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8795发布日期:2021-03-27 01:1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控制电路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线路的通断,从而使设备得电运行,进而控制主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运转,形成正常工作的过程,而控制电路在电路中启到对工作设备运行状态的切换,使工作在平稳的电源中,感知控制电路是通过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控制运行设备,从而对环境进行调节达到正常数值区间内,进而对感应电路提出较高的响应速度。
3.现有的环境感应控制电路在获取动力电源时无法对受损电压进行分配,调整受损电压,进而造成检测器件工作电压不稳定;在需要不同的输出电流时无法进行小范围的调节,造成感知电路实用范围小;在接收感知信号时无法消除干扰信号和阻碍电磁波信号的进入,从而使获取的检测信号与实际测量信号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操作设备的响应;在要求触发器件快速响应时无法对负荷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进而无法改善电压的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稳压模块、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信号放大触发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中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对转换后的电压进行分配,修复受损电压;所述稳压模块中可变电阻rv1可以根据输出电压改变阻值数值,实现不同的电流输出;所述信号检测模块中电容c5消除干扰信号对运算放大器u1的影响,而电阻r9一端接地避免电磁波干扰信号的进入;所述控制模块中三极管q4根据信号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指令控制高电位向低电位的流向,而电感l2用于稳定传输电流;所述信号放大触发模块中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用于补偿电路中负荷的无功功率,改善电压传输质量;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对传输的交流电进行保护,保护外界设备的运行安全,进而实现自主控制设备的运行。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变压器tr1、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2、二极管d2,其中所述熔断器fu1一端与交流电ac输入端负极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u1另一端分别与交流电ac输出端负极端、变压器tr1引脚2连接;所述熔断器fu2一端与交流电ac输入端负极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u2另一端与变压器tr1引脚1连接;所述变压器tr1引脚3分别与电阻r1一端、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三极管q2集电极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r1引脚4与零线n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端、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正极端与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端分别与三极管q2基极端、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与电阻r2另一端连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器u3、电阻r4、电容c1、可变电阻
rv1、电阻r5、电阻r3、电容c2,其中所述稳压器u3引脚1分别与三极管q2发射极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3引脚2与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3引脚3分别与电阻r5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v1引脚3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1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与电阻r4另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一端、零线n连接;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电阻r3另一端连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容c3、电容c4、运算放大器u1、电阻r8、电容c5、电阻r9,其中所述电阻r6一端分别与稳压器u3引脚3、电阻r5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正极端、电阻r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一端、运算放大器u1引脚3连接;所述电容c3负极端分别与电阻r9一端、运算放大器u1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引脚7、信号输入端input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引脚4与电容c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引脚6与电阻r8一端连接。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二极管d3、电阻r10、灯led1、电感l2、电阻r12、电阻r17、电容c6、三极管q4,其中所述二极管d3正极端与电阻r8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负极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感l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与灯led1正极端连接;所述灯led1负极端与零线n连接;所述电感l2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发射极端分别与电阻r17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电容c6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电阻r17另一端连接。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放大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18、电感l3、电阻r19、电阻r20、三极管q5、电容c7、电容c8、灯led2、继电器rl1、二极管d5,其中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集电极端、电阻r12一端、电容c6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8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一端、电容c7正极端、电容c8一端、灯led2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一端、电容c6负极端连接;所述灯led2负极端分别与电容c8另一端、电容c7负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一端、三极管q5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发射极端分别与电阻r20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5正极端、继电器rl1引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5负极端分别与继电器rl1引脚1、电源+3.3v连接;所述继电器rl1引脚3与交流电ac输出端正极端连接。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11、可变电阻rv2、运算放大器u2、电阻r14、电感l1、电阻r15、三极管q3、电阻r13、二极管d4、电阻r16,其中所述电阻r11一端分别与熔断器fu2另一端、变压器tr1引脚1连接;所述电阻r11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2引脚3、二极管d4负极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2与可变电阻rv2引脚1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2引脚3与电源+6v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2引脚2与地线gnd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4与电源-5.5v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7与电源+5.5v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6与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5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电阻r15另一端与三极管q3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其集电极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电阻r16一端、继电器rl1引脚4连接;所述电阻r16另一端与电源+5v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二极管d4正极端连接。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5型号均为稳压
二极管;所述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5型号均为npn;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7新型号均为电解电容。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源转换模块中利用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对转换后的电压进行分配,选择不同的导通方向对受损电压进行稳压处理,使检测器件工作在稳定的电压中;而对不同的输出电流时通过在稳压模块中利用可变电阻rv1将经过稳压器u3稳定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满足不同检测范围内的电流输出,而消除干扰信号和阻碍电磁波信号的进入通过在信号检测模块中利用电容c5消除干扰信号对运算放大器u1的控制响应影响,进而利用电阻r9一端接地避免电磁波干扰信号的进入,进而减少获取检测信号与实际检测信号出现的误差现象;在要求触发器快速响应时通过在信号放大触发模块中采用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的方法补偿电路中负荷的无功功率,进而改善电压的传输质量,提高检测信号与控制指令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块电路分布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换模块电路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信号检测模块电路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电路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信号放大触发模块电路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光伏系统机房用环境感知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其中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变压器tr1、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2、二极管d2。
21.稳压模块,其中稳压模块包括稳压器u3、电阻r4、电容c1、可变电阻rv1、电阻r5、电阻r3、电容c2。
22.信号检测模块,其中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容c3、电容c4、运算放大器u1、电阻r8、电容c5、电阻r9。
23.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包括二极管d3、电阻r10、灯led1、电感l2、电阻r12、电阻r17、电容c6、三极管q4。
24.信号放大触发模块,其中信号放大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18、电感l3、电阻r19、电阻r20、三极管q5、电容c7、电容c8、灯led2、继电器rl1、二极管d5。
25.过流保护模块,其中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11、可变电阻rv2、运算放大器u2、电阻r14、电感l1、电阻r15、三极管q3、电阻r13、二极管d4、电阻r16。
26.电源转换模块中所述熔断器fu1一端与交流电ac输入端负极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u1另一端分别与交流电ac输出端负极端、变压器tr1引脚2连接;所述熔断器fu2一端与交流电ac输入端负极端连接;所述熔断器fu2另一端与变压器tr1引脚1连接;所述变压器tr1引脚3分别与电阻r1一端、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三极管q2集电极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r1引脚4与零线n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端、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所述二极
管d1正极端与二极管d2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端分别与三极管q2基极端、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与电阻r2另一端连接。
27.稳压模块中所述稳压器u3引脚1分别与三极管q2发射极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3引脚2与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3引脚3分别与电阻r5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v1引脚3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1引脚1和引脚2分别与电阻r4另一端、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一端、零线n连接;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电阻r3另一端连接。
28.信号检测模块中所述电阻r6一端分别与稳压器u3引脚3、电阻r5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正极端、电阻r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一端、运算放大器u1引脚3连接;所述电容c3负极端分别与电阻r9一端、运算放大器u1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引脚7、信号输入端input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引脚4与电容c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引脚6与电阻r8一端连接。
29.控制模块中所述二极管d3正极端与电阻r8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负极端分别与电阻r10一端、电感l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与灯led1正极端连接;所述灯led1负极端与零线n连接;所述电感l2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发射极端分别与电阻r17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4集电极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电容c6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电阻r17另一端连接。
30.信号放大触发模块中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集电极端、电阻r12一端、电容c6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8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一端、电容c7正极端、电容c8一端、灯led2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一端、电容c6负极端连接;所述灯led2负极端分别与电容c8另一端、电容c7负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一端、三极管q5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发射极端分别与电阻r20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5正极端、继电器rl1引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5负极端分别与继电器rl1引脚1、电源+3.3v连接;所述继电器rl1引脚3与交流电ac输出端正极端连接。
31.过流保护模块中所述电阻r11一端分别与熔断器fu2另一端、变压器tr1引脚1连接;所述电阻r11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2引脚3、二极管d4负极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2与可变电阻rv2引脚1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2引脚3与电源+6v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v2引脚2与地线gnd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4与电源-5.5v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7与电源+5.5v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引脚6与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一端、电阻r15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电阻r15另一端与三极管q3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其集电极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电阻r16一端、继电器rl1引脚4连接;所述电阻r16另一端与电源+5v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二极管d4正极端连接。
32.工作原理:熔断器fu1和熔断fu2通过一端获取输入交流电ac再通过变压器tr1对获取的交流电进行降压调节到检测设备工作时的安全电压,而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对转换后的电压进行分配,修复受损电压输出的稳定,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限制电压电流的单向运行;再通过可变电阻rv1可以根据输出电压改变阻值数值,实现不同的电流输出,电阻r4
启阻尼作用消耗过电压的能量,从而抑制电路的振荡;电容c3将获取的电能对出现亏电现象的电路进行修补,而电阻r6和电阻r7来调节不同的输出电压,进而满足不同支路电压的要求在通过电容c5消除干扰信号对运算放大器u1的影响,而电阻r9一端接地避免电磁波干扰信号的进入;二极管d3稳定输出电压的稳定,电阻r10将获取电压降低到灯led1正常的工作电压中用于显示该线路的运行状态,三极管q4根据信号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指令控制高电位向低电位的流向;而电感l2用于稳定传输电流;电容c6和电感l3串联用于躲开谐振波的谐振点,避免谐波放大和电容过流损伤,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用于补偿电路中负荷的无功功率,改善电压传输质量,三极管q5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电压的通断,使继电器rl1快速做出响应;可变电阻rv2根据电流温度的升高,调节电流导通的阻值大小进而阻碍大电流的传输,在利用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增大耐压值,减少内部器件受到损伤,保护外界设备的运行安全,进而实现自主控制设备的运行。
3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