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3057发布日期:2021-02-09 17:3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中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所有的信息(包括内部、外部)都流入中心,由控制中心集中加工处理,且所有的控制指令也全部由控制中心统一下达,集中控制是系统集成的智能核心部分,可以控制各种各样的系统,如可控制指挥中心的大屏、dvd、电视、窗帘、升降桌、电动会标、话筒追踪、录播机、cd机、灯光、投影机、矩阵、视频会议、平安城市、大型矩阵等,集中控制工作需要专门的集中控制装置来完成,现有的集中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控制装置出现故障,且装置内元器件上容易沾染灰尘,从而影响元器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装置因温度过高发生故障及元器件沾染灰尘影响工作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装置主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曲杆,所述曲杆远离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曲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活塞一端与曲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腔体内壁设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与活塞之间连接有第四空心管,所述第三腔体底部内壁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冷却板之间连接有第五空心管,所述箱体侧壁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椭圆板,所述第三腔体内分别设有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上设有缸体,所述缸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推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腔体内壁设有吸尘嘴,所述吸尘嘴与缸体之间连接有第六空心管。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气泵和过滤箱,所述气泵和过滤箱之间连接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和过滤箱之间连接有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腔体顶部内壁设有喷气嘴,所述喷气嘴和冷却箱之间连接有第三空心管。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对称设计的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相连。
[0008]
优选的,所述冷却板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分别与第四空心管和第五空心管相连通。
[0009]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部和第五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推板与缸体顶部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0010]
优选的,所述第六空心管内设有单向阀。
[0011]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主体设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底部内壁设有工具箱。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该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曲杆转动,曲杆通过第二转轴带动风扇转动,实现在对控制装置主体散热的目的,曲杆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当活塞往下移动时,活塞推动冷却液经第四空心管送到冷凝管,并经第五空心管送入水箱,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冷却液从水箱中沿原路返回,从而实现循环水冷功能,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启动气泵,气泵将气体经过滤箱过滤、冷却箱冷却后,由喷气嘴喷出,冷却气体对控制装置主体进行进一步散热,同时气体会带走控制装置主体上的灰尘,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三转轴带动椭圆板转动,椭圆板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推板上下运动,当推板向上运动时,缸体内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吸尘嘴将第二腔体内的灰尘吸走,完成除尘功能。
[0014]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操作便捷,功能齐全,通过设置风扇和喷气嘴,提高装置散热效果,通过设置水冷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吸尘嘴,完成除尘目的,实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冷却板的主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椭圆板的侧视图。
[0018]
图中:1、箱体;2、第一腔体;201、第一隔板;202、第二隔板;203、第三隔板;3、气泵;301、第一空心管;302、过滤箱;303、第二空心管;304、冷却箱;305、第三空心管;306、喷气嘴;4、第一电机;401、第一转轴;402、曲杆;403、第二转轴;404、风扇;405、支撑杆;5、活塞;501、第一连接杆;502、第四空心管;6、第二腔体;601、工具箱;7、冷却板;701、冷凝管;8、第三腔体;801、第四隔板;802、第五隔板;9、水箱;901、第五空心管;10、第二电机;1001、第三转轴;1002、椭圆板;11、缸体;1101、推板;1102、第二连接杆;1103、连接板;1104、第一弹簧;1105、第二弹簧;1106、第六空心管;1107、单向阀;1108、吸尘嘴;12、控制装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参照图1-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中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装置主体12,箱体1包括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8,箱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1,第一转轴401远离第一电机4一端固定连接有曲杆402,曲杆402远离第一转轴40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3,第二转轴403远离曲杆402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404,第一腔体2内设有第三隔板203,第三隔板203上设有活塞5,活塞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1,第一连接杆501远离活塞5一端与曲杆402转动相连,第二腔体6内壁设有冷却板7,冷却板7与活塞5之间连接有第四空心管502,第三腔体8底部内壁设有水箱9,水箱9与冷却板7之间连接有第五空心管901,箱体1侧壁设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1001,第三转轴1001上固定连接有椭圆板1002,第三腔体8内分别设有第四隔板801和第五隔板802,第四隔板801上设有缸体11,缸体11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1101,推板1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02,第二连接杆1102远离推板1101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03,第二腔体6内壁设有吸尘嘴1108,吸尘嘴1108与缸体11之间连接有第六空心管1106。
[0022]
第一腔体2内设有第一隔板201,第一隔板201上设有气泵3和过滤箱302,气泵3和过滤箱302之间连接有第一空心管301,箱体1顶部设有冷却箱304,冷却箱304和过滤箱302之间连接有第二空心管303,第二腔体6顶部内壁设有喷气嘴306,喷气嘴306和冷却箱304之间连接有第三空心管305。
[0023]
第一腔体2内设有第二隔板202,第二隔板202上设有支撑杆405,支撑杆405为对称设计的两个,两个支撑杆405分别与第一转轴401和第二转轴403转动相连。
[0024]
冷却板7内设有冷凝管701,冷凝管701的两端分分别与第四空心管502和第五空心管901相连通。
[0025]
连接板1103底部和第五隔板80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104,推板1101与缸体11顶部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105。
[0026]
第六空心管1106内设有单向阀1107。
[0027]
控制装置主体12设在第二腔体6内,第二腔体6底部内壁设有工具箱601。
[0028]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通过第一转轴401带动曲杆402转动,曲杆402通过第二转轴403带动风扇404转动,实现在对控制装置主体12散热的目的,曲杆402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501带动活塞5上下运动,当活塞5往下移动时,活塞5推动冷却液经第四空心管502送到冷凝管701,并经第五空心管901送入水箱9,当活塞5向上移动时,活塞5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冷却液从水箱9中沿原路返回,从而实现循环水冷功能,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启动气泵3,气泵3将气体经过滤箱302过滤、冷却箱304冷却后,由喷气嘴306喷出,冷却气体对控制装置主体12进行进一步散热,同时气体会带走控制装置主体12上的灰尘,启动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通过第三转轴1001带动椭圆板1002转动,椭圆板1002通过连接板1103带动第二连接杆1102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推板1101上下运动,当推板1101向上运动时,缸体11内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吸尘嘴1108将第二腔体6内的灰尘吸走,完成除尘功能。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