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飞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
背景技术:2.在现代空战中,空空导弹技术从无到有,目前已经成为空战中主要的武器,对空战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遵循空战中“保存自己,击落对方,从而获得制空权”的作战理念,合理地进行导弹规避是现代空战中必备的功课。
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空战中规避导弹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日本学者imado和miwa分析了战斗机躲避空空导弹的几种机动方式,针对持续最大过载转弯和线性加速机动,分析了两者的应用边界条件,得到了最佳机动组合和机动时机,该研究中战机和导弹的运动都限制在给定平面内;uehara等从最佳控制角度对滚筒机动性能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战机规避导弹过程中采用滚筒机动时的过载关系以及规避效果的优劣。
4.国内学者王斯财等针对导弹迎面攻击、飞机逃逸策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阮铖巍等在未知导弹导引律的情况下,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得出导引律概率区间,然后采用滚动时域思想对飞机规避导弹问题进行研究;王光辉等通过建立飞机和导弹之间的的二维追逃模型,研究了飞机采取不同机动方式、时机对导弹需求过载以及脱靶量所造成的影响,并据此仿真了不同情况下的飞机逃逸概率。
5.然而,上述研究的对象均为战斗机,而对于大型飞机来说,由于大型飞机自身机动性能的限制,上述策略或方法不适应大型飞机进行袭击规避。
技术实现要素: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8.探测预定区域内是否具有无导弹;
9.当预定区域内有导弹时,判断导弹段目标是否为大型飞机;当大型飞机预定区域内无导弹或导弹的目标不指向所述大型飞机时,大型飞机正常执行预定任务;
10.当导弹段的目标为大型飞机时,进一步判断导弹的来向,根据所述导弹的来向、飞机速度构建模糊推理规则,且当导弹来向为前向时,飞机根据构建的模糊推理规则进行控制大型飞机进行相应的机动动作;导弹来向为后向时,大型飞机加速飞行,采取加速方式摆脱导弹;
11.大型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判断导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导弹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大型飞机进行俯冲s机动进行规避袭击,若导弹距离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保持原有飞行状态;
12.当大型飞机进行俯冲s机动一段距离后,判断导弹距离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若导弹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则大型飞机采取末段规避,若导弹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值,则大型
飞机保持原有飞行状态。
13.进一步的,探测区域内有无导弹的方法包括:通过飞机自身探测设备进行探测、通过卫星进行探测或是通过无人机进行探测。
14.进一步的,判断导弹目标是否为大型飞机的方法为:
15.当弹目连线与导弹速度方向舵夹角小于90
°
时,所述导弹的目标为大型飞机;反之,所述导弹的目标不为大型飞机。
16.进一步的,导弹来向的判断方法为:
17.当弹目连线与飞机速度方向舵夹角大于90
°
时,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前向;反之,则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后向。
18.进一步的,构建的模糊推理规则为:
19.将大型飞机在低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背向或后侧向,大型飞机在中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背向,以及大型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背向,划分为0类:
20.将大型飞机在低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前侧向或迎向,大型飞机在中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后侧向、前侧向或迎向,划分为1 类:
21.将大型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后侧向或前侧向,划分为2类:
22.将大型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迎向,划分为3类;
23.大型飞机在0类、1类、2类、3类时分别采用大俯冲转弯,小俯冲转弯,小爬升转弯,大爬升转弯机动。
24.进一步的,所述大型飞机的末段规避过程包括:
25.识别导弹引导类型,所述导弹引导类型包括雷达引导、红外引导和不明引导;
26.若判断导弹为采用雷达波连续制导引导,则大型飞机横向机动并投放箔条;
27.若判断导弹为采用红外制导引导,则大型飞机进行s转弯机动并投放红外干扰弹;
28.若判断导弹为不明引导方式,则大型飞机进行最大过载拉起并同时投放箔条和红外干扰弹。
29.本技术的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规避了复杂的算法,采用快速的规避袭击决策方法,通过模糊推理,可快速选出相应的规避机动,满足危险环境下快速性要求,突防决策正确,经某型号飞机中得到仿真验证,可达到规避效果,有效提升大型飞机的生存能力。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31.图1为本技术的大型飞机规避袭击方法流程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的大型飞机末端规避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34.为了实现大型飞机对导弹威胁的有效规避,提升大型飞机的生存力,本技术中提
供了一种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主要包括规避袭击流程、模糊推理规则建立及飞机末端规避流程。
3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方法中规避袭击流程如下:
36.s1:探测一定区域内有无无导弹,探测方式可以是大型飞机自身的探测设备进行探测,或是通过卫星手段进行探测,亦或是通过无人机进行探测等;
37.s2:当探测到一定区域内有导弹时,进一步判断导弹的目标是否为大型飞机,判断方式为:当弹目(导弹与目标)连线与导弹速度夹角小于90
°
时,该导弹的目标为大型飞机,反之,则该导弹的目标不为大型飞机;
38.s3:当探测的结果是一定区域内无导弹威胁,或是探测到一定区域内有导弹,但该导弹的目标不为大型飞机时,大型飞机执行正常任务;
39.s4:当一定区域内有导弹,且该导弹的目标指向大型飞机时,进一步判断导弹来向,从而判断周围区域内的导弹打击目标是否为大型飞机,其中,当弹目连线与大型飞机速度夹角大于90
°
时,认为该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前方,当弹目连线与大型飞机速度夹角不大于90
°
时,认为该导弹位于大型飞机的后方;
40.s5:根据导弹来向、飞机速度建立一模糊推力规则,当导弹处于大型飞机处于前方时,大型飞机根据该模糊推理规则进行相应机动;
41.s6:当导弹处于大型飞机处于后方时,大型飞机采取加速方式进行摆脱;
42.s7:当采用模糊推力规则进行机动动作或采取加速飞行方式一端距离后,判断导弹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值1,从而判断是否满足中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
43.s8:当导弹距离小于预设值1时,满足中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大型飞机采取俯冲s规避机动;
44.s9:当导弹距离不小于预设值1时,不满足中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大型飞机保持原有飞行状态;
45.s10:当大型飞机采取俯冲s规避机动后,进一步判断导弹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值2,以判断是否满足末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
46.s11:当导弹距离小于预设值2时,满足末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大型飞机采取末端规避;
47.s12:当导弹距离不小于预设值2时,大型飞机保持原有飞行状态,不满足末段规避策略触发条件,飞机保持原有飞行状态。
48.其中,构建的模糊推理规则如表1所示:
49.表1模糊推理规则
[0050][0051][0052]
0类:低速下背向或后侧向,中速下背向,高速下背向
[0053]
1类:低速下前侧向或迎向,中速下后侧向、前侧向或迎向
[0054]
2类:高速下后侧向或前侧向
[0055]
3类:高速下迎向。
[0056]
当大型飞机为0类、1类、2类、3类时,分别采用大或较大俯冲转弯,小或较小俯冲转弯,小或较小爬升转弯,大或较大爬升转弯机动,使导弹尾置后,大型飞机加速飞行。
[0057]
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大型飞机末端规避结合导弹制导方式进行,采取相应的机动干扰措施,实现了飞机的末端规避,具体过程包括:
[0058]
s13:识别导弹类型,分析导弹的导引类型,其中,导弹引导类型包括雷达引导、红外引导和不明引导;
[0059]
s14:是否为雷达导引,判断导弹是否为采用雷达波连续制导形式;
[0060]
s15:当为雷达引导时,大型飞机采取横向机动并投放箔条,针对雷达制导导弹采取末端规避机动;
[0061]
s16:是否为红外导引,判断导弹是否为采用红外制导形式;
[0062]
s17:当为红外引导时,大型飞机采取s转弯机动并投放红外干扰弹,针对红外制导导弹采取末端规避机动;
[0063]
s18:当不能判断引导类型时,确定导弹为不明引导,大型飞机采取最大过载拉起并投放箔条加红外干扰弹的方式进行干扰。
[0064]
本技术的大型飞机规避袭击的方法规避了复杂的算法,采用快速的规避袭击决策方法,通过模糊推理,可快速选出相应的规避机动,满足危险环境下快速性要求,突防决策正确,经某型号飞机中得到仿真验证,可达到规避效果,有效提升大型飞机的生存能力。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