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5340发布日期:2021-08-10 14:2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压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油压控制装置(控制阀(controlvalve)),其搭载于汽车,对作为使变速机(变速器(transmission))工作的工作流体的油进行油压控制。油压控制装置中,有包括下述部分的油压控制装置:下部本体,具有供油流过的第一油路;上部本体,具有与第一油路相连的第二油路;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上部本体,检测油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31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压控制装置中,第二油路隔着油导入空间而面向压力传感器,即,在第二油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压力传感器。此时,视流过第二油路而朝向压力传感器的油的流势程度不同,可能来自油的过度的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导致压力传感器受到破损等损伤。另外,受到损伤的压力传感器可能难以进行准确的压力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可防止来自流体的过度的力作用于检测元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本体,呈板状且具有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是由设于厚度方向的一个面的槽所构成,且可供流体流过;

第二本体,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一个面侧且呈板状,并且具有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是由将所述第一流路的中心轴设为第一轴时,沿与所述第一轴正交的第二轴方向贯穿地设置的贯通孔所构成,且可供所述流体流过;

板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呈较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更薄的板状,且具有小孔,所述小孔沿所述第二轴方向贯穿而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相连,且较所述第二流路更为小径;以及

压力传感器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而固定,具有检测元件及筒状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所述流体的压力,所述筒状体沿着所述第二流路而设置,且具有将流过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流体向所述检测元件导入的导入路,

在从所述第二轴方向观看时,所述小孔的中心位于离开所述导入路的中心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二轴方向观看时,所述小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筒状体的筒壁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二轴方向观看时,所述小孔的中心与所述筒状体的筒壁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二轴方向观看时,所述小孔的一部分与所述导入路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小孔较所述导入路更为小径。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小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轴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七个实施例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小孔是绕所述导入路的中心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可防止来自流体的过度的力作用于检测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垂直截面图。

图2为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看的图(仰视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6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符号的说明]

1:压力控制装置

2:第一本体

21:上表面

23:第一流路

3:第二本体

31:上表面

32:下表面

33:第二流路

331:内螺纹

4:板构件

41:上表面

42:下表面

43:小孔

5:压力传感器单元

51:检测元件

52:筒状体

521:导入路

522:筒壁

523:外螺纹

524:凸缘部

53:盖

10:本体

11:垫圈

直径

直径

直径

o23:中心轴

o43:中心轴(中心)

o521:中心轴(中心)

q:流体

t522:厚度

w23: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合适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对相互正交的三轴设定x轴、y轴及z轴。作为一例,包含x轴及y轴的xy平面成为水平,z轴成为铅垂。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为用于简单地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压力控制装置1包括:本体10,可供流体q流过;以及压力传感器单元5,设置于本体10。压力控制装置1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用作进行油压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此外,流体q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在将压力控制装置1用作汽车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可设为变速器油。

本体10包括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及板构件4,由从下侧起将第一本体2、板构件4、第二本体3依序重叠而装配的组装体所构成。

此外,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及板构件4均呈板状,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

第一本体2及第二本体3例如为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铸造品。而且,板构件4为较第一本体2及第二本体3更薄的冷轧钢板(steelplatecoldrolledcommercial,spcc)等钢板。

第一本体2为本体10中配置于最下侧的底部本体。

第一本体2具有第一流路23。第一流路23是由设置在位于第一本体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上表面21)的槽所构成。另外,流体q可在第一流路23内流过。

此外,图1中作为一例,第一流路23是沿着y轴方向而形成,但不限定于此,可沿xy平面方向的任一方向而形成。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流路23的中心轴o23设为第一轴时,设为与第一轴正交的第二轴方向的情况下,第一轴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轴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

第二本体3为本体10中配置于最上侧的上部本体。

第二本体3具有第二流路33。第二流路33是由贯通孔构成,所述贯通孔将第二本体3沿厚度方向贯穿,即,从第二本体3的下表面32沿着z轴方向贯穿至上表面31。另外,流体q可在第二流路33内流过。此外,第二流路33在本体10(第二本体3)的俯视时呈圆形,本实施方式中,直径与第一流路23的宽度w23相同,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不同。

板构件4为配置在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之间的隔板。

板构件4具有一个较第二流路33更为小径的小孔43。小孔43是由贯通孔构成,所述贯通孔将板构件4沿厚度方向贯穿,即,从板构件4的下表面42沿z轴方向贯穿至上表面41。由此,第一流路23与第二流路33经由小孔43而相连。另外,流体q可从第一流路23经过小孔43流入第二流路33内。而且,流体q在经过小孔43时被节流。由此,小孔43也作为节流孔(orifice)发挥功能。此外,小孔43在本体10(板构件4)的俯视时呈圆形,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直径为第二流路33的直径的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10%以上且20%以下。

此外,小孔43不限定于在俯视时呈圆形。

而且,小孔43将板构件4沿厚度方向贯穿,因而所述小孔43的中心轴(中心)o43与z轴方向平行。由此,在对板构件4加工小孔43时,通过使用钻头(drillbit),从而使其加工变得容易。

在第二本体3上配置有压力传感器单元5。压力传感器单元5具有检测元件51、筒状体52及盖53。

筒状体52呈圆筒状,在内侧具有(包含)导入流体q的导入路521。

在筒状体52的外周部设有外螺纹523。另一方面,在第二本体3的第二流路33的内周部上侧设有内螺纹331。另外,可将筒状体52的外螺纹523拧入至第二本体3的内螺纹331。由此,筒状体52成为沿着第二流路33设置且相对于第二本体3而固定的状态。

而且,在筒状体52的外周部,在较外螺纹523更靠上侧,设有外径扩径的凸缘部524。在将筒状体52拧入至第二本体3时,凸缘部524抵接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31。由此,限制筒状体52的拧入极限,因此可将筒状体52恰当地拧入至第二本体3。

在凸缘部524与第二本体3之间,与第二流路33同心状地配置有环状的垫圈11。由此,可防止流体q从凸缘部524与第二本体3之间漏出。垫圈11优选具有弹性,且在凸缘部524与第二本体3之间成为压缩状态。由此,凸缘部524与第二本体3之间的液密性提高,有助于防止流体q漏出。

在筒状体52的上侧安装、固定有盖53。在盖53的下侧支撑检测元件51。由此,检测元件51成为面向导入路521且位于导入路521的中心轴(中心)o521上的状态。另外,流过第二流路33的流体q可经由导入路521而向检测元件51导入,按压检测元件51。

检测元件51检测流体q的压力。检测元件51例如具有应变规,构成为应变规的电阻值因自流体q作用的力而变化。另外,通过内置于盖53的电路基板(未图示),检测元件51中的电阻值被转换为流体q的压力值。

如上文所述,板构件4具有小孔43。如图2所示,从z轴方向负侧观看时,小孔43的中心轴o43位于离开导入路521的中心轴o521的位置,特别优选与筒状体52的筒壁522重叠。而且,从z轴方向负侧观看时,小孔43的直径小于筒壁522的厚度t522,整个小孔43与筒状体52的筒壁522重叠。

另外,流体q在从第一流路23经过小孔43流入第二流路33时,因小孔43而碰撞筒状体52的筒壁522。由此,可变更流体q的方向或减小流体q的流势,因此可防止来自流体q的过度的力作用于检测元件51(以下称为“过度压力防止效果”)。

搭载有压力控制装置1的车辆可能因行驶时的振动等而在第一流路23或第二流路33内产生油振,来自流体q的突发压力即冲压作用于检测元件51,导致检测元件51受到破损等损伤。但是,通过所述过度压力防止效果,而可防止对检测元件51的冲压。由此,可防止检测元件51受到损伤,因此可利用检测元件51进行准确的压力检测。

小孔43较导入路521更为小径,即,小孔43的直径小于导入路521的直径由此,除了小孔43以外,流体q在流过导入路521时也被节流。导入路521中的节流与小孔43相辅相成地有助于提高过度压力防止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小孔43与导入路521的位置关系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从z轴方向负侧观看时,小孔43的一部分与导入路521重叠。由此,可表现出过度压力防止效果,并且使经过小孔43流入第二流路33的流体q顺利地流向导入路521。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小孔43的配置数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小孔43是绕导入路521的中心o521空开间隔(特别优选等间隔)地配置有两个。由此,能以小孔43的配置数较第一实施方式多的程度,使来自第一流路23的流体q迅速流向第二流路33。

此外,各小孔43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不同。

而且,各小孔43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不同。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小孔43的配置数不同以外,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小孔43是绕导入路521的中心o521空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由此,能以小孔43的配置数较第三实施方式多的程度,使来自第一流路23的流体q迅速流向第二流路33。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小孔43的配置数不同以外,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小孔43是绕导入路521的中心o521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四个。由此,能以小孔43的配置数较第四实施方式多的程度,使来自第一流路23的流体q迅速流向第二流路33。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对图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构成压力控制装置的各部可替换为可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而且,也可附加任意的结构物。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装置也可将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组合。

而且,小孔43的配置数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一个,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五个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