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站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综采工作面泵站采用乳化液泵将乳化液高压输入到液压支架,为液压支架提供支撑力;支架喷雾泵和采煤机喷雾泵将井下的静压水转化为高压水形成喷雾,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乳化液泵箱、支架喷雾泵箱和采煤机喷雾泵箱都需要人工操作进行补液,补液操作费时费力;液箱中的液位必须人工监测,极易造成液箱溢箱或干箱的情况,溢箱造成了乳化液和水的浪费,干箱则造成设备损坏。
3.在中国实用新型cn2019205889903中提供了一种水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液位监测模块、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交流接触器及水泵,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液位监测模块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流互感器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交流接触器连接,所述的断路器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断路器的第二端与电流互感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第二端与交流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水泵连接;该实用新型的缺点在于:浮球式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过低时,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手动控制水泵启闭,减少了人为失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对乳化液泵箱、支架喷雾泵箱和采煤机喷雾泵箱的液位进行自动监测,防止溢箱或干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主控电脑、plc,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连接plc,plc连接主控电脑,其中plc中:
6.第一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1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第二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2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第一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3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第二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4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煤机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5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第一乳化泵电磁阀ka6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第二乳化泵电磁阀ka7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采煤机喷雾泵电磁阀ka8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
7.其中模拟量模块中:
8.支架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2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采煤机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3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支架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2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采煤机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3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
9.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
10.其中热电阻模块中:
11.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输出端连接热电阻模块中输入端;支架喷雾泵温度传感器
rt2输出端连接热电阻模块中输入端;采煤机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3输出端连接热电阻模块中输入端。
12.所述的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plc型号为s7-200smart sr30,模拟量模块型号为em ae08,热电阻模块型号为em ar04。
13.所述的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1、采煤机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5、第一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3、第二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4和第二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2型号为plc-rsc-24vdc/1ic/act。
14.所述的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乳化泵电磁阀ka6、采煤机喷雾泵电磁阀ka8和第二乳化泵电磁阀ka7型号为dtbz12-37fyc-50b。
15.所述的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采煤机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3和支架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2型号为gyd60-y2(a);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采煤机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3和支架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2型号为guy30(a);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支架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2和采煤机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3型号为gwz100/40。
16.所述的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plc中,还包括:转载机启动电磁阀ka9输入端连接plc中输出端;前部输送机启动电磁阀ka10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后部输送机启动电磁阀ka11输入端连接plc输出端。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引入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液箱进行监测,节省了值班所需的人力成本;通过主控电脑、plc,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的连接,发生液箱溢箱或干箱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处理,减少了人为失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主控电脑、plc,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通过针式插头插入plc的扩展模块接口输入模拟量信号;plc连接主控电脑,其中plc中:
23.第一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1输入端连接plc中1l处输出端0;第二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2输入端连接plc中1l处输出端1;第一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3输入端连接plc中1l处输出端2;第二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4输入端连接plc中1l处输出端3;煤机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5输入端连接plc中2l处输出端4;第一乳化泵电磁阀ka6输入端连接plc中2l处输出端5;第二乳化泵电磁阀ka7输入端连接plc中2l处输出端6;采煤机喷雾泵电磁阀ka8输
入端连接plc中2l处输出端7;
24.其中模拟量模块中:
25.支架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2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5+;采煤机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3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6+;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1+;支架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2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2+;采煤机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3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3+;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输出端连接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4+;
26.其中热电阻模块中:
27.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输出端正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1+端口和i1+端口,输出端负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1-端口和i1-端口;支架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2输出端正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2+端口和i2+端口,输出端负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2-端口和i2-端口;采煤机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3输出端正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3+端口和i3+端口,输出端负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3-端口和i3-端口。
28.进一步地,所述的plc型号为s7-200smart sr30,模拟量模块型号为em ae08,热电阻模块型号为em ar04。
2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1、采煤机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5、第一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3、第二支架喷雾泵启动继电器ka4和第二乳化泵启动继电器ka2型号为plc-rsc-24vdc/1ic/act。
3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乳化泵电磁阀ka6、采煤机喷雾泵电磁阀ka8和第二乳化泵电磁阀ka7型号为dtbz12-37fyc-50b。
31.进一步地,所述的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采煤机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3和支架喷雾泵箱压力传感器mp2型号为gyd60-y2(a);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采煤机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3和支架喷雾泵箱液位传感器lt2型号为guy30(a);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支架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2和采煤机喷雾泵温度传感器rt3型号为gwz100/40。
32.进一步地,所述的plc中,还包括:转载机启动电磁阀ka9输入端连接plc中3l处输出端0;前部输送机启动电磁阀ka10输入端连接plc中3l处输出端1;后部输送机启动电磁阀ka11输入端连接plc中3l处输出端2。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4.照明综保输入交流127v电源再通过型号为wx-120s24的电源模块将电源转换为直流24v,为plc供电;
35.s1、采集信号,将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安装到乳化泵箱底部,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安装到泵先导阀阀体,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安装到乳化泵泵体;
36.s2、传输信号,乳化泵箱压力传感器mp1输出端将收集到的信号通过模拟量模块中输入端a4+传到模拟量模块,乳化泵箱液位传感器lt1输出端将收集到的信号通过模拟量模块输入端a1+传到模拟量模块,乳化泵温度传感器rt1输出端通过正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1+端口和i1+端口,输出端负极连接热电阻模块中m1-端口和i1-端口,将收集到的信号传到热电阻模块;模拟量模块和热电阻模块通过针式插头插入plc的扩展模块接口输入模拟量信号,最后由plc中cpu模块读取;plc通过tcp协议将模拟量信号传输到主控电脑;
37.s3、泵站控制,主控电脑收到plc发出的信号;乳化液箱发生溢箱时,泵站的液位、
温度、压力实时数值大于正常情况,主控电脑对工作人员进行预警,主控电脑通过tcp协议向plc发出停止第一乳化泵运行的命令,plc关闭第一乳化泵箱电磁阀,从而将第一乳化泵停泵;
38.乳化液箱发生干箱时,泵站的液位、温度、压力实时数值小于正常情况,主控电脑对工作人员进行预警,主控电脑通过tcp协议向plc发出启动第一乳化泵运行的命令,plc启动第一乳化泵箱电磁阀,从而使第一乳化泵运行,泵内开始添加乳化液,直至泵站的液位、温度、压力实时数值处于正常情况;另外利用vnc远程控制软件,将主控电脑和地面值班室计算机通过tcp协议连接,使地面对井下泵站设备进行控制;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