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压紧组件、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浮动压紧混匀单元及温控模块。
背景技术: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放大扩增特定的 dna片段,pcr反应过程中,需要将试剂管加热至一温度,在降温至另一温度,且需要在两个温度中循环40次以上,循环次数多。
3.目前,常见的温控方式多采用空气浴、水浴、固体导热等方式实现温控。空气浴实质通过对空气加热,利用空气将热量传递给处于空气环境的试剂管,由于空气的导热效率低,升温和降温的效率都很慢,影响检测效率。而水浴则利用传动机构将试剂管循环置入不同温度的水槽中,水浴的导热性好,但是水浴装置因设置多个水槽体积较大,且水在温度较高时会发生气化现象,后期需要加水,不方便维护。
4.实质上,利用固体导热的方式将温度传递给试剂管的方式是较为快速的一种温控方式,但若设单个固体导热件,固体导热件自身的升温降温需要较长时间,也会影响温控效率,并且pcr反应中需要在两个温度中循环40次以上,这对固体导热件的变温效率和导热效率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若设置多个利用固体导热件导热的温区,使试剂管在不通反应阶段对应进入不同温区,并与相应温区的导热件充分接触,则无需固体导热件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自生的温度升降,能实现快速温控,但将试剂管从一个温区送入另一个温区时,如果能让试剂管与相应的固体导热件充分接触而不冲击损坏试剂管,并且不发生卡滞、卡顿等情况,若何使试剂管内试剂受热均匀等,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自适应压紧组件、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浮动压紧混匀单元及温控模块,以使得试剂管能够无冲击的进出各区域,并且不发生卡死、卡顿等情况。
6.为解决上述问题及与上述问题相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自适应压紧组件,包括:
8.安装座;
9.浮动压紧合件,用于将试剂管压紧在目标位置,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浮动压紧合件通过相对所述安装座移动自适应压紧或放松试剂管;和
10.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浮动压紧合件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自适应的提供驱使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压紧试剂管的弹性力。
11.可选的,所述浮动压紧合件上设置有用于与试剂管接触的压紧面,当试剂管挤入
目标位置与所述压紧面之间时,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自适应的移动。
12.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沿压紧方向,所述浮动压紧合件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13.或
14.所述浮动压紧合件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沿压紧方向,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15.可选的,所述导向部为销轴,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可绕所述销轴的轴心线转动,各所述弹性件分布在所述销轴的两侧;
16.当试剂管挤入目标位置与所述压紧面之间时,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自适应的绕销轴转动。
17.可选的,所述试剂管具有挤入目标位置与所述压紧面之间的扁平部,所述扁平部的表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压紧面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贴的第二倾斜面。
18.可选的,浮动压紧合件上设置有用于引导被压物品挤入所述压紧面与目标部位之间的倒角面,倒角面的两侧设置有过渡圆弧,且其中一侧的过渡圆弧处于所述倒角面和所述压紧面之间。
19.可选的,所述浮动压紧合件包括:
20.第一导热件,所述压紧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上;和
21.第一隔热件,隔开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安装座。
22.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件包括隔热板和设置在所述隔热板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销孔;
23.所述安装座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支耳、第二支耳,所述第一支耳和所述第二支耳上均设置有用作所述导向槽的腰形孔,
24.其中,所述隔热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第一支耳、所述第二支耳和所述凸起均处于所述间隔空间内,所述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的两侧,所述销轴贯穿设置于所述销孔内,且所述销轴的两端一一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支耳、所述第二支耳上的腰形孔。
25.可选的,所述浮动压紧合件还包括:
26.加热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导热件加热,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接触;
27.第一温度采集元件,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温度;
28.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件上;或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件和所述第一导热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直接接触。
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自适应压紧组件,各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均上述带有加热元件的自适应压紧组件,两组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相面对,且相互隔开,使两所述压紧面之间形成供试剂管挤入或通过的自适应压紧空间,所述加热元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温度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
30.或
31.所述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包括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和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所述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为上述一种带有加热元件的自适应压紧组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温度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所述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为上述一种未设置加热
元件的自适应压紧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与所述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的相面对,且相互隔开,使两所述压紧面之间形成供试剂管挤入或通过的自适应压紧空间。
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包括:
33.变温组件,所述变温组件包括第二导热件和用于对所述第二导热件加热或降温的变温元件,所述第二导热件上设置有用于直接接触试剂管的导热压紧面;
34.自适应压紧组件,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自适应压紧组件;
35.其中,所述导热压紧面和压紧面相面对,且所述导热压紧面和所述压紧面之间形成供试剂管挤入或通过的压紧空间。
36.可选的,所述变温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变温组件还包括散热座、第二隔热件用于采集散热座温度的第二温度采集元件和用于采集第二导热件温度的第三温度采集元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座上,并隔开所述散热座和所述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上设置有镂空安装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镂空安装区内;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中,其中一端与所述散热座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件接触。
37.可选的,所述散热座上设置有风扇。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压紧混匀单元,包括:
39.超声组件,所述超声组件包括振动头和用于提供所述振动头振动动力的超声振动源;
40.自适应压紧组件,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自适应压紧组件;
41.其中,所述振动头的顶端与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之间形成供试剂管挤入或通过的压紧空间。
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控模块,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或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所述浮动压紧恒温单元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所述浮动压紧变温单元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所述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浮动压紧混匀单元。
43.可选的,所述承载件与试剂管之间可相对移动或转动,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供试剂管通过的试剂管变温通道,每个单元对应的压紧空间形成所述试剂管变温通道的一段路段。
44.可选的,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机架和用于驱使所述承载件相对所述机架移动的驱动机构,温控时,试剂管相对所述机架静止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45.丝杠,所述丝杠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各单元的排布方向与所述丝杠的轴向方向一致;
46.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且所述丝杠与所述丝杠螺母配合连接;
47.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动力元件用于提供所述丝杠转动的动力;
48.其中,所述动力元件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
49.可选的,承载件上设置有三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一处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和一处
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三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分别为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和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其中,浮动压紧混匀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和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沿试剂管变温通道依次布置,
50.其中,浮动压紧混匀单元用于混匀试剂管a内试剂;所述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的第二导热件在预设时段的温度低于目标低温;所述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目标低温;所述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高于目标高温的升温过渡温度;所述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目标高温。
51.本实用新型中,自适应压紧组件始终能够将试剂管压紧在对侧的目标位置,其自适应能力,使得整个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卡顿情况,且整个过程对试剂管几乎没有冲击,有利于试剂管平稳的通过相应区域或相应温区。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模块一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显示为图1中各单元在承载件上的分布示意图;
5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压紧单元的一示例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5.图4显示为图2中变温组件的爆炸视图;
56.图5显示为试剂管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为与图2相同的温控模块结构示意图;
58.零件标号说明:
59.试剂管a;
60.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安装座110、基板110a、第一支耳110b、导向槽110c、浮动压紧合件120、压紧面120a、倒角面120c、弹性件130、销轴140、间隔空间101;
61.加热元件221、第一导热件222、凹槽222a、第一隔热件224、隔热板224a、凸起224b;
62.变温组件300、第二导热件310、导热压紧面311、变温元件320、散热座 330、第二隔热件340、镂空安装区341、风扇350、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
63.振动源410、振动头420;
64.承载件500、试剂管变温通道501;
65.丝杠610、丝杠螺母620、动力元件630、主动轮640、从动轮650;
66.机架700。
具体实施方式
6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68.下述各实施例的自适应压紧组件应用于温控模块中,当试剂管进入某一区域时,利用该自适应压紧组件对试剂管进行定位。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自适应压紧组件也可以适用于除了试剂管外的其他物品。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图3,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包括安装座 110、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110的浮动压紧合件120、设置在安装座110和浮动压紧合件120之间弹性
件130,浮动压紧合件120用于将试剂管a压紧在目标位置,浮动压紧合件120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110上,浮动压紧合件120 通过相对安装座110移动自适应压紧或放松试剂管a,弹性件130用于自适应的提供驱使浮动压紧合件120压紧试剂管a的弹性力。
70.此处的目标部位是指处于浮动压紧合件120的对侧区域部位,浮动压紧合件120与目标部位之间形成压紧空间,当试剂管a进入某一温区或某一区域时,试剂管a主动或者被动的挤入该压紧空间,浮动压紧合件120根据试剂管a挤入压紧空间的当前挤入程度,自适应的向沿远离目标位置的方向移动,使压紧空间的宽度自适应发生变化,弹性件130会自适应的提供弹性力,使浮动压紧合件120在弹性力和试剂管a的挤压力作用下受力平衡,浮动压紧合件120能够始终可靠的将试剂压紧在宽度可变的压紧空间内,紧贴对侧的目标位置。
71.以上及以下各实施例中的试剂管a以图5所示的试剂管为例,该试剂管具有配合进入压紧空间的扁平部位a1。
72.采用这种自适应压紧组件,在试剂管进入某一区域直至离开该区域的过程中,自适应压紧组件始终能够将试剂管压紧在对侧的目标位置,其自适应的能力,使得整个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卡顿情况,且整个过程对试剂管几乎没有冲击,有利于试剂管平稳的通过相应区域。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当试剂管经过的区域为某一温区时,则可以在对侧目标位置或浮动压紧合件120上与试剂管 a接触的部位设置导热件,使得温度能够快速传递给试剂管a,实现试剂的快速温控。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述浮动压紧合件120上设置有用于与试剂管a接触的压紧面120a,当试剂管a挤入目标位置与所述压紧面 120a之间时,所述浮动压紧合件120在所述弹性件130的作用下自适应的移动。
74.为便于理解,参见图2,当试剂管a挤入目标位置与所述压紧面120a压紧空间(如x或y或z)时,浮动压紧合件120在弹性件130的作用下仍然自适应的移动,有利于压紧面120a与试剂管a的扁平部位a1的表面保持贴合,使试剂管a进入相应压紧空间时更可靠的被压紧,若压紧面120a设置在导热原件上,则还能够提高热传导效率。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安装座110上设置有导向槽110c,导向槽110c 的长度方向沿压紧方向,浮动压紧合件120上设置有导向部140a,导向部140a 可移动的设置于导向槽110c内,使得整个浮动压紧合件120能够相对安装座110移动,此处的压紧方向为远离或靠近目标位置的方向。图3中,该导向部 140a为销轴140两端对应的部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未示),浮动压紧合件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沿压紧方向,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可移动的设置于导向槽内。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导向部140a为销轴140的局部部位,浮动压紧合件120可绕销轴140的轴心线转动,各弹性件130分布在销轴140的两侧。图3中,弹性件130为压缩弹簧,弹性件130的数量为两个,销轴140的两侧一一对应的设置一个弹性件130。
77.当试剂管a挤入目标位置与压紧面120a之间的压紧空间(如x或y或z) 时,浮动压紧合件120在弹性件130的作用下仍然自适应的移动,并且试剂管 a在进入压紧空间(如x或y或z)内时,浮动压紧合件120能够自适应的绕销轴140转动。
78.若浮动压紧合件120不能自适应绕销轴转动,当试剂管a不能按预定角度进入相应压紧空间时,也就是扁平部位a1的表面与压紧面120a之间行程一个较小的夹角时,会导致压紧面120a与试剂管a的扁平部位只能线接触,而不能与试剂管a的扁平部位a1的表面充分
接触,当需要利用压紧面120a进行热传递时,则会导致热传导效率低,影响温控效果,影响检测效率;而此种浮动压紧合件120自适应的绕销轴140转动的结构,使得压紧面120a能够始终与试剂管a的扁平部位a1的表面可靠的紧贴,可靠的实现面接触,更稳定可靠的压紧试剂管a,若压紧面120a设置在导热元件上,则更利于热量从其他热驱动元件传递至试剂管a,更有利于实现升温或降温,提高检测效率。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3、图5,试剂管a具有挤入目标位置与压紧面120a之间的扁平部a1,该扁平部a1的表面为第一倾斜面时,压紧面120a 为用于与第一倾斜面相贴的第二倾斜面,扁平部a1位挤入压紧面120a和目标位置之间时,压紧面120a与试剂管a的扁平部a1能够充分接触,压紧可靠,若压紧面120a设置在导热元件上,则更利于热量从其他热驱动元件传递至试剂管a,更有利于实现升温或降温,提高检测效率。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3,浮动压紧合件120上设置有用于引导被压物品挤入压紧面120a与目标部位之间的倒角面120c,倒角面120c的两侧设置有过渡圆弧,且其中一侧的过渡圆弧处于倒角面120c和压紧面120a之间。此处,设置倒角面120c,并在倒角面120c两侧均设置过渡圆弧,使得试剂管a 能够更顺畅、更可靠的挤入压紧面120a和目标位置之间。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浮动压紧合件120包括第一导热件222和第一隔热件224,压紧面120a形成于第一导热件222上,第一隔热件224隔开第一导热件222和安装座110。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224包括隔热板224a和设置在隔热板224a 上的凸起224b,凸起224b上开设有销孔;安装座110包括基板110a和设置于基板上的第一支耳110b、第二支耳,第一支耳110b和第二支耳上均设置有用作导向槽110c的腰形孔,其中,隔热板224a和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101,第一支耳110b、所述第二支耳和凸起224b均处于间隔空间101内,第一支耳 110b和第二支耳对称分布在凸起224b的两侧,销轴140贯穿设置于销孔内,且销轴140的两端一一对应贯穿第一支耳110b、第二支耳上的腰形孔。此时,销轴140也处于间隔空间101内的,使得整个自适应压紧单元的结构紧凑。
83.下述各实施例将列出自适应压紧组件在温控模块中的几种应用方式,下述各实施例中,自适应压紧组件根据实际需求选前述任一种自适应压紧组件100。
8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压紧恒温单元,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应用于浮动压紧恒温单元中,结合参见图1、图2、图3,该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包括两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两组自适应单元的浮动压紧合件120均包括加热元件221;加热元件221用于对第一导热件222加热,使第一导热件222的温度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并使得两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的压紧面120a均形成导热压紧面;两组所述自适应压紧组件100的压紧面120a相面对,且相互隔开,使两压紧面 120a之间形成供试剂管a挤入或通过的自适应压紧空间x。
85.这种浮动压紧恒温单元能够对试剂管进行加热,试剂管a能够顺利挤入两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的两压紧面120a之间的压紧空间x,无论试剂管a处于该压紧空间的何处,两侧的浮动压紧合件120均能够通过自适应浮动实现试剂管的可靠定位,试剂管a与导热压紧面之间始终能够充分接触,使得试剂管 a能够与第一导热件222进行热量交换,且试剂管a两侧的导热压紧面均同时对试剂管a加热,热量交换更快,有利于使试剂管a及其内部试剂的温度快速达到相应的第一目标温度。
86.图3中,加热元件221设置在第一隔热件224上和第一导热件222之间,与第一导热件222充分接触,图中标号222的部分的引线指向连接加热元件的引线,但实际意图指代处于第一隔热件224上和第一导热件222之间的加热元件本身。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加热元件221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导热件222 内部,而不与第一隔热件224接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加热元件221可以采用加热棒、也可以加热管等。为便于理解,需要解释的是,图3中,加热元件的标号221指向的是与加热元件连接的导线,但在本说明的描述中,加热元件221意图指代的是加热元件本身。
8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包含两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其中一组为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另一组为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的浮动压紧合件120包含有加热元件221,使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对应的压紧面120a形成导热压紧面,该加热元件221用于使所述第一导热件222 的温度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而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未设置所述加热元件221,第一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与第二自适应压紧组件的压紧面的相面对,且相互隔开,使两压紧面之间形成供试剂管a挤入或通过的自适应压紧空间。
88.无论只有一处压紧面为导热压紧面还是两处压紧面均为导热压紧面,其中一侧压紧面的目标位置均对应对侧的压紧面,能实现试剂管a的可靠定位,并使导热压紧面与试剂管a充分接触,实现试剂管快速、可靠的升温。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浮动压紧合件120还包括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导热件222的温度。该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可以采用热敏电阻等。
90.当试剂管a挤入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时,第一导热件222与试剂管a之间发生热交换,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第一导热件222的温度发生阻值变化,使得相应检测电路的检测电压或检测电流发生变化,并反馈至控制器或处理器等,控制器或处理器根据采集的温度值是否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控制是否使加热元件221对第一导热件222加热,以使第一导热件222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第一目标温度。
91.图3中,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处于第一隔热件224和第一导热件222之间,且安装于第一导热件222的凹槽222a内。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温度采集元件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一导热件222内部,而不与第一隔热件224接触。
9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压紧变温单元,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应用于该浮动压变温单元中,结合参见图1、图3、图4,该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包括变温组件300和自适应压紧组件100,所述变温组件300包括第二导热件310和用于对第二导热件310加热或降温的变温元件320,第二导热件310上设置有用于直接接触试剂管a的导热压紧面331;自适应压紧组件100为上述任一种未设置第一导热件222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其中,导热压紧面331和压紧面 120a相面对,且导热压紧面331和压紧面120a之间形成供试剂管a挤入或通过的压紧空间y。
93.试剂管a挤入压紧空间y后,分别和导热压紧面331和压紧面120a接触,此处的变温元件320既可以用于对试剂管a加热升温,也可以用于对试剂管a 降温,实现快速的温升或降温。尤其用于对试剂管a降温时,可以通过温度的逐步降低使试剂管a与第二导热件310之间的温差保持在预设范围内,从而避免因温度骤降发生试剂管a壁冷凝形成水珠的现象,避免因此而发生的反应不充分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元件320为半导体制冷片,变温组件300还包括散热座330、第二隔热件340用于采集散热座330温度的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 和用于采集第二导热件310温度的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第二隔热件340和设置在散热座330上,并隔开散热座330和第二导热件310;第二隔热件340 上设置有镂空安装区341,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镂空安装区341内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中,其中一端与所述散热座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件接触。
95.当需要对试剂管快速制冷时,热端与散热座330接触,冷端与第二导热件 310接触。普通的冷却方式降温效率低,且容易冷凝成水温,这种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的方式,能够实现试剂管a、的快速降温,且可通过多次预设冷端目标温度,避免冷凝现象发生。
96.试剂管a挤入压紧空间y后,冷端的低温经第二导热件310传导传递给试剂管a,实现降温,在实际降温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二导热件310的温度预设为第一低温,通过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和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实时采集散热座330和第二导热件310的温度,待第二导热件310温度达到预设第一低温时,将第二导热件310的温度预设为低于第一低温的目标低温,第二导热件310 的温度下降至第一低温,试剂管a的温度也下降至第二低温;当然,整个过程第二导热件310也可以不变温。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和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也可以采用热敏电阻。
97.当需要对试剂管进行加热时,热端与第二导热件310接触,冷端与散热座 330接触,就能实现试剂管快速升温。
98.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座330上设置有风扇350,有利于加速散热座330 的散热。
99.为便于理解,需要解释的是,图4中,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和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指向的是与相应温度采集元件连接的导线,但在本说明的描述中,第二温度采集元件360指代的是第二温度采集元件本身,第三温度采集元件370 指代的是第三温度采集元件本身。
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压紧混匀单元,该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应用于该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中,结合参见图1、图3,该浮动压紧混匀单元包括超声组件和自适应压紧组件100,超声组件包括振动头420和用于提供振动头420振动动力的超声振动源410,自适应压紧组件100为上述任一种自适应压紧组件 100;振动头420的顶端与自适应压紧组件100的压紧面120a之间形成供试剂管a挤入或通过的压紧空间z。
101.当试剂管a进入该浮动压紧混匀单元时,试剂管a挤入振动头420顶端与压紧面120a之间的压紧空间z内,振动源410驱动振动头420振动,振动头 420带动试剂管a及试剂管a内试剂振动,实现试剂管a内试剂的混匀,而振动过程中,试剂管a位置会因振动发生浮动,该自适应压紧组件100始终能够将试剂管a可靠压紧在振动头420与压紧面120a之间,直至试剂管a离开该压紧空间z。
10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控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包括承载件500,承载件500上设置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或浮动压紧混匀单元,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承载件500上还可以根据需求仅设置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或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中的一种或两种。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图2,温控过程中,试剂管a静止不动,承载件500可相对试剂管a移动,承载件500上设置有供试剂管a通过的试剂管变温通道501,每个单元的
压紧空间形成试剂管变温通道501一段路段,试剂管变温通道501的延伸方向与承载件500的移动方向一致,使得承载件500 移动时,试剂管a进入该试剂管变温通道501,并沿该实际管变温通道的路径逐一经过相应单元的压紧空间。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试剂管a与承载件 500之间只要能相对转动或移动,使试剂管a能够进入试剂管变温通道501即可,无论是采用试剂管a静止不动,承载件500移动或转动的方式,还是采用承载件500静止不动,试剂管a沿试剂管变温通道501移动的方式均可。
104.这种温控模块,可以根据需求将各单元沿试剂管变温通道501排布,使得每根试剂管a只要经过该试剂管变温通道501就能实现各阶段的温控。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温控模块包括机架700和用于驱使承载件500 相对机架700移动的驱动机构,温控时,试剂管a相对所述机架700静止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杠610、丝杠螺母620、动力元件630,丝杠610设置于机架700上,各单元的排布方向与丝杠610的轴向方向一致,丝杠螺母620设置于承载件500上,且丝杠610与丝杠螺母配合连接;动力元件630设置于机架 700上,动力元件630用于提供丝杠610转动的动力。
106.这种利用丝杠610、丝杠螺母带动承载件500移动的方式,使得承载件500 移动时的移动行程位置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控制,有利于保证试剂管a能够可靠的从其中一个单元进入另一个目标单元,有利于保证各阶段的可靠性。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元件630连接有主动轮640,丝杠610上设置有从动轮650,主动轮640与从动轮650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动力元件630可以为电机,此时,动力元件630与丝杠610之间相当于柔性连接,有利于提高动力元件630的使用寿命。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承载件500上设置有浮动压恒温热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和浮动压紧混匀单元,浮动压紧恒温单元中位于压紧间隙其中一侧的自适应压紧组件100设置在制冷组件的散热座330上,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中的振动源410设置于散热座330上。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承载件500上设置有三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一处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和一处浮动压紧混匀单元,三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分别为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和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其中,浮动压紧混匀单元、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和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沿试剂管变温通道501依次布置。此处的各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222为保持在特定温度的恒温件。
110.其中,浮动压紧混匀单元用于混匀试剂管a内试剂;
111.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的第二导热件在预设时段的温度低于目标低温,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用于将试剂降温至目标低温附近的温度,由于第二导热件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有利于快速降温;且可以利用其可变温的特性将第二导热件的温度调整至合适的温度,或逐步降低第二导热件的温度,避免快速降温过程中发生冷凝;
112.所述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目标低温,
113.所述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高于目标高温的升温过渡温度,
114.所述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第一导热件保持在目标高温。
115.对于pcr反应,整个过程包括裂解和扩张两个反应过程,在裂解时,需要对试剂管a升温,在扩增时,需要循环对试剂管a升温和降温。
116.在裂解时,试剂管a先经过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x2快速升温至接近目标高温的温度,再挤入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x3,使得温度保持在目标高温进行相关反应。
117.在扩增时,需要向试剂管a内先加入试剂,该试剂需要在反应初始阶段处于合适的反应温度,避免失去活性,因此,可以使试剂管a先处于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的压紧空间y内变温至适宜反应的温度,再进入浮动压紧混匀单元的压紧空间z内,进行混匀,混匀完成后退回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的压紧空间y静置,再进入对试剂管a进行循环升温和降温的过程,升温时,试剂管a依次进入第二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x2和第三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x3,实现快速升温,降温时,试剂管a先进入浮动压紧变温单元的压紧空间y内,再进入第一浮动压紧恒温单元的压紧空间x1,实现快速降温。
118.这种温控模块,能够快速的实现升温和降温,提高检测效率,实现快速检测,且利用浮动压紧变温单元可变温的特性,能够避免在降温时发生冷凝现象,有利于充分反应,提高检测结果。
119.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