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9265发布日期:2022-07-30 00:1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生产企业中,循环冷却、蒸发系统的补水和排水都是人工操作,人工检测循环水水质,检测频率低、工作量大,为了保证循环水水池运行在安全生产液位范围内,人工操作一般采用开大补水流量,保持循环水池一定的溢流水量,或者补满水先蒸发到一定液位后再补水,水质检测不合格后再集中大量排放;
3.传统智能补水、排水装置,循环水池液位不能生产安全,容易发生溢水现象,需要人工,增加了人员工作量,容易出现超排和溢流现象的发生,增加了系统能耗,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该智能补水、排水装置,解决了容易发生溢水现象,需要人工,增加了人员工作量,容易出现超排和溢流现象的发生,增加了系统能耗,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下端螺钉连接有转块,且转块的下方设置有盖板,所述plc控制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内壁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抵触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电动蝶阀,且电动蝶阀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贴合有磁力块,且磁力块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四定位杆,所述电动蝶阀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五定位杆,所述第五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套,且连接套的一侧贴合有密封圈,所述电动蝶阀的另一侧设置有浮球阀,且浮球阀的下方设置有手动蝶阀,所述手动蝶阀的一侧设置有污水管网。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转轴与调节块构成旋转结构,且调节块以plc控制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板通过转块与plc控制器构成旋转结构,且plc控制器的外壁长度与盖板的外壁长度相同。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块与第一定位杆螺纹连接,且调节块的内壁为开孔式设计。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线与连接头卡合连接,且连接头为“凹”形结构设置。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磁力块与第三定位杆螺纹连接,且磁力块以电动蝶阀的中
轴线对称设置。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与密封圈的外壁紧密贴合,且连接套的内壁直径大于密封圈的外壁直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与调节块对plc控制器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plc控制器的设置便于实现自动根据液位情况补水,既保证了循环水池液位的生产安全,又不会发生溢水现象,采取电导率作为操作数据来源既可以全面精准反应水质情况,又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而且系统误差小,维护容易,整个水系统补水、排水操作自动连贯,不需要人工,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实现精准补水、排水操作后,完全杜绝了超排和溢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系统能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块与第一定位杆组合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7.其中:1、plc控制器;2、转块;3、盖板;4、转轴;5、限位杆;6、调节块;7、第一定位杆;8、连接架;9、第二定位杆;10、电动蝶阀;11、连接线;12、磁力块;13、第三定位杆;14、连接头;15、第四定位杆;16、连接管;17、第五定位杆;18、连接套;19、密封圈;20、浮球阀;21、手动蝶阀;22、污水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19.根据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包括plc控制器1,plc控制器1的下端螺钉连接有转块2,且转块2的下方设置有盖板3,plc控制器1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4,且转轴4的内壁安装有限位杆5,限位杆5的一端抵触有调节块6,且调节块6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一定位杆7,第一定位杆7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架8,且连接架8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定位杆9,第二定位杆9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电动蝶阀10,且电动蝶阀1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线11,连接线11的一端贴合有磁力块12,且磁力块12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三定位杆13,第三定位杆13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头14,且连接头14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四定位杆15,电动蝶阀10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管16,且连接管16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五定位杆17,第五定位杆17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连接套18,且连接套18的一侧贴合有密封圈19,电动蝶阀10的另一侧设置有浮球阀20,且浮球阀20的下方设置有手动蝶阀21,手动蝶阀21的一侧设置有污水管网22。
20.plc控制器1通过转轴4与调节块6构成旋转结构,且调节块6以plc控制器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转轴4与调节块6对plc控制器1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plc控制器1的设置便于实现自动根据液位情况补水,既保证了循环水池液位的生产安全,又不会发生溢水现象。
21.盖板3通过转块2与plc控制器1构成旋转结构,且plc控制器1的外壁长度与盖板3
的外壁长度相同,通过设置转块2与plc控制器1对盖板3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盖板3的设置便于对plc控制器1进行保护,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
22.调节块6与第一定位杆7螺纹连接,且调节块6的内壁为开孔式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杆7对调节块6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调节块6的设置便于对不同角度进行调节。
23.连接线11与连接头14卡合连接,且连接头14为“凹”形结构设置,通过设置连接线11对连接头14起到卡合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连接线11可以实时精准检测到补水和循环水水质的动态变化,得出实时精准数据,为电动蝶阀10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依据支撑,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
24.磁力块12与第三定位杆13螺纹连接,且磁力块12以电动蝶阀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定位杆13对磁力块12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磁力块12的设置便于对装置零件进行快速连接安装。
25.连接套18的内壁与密封圈19的外壁紧密贴合,且连接套18的内壁直径大于密封圈19的外壁直径,通过设置连接套18对密封圈19起到紧密贴合作用,在使用装置时,密封圈19的设置便于对装置连接进行密封,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
26.使用时,将plc控制器1取出,安装在指定位置,再将转轴4与调节块6对plc控制器1进行旋转调节到指定位置,再将转块2与plc控制器1对盖板3进行旋转打开,再将第一定位杆7对调节块6进行螺纹固定,再将连接线11对连接头14进行卡合固定,再将浮球阀20安装在水位处,最后通过plc控制器1对电动蝶阀10进行控制,再将plc控制器1建立多种模块计算与用户想要控制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出的比值与电动蝶阀10的开度相对应,数值大阀门开度增加,数值小,阀门开度减小,手动蝶阀21安装在循环水池溢流口下方及补水管口处,循环水池安全生产液位上方,既保障了循环水池生产安全液位又杜绝了循环水池的溢流现象发生,整个补水、排水智能自动装置不需要人工操作,自主完成用户水质精准控制,减少人工工作量,减少水系统工序能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运行可靠,就这样一种智能补水、排水装置的使用过程就完成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