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待机稳压电路。
背景技术: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给主机配件供电的设备。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是电源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或者具体地讲,是各组直流输出功率之和与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理想状况下电源可以将全部的交流电能量转化为直流输出而不存在耗散,然而实际上开关电源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损耗,因而转换效率便成为了衡量开关电源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电源的输入电压vccin电压从5vsb电压的新增绕组而来,电压不够稳定,如没有足够稳定的电压,在负载高频动态变化的时候,vcc电压超过ic的工作电压,会引起宕机或重启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待机稳压电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稳压二极管zd1把电压稳定,从而使得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使得初级侧信号部分得以稳定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包括待机单元和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电容c47、电阻r303、开关管q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c19和电容c39,所述开关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03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以及待机单元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19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并联,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开关管q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待机单元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3以及绕组t3。
其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型号为em8564a。
其中,所述待机单元还包括二极管d23、电阻r46、电容c34、电阻r64、二极管d10、二极管d19、二极管d22、电阻r82、电容c47和光耦u9,所述二极管d23的阴极与稳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阳极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绕组t3的一次侧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源管理芯片u3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d12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47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2并联;
所述绕组t3的一次侧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9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电源管理芯片u3连接,所述电容c34与二极管d19并联;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光耦u9的一端连接,光耦u9的另一端与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阳极与绕组t3的二次侧连接。
其中,所述待机单元还包括电容c42、电感l9、电阻r75、电容c43、电阻r95、电阻r97、电容c55、电阻r96和稳压二极管u10,所述电感l9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和电阻r75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5vsb输入端,所述电容c43的一端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电阻r7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95的一端连接+5vsb输入端,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与电阻r97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连接,电阻r9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7的另一端与电容c55的一端连接,电容c55的另一端与光耦u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u10的阴极与光耦u9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u10的阳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待机单元整流后输出vccout作为vccin输入至稳压单元,由稳压单元稳定电压,开关管q7开启,稳压二极管zd1把电压稳定,从而使得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使得初级侧信号部分得以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待机单元2—稳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待机稳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待机单元1和稳压单元2,所述稳压单元2包括电容c47、电阻r303、开关管q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c19和电容c39,所述开关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03的一端、电容c47的一端以及待机单元1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19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并联,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开关管q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待机单元1整流后输出vccout作为vccin输入至稳压单元2,由稳压单元2稳定电压,所述开关管q7的基极与ps-on信号连接,在低电平状态下,开关管q7开启,稳压二极管zd1把电压稳定钳位在18v,从而使得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使得初级侧信号部分得以稳定工作,减少宕机或重启等现象。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所述待机单元1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3以及绕组t3。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型号为em8564a。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所述待机单元1还包括二极管d23、电阻r46、电容c34、电阻r64、二极管d10、二极管d19、二极管d22、电阻r82、电容c47和光耦u9,所述二极管d23的阴极与稳压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阳极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绕组t3的一次侧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源管理芯片u3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d12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47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2并联;
所述绕组t3的一次侧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9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电源管理芯片u3连接,所述电容c34与二极管d19并联;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光耦u9的一端连接,光耦u9的另一端与电阻r8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阳极与绕组t3的二次侧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待机稳压电路,所述待机单元1还包括电容c42、电感l9、电阻r75、电容c43、电阻r95、电阻r97、电容c55、电阻r96和稳压二极管u10,所述电感l9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和电阻r75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2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5vsb输入端,所述电容c43的一端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电阻r7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95的一端连接+5vsb输入端,所述电阻r95的另一端与电阻r97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连接,电阻r9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7的另一端与电容c55的一端连接,电容c55的另一端与光耦u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u10的阴极与光耦u9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u10的阳极接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待机单元1作为电源的待机电路。采用em8564作为电源的管理芯片,整体电路采用单端反击式架构,输出5v/2.5a,通过pfc处理后的380v电压,作为待机单元1的一次侧能量来源,传输至绕组t3,通过增加的绕组,整流后输出vccout,作为一次侧的工作电压传输给稳压单元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