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872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ERP),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它包含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得到客户付款等。换言之,企业资源规划(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实现最佳资源组合,同时可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目前,大多数ERP产品为了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客户的需求,都会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控制,即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配置自定义的流程,从而增加了单据录入的难度,在一些小型ERP中甚至不会使用控制流程,单据便不会伴随流程流转,在上述两类情况下可以查询数据,但是由于没有对流程的处理方法,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单据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针对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其中,流程数据包括:业务流程的流程节点和节点逻辑数据,节点逻辑数据用于记录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其中,第二流程节点为第一流程节点的来源节点;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进一步地,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包括:按照节点逻辑数据从流程节点中读取在第一流程节点之前的第三流程节点;判断第三流程节点是否具有第三单据数据;若第三流程节点具有第三单据数据,则判断出第三流程节点为第二流程节点。进一步地,在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之后,处理方法还包括: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读取统计标识所指示的第一数据;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进一步地,在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处理方法还包括:计算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进一步地,在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之后,处理方法包括:生成对第一数据统计有误的报警信息;返回执行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查找模块,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其中,流程数据包括:业务流程的流程节点和节点逻辑数据,节点逻辑数据用于记录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其中,第二流程节点为第一流程节点的来源节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模块,用于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进一步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读取模块,用于按照节点逻辑数据从流程节点中读取在第一流程节点之前的第三流程节点;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流程节点是否具有第三单据数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三流程节点具有第三单据数据,则判断出第三流程节点为第二流程节点。进一步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在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之后,用于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第二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统计标识所指示的第一数据;统计模块,用于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进一步地,处理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在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之后,用于计算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差值;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进一步地,处理装置包括:生成模块,在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之后,用于生成对第一数据统计有误的报警信息;返回模块,用于返回执行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根据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然后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根据流程数据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按照流程数据中的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并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从而确定了当前单据在业务流程中所处的流程节点位置,即第一流程节点,并使用其来源单据所处的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了帐表录入的效率和准确率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类型为普通销售的业务流程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用算法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单位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单位出库数量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以及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据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首先,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红字单据:红字单据是用于冲回的,在统计或者做帐表数据统计时用负数表示。蓝字单据:相对于红字单据来说,蓝字单据是正数,统计或者做帐表数据统计时可直接使用。来源节点:业务流程中,与当前节点相连且在当前节点之前的节点。销售管理: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实现资金回笼并获取利润。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对企业关键业务的一种描述,对企业的业务运营有着指导意义,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对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对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S102,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步骤S104,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其中,流程数据包括业务流程的流程节点和节点逻辑数据,节点逻辑数据用于记录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步骤S106,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步骤S108,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其中,第二流程节点为第一流程节点的来源节点。步骤S110,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步骤S112,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然后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根据流程数据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按照流程数据中的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并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从而确定了当前单据在业务流程中所处的流程节点位置,即第一流程节点,并使用其来源单据所处的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帐表录入的效率和准确率。在上述实施例中,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可以包括:按照节点逻辑数据从流程节点中读取在第一流程节点之前的第三流程节点;判断第三流程节点是否具有第三单据数据;若第三流程节点具有第三单据数据,则判断出第三流程节点为第二流程节点。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尽相同,对于销售管理由各自的要求,业务流程均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这就对ERP管理软件(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配置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规范日常业务操作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ERP管理软件在单据中引入了业务流程功能,该功能主要是进行流程定义,其基本实现思路是基于不同领域下的业务类型,建立业务流程,这个业务流程指定相对固化的流程定义(即图2中的固定流程),设置相应规则及相关业务参数。ERP管理软件通过预置多种企业常用的业务流程(固定流程),同时提供可自定义配置的业务流程(自定义流程),有些企业甚至不使用ERP管理软件的固定流程,但是为了方便统计,就可以使用无流程(“无流程”指的是流程定义为“无”的业务流程)。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流程节点和第二流程节点属于同一个流程定义。在具体的录入单据时可以根据其业务类型选择“无流程”或者一个已有的“固定流程”。下面举例说明一些常用的业务类型及其对应的业务流程。当“业务类型”=“普通销售”时,对应的常用的业务流程有:(1)无流程;(2)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3)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4)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该流程是先发货后开票;(5)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票→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该流程是开票后直接发货;(6)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7)自定义流程。当“业务类型”=“分期收款”时,对应的常用的业务流程有:(1)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2)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3)自定义流程。当“业务类型”=“委托代销”时,对应的常用的业务流程有:(1)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单→委托代销结算单→销售发票;(2)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委托代销结算单→销售发票;(3)自定义流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自定义配置,企业可以在销售报表中对单据的后续流转状态实现精确查询和统计,以销售订单为例,业务流程中的发货状态、出库状态、开票状态、应发交货数量、未发货数量、发货数量、退货数量、退补数量、应出库数量、未出库数量、出库数量、应开票数量、未开票数量以及开票数量,都实现了快速而精确的统计。下面以图2为例详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以下关于业务流程的介绍涉及单据流转方面,如图2所示,根据一个业务类型新建业务流程时,给定一个流程定义,同一业务类型下可建立多个流程定义,而流程定义贯穿业务始终。以业务类型为“普通销售”的类型为例,其主要的流程定义可以包括:无流程;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票→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固定流程,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等。在业务类型为“普通销售”下新增业务流程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选择相应的流程定义,并且根据自己业务的特征对流程定义进行命名,此时的流程定义即为固定流程,在处理该业务相关的单据时,将单据录入相应的业务流程,此时,除了流程定义为无(即无流程)以外的业务流程,这张单据对应的业务的流程定义和业务流程就已经确定了,并且在单据流转时,上游单据和下游单据的业务流程必须一致,这样用户在做单据的时候只需要区分业务流程就可以,不需要去关注业务流程对应的流程定义,实行了动态业务流程的效果。表1: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录入单据时无法确定这张单据的流程(即流程定义),这时就是“无流程”发挥作用的时刻,“无流程”指的是流程定义为“无”的业务流程,无流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流程、毫无限制,而是根据用户做单据的情况将其归类到一个已有的流程定义之中,即当“无流程”的整个流程走完时,能够在固定流程中找到一个和“无流程”的流程一样的固定流程。在录入新单据时,可能会有多个“无流程”与之对应,但是随着一些其他单据被录入到“无流程”中,此时就好像是一个倒置的漏斗,越往下越窄,用户每做一张单子(这张单子就可能被录入无流程),此时,这张新单据的选择就越少,最终能够确定该新单据所属的“无流程”。通过上述操作,避免了循环生单造成的数据错误,也简化了帐表的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的对于无流程的生单系统的控制,生单系统是指可以利用来源单据生成当前单据,或者根据规则在当前单据中选择来源单据的系统。在表1中,当前单据可以为销售发票、销售发货单或者销售出库单。当前单据可以是红字单据或者蓝字单据,红字单据的规则和蓝字单据规则相同,即红字单据和蓝字单据所走的流程一定是一致的,一旦确定了流程定义,整个业务都要按照这个流程定义向下进行,即在一个业务流程下,同一类型单据,只能来源于同一种类型单据;在无流程下,也和其他流程一样不允许循环生单,确保了帐表统计数据的正确性。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指定流程单据及流程单据的来源单据,同时指定流程的成本结转依据,在对ERP系统的销售管理动态业务流程及相关通用报表查询时,能够简化生单的操作,提高了生单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利于用户对不同销售业务进行核算。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在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之后,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读取统计标识所指示的第一数据;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需要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销售的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关系复杂,并且红字单据还涉及退货和退补两种类型,本实施例主要目的是在不区分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下,为某一种销售单据的账表,提供通用的算法,如图3所示,该算法主要包括:销售发货汇总表(统计销售发货单汇总数据及对应出库数据、开票数据),销售开票汇总表(统计销售发票的汇总数据及对应的出库数据、发货数据)。通用算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销售发货汇总表是统计已审核销售发货单相关执行情况,具体是根据业务流程往下查询,根据每一条销售发货单明细,统计后续相关的出库、开票的情况。图3中开票数据算法的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的计算方法如图4所示,图4的具体步骤为:步骤S402,判断销售发货单是否生成过销售出库单。步骤S404,如果销售发货单未生成过销售出库单,则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发票数量)。步骤S406,如果销售发货单生成过销售出库单,则判断销售出库单是否和销售发票勾销过。步骤S408,销售出库单没有和销售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发票数量)。步骤S410,销售出库单和销售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出库单勾销的销售发票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出库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发票数量)。开票数据算法的主单位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的如图5所示,图5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502,判断销售发货单是否生成过销售出库单。步骤S504,若销售发货单未生成过销售出库单,则主单位退货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货的销售发票数量)。步骤S506,若销售发货单生成过销售出库单,则判断销售出库单是否和销售发票勾销过。步骤S508,若销售出库单没有和销售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退货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货的销售发票数量)。步骤S510,若销售出库单和销售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退货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货的销售出库单勾销的销售发票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销售出库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货的销售发票数量)。进一步地,若需要统计主单位退补数量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和图5类似,只需要把相应的标识改成“退补”,计算方法如下公式所示:主单位退补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补的销售发票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补的来源于蓝字销售发票的销售发票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销售发货单关联生成的标识为退补的来源于蓝字销售发票的销售发票数量)。主单位开票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开票数量=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主单位退货数量+主单位退补数量。主单位未开票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未开票数量=主单位发货数量-主单位开票数量-主单位蓝字出库退货数量-主单位蓝字开票退货数量。可选地,若销售出库单是销售发票的上游单据,则需统计公式中的蓝字出库退货数量,若销售出库单不是销售发票的上游单据,则不需统计公式中的蓝字出库退货数量。如图3所示,销售发货汇总表还包括出库数据算法,出库数据算法包括如下计算方法。主单位蓝字销售出库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销售出库数量=∑(发货单关联生成的蓝字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退货数量=∑(发货单关联生成的红字销售出库单数量)+∑(标识为退补的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退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退补数量=∑(发货单关联生成的红字销售出库单)+∑(标识为退货的来源单据为蓝字销售出库单的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发货单关联生成的红字销售出库单数量)+∑(标识为退货并且来源单据是蓝字销售出库单的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发货单关联生成的红字销售出库单数量)+∑(标识为退补并且来源单据是蓝字销售出库单的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出库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出库数量=主单位蓝字销售出库数量+主单位销售退货数量+主单位销售退补数量。主单位未出库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未出库数量=主单位销售发货数量-主单位销售出库数量-主单位蓝字销售开票退货数量-主单位蓝字销售出库退货数量。可选地,如果销售发票是销售出库单的上游单据,则需统计公式中的蓝字开票退货数量,如果销售发票不是销售出库单的上游单据,则不需统计公式中的蓝字开票退货数量。如图3所示,账表计算的通用算法还可以包括销售开票汇总表的出库数据算法,其中,主单位出库数量的计算方法如图6所示,图6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602,判断销售发票是否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步骤S604,若销售发票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则判断销售出库单数量的绝对值是否小于销售发票数量的绝对值。步骤S606,若销售发票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销售出库单数量的绝对值小于销售发票数量的绝对值,则主单位出库数量=∑(销售出库单数量)。步骤S608,若销售发票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销售出库单数量的绝对值不小于销售发票数量的绝对值,则主单位出库数量=∑(销售发票数量)。步骤S610,如果销售发票不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则判断销售发票是否和销售出库单勾销过。步骤S612,若销售发票和销售出库单勾销过,则主单位出库数量=∑(销售发票勾销的销售出库单数量)。步骤S614,若销售发票未和销售出库单勾销过,则判断销售出库单是否和其他发票勾销过。步骤S616,若销售出库单和其他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出库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销售出库单数量)-∑(销售出库单手工勾销数量)。步骤S618,若销售出库单没有和其他发票勾销过,则主单位出库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销售出库单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下游蓝字销售出库单的退货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下游蓝字销售出库单的退补数量)。主单位未出库数量计算方法是:如果销售发票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主单位未出库数量=0;如果销售发票不直接来源于销售出库单,主单位未出库数量=主单位发票数量-主单位已出库数量-|主单位发货退货数量|-|主单位出库退货数量|。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销售发货单、销售出库单作为销售发票的下游单据时,才统计销售发货退货数量、销售出库退货数量。如图3所示,销售开票汇总表还可以包括发货数据算法。其中,主单位发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发货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下游销售发货单的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货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的下游蓝字销售发货单的退货数量)。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蓝字退补数量=∑(销售发票关联生成下游的蓝字销售发货单的退补数量)。主单位未发货数量的计算方法是:主单位未发货数量=主单位数量-主单位已发货数量-|主单位发货退货数量|。通过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即可根据统计标识对企业业务的发货数量、退货数量以及出库数量等第一数据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得到的统计结果即为第二数据,通过快速、高效的对第一数据的统计,可以为企业业务的预算提供参考、为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提供风险提示等。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在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计算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具体地,可以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对所需要统计的第一数据进行统计,如对主单位开票数量进行统计时使用公式主单位开票数量=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主单位退货数量+主单位退补数量,如果得到的结果(即第二数据)是5000,然后计算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差值为10,从数据库中读取到对主单位开票数量进行统计时的预设阀值是5,很明显差值10比预设阀值5大,从而得到该统计结果(第二数据)有错的结论。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快速地对第一数据进行统计之后使用第一数据对第二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错误,则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重新统计,通过上述校验机制,使得统计结果的数据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之后,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生成对第一数据统计有误的报警信息;返回执行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具体地,若统计结果(第二数据)有误,则会生成报警信息以提示用户该统计结果有误,然后返回重新执行统计请求,对第一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得到第二数据。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克服了目前大多数ERP产品针对的业务流程比较固定,预置的业务流程只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够灵活多样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针对中小企业不同领域下的业务类型,建立业务流程,指定相对固化的流程定义或者使用自定义流程,设置相应规则及相关业务参数;同时使用无流程的模式,配合无流程对生单系统进行控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提供了一种单据类型的销售账表的通用算法,以满足所有包含该单据的业务流程情形下的业务数据的统计,使销售账表更加统一化。在销售账表统计上,多数是针对某一个范围的业务流程进行统计数据,充分考虑动态业务流程的特点,抽象归纳提供完备、准确的算法,满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控制、风险提示、风险预期等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单据数据的处理装置。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据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查找模块20、第一确定模块30、第二获取模块40、提取模块50以及设置模块60。其中,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查找模块,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其中,流程数据包括业务流程的流程节点和节点逻辑数据,节点逻辑数据用于记录流程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按照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其中,第二流程节点为第一流程节点的来源节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模块,用于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然后查找模块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流程数据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第二获取模块按照流程数据中的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提取模块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模块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从而确定了当前单据在业务流程中所处的流程节点位置,即第一流程节点,并使用其来源单据所处的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帐表录入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第二获取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读取模块,用于按照节点逻辑数据从流程节点中读取在第一流程节点之前的第三流程节点;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三流程节点是否具有第三单据数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三流程节点具有第三单据数据,则判断出第三流程节点为第二流程节点。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尽相同,对于销售管理由各自的要求,业务流程均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这就对ERP管理软件(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配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规范日常业务操作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ERP管理软件在单据中引入了业务流程功能,该功能主要是进行流程定义,其基本实现思路是基于不同领域下的业务类型,建立业务流程,这个业务流程指定相对固化的流程定义(即图2中的固定流程),设置相应规则及相关业务参数。ERP管理软件通过预置多种企业常用的业务流程(固定流程),同时提供可自定义配置的业务流程(自定义流程),有些企业甚至不使用ERP管理软件的固定流程,但是为了方便统计,就可以使用无流程(“无流程”指的是流程定义为“无”的业务流程)。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流程节点和第二流程节点属于同一个流程定义。在具体的录入单据时可以根据其业务类型选择“无流程”或者一个已有的“固定流程”。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获取模块,在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之后,用于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第二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统计标识所指示的第一数据;统计模块,用于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需要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销售的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关系复杂,并且红字单据还涉及退货和退补两种类型,本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区分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下,为某一种销售单据的账表,提供通用的算法,如图3所示,该算法主要包括:销售发货汇总表(统计销售发货单汇总数据及对应出库数据、开票数据),销售发票汇总表(统计销售发票的汇总数据及对应的出库数据、发货数据)。通用算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销售发货汇总表,是统计已审核销售发货单相关执行情况,具体是根据业务流程往下查询,根据每一条销售发货单明细,统计后续相关的出库、开票的情况。通过获取统计请求中的用于描述统计类型的统计标识,即可根据统计标识对企业业务的发货数量、退货数量以及出库数量等第一数据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得到的统计结果即为第二数据,通过快速、高效的对第一数据的统计,可以为企业业务的预算提供参考、为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提供风险提示等。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计算模块,在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之后,用于计算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差值;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具体地,可以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对所需要统计的第一数据进行统计,如对主单位开票数量进行统计时使用公式主单位开票数量=主单位蓝字开票数量+主单位退货数量+主单位退补数量,如果得到的结果(即第二数据)是5000,然后计算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差值为10,从数据库中读取到对主单位开票数量进行统计时的预设阀值是5,很明显差值10比预设阀值5大,从而得到该统计结果(第二数据)有错的结论。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快速地对第一数据进行统计之后使用第一数据对第二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错误,则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重新统计,通过上述校验机制,使得统计结果的数据的准确率得到提高。根据上述实施例,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生成模块,在判断出第二数据有误之后,用于生成对第一数据统计有误的报警信息;返回模块,用于返回执行按照统计类型对应的统计方式统计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具体地,若统计结果(第二数据)有误,则会生成报警信息以提示用户该统计结果有误,然后返回重新执行统计请求,对第一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得到第二数据。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克服了目前大多数ERP产品针对的业务流程比较固定,预置的业务流程只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够灵活多样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针对中小企业不同领域下的业务类型,建立业务流程,指定相对固化的流程定义或者使用自定义流程,设置相应规则及相关业务参数;同时使用无流程的模式,配合无流程对生单系统进行控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提供了一种单据类型的销售账表的通用算法,以满足所有包含该单据的业务流程情形下的业务数据的统计,使销售账表更加统一化。在销售账表统计上,多数是针对某一个范围的业务流程进行统计数据,充分考虑动态业务流程的特点,抽象归纳提供完备、准确的算法,满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控制、风险提示、风险预期等需要。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各个模块与方法实施例对应步骤所提供的使用方法相同、应用场景也可以相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块涉及的方案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和场景,且上述模块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当前单据所属业务流程的流程标识,然后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流程标识相匹配的流程数据,根据流程数据确定当前单据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一流程节点,按照流程数据中的节点逻辑数据获取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流程节点,提取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并使用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从而确定了当前单据在业务流程中所处的流程节点位置,即第一流程节点,并使用其来源单据所处的第二流程节点的第一单据数据设置第一流程节点的第二单据数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录入账表数据耗时长、准确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帐表录入的效率和准确率。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