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8496发布日期:2021-04-06 12:2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面食机,比如面条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可通过面食机自动制作面食,而不用手动制作,操作简单且耗时较短。

目前,大多面食机制作面食时通过控制单电机,即一个电机,使得搅拌桨搅拌和面,切换单电机运转方向后,通过螺杆挤压出面。然而,使用一个电机进行和面时,存在和面过程中面无法成团的问题,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食机,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搅拌器和杯盖,所述基座内设有用于和面的第一电机和用于压面的第二电机;

所述面食机还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通;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第一信号时,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第二信号时,所述第二电机启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同时有效;

或者,

所述第一信号有效一预设时间后,所述第二信号有效。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是指:所述第一电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一预设转速为先第一转速后第二转速的变动转速,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所述变动转速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器进行和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机启动是指:所述第二电机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第二预设时间,所述转动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器将和面形成的面团推向出面口。

可选的,所述面食机还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有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所述主控芯片还与所述第三电机连通,所述主控芯片输出第三信号时,所述第三电机启动。

可选的,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位置到达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三信号有效,所述第三信号有效时,所述第一信号无效。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机启动是指:所述第三电机以预设间隔进行转动,间隔转动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箱的齿轮绞断出面口的面团形成面食,且所述面食的长度为一预设长度值。

可选的,第二电机压面减速齿轮比>第一电机出面齿轮减速比>第一电机和面齿轮减速比。

可选的,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电机转动位置的霍尔检测电路,所述霍尔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第三电机连通。

可选的,所述面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流的电流模块,所述电流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连通,所述电流小于预设关机电流时,所述第一信号无效。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电机分别进行和面和压面,可实现和面过程中将面成团,提高用户体验,避免现有单一电机方案和面过程中存在面无法成团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出面过程中配合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使出面长短均匀,面条不黏连,避免现有方案没有切面工序,如长时间无人操作,产生面条黏连、面长短不均等问题。

2、和面时,第一电机采用先高速后低速的变速转动,能够快速成团,面团劲道。

3、压面过程中,第二电机转速可以模拟手工面擀面过程,将面厚度擀压均匀。

4、出面制面过程中,第三电机以预设间隔切面,保证面条长短均匀。

5.切面过程中,通过时间+霍尔位置检测,保证面条的长度均匀统一。通过霍尔检测电路检测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位置,以检测是否切面到位,避免第三电机异常情况下造成切面失败。

6、将齿轮箱齿轮及电机转速匹配,齿轮减速比匹配和面和压面,使面条出面连续,且剩余面量少。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霍尔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制作面食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3-主控芯片;14-第三电机;15-霍尔检测电路;16-电流模块;17-过零检测电路;18-开盖传感器;19-按键;20-显示界面;21-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与传统单一电机方案不同,是一款可以通过多个电机配合转速及流程控制自动和面、压面或切面过程的劲道面条机,制作出来的面条劲道,可自动切断,且剩余面量少,可解决目前面食机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可以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可以包括搅拌杯、搅拌器和杯盖。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基座内可以设有用于和面的第一电机11和用于压面的第二电机12。

面食机还可以包括主控芯片13,主控芯片13分别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连通;主控芯片13输出第一信号时,第一电机11启动;主控芯片13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二电机12启动。

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电机分别进行和面和压面。其中,第一电机11可以为直流电机,其工作电压可以220v,输出额定功率可以为200w,负责和面/挤面工序,主控芯片13可以在需要和面时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第一电机启动以进行和面,其中,主控芯片13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第一电机启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4所示,主控芯片可以通过过零模块配合第一电机控制电路中的可控硅控制电机正反转、停止及正反转调速等,其具体实现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中,图4中端子cn103与第一电机连通。

第二电机可以为直流电机,其工作电压可以为220v,输出额定功率可以为35w,电流较小,负责压面工序。主控芯片13可以在和面时或和面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第二电机启动以进行压面,其中,主控芯片13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第二电机启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过零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主控芯片可以通过过零模块配合第二电机控制电路中的可控硅控制电机运转方向为单向运行、停止及单行调速等,其具体实现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中,图6中端子cn101与第二电机连通。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出引脚输出不同的信号,以使第一电机和/或第二电机启动。如图2和图4所示,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triac1、p_relay3或p_relay4输出第一信号(比如高电平或低电平)控制第一电机启动。如图2和图6所示,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triac、p_relay1或p_relay2输出第二信号(比如高电平或低电平)控制第二电机启动。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同时有效。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和面时进行出面,即边和面边出面,可以提高制面效率。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号有效一预设时间后,第二信号有效。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和面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开始进行出面,可以避免未和好面就出面,影响制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通过设置两个电机分别进行和面和压面,可实现和面过程中将面成团,提高用户体验,可以避免现有单一电机方案和面过程中存在面无法成团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启动是指:第一电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预设转速为先第一转速后第二转速的变动转速,第一转速大于第二转速,变动转速用于驱动搅拌器进行和面。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面食机是使用同一转速把面和成面絮状,便于出面的时候进入搅拌器(比如搅拌杆),面是挤压成型,导致面条不够劲道。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先高速(快速)运行一第一时间,使面粉迅速成团,再低速(慢速)揉面一第二时间,模拟人手的和面过程,低速慢揉,将面絮揉成面团,此过程为面团劲道化过程。和面过程通过第一电机的转速快慢控制,使和面过程迅速,面团劲道。通过选取高速第一时间+低速第二时间和面,可达到较好的劲道揉面效果,且又不至于时间太长,避免用户等待较长时间。

高速和面时第一电机全功率转速v1运行第一时间t1,v1根据电机设置为50~90转/分,比如可以为65转/分,t1可根据实际设置1~10分,比如可以3分钟。

高速和面后,第一电机低速揉面,第一电机以功率转速v2揉面第二时间t2,v2=(20%~60%)*v1。转速v1和v2为实际运用中的最佳转速适配值,在v1为65转/分时,v2可以为35转/分。t2可根据用户功能设置为3~30分,比如可以为6分钟,配合搅拌器(比如搅拌杆)使面和成劲道面团。本实施例中,搅拌器可以为u型搅拌杆。

其中,主控芯片控制第一电机以先第一转速后第二转速的变动转动运转的实现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如图2和图4所示,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triac控制可控硅tr102实现第一电机的变速转动,其实现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和面时,第一电机采用先高速后低速的变速转动,能够快速成团,面团劲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电机启动是指:第二电机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第二预设时间,转动用于驱动搅拌器将和面形成的面团推向出面口。

本实施例中,压面过程中,第二电机转速可以模拟手工面擀面过程,将面厚度擀压均匀。

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结合完成压面和出面,出面过程中,第一电机反向出面,第二电机压面,将和面形成的面团多次推向出面口,以便于后续的切面,或保证面团连续进入压面组件或下述实施例的切面装置(齿轮箱)。

其中,出面过程中,第一电机工作一第三时间t3后,停止,第二电机一直开通工作一第四时间t4。t3根据出面长度可设置为10~60s,比如可以为25s,t4取决于最终关机电流时间,可以设置为3~15分,最大不超过15分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压面时,第二电机转动将和面形成的面团推向出面口,以实现压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面食机还可以包括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主控芯片13还与第三电机14连通,主控芯片13输出第三信号时,第三电机14启动。

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机可以为小直流电机,其工作电压可以为12v,工作电流小,电机电流最大为200ma,电机转动带动刀片(比如齿轮箱中的齿轮)前进或后退,实现切面工序。

本实施例中,在出面后,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配合将面团推至齿轮箱时,主控芯片可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第三电机启动以进行切面。其中,主控芯片可配合霍尔检测电路,检测面条切面位置,以实现切面。

在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面食机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第三电机转动位置的霍尔检测电路15,霍尔检测电路15分别与主控芯片13和第三电机14连通。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通过霍尔检测电路检测第三电机位置,可判定是否切面到位,避免第三电机异常情况下造成切面失败。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霍尔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图8和图9所示,主控芯片可以通过霍尔检测电路配合第三电机控制电路中的驱动芯片u110控制第三电机的前进或后退,其具体实现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中,图8中端子cn107与霍尔元件连通,图9中端子cn112与第三电机连通。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出引脚输出不同的信号,以使第三电机启动。如图2和图9所示,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moto_f或p_moto_r输出第三信号(比如高电平或低电平)控制第三电机启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出面过程中配合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使出面长短均匀,面条不黏连,避免现有方案没有切面工序,如长时间无人操作,产生面条黏连、面长短不均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第三电机启动是指:第三电机以预设间隔进行转动,间隔转动用于驱动齿轮箱的齿轮绞断出面口的面团形成面食,且面食的长度为一预设长度值。

本实施例中,出面制面过程中,第三电机以预设间隔切面,比如每隔一预设时间(比如5s)切一次面,保证面条长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在第三电机的转动位置到达预设位置时,第三信号有效,第三信号有效时,第一信号无效。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相结合,以实现切面。切面时,第一电机停止t5时间,第二电机继续压面,第三电机前进一次,霍尔检测电路检测到刀片到指定位置,第三电机回到原位置工作时间t6时间,完成切面过程。t5根据切面过程可以设置为3~10s,比如可以为5s,t6根据霍尔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位置和切面路径可知设置为3~10s,比如可以为3s。

本实施例中,切面的过程中,第二电机继续工作是为了保证压面组件上的面不至于停顿断裂,此时第一电机停止是保证面团不会大量进入压面组件,导致面团堆积,为保证第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裂,面食机在结构上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存面的腔体,保证面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切面过程中,通过时间+霍尔位置检测,保证面条的长度均匀统一。通过霍尔检测电路检测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位置,以检测是否切面到位,避免第三电机异常情况下造成切面失败。

在一可替代实施例中,切面时,可以不用设置用于切面的第三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配合实现切面。具体的,可利用第一电机的停机时间的一致性,控制面条的长短。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停机时间t5来控制面条长度,t5停机时间足够长,第二电机压完一段时间的面条,腔体面全部压完,第一电机停止后,无新的面团进入第二电机,则面条自然切断。

本实施例中,与传统面条机,只增加一个压面电机,切面过程靠时间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和停止时间,停止进料,使面条自然切断,同样可以达到自动切面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第二电机压面减速齿轮比>第一电机出面齿轮减速比>第一电机和面齿轮减速比。

本实施例中,将齿轮箱齿轮及电机转速匹配,齿轮减速比匹配和面和压面,使面条出面连续,且剩余面量少。其中,第二电机压面减速齿轮比>第一电机出面齿轮减速比>第一电机和面齿轮减速比,即用于和面或出面的第一电机高速,用于压面的第二电机低速配比,使出面咬合过程连续,面条更容易进入出面口,剩余面量少。

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面食机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电流的电流模块16,电流模块16与主控芯片13连通,电流小于预设关机电流时,第一信号无效。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电流模块检测电流,根据电流判定和面是否完成,检测到电流小于关机电流,说明面条和面完成,此时可通过主控芯片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

本实施例中,电流模块检测电流的具体电路和检测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和图10所示,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lad获取电流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在电流小于关机电流时,主控芯片可通过控制引脚p_triac1、p_relay3或p_relay4输出无效的第一信号(比如低电平或高电平)控制第一电机停止。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有效或无效对应的是不同的电平信号,比如,主控芯片输出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或第三信号有效,主控芯片输出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或高电平)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无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电机称为和面/挤面电机,可将第二电机称为压面电机,可将第三电机称为切面电机。

在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面食机还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过零检测电路17,以及包括开盖传感器18,用于检测面食机的开合盖。面食机还可以包括按键19、显示界面20和蜂鸣器21等交互系统。

图1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制作面食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其具体可以包括:

s1101:整机上电。

s1102:判断用户指令功能是否为自动劲道面功能。若是,则执行s1104;否则,执行s1103。

本实施例中,上电后判断用户指令,是否为自动劲道面功能。

s1103:根据菜单功能控制用户其他功能工作。

s1104:开启第一电机高速v1速度和面t1时间。

本实施例中,如果选择功能为自动劲道面功能,进入第一电机高速和面:先开启第一电机全功率v1运行t1时间,v1根据电机设置为50~90转/分,本方案可以为65转/分,t1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1~10分,本方案功能为3分钟。

s1105:开启第一电机低速v2揉面t2时间。

本实施例中,高速和面后,进入第一电机低速揉面:v2揉面t2时间,速度v2=(20%~60%)*v1,本方案为35转/分,t2可根据用户功能,设置为3~30分,本方案功能为6分钟,可配合u型搅拌杆,使面和成劲道面团。

本实施例中,s1104和s1105为第一电机和面过程,传统面食机是把面粉使用同一转速把面和成面絮状,便于出面的时候进入搅拌杆,面是挤压成型,导致面条不够劲道。本方案是先快速运行3分钟,使面粉迅速成团,再低速揉面6分钟,模拟人手的和面过程,低速慢揉,将面絮揉成面团,此过程为面团劲道化过程。选取3分钟(快速)+6分钟(慢速)时间可达到较好的劲道揉面效果,又不至于时间太长,避免用户等待较长时间,转速v1和v2为实际运用中的最佳转速适配值。

s1106:第一电机切换方向为出面,工作时间为t3,速度为低速v3;第二电机开启工作t4时间。

本实施例中,和面完成后,进入出面过程,第一电机反向出面,配合低速出面齿轮箱,第二电机速度v3出面,出面过程中多次推向出面口,保证面条连续进入压面组件。

其中,第一电机工作t3时间后,停止,第二电机一直开通工作t4时间。t3根据出面长度可设置为10~60s,本方案设置为25s。第二电机工作时间t4取决于最终关机电流时间,可设置为3~15分,最大不超过15分钟。

s1107:第一电机停止t5时间,第三电机开启t6时间,并检测霍尔位置,控制刀片开会切一次后停止。

本实施例中,出面完成后,进入切面过程。切面时,第一电机停止t5时间,第二电机继续压面,第三电机前进一次,霍尔检测到刀片到指定位置,回到原位置工作工作时间t6时间,完成切面过程。

其中,t5根据切面过程设置为3~10s,本方案设置为5s。t6根据霍尔位置和切面路径,一般为3~10s,本方案为3s。

本实施例中,切面过程中,通过时间+霍尔位置检测,保证面条的长度均匀统一。时间设置为5s钟,第三电机切一次面,此过程中,霍尔检测第三电机位置,检测是否切面到位,避免第三电机异常情况下,造成切面失败。

本实施例中,出面切面过程中,第三电机需要每隔5s切一次面,保证面条长短均匀。切面的过程中,第二电机继续工作,第一电机出面停止工作5s。第二电机继续工作是为了保证压面组件上的面不至于停顿断裂,此时第一电机停止是保证面团不会大量进入压面组件,导致面团堆积,为保证第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裂,面食机结构上可设置一个存面腔体,保证面的连续性。

s1108:重复出面和切面过程,直到检测到电流小于关机电流。

本实施例中,重复s1106的出面和s1107的切面过程,直到检测到电流小于关机电流,说明面条制面(和面、出面和切面)完成。

s1109:第一电机反转t7时间。

本实施例中,在制面完成后,进入反转步骤,确保所有面团均已出面和切面。此时,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停止,第一电机最后反转t7时间,t7一般为5~30s,本方案设置为10s。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食机,是一款通过三个电机配合转速及流程控制自动和面、压面和切面过程的劲道面条机,制作出来的面条劲道,可自动切断,且剩余面量少,可解决目前面条机的缺陷。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