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9549发布日期:2020-07-31 21:0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的物联网产品正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当手机存储内存不够时,用户可以将手机内存储的音乐、视频及照片等上传到云存储平台,云存储平台不会占用手机的空间,且方便用户查找,不会遗失。

然而,由于用户存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而对于云存储平台的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配于各种用户的需求,厂家在对于服务器的性能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随着服务器性能的提高,服务器经过长期运行后,其内部的发热也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夏天,温度更高,且散热困难。如若散热不及时,不但会影响服务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很容易影响到服务器周侧其它元器件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发生爆炸。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服务器安装于铝合金的盒体中,通过对盒体进行降温,进而降低服务器的温度。例如,在室内安装空调,通过降低室温的方式进而降低盒体的温度。然而,如此操作只能降低盒体表层温度,由于盒体内部结构复杂,当盒体内部的服务器持续升温时,热量会很容易集中在盒体内,无法及时散去。只单凭对盒体的外部进行降温,达不到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气源储存装置及连通所述冷却气源储存装置的冷却气源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气源储存装置包括储存本体及连通于所述储存本体的至少两个排气管道,所述储存本体用于存储冷却气源,所述排气管道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至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装置,每一所述排气管道均安装有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道的开启和封闭;

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本体及密封板,所述输送本体内部中空,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和至少两个所述排气管道一一对应;所述密封板盖设于所述输送本体,用于密封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

每一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均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入管,用于连通所述排气管道;每一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均还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出管,一储气罐同时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的所述冷却气源输出管,以将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至存储设备的安装盒内,用于冷却位于所述安装盒内的存储服务器。

可选择地,所述储存本体内安装有动力输出机构,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至所述排气管道。

可选择地,所述排气管道和所述储存本体相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可选择地,所述冷却气源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本体的外侧,且所述冷却气源输入管延伸至所述输送本体的外侧的部分套设有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贴合于所述输送本体的外壁;及

所述冷却气源输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本体的外侧,且所述冷却气源输出管延伸至所述输送本体的外侧的部分套设有一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贴合于所述输送本体的外壁。

可选择地,所述输送本体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设有密封涂层,所述密封板盖设于所述开口,且贴合于所述密封涂层。

可选择地,所述密封板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且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和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一一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限位凸起插嵌于所述冷却气源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密封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输送本体。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盒包括安装盒本体及盖板,所述安装盒本体内部中空以形成一服务器容纳腔,所述存储服务器安装于所述服务器容纳腔内,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盒本体,用于封闭所述服务器容纳腔。

可选择地,所述储气罐设有冷却气源输出口,所述盖板设有连通所述服务器容纳腔的冷却气源进口,所述冷却气源进口和所述冷却气源输出口相连通,以将位于所述储气罐内的所述冷却气源输送至所述服务器容纳腔内,用于冷却所述存储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储存本体用于存储冷却气源,至少两个排气管道用于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冷却气源输送装置,且每一排气管道均安装有一控制阀。如此,可通过控制阀控制排气管道的开启和封闭,进而来控制储存本体内的冷却气源进入冷却气源输送装置的量。密封板盖设于输送本体,用于密封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均连通有一用于连通排气管道的冷却气源输入管。如此,储存本体内的冷却气源可从排气管道经冷却气源输入管进入冷却气源容纳腔内。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均还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出管,一储气罐同时连通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的冷却气源输出管。如此,储气罐可存储冷却气源,并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存储设备的安装盒内,用于冷却位于安装盒内的存储服务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气源储存装置1及连通冷却气源储存装置1的冷却气源输送装置2。其中,冷却气源储存装置1包括储存本体11及连通于储存本体11的至少两个排气管道12。储存本体11用于存储冷却气源,排气管道12用于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冷却气源输送装置2。每一排气管道12均安装有一控制阀13,用于控制排气管道12的开启和封闭。冷却气源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本体21及密封板22。输送本体21内部中空,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和至少两个排气管道12一一对应。密封板22盖设于输送本体21,用于密封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均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入管23,用于连通排气管道12。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均还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出管24,一储气罐25同时连通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的冷却气源输出管24,以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存储设备3的安装盒31内,用于冷却位于安装盒31内的存储服务器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存储平台用降温装置,储存本体11用于存储冷却气源。至少两个排气管道12用于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冷却气源输送装置2,且每一排气管道12均安装有一控制阀13。如此,可通过控制阀13控制排气管道12的开启和封闭,进而来控制储存本体11内的冷却气源进入冷却气源输送装置2的量。密封板22盖设于输送本体21,用于密封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均连通有一用于连通排气管道12的冷却气源输入管23。如此,储存本体11内的冷却气源可从排气管道12经冷却气源输入管23进入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每一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均还连通有一冷却气源输出管24,一储气罐25同时连通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的冷却气源输出管24。如此,储气罐25可存储冷却气源,并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存储设备3的安装盒31内,用于冷却位于安装盒31内的存储服务器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4,排气管道12为三个,且间隔设置。冷却气源容纳腔212也为三个,且和排气管道12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管道12和冷却气源容纳腔212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只需满足两者的数量相一致即可。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检测存储设备3的安装盒31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仪(未图示),该温度测量仪还连接有一显示器(未图示),该显示器可用于显示安装盒31内部的温度。

在储存本体11内可安装有一动力输出机构(未图示),用于将冷却气源输送至排气管道12,进而输送至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当温度测量仪检测到安装盒31内部温度较高,并且急需降温时,可将三个排气管道12的控制阀13全部打开。此时,动力输出机构将储存本体11内的冷却气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三个排气管道12。三个排气管道12分别通过三个冷却气源输入管23输送至三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如此,三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均填充有冷却气源,且三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分别通过三个冷却气源输出管24连通储气罐25。因而可通过储气罐25将冷却气源输送至安装盒31内,用于冷却位于安装盒31内的存储服务器32。其中,存储于三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冷却气源的量足够用于对存储服务器32进行降温。进一步地,当温度测量仪检测到安装盒31内部的温度在冷却气源的作用下降低时,为了节约冷却气源的量,可关闭其中一个排气管道12的控制阀13,让另外两个排气管道12继续输送冷却气源。当安装盒31内部的温度再次降低时,可关闭又一个排气管道12的控制阀13,让最后一个排气管道12继续输送冷却气源。如此设置,可使得在对安装盒31内部进行降温的同时,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冷却气源的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排气管道12和储存本体11相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14贴合于储存本体11的外壁,用于密封排气管道12和储存本体11相连接处的缝隙,防止储存本体11内的冷却气源从该缝隙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冷却气源输入管23的一端连通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另一端延伸至输送本体21的外侧,且冷却气源输入管23延伸至输送本体21外侧的部分套设有一第二密封圈231,第二密封圈231贴合于输送本体21的外壁。第二密封圈231用于密封输送本体21和冷却气源输入管23相连接处的缝隙,防止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的冷却气源从该缝隙泄漏。

在该实施例中,冷却气源输出管24的一端连通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另一端延伸至输送本体21的外侧,且冷却气源输出管24延伸至输送本体21的外侧的部分套设有一第三密封圈241,第三密封圈241贴合于输送本体21的外壁。第三密封圈241用于密封输送本体21和冷却气源输出管24相连接处的缝隙,防止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的冷却气源从该缝隙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输送本体21具有一开口211,开口211设有密封涂层213,密封板22盖设于开口211,且贴合于密封涂层213。如此,密封板22可在密封涂层213的作用下密封冷却气源容纳腔212,不会发生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冷却气源的泄漏。

密封板22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221,且至少两个限位凸起221和至少两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一一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限位凸起221和冷却气源容纳腔212的数量均为三个。且限位凸起221和冷却气源容纳腔212的形状相适配,限位凸起221插嵌于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以将密封板22固定安装于输送本体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安装盒31包括安装盒本体311及盖板312,安装盒本体311内部中空以形成一服务器容纳腔313。存储服务器32安装于服务器容纳腔313内。盖板31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盒本体311,用于封闭服务器容纳腔313。

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4,储气罐25设有冷却气源输出口251,盖板312设有连通服务器容纳腔313的冷却气源进口314。冷却气源进口314和冷却气源输出口251相连通,以将位于储气罐25内的冷却气源输送至服务器容纳腔313内,用于冷却存储服务器32。

进一步地,安装盒本体311设有散热片315,用于辅助散热。

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储气罐25。且将冷却气源进口314设置为三个,一所述冷却气源进口314设于盖板312上,另外两个冷却气源进口314设于安装盒本体311上,且间隔一端距离设置。具体地,设置在安装盒本体311上的两个冷却气源进口314,其中一个设置在安装盒本体311设有散热片315的相对侧,另一个设置在安装盒本体311设有散热片315的侧面上,如此,该两个冷却气源进口314间隔设置,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三个冷却气源输出管24和三个冷却气源进口314一一对应连接。如此设置,可使得三个冷却气源容纳腔212内的冷却气源直接进入服务器容纳腔313的不同位置处,有效提升降温效率,使得降温时间大大缩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气源可为冷媒,当然,也可为其他用于冷却安装于服务器容纳腔313内的存储服务器32的其他气态物质,并不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