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87421发布日期:2019-11-20 01:38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对地观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地观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其依托飞行器作为遥感平台,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微波等电磁波谱段对地球上的地物进行探测,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而分析地物特性,而空间分辨率,是指对地观测系统采集的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现有技术的对地观测系统中对地观测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通过调整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进行调节,通常,轨道越低,空间分辨率越高,反之,则空间分辨率越低,但现有技术中进行空间分辨率控制时,一般采用一次变轨,该种方式虽然可以较快的实现变轨,但由于一次变轨的高度如果变化太大,则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对地观测系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可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控制时对地观测系统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对地观测飞行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

根据当前飞行器的轨道高度数据和目标空间分辨率确定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

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信息;

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根据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进行轨道高度调整;

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根据所述轨道高度模拟调整结果及目标空间分辨率确定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

继续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信息;

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按照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进行轨道高度调整,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根据所述轨道调整模拟结果确定新的轨道高度调整量,继续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新的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循环进行轨道高度调整,直到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的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达到目标空间分辨率所需的轨道高度则不再进行轨道高度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中,空间分辨率的控制采用轨道高度改变来实现,但不是采用一次变轨,而是采用多次细微的变轨,由于每次变轨调整的变化不会太大,仅是细微的调整,或者线性的调整,因此,不会对系统造成明显的影响,系统稳定性更好,也降低了变轨的风险;

另外,如果每次进行轨道调整,地面的总控制中心都根据天空中的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反馈结果进行,地面总控制中心每次进行轨道调整都需等待天空中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反馈结果,同样会影响对地观测系统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便利性,而本发明空间分辨率的控制中预先建立对地观测飞行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在进行空间分辨率控制时,对于每次轨道高度改变,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都同时发送给天空中的飞行器控制系统和地面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通过地面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模拟调整结果,后续可根据模拟调整结果进行下一步的调整和操作,由于不需要天空的飞行器控制系统反馈真实的调整结果即可进行空间分辨率的控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对地观测系统的操作稳定性,且操作更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中根据轨道高度进行空间分辨率控制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进行空间分辨率控制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对地观测系统,其原理是根据轨道高度变化控制空间分辨率,具体来说,对于不同的对地观测系统,对地观测飞行器(例如对地观测小卫星)识别地面目标的空间分辨率要求是不同,另外,对于不同的地面目标,例如海洋和陆地,所需的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要求也是不同的,通常,海洋所需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低,而陆地对空间分辨率的要求会高,具体的空间分辨率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在飞行器上载荷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控制调节对地观测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通过控制轨道高度来确定,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飞行器的轨道可为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如(1)所示:

(1)

该计算公式中:为空间分辨率,为波长,为光圈直径,为轨道高度,取为0.55μm,分别取2.4m、1.0m和0.5m时空间分辨率与轨道高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对空间分辨率的控制可按照(1)所示的公式调整轨道高度,或者采用其他的参数数值进行计算,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图2,该图是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进行空间分辨率控制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现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飞行器控制系统和地面的总控制中心,另外,还包括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具体来说,飞行器控制系统是飞行器的核心部分,其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进行及时控制以保证飞行器可以按照预定的轨道飞行,地面的总控制中心则是在地面对飞行器进行控制,例如在飞行器不能自行控制或者不方便控制的情况下,由地面接管飞行器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

另外,本发明中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则是预先建立的三维模拟系统,其功能是模拟飞行器真实场景下飞行的轨道状态,具体实现时,所述轨道三维模拟系统采用rhino软件建模,该轨道三维模拟系统中涉及的轨道相关参数可以是轨道六根数或者其他轨道相关的参数,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的真实的应用场景而定,本实施例中以轨道六根数为例,飞行器例如小卫星运行的轨道是由轨道半长轴,轨道倾角,近地点幅角,升交点赤经,偏心率以及真近点角共6个参数决定,其中决定了轨道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轨道平面的位置,决定小卫星所在轨道的位置,按照上述参数及其他相关参数,通过rhino软件或其他现有的建模软件即可建立本实施例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具体实现时,通过调整不同的配置参数值可以模拟出轨道的高度等各种不同的轨道状态并输出模拟结果,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图3,该图是本发明对地观测系统空间分辨率控制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具体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建立对地观测飞行的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具体实现时,如前述,所述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可采用rhino软件建模,显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2,根据当前飞行器的轨道高度数据和目标空间分辨率确定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例如当前的轨道高度为642km,目标空间分辨率对应的轨道高度为574km,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例如可以为13.6km;

步骤s103,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信息;

步骤s104,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根据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进行轨道高度调整,具体实现时,飞行器控制系统是真实按照该第一轨道调整量进行调整,同时,轨道三维模拟系统也按照该第一轨道调整量进行模拟;

步骤s105,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根据所述轨道高度模拟调整结果及目标空间分辨率确定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具体实现时,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可能是符合该第一轨道调整量的,即模拟结果为轨道调整量为第一轨道调整量(即13.6km),调整符合预期,但也可能因为配置参数值不符合,或者人为失误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造成轨道调整量达不到预期,即模拟结果可为调整不符合预期,则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报送预测的实际的轨道调整量(例如实际轨道调整量为12.8km),后续可继续按照该预测的实际的轨道调整量确定新的轨道调整量(即第二轨道调整量);

步骤s106,继续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信息;

步骤s107,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按照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进行轨道高度调整,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根据所述轨道调整模拟结果确定新的轨道高度调整量,继续同时向飞行器控制系统和轨道三维模拟系统发送新的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循环进行轨道高度调整,直到轨道三维模拟系统返回的轨道高度调整模拟结果达到目标空间分辨率所需的轨道高度则不再进行轨道高度调整。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并不需要等待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反馈结果进行下一次的轨道高度调整,显然的,若等待飞行器控制系统反馈结果,则由于空地之间的长距离,会造成较大的时延,以及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送错误等问题,造成地面控制中心的操作稳定性不强,且等到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反馈结果再调整时,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飞行器可能已经是另一个状态,显然操作的时效性不够,且操作稳定性也不够,而本发明中通过轨道三维系统返回的模拟结果是即时的,操作稳定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具体实现时,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以及后续轨道高度调整量可按照等值数列分布,这样每次的轨道调整量,从调整整个周期来看是基本均匀的,因此,轨道调整对系统的影响基本是线性均匀变化的,即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且调整量分为多次,不管是单次还是多次调整的整个过程来说,轨道调整都是稳定细微的变化,不会对系统造成大的影响,即可有效降低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另外,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例如,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以及后续轨道高度调整量按照二分之一递减数列分布,同样的,由于轨道调整对系统的影响基本是线性的,且调整量分为多次,不管是单次还是多次调整的整个调整过程来说,系统稳定性更好,上述所述第一轨道高度调整量、所述第二轨道高度调整量以及后续轨道高度调整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只要基本按照线性方式,微量调整轨道高度即可,可以有效降低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还可包括:间隔预定调整次数后,根据飞行器控制系统反馈的实际轨道高度数据对轨道高度调整量进行修正,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案,对于模拟过程中积累的误差,可根据真实场景对轨道高度调整量进行修正,从而保证轨道调整的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中在进行轨道高度调整等变轨过程中,飞行器上的光电传感器等会产生抖动,导致空间分辨率衰减,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还可包括:

在飞行器光电传感器上设置主动结构隔离装置,轨道高度调整控制指令中还携带有该主动结构隔离装置的启动指示信息,每次轨道高度调整时飞行器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启动指示信息启动主动结构隔离装置抑制飞行器变轨时的空间分辨率衰减,具体实现时,所述主动结构隔离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机电作动器或者其他主动结构隔离装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