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7560发布日期:2021-01-12 10: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生产过程一般伴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维修等作业管理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人员出入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危险区域多,安全施工监管难,安全着装监管难,安全生产过程中异常行为及事件较多,能否有效控制风险,成了各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包括基于互联网而构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具有防爆功能的用户终端机、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分析数据的数据分析系统、远程电脑和移动客户端,所述计算机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远程电脑、移动客户端依次连接,所述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连接用户终端机。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信息识别模块、无用信息剔除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所述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信息识别模块、无用信息剔除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的一端连在企业现场作业的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上,另一端连接在互联网环境上,企业现场作业的人实时画面和人员信息通过应急指挥平台或控制室监控平台实时视频的方式描述。

优选地,所述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收发器通过无线多级联网系统,将包含作业人员个人信息和视频数据保存到作业人员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接口库中。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作业人员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接口库中采集包含作业人员个人信息和视频的数据,并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数据打包成文件夹,发送到数据分析系统中。

优选的,所述数据分析系统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中发来的个人信息和视频信息数据,并将所述人员的个人信息和视频信息数据保存在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库中,通过路由器连接远程电脑和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连接移动客户端。

优选的,用户终端机包括安装在作业现场周围的霍尼韦尔四合一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仪、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拓展mt2000智能防爆终端和防爆智能手环,用户终端机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人员位置信息、视频信息、气体检测数据和人员的心率、血压数据的体征数据上传至数据分析系统,运程监控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可通过远程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等监控平台了解作业现场的实时信息,并与现场作业人员互动,现场环境出现异常和人员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紧急撤离,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环的sos键及时请求救援,室外移动智能终端可与室内的智能终端视频对讲,及时反映现场作业进度、环境信息。

优选的,数据分析系统连接有可视化智能分析模块,可视化智能分析模块包括安全着装进行识别和分析单元、人员肢体动作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和明火及烟雾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

优选的,安全着装进行识别和分析单元对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及工作服着装等进行识别,作业人员未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及穿戴工作服时,进行报警提醒,人员肢体动作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实时且准确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识别,作业人员出现突然跌倒、违规攀爬等异常行为,进行报警提醒并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明火及烟雾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对人员的吸烟行为和明火进行识别,工地禁烟区域内人员吸烟或重点监控区域突发燃烧,进行报警提醒并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

本发明中,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采用实时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对企业高风险作业过程进行安全监管,通过防爆视频设备、可燃有毒报警设备、防爆智能手环对现场作业过程实时监控、对作业人员佩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监控报警、对作业环境实施监测、对现场人员身体状况实施监控,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采用无线网络平台,将监控画面、环境分析数据等信息传输至应急指挥平台或控制室监控平台,提高作业安全保障预警能力,降低因违规作业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用户终端机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用户终端机采集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安全着装进行识别和分析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肢体动作进行识别和分析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的明火及烟雾进行识别和分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考图1-7,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包括基于互联网而构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具有防爆功能的用户终端机、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分析数据的数据分析系统、远程电脑和移动客户端,在工地现场搭建覆盖装置区的华为td-lte4g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装置区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计算机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远程电脑、移动客户端依次连接,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连接用户终端机。

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信息识别模块、无用信息剔除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信息识别模块、无用信息剔除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的一端连在企业现场作业的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上,另一端连接在互联网环境上,企业现场作业的人实时画面和人员信息通过应急指挥平台或控制室监控平台实时视频的方式描述,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收发器通过无线多级联网系统,将包含作业人员个人信息和视频数据保存到作业人员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接口库中,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作业人员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接口库中采集包含作业人员个人信息和视频的数据,并将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的数据打包成文件夹,发送到数据分析系统中,数据分析系统接收数据采集系统中发来的个人信息和视频信息数据,并将人员的个人信息和视频信息数据保存在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库中,通过路由器连接远程电脑和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连接移动客户端,用户终端机包括安装在作业现场周围的霍尼韦尔四合一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仪、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拓展mt2000智能防爆终端和防爆智能手环,使用防爆智能终端,开发现场作业审批流程管理app,实现作业票的现场确认和审批(电子手签名),对现场作业环境条件逐一确认,防爆智能终端为具有防爆视频、语音通话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对受限空间和封闭空间作业,作业人员佩戴具有防爆视频、语音通话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可解放双手,与后台监控人员实时对话,并将现场作业画面上传至后台控制室,用户终端机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人员位置信息、视频信息、气体检测数据和人员的心率、血压数据的体征数据上传至数据分析系统,运程监控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可通过远程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等监控平台了解作业现场的实时信息,并与现场作业人员互动,现场环境出现异常和人员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紧急撤离,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环的sos键及时请求救援,室外移动智能终端可与室内的智能终端视频对讲,及时反映现场作业进度、环境信息,数据分析系统连接有可视化智能分析模块,可视化智能分析模块包括安全着装进行识别和分析单元、人员肢体动作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和明火及烟雾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安全着装进行识别和分析单元对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及工作服着装等进行识别,作业人员未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及穿戴工作服时,进行报警提醒,人员肢体动作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实时且准确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识别,作业人员出现突然跌倒、违规攀爬等异常行为,进行报警提醒并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明火及烟雾进行识别与分析单元对人员的吸烟行为和明火进行识别,工地禁烟区域内人员吸烟或重点监控区域突发燃烧,进行报警提醒并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

搭建覆盖装置区的华为td-lte4g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装置区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现场作业人员携带拓展mt2000智能防爆终端、霍尼韦尔四合一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仪,穿戴防爆智能手环进入现场施工,这些设备通过物联网可以将人员位置信息、视频数据、气体检测数据和人员的心率、血压数据等上传至后台服务器,运程监控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可通过监控平台了解作业现场的实时信息,并与现场作业人员互动,现场环境出现异常和人员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作业人员紧急撤离,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环的sos键及时请求救援,室外移动智能终端可与室内的智能终端视频对讲,及时反映现场作业进度、环境信息等。同时,对现场作业过程全程录像并实现实时监控,对现场人员违章违纪现象及时告警,且视频录像可作为标准作业的教材和现场分析材料;能对安全帽佩戴及工作服着装等进行识别,能实时且准确分析作业区域的工人有没有按照要求安全着装;实时且准确判断工地区域活动人员突然跌倒、违规攀爬等异常行为,通过系统预警能迅速及时的进行处置或启动应急预案;实时且准确判断工地禁烟区域内人员吸烟事件,以及重点监控区域突发燃烧事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