前,在电路上电时,信号输出侧会误输出脉冲。如果没有第二继电器ka2,则电路上电时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会得电,进而其常开开关ka41闭合,于是导致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得电,从而输出侧(即ka51端)会输出一次t秒的脉冲电平,而这是一种误触发情况,与电路原本要实现的转换逻辑是不符的。从图7a中可以看出,当信号转换电路103的输入信号(电平信号)每次发生电平变化时,信号转换电路103都会输出一个时间为t的脉冲信号。具体地,当输入信号发生上升沿跳变时,信号输出端会同步输出一个时间为t的脉冲信号,并且当输入信号接着发生下降沿跳变时,信号输出端会再次输出一个时间为t的脉冲信号,如此反复。由此,信号转换电路103实现了将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结合图6a和图7a中可以看出,在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应用提供了信号输出端的脉冲关闭手段。具体地,当每次输入信号的电平变化时,第三继电器ka31的激励装置ka30和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中有且只有一个会得电,从而导致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得电,以此激励常开开关ka51闭合而输出高电平。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在延时t秒后(即t2或t6时刻)立即切断了第三继电器ka3的激励装置ka30,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在延时t秒后(即t4或t8时刻)立即切断了第四继电器ka4的激励装置ka40,由此使得第五继电器ka5的激励装置ka50掉电,从而输出t秒的脉冲电平。由此可知,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装置延迟时间t秒使得信号输出端产生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也为t秒。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第一延时继电器kt1和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激励装置延迟时间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如图7a所示,电平信号(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中包括保持信号。该保持信号的前沿跳变可以用来启动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该保持信号的后沿跳变可以用来停止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而该保持信号的前沿跳变和后沿跳变之间可以用来保持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前沿跳变是上升跳变而后沿跳变是下降跳变,在上升跳变和下降跳变之间是高电平。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前沿跳变和后沿跳变也可以具体实施为:前沿跳变是下降跳变而后沿跳变是上升跳变,在下降跳变和上升跳变之间是低电平。进一步地,输入信号(电平信号)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间宽度(如图7a所示的t1和t3之间的时间间隔)与第二个周期的时间宽度(如图7a所示的t5和t7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不同的,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的,它们也可以是相同的。进一步如图7a所示,两个脉冲信号(输出信号)为一个周期,第一个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启动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第二个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停止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第一个脉冲信号和第二个脉冲信号之间的信号用来保持电器设备的运行或操作。并且,由于输入信号(电平信号)的第一个周期的时间宽度与第二个周期的时间宽度可以是不同的或相同的,则相应地在输出信号中,第一个周期中的两个脉冲信号的时间宽度(如t2与t3之间的宽度)和第二个周期中的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宽度(如t6与t7之间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或相同的。图6b示出图2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的电路图的细节。具体地说,图6b示出图2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中的输入电路211、控制电路212和输出通路213的细节。图7b示出图6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中的各个继电器动作的时序波形图。如图6b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13包括输入电路211、控制电路212和输出通路213。输入电路211包括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如图3b所示),用于经由连接线路116从控制器104(如图1b所示)接收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6b中的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可以替换成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5(如图3d所示)。控制电路212包括第一控制通路611和第二控制通路612,第一控制通路611和第二控制通路612并联连接。并且,第一控制通路611和第二控制通路612的并联电路与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例如可以是如图6b所示的火线和零线之间。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如图6b所示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第一控制通路611包括第一继电器ka6的激励装置ka60、第一继电器ka6的第一常开开关ka61、第二继电器ka7的第一常闭开关ka71和第三继电器ka8的常闭开关ka84。在该第一控制通路611中,第三继电器ka8的常闭开关ka84与第一继电器ka6的第一常开开关ka61并联形成第一控制并联电路613,并且第一控制并联电路613、第二继电器ka7的第一常闭开关ka71与第一继电器ka6的激励装置ka60串联连接。第二控制通路612包括第二继电器ka7的激励装置ka70、第一继电器ka6的常闭开关ka63、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一常开开关ka81和第二继电器ka7的常开开关ka73。其中在第二控制通路612中,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一常开开关ka81与第二继电器ka7的常开开关ka73并联形成第二控制并联电路614,第二控制并联电路614、第一继电器ka6的常闭开关ka63与第二继电器ka7的激励装置ka70串联连接。输出通路213包括第三继电器ka8的激励装置ka80、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二常开开关ka82、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三常开开关ka83、第二继电器ka7的第二常闭开关ka72和第一继电器ka6的第二常开开关ka62。其中在该输出通路213中,第一继电器ka6的第二常开开关ka62与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二常开开关ka82并联形成输出并联电路615。输出并联电路615、第二继电器ka7的第二常闭开关ka72与第三继电器ka8的激励装置ka80可控地串联连接在电源的两端之间,并且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三常开开关ka83耦合至第三继电器ka8的激励装置ka80并提供信号输出,即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如图1b所示)。图6b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包含继电器及其相应开关)接收输入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以提供信号输出。图6b中信号转换电路113中的各个继电器动作的时序波形图如图7b所示,并且各个继电器的相应激励装置和开关的状态变化如下表2所示。表2初始t1t2t3t4t5t6t7t8输入信号00→11→00→11→00→11→00→11→0ka6000→11→0000→11→000ka6100→11→0000→11→000ka6200→11→0000→11→000ka6311→00→1111→00→111ka700000→11→0000→11→0ka711111→00→1111→00→1ka721111→00→1111→00→1ka730000→11→0000→11→0ka8000→111→000→111→00ka8100→111→000→111→00ka8200→111→000→111→00ka8411→000→111→000→11ka83(输出)00→111→000→111→00为了便于理解,对于上面的表2说明如下:对于激励装置而言,“0”表示激励装置掉电,“1”表示激励装置得电,“0→1”表示激励装置由掉电变为得电,“1→0”表示激励装置由得电变为掉电。对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而言,“0”表示信号为低电平,“1”表示信号为高电平,“0→1”表示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1→0”表示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对于开关而言,“0”表示开关断开,“1”表示开关闭合,“0→1”表示开关从断开变为闭合,“1→0”表示开关从闭合变为断开。图6b中信号转换电路103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相应激励装置和开关的工作过程如下(结合图7b):在初始时刻,输入信号(脉冲信号)为低电平。各继电器的激励装置ka60、ka70和ka80呈掉电状态。第一继电器ka6的第一常开开关ka61和第二常开开关ka62断开,常闭开关ka63闭合。第二继电器ka7的第一常闭开关ka71和第二常闭开关ka72闭合,常开开关ka73断开。第三继电器ka8的第一常开开关ka81、第二常开开关ka82和第三常开开关ka83断开,常闭开关ka84闭合。输出端为低电平。在t1时刻:输入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接通;第一继电器ka6的激励装置ka60得电,第一常开开关ka61和第二常开开关ka62闭合,常闭开关ka63断开;第三继电器ka8的激励装置ka80得电,第二常开开关ka82和第三常开开关ka83闭合;ka83的闭合使得输出信号(电平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时,由于常闭开关ka63断开,故激励装置ka70不得电,故第一常闭开关ka71和第二常闭开关ka72保持闭合,常开开关ka73保持断开。在t2时刻:输入信号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断开,激励装置ka60掉电,第一常开开关ka61和第二常开开关ka62断开,常闭开关ka63闭合;激励装置ka70不得电,第一常闭开关ka71和第二常闭开关ka72保持闭合,常开开关ka73保持断开;激励装置ka80一直有电,第二常开开关ka82和第三常开开关ka83保持闭合,故ka83提供的输出信号依然为高电平。在t3时刻:输入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接通。而激励装置ka80当前有电,第一常开开关ka81闭合,第二常开开关ka82和第三常开开关ka83保持闭合,常闭开关ka84保持断开;常闭开关ka84的断开使得激励装置ka60当前不能得电,第一常开开关ka61和第二常开开关ka62断开,常闭开关ka63闭合;第一常开开关ka81的闭合使得激励装置ka70得电,第一常闭开关ka71、第二常闭开关ka72断开,常开开关ka73闭合;第二常闭开关ka72的断开使得激励装置ka80掉电,进而第一常开开关ka81变为断开,第二常开开关ka82变为断开,第三常开开关ka83变为断开,常闭开关ka84变为闭合,输出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在t4时刻:输入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信号输入开关电路314断开;激励装置ka60仍不能得电,第一常开开关ka61和第二常开开关ka62断开,常闭开关ka63闭合;ka70变为掉电,第一常闭开关ka71、第二常闭开关ka72闭合,常开开关ka73断开;因为此时第二常开开关ka62和第二常开开关ka82均为断开,故ka80持续不得电,第一常开开关ka81保持断开,第二常开开关ka82保持断开,第三常开开关ka83保持断开,常闭开关ka84保持闭合,输出信号保持低电平。如上所述,在t4时刻,所有的激励装置均复位至初始时刻的状态,即均掉电。在t5-t8时间段,重复t1-t4的以上操作。也就是说,当输入信号(脉冲信号)再次为接连的两个脉冲信号时,各个继电器的相关激励装置和开关重复t1-t4时刻的上述操作,从而实现了将脉冲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应该注意的是,在图6b所示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中的设计实现了使输出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且在脉冲消失后,输出信号保持低电平的功能。具体地,当输出信号为高电平(即ka83闭合)时,当再次输入脉冲信号时,激励装置ka70得电,切断了激励装置ka60和ka80的供电,使得输出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ka83闭合变为断开),而当该脉冲消失时,激励装置ka70同时也掉电,激励装置ka80仍为掉电状态,从而实现了输出信号的低电平状态的保持(即ka83保持断开)。在信号转换电路113中,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输出信号就会发生一次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的跳变,如此实现了将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具体地,当输入端输入一个短时脉冲信号时,输出端的信号会变换当前的信号状态,比如当前输出信号为低电平时,则在输入脉冲信号时,输出信号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输入端再次输入一个短时脉冲信号时,输出端的输出信号会由高电平再次变为低电平,如此重复。应该注意的是,图7b所示的电平信号(输出信号)和脉冲信号(输入信号)与图7a中的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是相同种类的信号,这里不再赘述。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的,各个脉冲信号(输入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图7b示出的t1和t2。图8示出了从控制器104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的双向通信的系统,其中控制器104使用电平信号,而电器设备101使用脉冲信号,它们通过信号转换电路103和信号转换电路113进行双向通信。如图8所示,控制系统800包括控制器104、信号转换电路103(即第一信号转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113(即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和控制面板105。在该控制系统800中,控制器104通过连接线路106连接至信号转换电路103,信号转换电路103通过连接线路107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至电器设备101。电器设备接口102还通过连接线路807连接至信号转换电路113,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13通过连接线路806连接至控制器104。其中,控制器104、信号转换电路103、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控制面板105和连接线路106和107与图1a中所示的相应部件相同。信号转换电路103的具体电路结构详见图6a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13的具体电路结构详见图6b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用于将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具体转换方式已在描述图6a和7a中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信号转换电路113用于将脉冲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具体转换方式已在描述图6b和7b中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在该控制系统800中,控制器104产生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并将电平信号发送至信号转换电路103。信号转换电路103接收到电平信号之后将电平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并将脉冲信号发送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脉冲信号以根据接收的脉冲信号进行操作,比如开启或者关闭电器设备101的清洗程序。并且在该控制系统800中,控制面板105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并控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脉冲信号。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的脉冲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器设备101的操作,比如开启或者关闭清洗程序。信号转换电路113接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的脉冲信号并将接收的脉冲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控制器104从信号转换电路113接收转换成的电平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电平信号来监视电器设备101的操作,比如统计电器设备101在一定时间内总共开启或者关闭了多少次,统计电器设备101的清洗程序的某两次开启或者关闭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或电器设备101的某次开启至关闭总共持续了多久时间等。控制器104进行这样的统计对电器设备101可能进行的维护或者维修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该控制系统800在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之间提供双向通信,由此在不改变控制器104使用的信号的制式(电平信号)和电器设备101使用的信号的制式(脉冲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控制并通过电器设备101的操作的反馈来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监视。图9示出了从控制器104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的双向通信的系统,其中控制器104使用脉冲信号,而电器设备101使用电平信号,它们通过信号转换电路103(即第一信号转换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113(即第二信号转换电路)进行双向通信。如图9所示,控制系统900包括控制器104、信号转换电路103(即第一信号转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113(即第二信号转换电路)、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和控制面板105。在该控制系统900中,控制器104通过连接线路116连接至信号转换电路113,信号转换电路113通过连接线路117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接口102连接至电器设备101。电器设备接口102还通过连接线路917连接至信号转换电路103,并且信号转换电路103通过连接线路916连接至控制器104。其中,控制器104、信号转换电路113、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控制面板105和连接线路116和117与图1b中所示的相应部件相同。信号转换电路103的具体电路结构详见图6a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13的具体电路结构详见图6b所示。信号转换电路103用于将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具体转换方式已在描述图6a和7a中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信号转换电路113用于将脉冲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具体转换方式已在描述图6b和7b中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在该控制系统900中,控制器104产生脉冲信号(第二制式信号)并经由连接线路116将脉冲信号发送至信号转换电路113。信号转换电路113接收到脉冲信号之后将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第一制式信号),并经由连接线路117将电平信号发送至电器设备接口102。电器设备101从电器设备接口102接收电平信号以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进行操作,比如开启或者关闭电器设备101的清洗程序。并且在该控制系统900中,控制面板105连接至电器设备接口102,并控制所述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电平信号,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的电平信号用于控制电器设备101的操作,比如开启或者关闭清洗程序等。信号转换电路103经由连接线路917接收电器设备接口102产生的电平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控制器104经由连接线路916从信号转换电路103接收转换成的脉冲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脉冲信号来监视电器设备101的操作,比如统计电器设备101在一定时间内总共开启或者关闭了多少次,统计电器设备101的清洗程序的某两次开启或者关闭之间相隔了多长时间,或电器设备的某次开启至关闭总共持续了多久时间等。控制器104进行这样的统计对电器设备101可能进行的维护或者维修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该控制系统900在控制器104和电器设备接口102之间提供双向通信,由此在不改变控制器104使用的信号的制式(脉冲信号)和电器设备101使用的信号的制式(电平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控制并通过电器设备101的操作的反馈来对电器设备101的操作进行监视。图10示出图1a-图1b以及图8-图9中的控制器104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结构。控制器104包括各种形式的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器设备101的操作。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控制器104包括控制计算机,所述控制计算机包括总线1001、处理器1002、输入接口1003、输出接口1005以及存储器1007,存储器1007在其上存储程序1008。处理器1002、输入接口1003、输出接口1005和存储器1007分别与总线通信连接,以使得处理器1002能够控制输入接口1003、输出接口1005和存储器1007的运行。具体地说,存储器1007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而处理器1002从存储器1007读取程序、指令和数据,并且能向存储器1007写入数据。输出接口1005可以通过连接线1006连接至图1a和图8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或者图1b和图9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以输出信号,而输入接口1003可以通过连接线1004连接至图8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13或者图9中的信号转换电路103以接收信号。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发明的两种信号转换电路和各种控制系统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技术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细节,均落入本申请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