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0786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脉识别方法主要采用采集装置+本地嵌入式处理,或采集装置+本地PC机处理的模式,将静脉特征的提取与验证在本地单机完成,如专利201120291092.5、CN200630008133.X等。其不足是应用范围狭窄,仅适合本地单机应用,当需要部署在多个场所时,较难实现不同地点采集设备获取到静脉特征的整合。并且现有方式将静脉特征存储在本地前端设备,易被破坏或窃取,影响系统安全性。现有静脉采集装置大都采用所有设备一直供电的工作模式,不仅耗费能源,而且容易发热,降低设备有效使用寿命。现有采集装置具有的采集触发开关大多为机械开关或红外对射开关,如专利200930262656.0、200910013851.9等。其中机械开关的缺点是灵敏度不高,同时易导致静脉受挤压变形,影响识别效果。红外对射开关则为主动发光模式,带来不必要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方法为:利用前端采集装置采集人体手指静脉图像,传送至瘦客户机,瘦客户机再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以实现人体手指静脉特征的提取和比对。该方法基于云平台架构,将图像采集与特征提取相分离,利用云平台处理核心任务,而不需要前端设备建立专门的计算硬件,云平台采用GFS可扩展分布式文件系统,由一个Master和大量块服务器管理大量静脉图像与对应的特征及身份数据库,云平台网络中大数量的客户端从Master获取目标数据块的信息,直接和块服务器交互进行静脉数据的传输。该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装置包括前端采集装置、瘦客户机、云端服务器,其中,前端采集装置与瘦客户机连接,瘦客户机连接云端服务器。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为便携式、微小型设备,仅用于采集手指静脉图像,通过USB接口将采集到的静脉图像传输至瘦客户机;所述瘦客户机为普通电脑,安装相应软件后,可与采集装置及服务器连接,通过网络将获取到的静脉图像接入云平台,并实现控制指令中转功能;所述云端服务器放置于专用机房,与多台瘦客户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实现接收上传图像,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存储、比对等处理,并根据需求将比对结果下发至瘦客户机,实现权限认证。所述瘦客户机和云端服务器之间是以太网连接。所述前端采集装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实现按需上电、按需工作,其示意图如图2。无采集任务时红外光源与CMOS模块处于关闭模式,主控芯片处于休眠模式;当需要执行采集任务时,触发开关自动响应用户的操作,唤醒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被唤醒后转入正常工作模式,使能电源给红外光源和CMOS模块上电,并开始进行静脉图像采集处理;当采集任务完成后,触发开关再次自动响应用户的操作,主控芯片检测到该操作后,首先关闭红外光源和CMOS模块的供电,然后主控芯片转入休眠模式,整个前端采集设备的一次处理任务完成。所述前端采集装置设有静脉采集触发装置,具体为:在手指采集区域末端设有一个光线检测孔,下方固定有光敏器件,用于检测光线变化,通过光线变化判断手指的放置情况,实现触发检测功能,光敏器件仅对可见光光谱敏感,通过光线采集孔感知可见光亮度,光敏器件与主控芯片的休眠唤醒管脚相连。检测电路如图4。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的静脉采集触发过程为:工作模式下光敏器件探测到可见光,电阻值很小,主控芯片唤醒脚为低电平,前端采集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当有人员使用静脉采集设备时,手指伸入到位,遮挡住光线采集孔,光敏器件电阻值变大,主控芯片唤醒脚为高电平,此时主控芯片从休眠状态转为工作状态;主控芯片工作后立即控制红外光源及CMOS模块上电工作,从休眠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转换时间为微秒级,主控芯片延时1秒后启动图像采集程序,开始采集人体手指静脉图像;采集到手指静脉图像后主控芯片将图像数据传输给瘦客户机;完成图像传输后主控芯片开始查询唤醒脚电平,当手指拿开后,光敏器件恢复为小电阻,上述管脚电平恢复为低,此时主控芯片延时2至4秒后关闭红外光源及CMOS模块电源,并将自身休眠,此时采集装置完成一次采集,重新进入低功耗状态。所述前端采集装置内部设有USBHUB芯片,USBHUB芯片通过一路USB接口连接到瘦客户机,USBHUB芯片在前端采集装置内部连接三路USB接口,分别连接采集模块、扩展FLASH存储、扩展USB接口。这样,通过USBHUB芯片在采集装置内部将USBHUB芯片连接到瘦客户机的一路USB接口扩展为三路,分别用于连接采集模块、扩展FLASH存储、扩展USB接口。其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USBHUB芯片采用GL850,包括DM0、DP0、DM1、DP1、DM2、DP2、DM3、DP3等关键信号线路,其核心电路连接如图6所示。经过上述方法扩展后,DM0、DP0用于连接瘦客户机USB接口;DM1、DP1用于连接图像采集模块;DM2、DP2用于连接扩展FLASH芯片;DM3、DP3用于连接USB座子,作为扩展接口。其中扩展FLASH芯片用于存放驱动程序及相关应用软件,当采集装置通过USB接入瘦客户机后,瘦客户机按照下述步骤自动进行处理:step1:瘦客户机自动识别出扩展分区;Step2:通过自动运行安装专用驱动程序;Step3:通过自动运行安装静脉采集客户端软件;Step4:静脉采集客户端软件自动连接云端服务器,测试通信正常后进入待机状态,等待静脉采集识别操作。其中,瘦客户机接收到采集图像后,执行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频谱变换实现手指图像主方向快速检测,从而计算手指放置的倾斜度,并输出提示信息,其具体步骤如下:step1.1:手指静脉图像区域二值化;针对采集到的当前帧手指静脉图像I(m,n)见图7,假设其尺寸为M×N像素,其中(m,n)为图中像素点坐标,I为其灰度值。对其进行基于灰度阈值的二值化处理,获得二值化图像f(m,n):其中G_th为当前手指静脉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其计算方法为:Step1.2:对f(m,n)进行傅里叶变换;Step1.3:在(ω1,ω2)坐标轴上,显示频谱|F(ω1,ω2)|图像,并计算其主谱线与ω1轴的夹角α;Step1.4:假设空间域手指标准主方向为平行于m坐标轴,则实际手指放置的主方向与m轴夹角β为:β=90-αStep1.5:根据β数值大小,判断当前手指放置倾斜角度是否满足后续处理需要,并输出提示信息,其中T为允许倾斜的最大角度,通常取值为5°。步骤二:瘦客户机针对上一步骤处理合格后的采集图像,结合手指静脉主方向的先验知识,构造快速检测模板,对静脉图像清晰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提示信息。其具体步骤如下:Step2.1:基于方向模板的手指静脉图像梯度计算;针对采集到的当前帧手指静脉图像I(m,n),假设其尺寸为M×N像素,其中(m,n)为图7中像素点坐标,I为其灰度值;并令图像坐标系中,X轴与手指标准主方向平行,计算与手指静脉主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平方梯度为:其中G(m,n)为静脉图像相对于主方向的正交梯度,构造其快速检测模板为则G(m,n)的计算公式为:G(m,n)=2I(m,n+1)-2I(m,n-1)Step2.2:基于正交梯度提取静脉边缘二值图像E(m,n):其中E_th为手指静脉边缘二值化阈值,其计算方法为:Step2.3:通过上述二值化图像统计属于手指静脉的像素数量Nf:Step2.4:计算静脉像素数与一帧图像总像素数的比值Qf:并通过该比值判断当前采集到的图像是否清晰度满足需要,并输出提示信息:其中Q_th为清晰度阈值,经验取值为0.12。将单路USB扩展为多路,既实现静脉采集所需的数据传输与控制转发功能,又不占用瘦客户机本身的USB外设接口,同时将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集成到采集设备内部,增加了系统可靠性和方便性。本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前端采集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功耗,节约能源,并且可以保护相关部件,延长使用寿命。采用本架构实现利用云平台处理核心任务,而不需要为前端设备建立专门的计算硬件,降低了系统成本。由于云平台计算能力远超单一嵌入式设备或PC机,在文件管理、系统效率等方面该架构具有突出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体手指静脉特征的处理能力,实现对分布式前端所获得大量、分散的实时静脉图像和历史模板静脉图像进行高安全性、高效率的管理和处理。附图说明图1整体架构,图2电源管理,图3光敏检测结构,图4光线检测电路,图5USB扩展图,图6USBHUB芯片核心电路连接图,图7当前帧手指静脉图像。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方法为:采集人体手指静脉图像,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以实现人体手指静脉特征的提取和比对。该方法基于云平台架构,将图像采集与特征提取相分离,利用云平台处理核心任务,而不需要前端设备建立专门的计算硬件,云平台采用GFS可扩展分布式文件系统,由一个Master和大量块服务器管理大量静脉图像与对应的特征及身份数据库,云平台网络中大数量的客户端从Master获取目标数据块的信息,直接和块服务器交互进行静脉数据的传输。该基于云平台的多功能静脉采集装置包括前端采集装置、瘦客户机、云端服务器,其中,前端采集装置与瘦客户机连接,瘦客户机连接云端服务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