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8608发布日期:2021-12-22 19: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子电路、输入电源、发送子电路及接收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及所述接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通讯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及第一电容;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一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二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四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子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及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的高低使能;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的高低使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的使能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及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
7.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子电路、输入电源、发送子电路及接收子电路;接收子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及第一电容;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整流桥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发送子电路的第一信号传输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整流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整流桥单元的第三端与发送子电路的第二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整流桥单元的第四端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线通讯方式,实现了通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且接收子电路部分省去了电源,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邢才旺 黄建国 王燕 邓良中 赵康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富迪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