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12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显示装置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掌上型个人电脑等。触控显示装置通常包含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触控面板贴合至显示面板上,使用者可触碰触控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用于输入信息或操控电子产品。

传统上,触控面板上设有一触控电极层,可用以产生感测信号,再利用如一处理器分析感测信号即可计算得到实际触碰位置。触控电极层通常包括叠设的感应电极以及桥接部。当感应电极无法顺利覆盖于桥接部时,可能影响到触控电极层的电性表现以及制作工艺良率,进而降低整体触控面板的可靠度。因此,业界亟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面板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应电极以及至少一桥接部,前述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前述桥接部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其中桥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一第一边缘、沿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边缘以及介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一第三边缘,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一边缘的延伸线、第二边缘的延伸线与第三边缘共同围设形成一面积大于零的一第一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三边缘与第一边缘接合于一第一点,且与第二边缘接合于一第二点,其中第一边缘的延伸线由第一点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边缘的延伸线由第二点沿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边缘的延伸线实质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边缘的延伸线实质平行于第二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三边缘为一直线、内凹弧线或外凸弧线。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桥接部对应于第三边缘的一侧具有一倾斜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至少一第二桥接部以及至少一绝缘部,前述第二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前述第二桥接部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其中第二桥接部与桥接部形成交错,且前述绝缘部设置于第二桥接部与桥接部之间,以电性隔离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桥接部的厚度大于第一感应电极的厚度,且大于第二感应电极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至少一缓冲部,设置于桥接部、绝缘部及第二桥接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缓冲部具有沿一第三方向的一第一边缘、沿一第四方向的一第二边缘以及介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一第三边缘,第三方向不同于第四方向,缓冲部的第一边缘的延伸线、第二边缘的延伸线与第三边缘共同围设形成一面积大于零的一第二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触控面板以及一连接触控面板的显示面板。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面板的基板为一强化玻璃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感应电极以朝向显示面板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面上,第二面为一触控面。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强化玻璃基板,且触控面板的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感应电极以朝向强化玻璃基板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面上,且显示面板贴合至第二面。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面板的基板为一彩色滤光基板或一阵列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部分上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A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3B及图3C分别表示本发明其他不同实施例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沿图3A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触控电极层;

10~基板;

10A~第一面;

10B~第二面;

20~第一感应电极;

30~桥接部;

302~第一边缘;

304~第二边缘;

306~第三边缘;

40~第二感应电极;

50~第二桥接部;

60~绝缘部;

70~缓冲部;

702~第一边缘;

704~第二边缘;

706~第三边缘;

D1~第三方向;

D2~第四方向;

E1~延伸线;

E2~延伸线;

E3~延伸线;

E4~延伸线;

L1、L2~虚线;

P1~第一点;

P2~第二点;

P3~第三点;

P4~第四点;

R1~第一区域;

R2~第二区域;

S~显示面板;

T~倾斜侧面;

W1~第一距离;

W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以下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称的方位“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当述及一第一材料层位于一第二材料层上时,包括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直接接触或间隔有一或更多其他材料层的情形。

此外,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符号。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厚度可扩大,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在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的形式。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部分上视示意图,图2表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请一并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主要包括一基板10以及形成于基板10上的一触控电极层1。

触控电极层1包括多个沿X轴方向(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20以及多个沿Y轴方向(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40,上述X轴方向可不同于Y轴方向(例如为互相垂直)。应能了解的是,虽然在图1中的第一感应电极20及第二感应电极40为八边形设计,但其也可包括三角形、菱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或其他合适形状。其中,通过图1所示的感应电极20、40的设计形态可共同构成一自容式(self-capacitance)的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在此,该第一感应电极20各自接收一驱动信号并各自将一感测信号回传到一处理器(未绘示);且第二感应电极40也各自接收一驱动信号并各自将一感测信号回传到该触控侦测单元。在另一触控侦测操作下,图1所示的感应电极20、40的设计形态也可共同构成一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的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在此,该感应电极20、40的其中一者为驱动电极, 用以接收驱动信号,而另一者为感测电极,用以将感测信号回传到该处理器。

触控电极层1还包括多个桥接部30、多个第二桥接部50以及多个绝缘部60,其中桥接部30用以电连接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20,而第二桥接部50用以电连接Y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40。值得一提的是,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应电极20覆盖于部分桥接部30上方(图1中以虚线表示位于第一感应电极20下方的桥接部30的边缘),进而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20可通过桥接部30形成电连接。此外,桥接部30与第二桥接部50为交叉(crossover)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桥接部50设置于桥接部30的上方。再者,绝缘部60设置于桥接部30与第二桥接部50之间,用以间隔桥接部30与第二桥接部50,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0与第二感应电极40彼此电性隔离而不会短路。因此,位于桥接部30上方的第二桥接部50可为一架桥结构。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桥接部50优选是与第二感应电极40同时形成,因此,第二桥接部50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两虚线L1及L2之间的范围。

由此,上述触控电极层1所构成的电极阵列得以用来产生感测信号,并可通过一线路层(图未示)将感测信号传递至后端的处理器以进行实际触碰位置的计算。

补充说明的是,基板10可为有机或无机基板,其中有机基板可为塑化材料所制成,无机基板可为玻璃材料所制成。在部分实施例中,基板10可同时作为触控面板内部元件层的保护外盖与触控电极层1的承载基板之用。在另一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基板10也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或是阵列基板,当基板10选择为彩色滤光基板时,触控电极层1可选择形成在彩色滤光基板朝向使用者的一表面,或者背向使用者的一表面。另外,第一感应电极20、第二感应电极40、桥接部30以及第二桥接部50的材料可为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绝缘部60的材料例如可为有机绝缘材料,又或者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或甲基烯酸甲酯层等。

进一步说明触控电极层1的制作过程,实际设计可使用任何现有的制作工艺来形成触控电极层1。举例来说,参见图1及图2,触控电极层1的形成可通过沉积制作工艺以及光刻与蚀刻制作工艺先形成多个图案化桥接部30于基板10上,接着形成多个对应的图案化绝缘部60于桥接部30上之后,再一起形成触控电极层1中多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20以及多 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40、第二桥接部50于基板10、桥接部30以及绝缘部60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桥接部30的厚度约为600至4000埃米,而第一感应电极20、第二感应电极40与第二桥接部50的厚度约为150至1500埃米,其中桥接部30的厚度优选地约为第一感应电极20、第二感应电极40与第二桥接部50的厚度的1.2至15倍。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图1及图2的桥接部30的四个角落为切角的设计,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0较易于全面性地覆盖于桥接部30上,而可避免第一感应电极20发生破裂或是接触阻抗升高的情况。反之,当现有桥接部的四个角落为尖角或直角的设计时,由于第一感应电极20较不易全面性地覆盖于桥接部30上,导致第一感应电极20可能发生破裂或是接触阻抗升高的情况,并使得触控电极层1的电性表现(即触控感测功能)受到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桥接部30的四个角落更具有切角的设计,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0易于全面性地覆盖于桥接部30上,并可减少尖端放电,从而提高触控电极层1的可靠度。

参见图3A,其表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由图3A可看出,桥接部30具有沿X轴方向的一第一边缘302、沿Y轴方向的一第二边缘304以及介于第一边缘302与第二边缘304之间的一第三边缘306,其中第一边缘302与第三边缘306连接于一第一点P1,而第二边缘304与第三边缘306连接于一第二点P2。再者,第一边缘302的一延伸线E1可由第一点P1沿X轴方向延伸,而第二边缘304的一延伸线E2可由第二点P2沿Y轴方向延伸。更确切来说,第一边缘302的延伸线E1实质平行于X轴方向,而第二边缘304的延伸线E2实质平行于Y轴方向。由此,第一边缘302的延伸线E1、第二边缘304的延伸线E2与第三边缘306共同围设形成一面积大于零的一第一区域R1,从而可实现桥接部30四个角落的切角设计。虽然在图3A中的第三边缘306为一直线,但其也可为内凹弧线(图3B)或外凸弧线(图3C)。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桥接部30对应于第一边缘302、第二边缘304(图未示)以及第三边缘306(参见图4,其表示沿图3A中C-C’方向的剖视图)的侧壁还可分别具有一倾斜侧面T的设计,以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0更容易全面性地覆盖于桥接部30上。

接着请再一并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缓冲层70, 例如为一有机材料涂层(organic material coating),设置于触控电极层1中的桥接部30、绝缘部60以及第二桥接部50上方。由此,缓冲层70可避免触控电极层1于制作工艺中发生刮伤。

再者,缓冲层70的四个角落还具有切角的设计。请参见图5,其表示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由图5可看出,缓冲部70具有沿一第三方向D1(不同于X轴及Y轴方向)的一第一边缘702、沿一第四方向D2(不同于X轴及Y轴方向)的一第二边缘704以及介于第一边缘702与第二边缘704之间的一第三边缘706,其中第三方向D1不同于第四方向D2,第一边缘702与第三边缘706连接于一第三点P3,而第二边缘704与第三边缘706连接于一第四点P4。再者,缓冲部70的第一边缘702的一延伸线E3可由第三点P3沿第三方向D1延伸,而第二边缘704的一延伸线E4可由第四点P4沿第四方向D2延伸。更确切来说,第一边缘702的延伸线E3实质平行于第三方向D1,而第二边缘704的延伸线E4实质平行于第四方向D2。由此,缓冲部70的第一边缘702的延伸线E3、第二边缘704的延伸线E4与第三边缘706共同围设形成一面积大于零的一第二区域R2,从而可实现缓冲层70四个角落的切角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当缓冲层70形成于触控电极层1中的桥接部30、绝缘部60以及第二桥接部50上方之后,可再提供一透明胶层于缓冲层70上方,使得后续一显示面板得以贴合至触控面板,从而完成一触控显示装置的组装。因此,上述缓冲层70四个角落的切角设计,也可有利于透明胶层全面性地覆盖于缓冲层70上方,并避免气泡形成于透明胶层与缓冲层70的间隙,进而可改善触控面板的光学效果。

图6A及图6B分别表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在图6A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一如上述的触控面板以及一显示面板S,触控面板的基板10为一强化玻璃基板,具有抗刮、保护触控电极层1及装饰美化的作用,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10A及一第二面10B,其中触控电极层1(包括第一、第二感应电极)以朝向一显示面板S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面10A上,而第二面10B则为一触控面,供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可同时作为触控面板内部元件层的保护外盖与触控电极层1的承载基板之用。另外,在图6A中省略了黏合触控面板 与显示面板S的一透明胶层。

在图6B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一强化玻璃基板L、一如上述的触控面板以及一显示面板S,触控面板的基板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10A及一第二面10B,其中触控电极层1(包括第一、第二感应电极)以朝向强化玻璃基板L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面10A上,而一显示面板S可贴合至第二面10B。在本实施例中,强化玻璃基板L可提供一触控面并用以保护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S。另外,在图6B中省略了黏合强化玻璃基板L、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S的多个透明胶层。

补充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仅有桥接部30以及缓冲部70的四个角落具有切角的设计,然而,第二桥接部50以及绝缘部60的四个角落也可具有切角的设计,以有利于后续制作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层可完全地覆盖于第二桥接部50以及绝缘部60上,从而可提高整体触控面板的制作工艺良率及可靠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感应电极以及至少一桥接部,前述感应电极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前述桥接部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其中桥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一第一边缘、沿一第二方向的一第二边缘以及介于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一第三边缘,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一边缘的延伸线、第二边缘的延伸线与第三边缘共同围设形成一面积大于零的一第一区域。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切角设计),可克服现有感应电极无法顺利覆盖于桥接部上的问题,并使得触控电极层的电性表现以及制作工艺良率稳定,进而提高整体触控面板的可靠度。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