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78267发布日期:2020-06-12 16: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410901.7、发明名称为“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涉及家电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家电控制板是控制家电正常运行以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元件。家电控制板通常包括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器单元)和与mcu电连接的一些功能接口,其中,mcu中设置有用于实现家家电功能的功能控制算法。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家家电在功能上均存在差别,因此,目前的家电控制板差异化较大,导致生产厂家在家电控制板的采购、研发和维护方面均需要耗费大量成本来进行精细化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家电控制板差异化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电控制系统,包括:

驱动板,包括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家电内部第一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生成内设信号;向智能板发送所述内设信号;

智能板,包括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和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内设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入信号包括所述内设信号,所述输出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驱动板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驱动板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得到第一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电控制方法,包括:

驱动板根据第一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生成内设信号,并向智能板发送所述内设信号;

所述智能板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入信号包括所述内设信号,所述输出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并向所述驱动板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驱动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得到第一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家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家电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板和驱动板,将家电的控制分拆到智能板和驱动板上来实现,利用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来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到驱动板上,由驱动板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对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家电的功能控制。驱动板的第二控制器内无需设置对家电进行功能控制的功能控制算法,简化了驱动板的功能结构,有利于提高驱动板的适用范围;并且,智能板根据驱动板获取具有家电内部第一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参数信息的内设信号,智能板不需要设置多种接口来直接与家电内部的各种第一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直接连接,因此,智能板可以扩展到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厂家,甚至不同型号的家电上使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总线式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直连式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级联式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混合式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总线式通讯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直连式通讯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级联式通讯架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混合式通讯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包括智能板和驱动板。

如图1所示,对于原来只有一个家电控制板的家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电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智能板100和驱动板200。

智能板100可包括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和第一控制器104。

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为单向输入功能接口,可与第一外部设备连接,获取来自第一外部设备的信号,作为输入到智能板100的第一外设信号。

第一外部设备可包括能够进行信号采集的设备,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门禁/消防等设备。相应的,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可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入接口、湿度传感器输入接口、红外传感器输入接口、水位传感器输入接口、门禁/消防输入接口等设备输入接口。如果家电自身不具有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信号采集功能,可将第一外部设备与智能板100上预设的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连接,为家电提供第一外设信号。

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为单向输出功能接口,可与第二外部设备连接,输出来自第一控制器104的第二控制信号对第二外部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将家电进行功能扩展。

第二外部设备可包括能够实现某种家电不具有功能的设备,例如红外发射器、蜂鸣器、不可调速的电机、电加热设备、步进电机、同步电机、水泵电机等设备。相应的,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可包括不可调速的电机输出接口、电加热输出接口、步进电机输出接口、同步电机输出接口、水泵电机输出接口等设备输出接口。如果家电自身不具有上述第二外部设备的控制功能,可将第二外部设备与智能板100上预设的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连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到上述第二外部设备,从而将家电进行功能扩展。

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为双向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可与驱动板200和具有双向传输信号功能的第三外部设备通信连接,可获取来自第三外部设备的信号,作为智能板100的第三外设信号;获取来自驱动板的内设信号。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也可输出来自第一控制器104的第三控制信号到第三外部设备以对其进行控制,输出来自第一控制器104的第一控制信号到驱动板200,以对驱动板200所连接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进行控制。

第三外部设备可包括通讯设备、可调速电机、语音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等设备,相应的,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可包括通讯接口、可调速电机接口、语音识别模块接口和图像识别模块接口等接口。将第三外部设备通过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连接到智能板100上,可使家电实现所连接的第三外部设备的功能。其中,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内设置的通讯接口可为无线通信接口和有线通信接口,例如nb-iot接口、wifi接口、bluetooth接口、zigbee接口、ethernet接口、uart接口、iic接口、spi接口、usb接口、can接口等通信接口,可与手机app、云端的服务器进行互联,实现人机交互、家电互联等功能。

第一控制器104可采用接口功能丰富的无操作系统的控制器芯片或支持linux或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处理器芯片,例如mpu控制器,对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和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针对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第一控制器104内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处理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一输入功能接口101接收到的第一外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一外设信息。其中,输入逻辑运算可包括解码运算。为了便于信息传输,第一外设信号可以为编码后的信号,如二进制信号。第一控制器104将第一外设信号进行解码,可得到第一外设信号包含的第一外设信息。

针对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第一控制器104内部设置有第一输出驱动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其中,输出逻辑运算可包括编码运算,即运算逻辑与输入逻辑运算相反的运算。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一输出功能接口102发送到第二外部设备,可对第二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针对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第一控制器104内部设置有第一输入/输出控制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接收到的内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来自驱动板的参数信息;对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接收到的第三外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三外设信息;以及对第三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三控制信号;对第一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一控制信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控制器104内部还设置有家电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利用该算法可进行功能控制运算,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不同,该算法依据的信息可能仅为来自驱动板的参数信息,也可能除了参数信息之外,还需要第一外设信息和/或第三外设信息。

第三外部设备还可为智能终端或云端服务器。第一控制器104可设置有身份标识id,便于第三外部设备对其进行识别。

驱动板200可包括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和第二控制器204。

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为单向输入功能接口,可与家电内部的第一功能部件连接,获取来自第一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

第一功能部件可包括能够进行信号采集的设备,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门禁/消防等设备。相应的,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可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入接口、湿度传感器输入接口、红外传感器输入接口、水位传感器输入接口、门禁/消防输入接口等设备输入接口。

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为单向输出功能接口,可与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连接,对这些第二功能部件进行控制,实现家电控制功能。

第二功能部件可包括能够实现某种家电功能的设备,例如红外发射器、蜂鸣器、不可调速的电机、电加热、步进电机、同步电机、水泵电机等设备。相应的,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可包括不可调速的电机输出接口、电加热输出接口、步进电机输出接口、同步电机输出接口、水泵电机输出接口等设备输出接口。

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为双向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可与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以及具有双向传输信号功能的第三功能部件连接,可获取来自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还可将来自第二控制器204的内设信号输出到智能板100;以及获取来自智能板100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对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进行控制。

第三功能部件可包括通讯设备、可调速电机、语音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等设备,相应的,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可包括通讯接口、可调速电机接口、语音识别模块接口和图像识别模块接口等接口。将第三外部设备通过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连接到驱动板200上,可使家电实现所连接的第三功能部件的功能。

第二控制器204可采用mcu控制器,只要能够针对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和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进行数据逻辑运算即可,数据运算过程如下:

针对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第二控制器204内部设置有第二输入(预)处理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二输入功能接口201接收到的来自家电内部第一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一功能部件提供的参数信息。其中,输入逻辑运算可包括解码运算。为了便于信息传输,参数信号可以为编码后的信号,如二进制信号。第二控制器204将参数信号进行解码,可得到参数信号包含的参数信息。

针对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第二控制器204内部设置有第二输出驱动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一控制信息中针对第二功能部件的第二功能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二功能信号。其中,输出逻辑运算可包括编码运算。第二功能信号通过第二输出功能接口202发送到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从而第二功能部件能根据第二功能信号进行动作,实现家电的控制功能。

针对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第二控制器204内部设置有第二输入/输出控制逻辑与算法,可对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接收到的来自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计算,得到第三功能部件提供的参数信息;对第一功能部件提供的参数信息和/或第三功能部件提供的参数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内设信号;以及对第二输入/输出功能接口203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包括针对第二功能部件的第二功能信息和/或针对第三功能部件的第三功能信息;对第二功能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二功能信号,对第三功能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三功能信号。

上述实施方式介绍了对于原来只有一个家电控制板的家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电控制系统的结构,对于一些原来包含多个家电控制板的家电,则家电控制系统可包括一个智能板100和多个驱动板200等家电控制板,家电控制系统的架构可为多种形式,例如:总线式架构、直连式架构、级联式架构和混合式架构等。

以空调为例,空调的家电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内机控制板、一个外机控制板和一个显示控制板,其中,本实施例中,智能板100内设置的家电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可包括内机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和外机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图2-图5分别示出了4种空调控制系统架构。

图2示出了一种总线式架构,图2中,空调内机驱动板300和空调外机驱动板400均属于驱动板200,空调显示板500包括第五控制器mcu3,第五通讯接口503、第五输出功能接口、第五输入功能接口和显示单元,本申请仅对其第五通讯接口503与其他家电控制板的连接方式进行介绍,对其他结构的功能不再赘述。

在该总线式架构中,智能板100的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中的第一通讯接口、空调内机驱动板300的第三输入/输出功能接口303中的第三通讯接口、空调外机驱动板400的第四输入/输出功能接口403中的第四通讯接口和空调显示板500的第五通讯接口503均连接在总线上,通过总线实现各家电控制板的互联互通。

图3示出了一种直连式架构,在该直连式架构中,空调内机驱动板300的第三输入/输出功能接口303中的第三通讯接口、空调外机驱动板400的第四输入/输出功能接口403中第四通讯接口和空调显示板500的第五通讯接口503均与智能板100的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中的第一通讯接口通信连接,通过智能板100实现各家电控制板的互联互通。

图4示出了一种级联式架构,在该级联式架构中,包括一个空调内机驱动板300和空调内机次驱动板600,其中,空调内机驱动板300和空调内机次驱动板600也可不分主次。空调外机驱动板400的第四输入/输出功能接口403中的第四通讯接口、空调内机次驱动板600的第六输入/输出功能接口603中的第六通讯接口、空调内机驱动板300的第三输入/输出功能接口303中的第三通讯接口、空调显示板500的第五通讯接口503均与智能板100的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103中的通讯接口和空调外机驱动板400的第四输入/输出功能接口403中的第四通讯接口依次通信连接,通过相邻的家电控制板实现各家电控制板的互联互通。图4示出的级联顺序仅作为一种示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级联数量和级联顺序。

图5示出了一种混合式架构,在该混合式架构中,包括了直连式架构、级联式架构和总线式架构,其中,智能板100与空调显示板500构成直连式架构,空调内机次驱动板600通过空调内机驱动板300级联到智能板100上,智能板100、空调内机驱动板300和空调外机驱动板400构成总线式架构。图5示出的连接顺序仅作为一种示例,也可选择其他顺序将各家电控制板进行混合式连接。

除了智能板100、驱动板200、显示板之外,一个家电的控制系统可能还会包括其他家电控制板,如无线通讯板、电机驱动板等,多个家电控制板之间的通讯架构可参见图6-图9。

图6示出了一种总线式通讯架构,如图6所示,在总线式通讯架构下,各家电控制板:智能板、接口驱动板、显示板、无线通讯板、电机驱动板和其它板共同挂在通讯总线上,各家电控制板之间通过通讯总线进行信息传输,协同工作。其中,其它板指家电中除了上述家电控制板之外的家电控制板,数量可能不只一个,本实施例以其它板代指除了上述家电控制板之外的所有家电控制板。

图7示出了直连式通讯架构,如图7所示,在直连式通讯架构下,除智能板以外的家电控制板:接口驱动板、显示板、无线通讯板、电机驱动板和其它板全部与智能板相连,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直接与智能板进行信息传输。

图8示出了级联式通讯架构,如图8所示,在级联式通讯架构下,各家电控制板层级连接。例如,将智能板的层级定义为一级,其下级板依次定义为二级、三级等。

智能板与二级板之间可直接通信,智能板与三级及以下的板通讯,需中间级的板转发消息。

图9示出了混合式通讯架构,混合式通讯架构可能综合了总线式、直连式和级联式中至少2种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家电控制板的位置。

为对上述家电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做进一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家电控制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外部设备生成外设信号。

本实施例中,外部设备指与智能板连接的设备,如与智能板的第一输入功能接口连接的第一外部设备、与智能板的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连接的第三外部设备。相应的,外设信号可包括第一外部设备生成的第一外设信号和/或第三外部设备生成的第三外设信号。

家电在开机后,外部设备可生成外设信号,智能板可采集来自与其连接的外部设备的外设信号。

例如,家电为空调,第一外部设备包括语音识别模块。用户发出“快速制冷”的语音指令,则快速制冷为第一外设信息,语音识别模块对该第一外设信息进行识别后生成第一外设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外设信号的情况下,智能板也可只根据来自驱动板的内设信号对家电进行控制。例如,在空调开机后,如果用户不发送语音指令,空调也可按照驱动板采集的内设信号,如环境温度信号自动运行。

步骤s702:驱动板生成内设信号。

家电在开机后,驱动板可通过第二输入功能接口获取家电内部第一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的参数信号,将参数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得到内设信号。

例如,对于空调来说,驱动板包括空调外机驱动板和空调内机驱动板,空调外机内和空调内机内部能够进行信号采集的设备可包括第一功能部件和第三功能部件,驱动板根据第一功能部件和第三功能部件得到的参数信息可包括室内环温、室内盘管温度、室外环温、室外盘管温度、压机排气温度等,将上述参数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内设信号。

步骤s703:智能板获取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包括外设信号和内设信号。

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可通过第一输入功能接口获取经空调显示板、线控器或无线通讯模块进行转发的第一外设信号,通过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可获取驱动板生成的内设信号以及来自第三外部设备的第三外设信号。

本实施例中,智能板获取的外设信号为第一外设信号。

步骤s704: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输出信号。

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可通过内置的第一输入处理逻辑与算法对第一外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一外设信息;通过内置的第一输入/输出控制逻辑与算法对第三外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第三外设信息;通过第一输入/输出控制逻辑与算法对内设信号进行输入逻辑运算,得到来自驱动板的参数信息。

第一控制器通过家电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综合参数信息、第一外设信息和/或第三外设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或第三控制信息。

第一控制器可通过内置的第一输出处理逻辑与算法对第一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内置的第一输出处理逻辑与算法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内置的第一输入/输出控制逻辑与算法对第三控制信息进行输出逻辑运算,得到第三控制信号。

例如,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根据参数信息得到目前的家电运行状态,根据第一外设信息得到用户需求,利用功能控制逻辑与算法可运算出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包括内机电机转速、外机电机转速、压缩机频率、四通阀通向、电子膨胀阀开度和错误信息等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可包括语音信息,如“速冷模式设置成功”。

进一步的,智能板还可根据参数信息是否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判断家电是否发生故障,如果发生故障,将生成故障信号发送到显示板,供显示板根据故障信号显示故障代码;智能板根据故障所属的预设故障等级判断空调外机的电机、空调内机的电机、压缩机等设备是否还能够运转,如果还能够运转,则执行下一步动作。

步骤s705:向外部设备发送外设控制信号,向驱动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均属于外设控制信号。智能板可通过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向驱动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一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向第三外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号,通过第一输出功能接口向第二外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还可根据参数信息、第一外设信息和第三外设信息生成空调面板的显示信息,如制冷模式、设定/环境温度、风速等信息,进而根据显示信息生成显示信号,将显示信号发送到空调显示板,从而使得空调面板可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智能板向驱动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向第二外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步骤s706:外部设备根据外设控制信号执行相应动作。

第二外部设备可对第二控制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得到第二控制信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执行相应动作。第三外部设备可对第三控制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得到第三控制信息,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执行相应动作。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播放语音信息:“速冷模式设置成功”。

进一步的,如果第三外部设备为需要向智能板发送反馈信号的设备,如可调速电机,智能板还可根据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三外部设备的反馈信号,或反馈信号是否在符合预设信号范围,判断第三外部设备是否故障,如果第三外部设备故障,智能板还可将第三外部设备的故障信息发送到空调显示板进行显示。

步骤s707:驱动板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对家电进行控制。

驱动板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通过逻辑运算得出第一控制信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驱动家电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运行。

本实施例中,空调外机驱动板根据第一控制信息,驱动送风电机按设定转速运转,驱动压缩机按设定频率运转、驱动四通阀按设定通向换向,驱动电子膨胀阀打开至设定开度等,并实时检测室外环温、盘管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回气温度等。

进一步的,驱动板可将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的上述参数信息生成新的内设信号,供智能板进行家电功能控制运算,以及控制空调显示板更新显示信息。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家电控制方法。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将家电的控制分拆到智能板和驱动板上来实现,利用智能板的第一控制器来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到驱动板上,由驱动板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对家电内部的第二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家电的功能控制。驱动板的第二控制器内无需设置对家电进行功能控制的功能控制算法,简化了驱动板的功能结构,有利于提高驱动板的适用范围;并且,智能板根据驱动板获取具有家电内部第一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参数信息的内设信号,智能板不需要设置多种接口来直接与家电内部的各种第一功能部件和/或第三功能部件直接连接,因此,智能板可以扩展到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厂家,甚至不同型号的家电上使用,通用性强。进一步的,智能板上还可设置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便于对家电进行功能扩展与升级。

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而且,术语“包括”、“设置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设置有,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